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庚白《直方周易》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旅行之际以安全为上

赵庚白|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旅》初六爻辞说的是出门在外旅行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自身受到伤害。

详解如下:

【旅】初六 旅琐,斯

【译】初六 旅行途中要小心再小心,离开那些可能招致伤害的地方。

【旅】初六 象曰 旅琐琐,志灾也。

【译】象旅行途中要小心再小心。”其意愿是阻止伤害发生。

注释”仔细(小心,当心、留神。)。《汉书·丙吉传》:“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

      离开。《列子·黄帝》:“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

      代词。表指示。译为“那”“那些”。朱熹《中庸集注》:“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谓语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招致。《左传·昭公十三年》:“大福不再,只取辱焉。”

      ”危害(伤害或损害)。《尚书·盘庚上》:“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

      志气,意愿。《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止,息。《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旅】六五 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旅】六五 象曰 终以誉命,上逮也。

现有关注解周易的资料这样注解这断爻辞、象辞:

【白话】六五 射野鸡,丢失一只箭,最后会有名声与禄位。

象曰 最后会有名声与禄位,是因为往上获得支持。

这种注解从表面上看似乎合理,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令人生疑了:

首先:此卦为旅卦,所写的应与旅行有关,不是射猎的卦。

其次:射野鸡又丢了箭,还能有名声与禄位。未免古代的名声与禄位的取得也太容易了吧!

再者:象辞中的“”这里译成“获得”。然而查遍古今各种解读古文的字典没有支持这样解释的。

其实这里的“”是古代掷色子的采名;“”是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直方周易》认为应这样解:

【旅】六五 射,一,终

【译】六五 旅途中打赌掷色子,他专一带一套筹码外出,他终于因为玩乐而名声远扬。

注释⑴“”打赌,比赛。汉枚乘《七发》:“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

      ⑵“”掷色子的采名。《晋书·刘毅传》:“毅次掷得雉,大喜。”

      ⑶“”专一。《汉书·邹阳传》:“守职不桡,可谓诚一矣。”

      ⑷“”古代投壶用的筹码。《礼记·投壶》:“投壶之礼,主人奉矢。”

      ⑸“”外出,出门。《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⑹“”终于。《后汉书·顺帝纪》:“孝顺初立时髦允集,匪砥匪革,终沦嬖习。”

      ⑺“”由于,因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贪勤民。”

      ⑻“”通作豫。欢乐,高兴。《诗经·小雅》是以有誉处兮。《传》誉,善声也。处,安乐也。苏氏曰: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

      ⑼“”通“名”。声誉。《诗经·周颂·赉》:“时周之命。”

【旅】六五 象曰 终以誉命,上也。

【译】象他终于因为玩乐而名声远扬。”是说他是上等地文雅安闲。

注释⑴“”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⑵“”文雅安闲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旅】上九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 丧牛于易,凶。

   现注解周易的有关资料将此爻辞这样解:

  【译】上九 鸟焚烧了它的鸟巢,旅行者开始欣喜欢笑,后来号啕大哭,在田畔丢失牛,有凶险。


   笔者对类似此解存疑:
  首先:作文章古今同理,必围绕主题论述。“旅”为旅行,鸟焚烧了它的鸟巢与旅行何干?文不对题。
  其次:“文以载道”鸟失家园,旅人却在大笑,这个旅人同情心在那里?违背“文以载道”之理。
  再者:鸟焚烧了它的鸟巢是如何烧的,鸟会用火吗?鸟又是用啥点的火?


   其实这条爻辞记录的是古代居住在中国东部近海一带的居民向中原迁徙旅途中发生的事情。

   这里的“”非指会飞的鸟,而是“”的古字;(见注释1)
  ”也非鸟巢,而是古人的“简陋的住处”;(见注释2)
  ”也非田畔,而是“易地。”(改变居地)(见注释6)

   《直方周易》认为应这样翻译这条爻辞:

【旅】上九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凶。

【译】上九 岛夷人焚烧了他们的简陋住所向中原迁徙。旅途中的岛夷人开始时心情愉悦发出欣喜笑声,后来放声大哭,因为在改变居住地的旅途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牛,不吉利。

【旅】上九 象曰 以旅在上,其义焚也。 丧牛于易,终

【译】象 认为此迁徙旅行是在寻求更好的生存之处,他理应将原来的住所烧掉。“在改变居住的旅途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牛。”是说始终没有牛的消息。

注释⑴“”“岛”的古字。《史记·五帝本纪》:“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东长、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之功。”(“鸟夷” 海岛居民。先秦时指中国东部近海一带的居民。《汉书·地理志上》:“鸟夷皮服。”)

⑵“”简陋的住处。《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橧zēng 用柴薪堆造的住处。)

⑶“”显露愉悦的表情,发出欣喜的声音。

⑷“”丧失;失去。《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⑸“”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的介词。可译为: 在、向、到、从、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上、中)《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⑹“”改变:易手,易地。《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⑺“”认为……是……。《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⑻“”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战国策·秦策》:“上客从赵来。”

⑼“”《汉语大词典》理应。《易·需》:“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需》“附考”:“《易传》常以义为宜。义、宜古通用。《旅·象传》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释文》:’一本作宜其焚也。’此本书义、宜通用之证。”

⑽“”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战国策·魏策》;“愿终守之。”

⑾“”无,没有。《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

⑿“”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⒀“”知识;见闻;消息。《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声明:本文系转载,由赵庚白原创发布于新浪博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赵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