【原文】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译文】老师曰:“乾坤是《周易》这座殿堂的门户,乾是阳的标志,坤是阴的标志。阴与阳配合得完美,所以刚柔就有了规则,就可以用来体现天地万物的著述了,就可以用来叙述最高的道德了。《易经》各卦的名称,错综复杂却不过度,去考查卦中记叙的事例,其中很少是继承下来的见解。这个《易经》能使人们清楚过去知晓未来,并且精妙显明地阐发幽深道理。
注释:“耶”语气词。表示判断。相当于“也”。《庄子·天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耶,今然君子也。”
“物”标记。《左传·定公十年》:“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
“德”《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诗经·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纯懿:高尚完美。)
“体”规则,格式。《管子·枢言》:“先王取天下,远者以礼,近者以体。”
“以”表目的关系。去,用来。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撰”著述,写作。《后汉书·张衡传》:“著作东观撰集《汉纪》。”
“通”陈述,叙述。《汉书·夏侯胜传》:“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神明”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越”过度,越过。《说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系辞传》杂而不越。《注》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礼记·曲礼》戒勿越。《疏》戒慎毋得踰越。(踰yú:同“逾”越过,超过。)
“于” 往,去。《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毛传:“于,往也。”
“稽”考查,考核。《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类”事例,条例,事物。《荀子·君道》:“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衰”稀疏,稀少。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稀少:很少。)
“世”继承。《史记·周本纪》:“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虞夏。”
“意”意思;见解。《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彰”清楚。《庄子·齐物论》:“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往”昔时,过去。《荀子·解蔽》:“不慕往。”注:“古昔也。”
“察”知晓,明了。《左传·文公元年》:“商臣闻之而未察。”
“来”将来,来日。《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微”精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声明:本文系转载,由赵庚白原创发布于新浪博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赵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