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象易注》第11卦•泰卦:地天泰(乾下坤上)

执象易注|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泰:小往大来,吉亨。

【周易上经】《执象易注》第11卦•泰卦:地天泰(乾下坤上)

【释名】:《说文》曰:“泰,滑也。”段注:“字从水。水在手中,下滑甚利也。”按小篆字体,泰象三人在水上。人在水上,水去人安之象也。水流于地,往来交通之象也。夳,古文泰字。法象莫大乎天地,故坤乾二大,名之曰泰也。坤地阴也,乾天阳也,天地交通,阴阳往来,相遇而和,民物咸丰,是泰之象也。

总泰之义:

1、安定:《字汇》曰:“泰,安也。”《论语·尧曰》曰:“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奢侈:《玉篇》曰:“泰,侈也。”《论语·述而》曰:“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3、傲慢:《礼记》曰:“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4、极大:《左传·哀公九年》曰:“遇泰之需。”疏:“泰者,大也。”《礼记·曲礼上》曰:“假尔泰龟有常。”疏:“泰者,大中之大也。”

5、甚至:《诗经·小雅·巧言》云:“昊天泰怃,予慎无辜。”

6、通达:《序卦》曰:“泰者,通也。”

【观象】:初四互夬,彖曰「告自邑,不利即戎」,应上六「勿用师,自邑告命」之辞也。二五互归妹,应九五「帝乙归妹」之辞也。三上互复,应九三「无往不复」之辞也。初五互大壮,四阳息阴,是「小往大来」之象也。二上互临,刚浸而长,亦「君子道长」之象也。泰反对皆否,时有否泰,用有行藏,道有存废,圣人财成辅相,参天地之化育,以持盈保泰也。

【玩辞】:阴往阳来,吉祥亨通。坤上乾下,三阳息阴,是「小往大来」之象也。二五相应,君臣合德,阴阳各返其类,万物各履其所,是以「吉亨」也。泰为消息卦,象夏之正月。阳大阴小,阳富阴乏,阳实阴虚,阳诚阴疑,阳升阴降,阳息阴消,阳有阴无,阴动阴静,阳君子阴小人,爻上推谓往,下移谓来,易之凡例也。泰卦不系元吉或元亨,而言吉亨,何也?六爻之通泰各有不同,言「吉亨」则大小通泰尽包其中。阴阳交通体现大易生生之德,是天地万物保合太和之最佳状态,亦是管理社会和经营人生所要追求之理想范式。

【疏传】:《序卦》曰:“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履上九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万物履其居所,天地不失仁义,所以安而通者也。圣人之序《易》也,乾以始之,坤以生之,屯以治之,蒙以教之,需以养之,讼以听之,师以伐之,比以亲之,小畜以约之,履以齐之,泰以安之。总十卦之气数,阴阳爻各三十,象六十甲子,以尽天地气运,故序之以泰,象乾坤交通而天地安泰也。《杂卦》曰:“否泰反其类也。”泰卦三阳爻「拔茅茹以其汇」,三阴爻「翩翩不富以其邻」;否卦三阴爻「拔茅茹以其汇」,三阳爻「有命无咎畴离祉」。三阳三阴,不乱其群,各返其类,故曰「否泰反其类也」。反者,返也。

【卦变】:三阳消阴,临变泰,二五主卦。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疏传】:小往而大来,阴往而阳来,则是天地阴阳之气交通,而万物各得其正,故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乾君也,坤臣也,君礼其臣,推诚以任之;臣忠其君,尽诚以事之。君得贤臣,以弘其功业。臣得明君,以行其志向。君臣同德,于是万民感其教化,政通人和,天下安泰,故曰「上下交而其志同」,此以人事象天地之交也。以上皆据卦象释卦名者也。乾纯阳,坤纯阴,乾德健,坤德顺,乾君子,坤小人,故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据两体阴阳之象与乾坤健顺之德释象辞「小往大来」者也。三阳息阴,君子得势,小人自化,故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据卦体释断辞「吉亨」者也。《论语》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此之谓也。《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谓此者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疏传】:君王法天地交泰之象,遵循天地生成之法则,创建典章制度,效法天地运行之正义,推施典章制度,以此治理天下。《易传》之人物称谓包括大人、先王、后、君子、小人,其取义各有不同。“大人”是指圣人,即与天地合德之君王。“先王”是指已故君王。“后”是指远古通过禅让继位之君王,如尧、舜、禹。《说文》曰:“后,继君体也。”《白虎通义》曰:“以揖让受于君,故称后。”而“君子”取义最广,包括公卿、大夫、元士及不事王侯之贤人隐士。“小人”是指没有官职的庶民,或道德低下、行为卑劣而有位之人。兑为刀,震为动,坤为布,乾为衣,裁布成衣,以敝身体,是「财成辅相」之象也,言圣人参天地之化育者也。财,同裁,裁制。财成者,创建也,开物也。辅相者,推行也,成务也。先天财成,后天辅相。先天开物,后天成务。宜者,义也。按后天八卦,震居左,兑居右,震为仁,兑为义,左为生,右为杀,又乾象君王,坤类民众,故曰「以左右民」。左右者,犹言治理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玩辞】:茅草生长,根系牵连着同类,征进吉祥。三阳处下,牵连而进,拔茅连茹之象,而征行之占也。阳爻居初,其才刚明,其位卑下,时之既否,则藏其用,时之既泰,则行其用。君子征进,必及朋类,接引牵援,共立朝廷,勤勉国事,如茅之根系,拔其一则牵连而起也。初九震爻,六四巽爻,众贤同志相应,同道相感,类进相赖,君子在朝,野无遗贤,共安天下,征吉之占也。《书》曰:“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此之谓也。

【观象】:茅,菅草,依靠根系蔓延滋生,成片成丛生长,取象变体巽,一阴为根,两阳为茎叶。互兑反巽,阴根在上,三阴三连,众根同出。盖一阳进而二阳与之牵引,犹一茅拔而别茅之根与之相连,正是「拔茅茹以其汇」之象也。茅者,藉自上者也。茹,蕴自下者也。荐食缩酒,各有汇器也。拔茅者,物象也。茹汇者,人事也。《说文》曰:“茅,菅也。”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诗经·小雅·白华》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茹,根相牵引之貌也。汇,类也,取象坤体三阴。征,进也,取象初九震爻。乾上出,巽象茅,乾之巽,是「拔茅」之象也。初九承临,爻曰「咸临,贞吉」,是「茹以其汇」之象也。泰之升(F),爻曰「允升,大吉」,全「拔茅茹以其汇,征吉」之象也。《诗经·大雅·民生》云:“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泰之初者也。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疏传】:初九君子,身居偏僻,心系国家天下,如初四之相应,故谓「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玩辞】:包容荒秽,徒步过河,不遗广远,不偏不党,崇尚中正之行。九二刚中居乾,上应坤柔,刚健则果决,不流文弱,居中则不党,宽严相济,应坤则包容荒秽,不遗广远,所以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此中行四德者,所以处泰之道也。「包荒」者,天地之仁也。「用冯河」者,天地之勇也。「不遐遗」者,天地之智也。「朋亡」者,天地之义也。《金刚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人生相,无寿者相。”无分别心者,「包荒」之谓也。《老子》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人物不弃者,「不遐遗」之谓也。

【观象】:包,容也,取象坤之布。荒,大也,取象乾之阳。震为足,兑为泽,足在河中,是「冯河」之象也。冯河,徒步过河,引申为果敢、无谋或冒险。《诗经·小雅·小旻》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毛传:“冯,陵也。徒涉曰冯河,徒搏曰暴虎。”坤广大,天地交泰,恩德普施,生成万物,是「不遐遗」之象也。坤为朋,乾对坤,是「朋亡」之象也。朋,党也。亡,无也。朋亡,不结党也。九二阳刚居柔中,寄乾健动之体,是「得尚于中行」之象也。乾之离,天火同人(a),爻曰「同人与宗,吝」,圣人戒「朋亡」者深矣。泰之明夷,泰亦有明夷之心,何也?包之不荒,遗之遐远,虽处泰之时,亦必生明夷之灾也。正其志,中其行,常怀明夷之心,君子所以持盈保泰之道也。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疏传】:中其行,存其道,光其明,有其照,大其器,有其容,九二所以主乎泰者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玩辞】:没有只平不斜,没有只往不复,艰难固守没有灾祸,不用担心其诚信,饮食或有口福。三将过中,居乾之上,处泰之盛,泰极否来,惟居安思危,艰难固守,不失其诚,能保其泰,故圣人戒之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也。「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者,天道之所必然也。「艰贞无咎,勿恤其孚」者,人事之所尽然也。天人有交胜之理,有孚改命,易之大义也。善处泰者,于其禄食有福益也。

【观象】:陂,倾斜不平。《说文》:“陂,阪也。”恤,忧虑。《说文》:“恤,忧也。”孚,诚信。《尔雅》:“孚,信也。”九三处天地相接之极,识阴阳消长之几,艰难固守正道方保其泰,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之象也。九三上六,阴阳相应,是「勿恤其孚」之象也。乾为福,震为庆,兑为食,坤为众,是「于食有福」之象也。乾之兑,自圆而缺,又见九三承复,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之象也。泰之临,爻曰「既忧之,无咎」,亦「艰贞无咎」之象辞也。《书》引周公曰:“我受命无疆维休,亦大维艰。”此之谓也。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疏传】:九三居乾卦之极,应坤卦之穷,穷则生变,故谓「无往不复,天地际也」。际,中间。《说文》曰:“际,壁会也。”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玩辞】:翩翩往来,群阴就下,其志和同,不相戒备,充满孚信。四居坤体,亲比九三,三阳征进,其乐与贤者共舞,志同愿得,是以不富以邻,不戒而孚也。

【观象】:翩翩,群飞向下之貌,取象六四巽位震体。不富,阳常饶而阴常乏,取象坤之纯阴。邻者,同类也,谓六四能挟五上相从而下者也。坤体三阴,皆欲向下,求比于阳,是「翩翩不富以其邻」之象也。阳常信而阴常疑,三阴三阳,势均力敌,固相疑而战,然阴阳正应,不疑反信,是「不戒以孚」之象也。初九「拔茅茹以其汇」,三阳皆宗乎天者,必同升以亲上也。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三阴皆本于地者,必共降以亲下也。《系辞》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此之谓也。坤之震,地雷复,彖曰「复见天地之心」,天地交泰而万物广生,是见天地之心也。泰之大壮,彖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既见天地之心,亦见天地之情矣。《诗经·周颂·清庙之什》云“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者,「不富」之注也;又云“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者,「不戒」之注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疏传】:阳实阴虚,坤体群阴,故谓「皆失实也」。三阳征进,六四乐与贤者亲比,故谓「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玩辞】:帝乙嫁妹妹,因之得福祉,大吉。六五记述商纣王之父帝乙下嫁将妹妹给周文王之父王季这一历史事件。五居尊位,下应九二,阴系于阳,犹王室之女,降其尊贵,以顺从其夫也。五下应二,犹君能推诚任贤;二上应五,犹臣能尽诚事君。上下交而其志同,尽善尽美而获「元吉」者也。

【观象】:二五互归妹,震动出,兑少女,是「帝乙归妹」之象也。归妹者,女子出嫁之谓也。归宁者,出嫁女回家探望父母之谓也。乾类君,坤象臣,坎主婚,坤之坎,正君赐臣婚之象也。泰之需,天地交泰,需时而动,君忘其尊,臣忘其贤,国不骄其家,妇不骄其夫,黎庶感其德化,天下福祉,万邦咸宁,泰道斯成矣。《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其「帝乙归妹」之谓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疏传】:六五执中道,而应乎九二之能臣,此其所愿而非所欲,故能受其祉福而亨元吉也。此彖传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者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玩辞】:城墙倾倒在护城河里,不要用兵,观城邑之变而知天命之必然,困穷之占。取土垒城,挖地成河,城复于隍则譬喻“治久必乱,物极必反”之天命也。往极必复,泰极必否,此天理之必然也。当此时也,小人主事,民心离散,其情不通,若强行用兵,已于事无补,唯荼毒生灵,故曰「勿用师」,以存顺天命之理也。泰极否来之时,不可用兵力争以强违天命,虽可固守,亦不免于羞吝也。

【观象】:艮为城墙,坤为大川,自上六反观,则艮在坤中,是「城复于隍」之象也。《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上六之注也。坤类邑,震象声,是「自邑告命」之象也。犹言观「城复于隍」之象,而知物极必反,原始要终之理也。坤者众也,众者师也,艮者止也,坤之艮,是「勿用师」之象也。《中庸》曰“君子居易以俟命。”此之谓也。泰之大畜,大畜主时,时有否泰,道有存废,理势自然,非人力可强为之也。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疏传】:泰极否来,治久生乱,天命使然,非人力可违,故谓「其命乱也」。当此时位者,唯固守正道,蒙其小吝而避其大凶者也。

【总论】:泰卦取「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之义。初四交夬,和同之道,泰之始也。初九「以其汇」,如茅之连茹;六四「以其邻」,如鸟之翩翩。二五交归妹,怀化之道,泰之壮也。九二「包荒」,以化方外;六五「归妹」,以怀远人。三上交复,反终之道,泰之究也。九三「无往不复」,上六「城复于隍」。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