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艮眼也,震头也、怒也,重艮互震,二目相比,回头怒视,艮之字也。《释名》曰:“艮,限也。时未可听物生,限止之也。”又曰:“眼,限也。童子限限而出也。”《说文》曰:“艮,很也。匕目,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不相下也,很之意也”乾坤三交,而坤生艮。阳生于下而升于上,升极则止,阴生于上而降于下,降极而静,阳止于上,阴止于下,不相往来,否离背逆,象之止也。两雷、两风、两水、两火、两泽,皆有相往来之理,唯两山对峙,老死不相往来,体之止也。僧肇《般若无知论》曰:“内外相与,以成其照功,此则圣所不能同,用也。内虽照而无知,外虽实而无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此则圣所不能异,寂也。”六爻敌应,内外不与,寂然不动,心之止也。一阳止上,万物瞻仰;二阴止下,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外光明,内吐物,山之形体也。《说文》曰:“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山之功用也。后天值丑寅,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东北条风,大吕宣气,太族达物,品物炳然可见,艮之时位也。艮纳丙,河图数七,一六合水,洛书数一,艮之气数也。《诗经·小雅》云:“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艮之辞也。是故,静止『杂卦:艮止也』,险阻『战国策:南有巫山,黔中之险』,艰难『太玄经:象艮有守,廉无个也』,坚固『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限制『释名:艮,限也』,违背『北,古背字。说文:北,乖也』,争讼『曲礼:很毋求胜』,观瞻『释名:眼,限也。童子限限而出也』,天时『天鸡星居艮宫,主时』,皆广义之艮也。
【训诂】:艮,限也,观也。其,艮之指也。背,脊背,坎也。《释名》曰:“背,倍也,在后称也。”颜师古注《汉书》曰:“北,古背字也,去而走也。”《韵会》曰:“身北曰背。”《说文》曰:“北,乖也。”获,取得,兑也。兑伏则不获也。身,百骸,艮也。行,经过,震也。《韵会》曰:“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曰:“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庭,古同“廷”,厅堂,艮也。《释名》曰:“廷,停也,人所停集之处也。”人,震也。孔子曰:“人者,仁也。”震,达生万物,仁也。
【玩辞】:观其背,却不能获见全身。行走庭除间,见不到人,无咎。艮其背不获其身,不执于我也。行其庭不见其人,不接于物也。静定归根,精神内守,物我两忘,咎安从来?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辞异而理同也。盖咎之所生,莫不生于有欲,内欲不起,外物不接,咎无所由也。背,一身之静者,艮其背,止其所也。是故止而“不获其身”,行而“不见其人”。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艮其背之谓也。
《观物外篇》曰:“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是故无体之一以况自然也。不用之一以况道也。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也。”天不用者,冬也。地不用者,北也。人不用者,背也。曰冬、曰北、曰背,皆曰坎之隐伏也。人有四体,知其前昧其后,略其左右,而背不能自视,于不能视听处用功夫,君子所以慎独也。《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易》《礼》于艮背处有遇也。
【观象】:艮主观,交坎互震,视而不见,行而不遇,无思无虑,有思亦不出时位,而天下无事也。艮其背不获其身,思不出其时,童观之谓也。行其庭不见其人,思不出其位,窥观之谓也。初四互蹇,跛足行难,艮之限也。二五互解,明罚赦法,所以止民之非也。赦过宥罪,所以行厚生事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君子道也。三上互颐,休养生息,艮之止也。初五互小过,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亦君子思不出其位也。二上互蒙,君子不为物喜,不以己悲,居不出其室,思不出其位,则无渎蒙之失也。反体曰震,足动身,手止物,体相反而用相异也。对体曰兑,兑一阴外见,其性和悦,艮一阳上覆,其性笃实,体相对而德相异也。
【序卦】:“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人生而静,感物而动,动极则静,静极复动,动静相因,此艮所以次震也。
【杂卦】:“艮,止也。”一阳止上,两阴止于下,阴阳不相往来,得时则驾,随遇而安,自止止物,艮之止也。
【卦变】:三之五,观变艮,九三主事,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注疏】:艮德曰止,止于止,无为其事,止于行,不辍其勤。君子贵乎时,时之当止则止于止,时之当行则止于行。行则行其所,止则止其所,行止不失其所。「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者,据卦德释卦名也。“时止则止”,则所谓“艮其背不获其身”也。“时行则行”,则所谓“行其庭不见其人”也。《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艮其背,止其所也。六爻相敌,互不扶益,则内不见身而欲不起,外不见人而物不交,咎无由生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者,卦止而不交,爻敌而不应,皆背离之意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注疏】:君子观两山相阻,难以逾越之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艮其背,不获其身,思不出其时,童观也。行其庭,不见其人,思不出其位,窥观也。《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思不出其位也。《诗经·国风》云:“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见兼山象也。兼,重复,两艮故曰兼。思,艮之土也。出,震也。艮反震,故不出也。其,艮之指也。位,艮之居也。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训诂】:趾,震也。《释名》曰:“趾,止也。言一进一止也。”永,长也,坎也。贞,正也。艮为始终,故利永贞也。
【玩辞】:止住脚趾,无咎,长期固守正道则利。居艮之初,能止动于始,故无咎也。以阴柔失正,恐其立心不能恒常故,又戒其利永贞。事之当止,又能止于始,未失义之正也。身未行,足先动,足未行,趾先动,艮其趾,则犹牿牛豮豕,能止其要也。艮其止,敬始守初也。利永贞,慎终追远也。《诗经·大雅》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则是利永贞之戒也。咸艮近取诸身,井鼎远取诸物,此四卦有以见圣人作易之法也。
【观象】:初六动变,艮之离,居于正,履于礼,慎而明,君子所以牧其心也。艮之贲,艮趾而贲趾,何也?艮其趾,敬于始也。贲其趾,合于礼也。《荀子》曰:“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是故君子不自弃也,艮其趾则居必正,贲其趾行必义。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训诂】:艮,止也。腓,腿肚子,艮也。《说文》曰:“腓,胫腨也。”拯,同“承”,止也。《诗经·鲁颂》云:“则莫我敢承。”疏:“无有于我敢御止之者。”随,听从,巽也。《文选·七发》曰:“四支委随。”李善注:“随,不能屈伸也。”坎为心病,故不快也。退,巽也。听,顺从,巽也。
【玩辞】:止住下,止不住上,心不愉悦。六二阴柔中正,能艮其腓,是善处艮者。然则其仅能自止,不能止三之动,自身亦不能安处,不得其志,故心生不快也。腓,随上而动者也。止其腓,失根本也。不拯其随,志未得也。其心不快,无自性也。
【观象】:六二动变,艮之巽,树欲静而风不止,腓欲止而腿不听,所谓“言不诡随,行不苟合”,只是未在矮檐下云尔。《诗经·小雅》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阿。”则是不随之止也。艮之蛊,思不出其位,而振民育德,何也?曰:器不见用,久则生蛊,人而不思,久必生妄。君子振民之思,思无邪,则民之德育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训诂】:限,崇山险峻,让人望而却步,亦艮止也。《释名》曰:“艮,限也。时未可听物生,限止之也。”《说文》曰:“限,阻也。”列,同“迾”,遮遏,亦艮止也。《礼记·玉藻》曰:“山泽列而不赋。”注:“列之言遮列也。虽不赋,犹为之禁,不得非时取也。”夤[yín],膂,脊背,坎之美脊也。《说文》曰:“膂,脊骨也。”《尚书·君牙》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正义》曰:“膂,背也。汝为我辅翼,当如我之身,故举四支以喻为股肱心体之臣,言委任如身也。”厉,坎之险也。薰,同“熏”,灼也。熏心,忧心如焚,坎之亟心也。艮纳丙,值丑寅,丙生于寅,故象火。上下皆艮,爞爞炎炎。《尔雅·释训》曰:“爞爞炎炎,熏也。”
【玩辞】:安其常,止其背,危险境地令忧心如焚。九三刚居阳位,躁于进者,退则二不能止之,进则遇四之乘,危厉之至也。必止其所必止,而后能止之,故艮其限,列其夤,解其危,去其焚,而后能裕其心也。艮其限,安其常,率其分,思不出其位也。列其夤,亦艮其背也。厉熏心,治心为要也。先儒训或“限”为“腰”,或训“列”为“裂”,皆失经义而远易道也。
【观象】:山坠于地,身安于梦,寂然不动,见心之体也。登高知危,临渊知惧,感而遂通,发心之用也。孔子曰:“不见心者,当牧心也。”君子善治其心,静能止观,动能止妄,动静之间,精微之处,洞见天地之心。当此之时,人心即道心,纵横施设,犹不逾矩也。是故,艮之坤,则是以心止身也。艮之剥,艮其限,列其夤,不利有攸往,圣人之情于《艮》《剥》之间有遇也。《诗经·大雅》云:“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艮其限也。《尚书·君牙》曰:“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厉熏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训诂】:身,体之动者也。心,体之静者也。《礼记·缁衣》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是知身心皆体也。躬,亲自,艮之身也。
【玩辞】:止住自身,无咎。柔居阴位,以纯静之体而不遇刚阳之主,当艮之时,唯能止妄动,而独善其身,能自正故无咎也。以其不能止物故,若施用则有咎也。“艮其身”者,人必自止而后能止人也。抱道怀德,去欲离染,君子所以自止也。遏恶防邪,儆戒未然,君子所以止人也。《诗经·大雅》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文王之自止也。又云:“胜殷遏刘,耆定尔功。”武王之止人也。承后稷、公刘之事,继古公、季历之业,于文王始备自止之德,至武王终成止人之功,圣人行敦艮之道,犹历几世之艰危,非善补过者,孰能为之乎?是故“艮其身,无咎”之戒,是真知文武肺腑者也。
【观象】:身者,心之所托也;天地者,身之所寄也。止身行易,止心行难;止心行易,止天地之行难;天地之行或有终,而圣人之道不可止也。是故,艮之离,则是以身止心也。艮之旅,艮身而客寄,何也?曰:知止定静安虑得,七境一贯,君子所以修身也。“艮其身”者,非入枯稿断灭之境也。善为艮者,身止一境,神游六合,道出天地,学通古今,契无相之妙理,化有结之迷途,则是道心之旅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是知艮之旅者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训诂】:人之食也,上颌静止,谓牙辅,取其艮止,下颌颠动,谓牙车,取其震动。故上艮下震,名之曰颐也。辅,上颔,艮也。《说文》曰:“辅,人颊骨也。”言,震也。序,次第,震之行也。《国语·齐语》曰:“班序颠毛。”韦昭注:“序,列也。”
【玩辞】:止住上颔,言语有伦序,悔可去。以阴居阳,或有悔也。安贞守中,悔乃亡也。震为言,当行则语。艮为止,当静则默。语默不失其所,是“言有序”也。艮其辅,非不言也,言而有序,所以为艮也。清华简之《宝训》曰:“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假中归中,执其中也。
【观象】:六五动变,艮之巽,艮之渐,渐者,物之序也。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行有尚”而“言有序”也。《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艮之渐,君子所以履于道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训诂】:敦,厚重,艮也。《说文》曰:“厚,山陵之厚也。”《释名》曰:“厚,后也,有终后也。”
【玩辞】:刚实居上,成艮之主,止之笃实盛大者也。上九能敦厚其终,止道之至善,所以吉也。临艮之义止于上,故其上曰“敦临”、曰“敦艮”。复之义止于五,故其五曰“敦复”,至于上则迷矣。
【观象】:君子居仁由义,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为人臣者之所止也。是故,艮之坤,物我皆止,艮道大成也。《诗经·小雅》云:“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君子深居,不见于庭也。艮之谦,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谦谦而行,敦厚以止,君子之自牧也。《诗经·卫风》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yī]。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艮谦君子,斐然难忘也。
【总论】:艮卦取身设象,彖以观视,象以位思,爻以止言。初六,艮其趾,敬始守初也。六二,艮其腓,止诸行也。九三,艮其限,止诸心也。六四,艮其身,止诸躬也。六五,艮其辅,止诸言也。上九,敦艮,慎终追远也。艮趾、艮腓、艮限、艮身、艮辅,自止之道也。以自止之道止物,则与物酬酢而物不能乱我,物亦止也。敦艮,物我皆止也。此六爻之用事,以全艮之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