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震往也,坤来也,震往坤来,故名复也。复者,往来也,返还也,康复也,回归也,应答也,赦免也,覆盖也,庇护也,中兴也,重叠也。震,彳也,攵也,行也;坤,畐也,腹之形也。震承坤者,当復之字也。《蓼莪》诗:“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此复之辞也。震,行路也;坤,老阴也。行故路者,当复之象也。坤水也,震动也,冬至之节,水感天一之阳生而动,当复之时也。震谓反生,坤体阴柔,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见复之体用也。
【观象】:互体见坤,坤众也,物也,静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互体见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万物进化之路径也。反体谓剥,阴变阳,阳化阴,阴阳变化,气数盈虚,天地所以生养,万物所以造作,圣人所以观复。对体谓姤,一阳复来曰天根,一阳姤至曰月窟,观天根月窟,有以见玄牝之门也。
【玩辞】:亨通,出入舒缓,朋来无咎。反复行道,七日往返,利有所往。阳气方生,及其亨也,生发蔗物。正道始长,及其通也,泽被黎民,故复道「亨」也。邵雍曰:“性得体而静,体随性而动,是以阳舒阴疾也。”一阳复来,其气尚微,阳动而舒,其势无疾,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曰「出入无疾。」庄子曰:“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其「出入无疾」之谓也。天生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三阳皆至,三才始全,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朋来无咎」之理也。《行苇》诗:“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是朋来无咎之辞也。《七月》诗:“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犹言朋之未来也。坤六老阴,进生震七,乾九老阳,退生巽八。是故六之七,阳生曰复;九之八,阴生曰姤;七之九,阳长曰大壮;八之六,阴长曰观。日主阳,月主阴,是以阳生称七日,阴长谓八月。《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姤遁否观剥坤复,一阳之复,则经七卦。坤复临泰大壮夬乾姤,一阴之反,亦历七体。故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方死方生,方生方死,劫簸之古,于天地之间,犹旦暮耳。一阳复来,正道扶起,难为小人,易为君子谋,故「利有攸往」也。
【疏传】:《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上九剥尽,坤体出而用九行,硕果不食,周流于下,一阳复来,见天地生物之心,此复所以承剥也。邵子曰:“复次剥,明治生于乱乎!夬次姤,明乱生于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未有夬而不姤者。”言此者也。《杂卦》曰:“复,反也。”一阳居上谓剥,一阳返下谓复,故曰「复,反也」。
【卦变】:一阳息阴,坤变复,初九主事,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一阳方生,刚反于下,正道渐行,故曰「复亨,刚反」,据卦体释断辞。震德动,坤德顺,顺道而动,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曰「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据卦德释象辞。《彖传》举卦德时有三种体例:一是用“而”作连词,两德并举并重,如险而止;二是用“以”作连词,两德并举重前德,如顺以动;三是用“而以”作连词,两德并举重后德,如动而以顺行。月体盈虚,朔晦弦望,历经七日,躔行七宿,而尽一方之气,天道使然也,故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引天道释象辞。大易之要,扶阳抑阴,君子道长,德施义行,故曰「利有攸往,刚长也」,据卦体释象辞。邵雍曰:“天地之心,盖于动静之间,有以见之。”震动也,坤静也,坤息也,复萌也,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赞复道之大也。盖天地生物之心,其于人则为道心,道心惟微,必于几息将萌之时体察之。《系辞》曰:“复,小而辨于物。”精一守道之谓也。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疏传】:微阳在下,不能发生,先王法之,冬至日封闭关卡,商旅不通行,人君不巡省。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君子庄敬操存,所以养心之微阳也。复之时令,应乾初九,以潜龙勿用,故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也。巽象商人,乾继君体,巽乾伏藏,不旅不省。震象旅人,坤静其足,亦不能行。商旅,商人巽也,旅客震也。后,君王,乾也。省,视察,震也。方,四面,坤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玩辞】:不远即返,不敬则悔,大吉。初九处事之初,失之未远,复之必速,苟能居敬而行简,无慢神之悔,则其道大吉也。每年冬至,天子于南郊圆丘祭祀天神,敬一年之始。祗,敬也。无祗,慢神也。
【观象】:复而豫,君子思患预防,所贵者改过迁善,所恶者怙恶不悛,所以能不远而复者,以其出入无疾,居敬行简故也。复之坤,先迷失道,后顺得常,以其动而以顺行,故能不远而复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疏传】:所以不远速复者,以其能修正其身,有过则改故也。
六二:休复,吉。
【玩辞】:美好地归复,吉祥。六二阴柔,居中履正,顺道应时,亲比初九,资其善以自益,诚复之休美者,所以吉也。休,庆也,震象也。
【观象】:复而归妹,眇能视,不失察也;幽人贞吉,能下仁也。一阳复来,正己修身,两阳咸临,克己下仁。复之临,休复之吉,以其能克己复礼,归于中正故也。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疏传】:初复于仁,二比于仁,克己复礼,仁德之至,所以吉也。六二之才,上无应系,下乘震木,五常为仁,故曰「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玩辞】:频失频复,虽危无咎。六三之才,不中不正,处震动之极,屡复屡失,是不安于复者,危之道也。屡失屡复,故无咎也。
【观象】: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复而丰,频复固厉,与时消息,则无咎矣。复之明夷,夫频复者,其伤明乎?为信不及义,为义不及仁,为仁不及礼,为仁不及知,如是则明灭矣。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疏传】:频失之行虽危,而复善之义无咎。盖唯君子能久于其道,拳拳服膺而弗失之,是故圣人作《诗》《书》《礼》《易》《春秋》,广开迁善去恶之门也。
六四:中行独复。
【玩辞】:居中而行,独自归复。六四位处群阴之中,居正而独应于阳,象与群小同行,而独善其身者,所谓复以自知也。六四阴柔,正应初九,然遇二三相妒,虽应难合,复途多蹇难,非其无咎,圣人不欲言其从道凶也。董仲舒曰:“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六四之注也。《书》曰:“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六四之谓也。
【观象】:君子中行而道不离,独复而德不孤,复而复,夫大德者,必有其邻。复之震,君子居敬以致其仁,行简以将其义,或居或行,不更其所,戒慎其独,中行独复者也。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疏传】:四应于初九,初九震体,震象道路,故曰「以从道也」,意指其能独从阳刚君子之善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玩辞】:敦厚归复,不生忧悔。中爻互坤,六五居其终,其位尊崇,其行和顺,其德敦厚,其道无悔,故曰「敦复,无悔」也。复之义终于五,前五爻皆能归复正道,唯有上六迷复不返。
【观象】:复而师,敦以容民,厚以畜众,敦复之吉,以其厚德载物故也。《行苇》诗:“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此之谓也。复之屯,利用以养民,正德以安生,敦厚以济时艰,君子之经纶也。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疏传】:六五阴柔,行顺而志笃,居中而自成,如此则可以无悔也。考,成也。《谷梁传·隐公五年》曰:“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玩辞】:执迷而不知归复,凶。外生灾,内招难。如果兴兵打仗,最终会大败,因为国君失道而凶,至于十年不能兴起。上六阴柔,居复终,乘重坤,无阳可应,无刚可比,是迷而不复之象,凶而难掩之道也。苟以之行师,则终有大败;以之理政,则国君失道;以之用事,则十年不兴。徐几曰:“上六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刚远而无迁善之机,厚极而有难开之蔽,柔终而无改过之勇,是昏迷而不知复者也。”精当也。迷,执迷,坤迷变艮执也。灾,困厄,自外来也。眚,过错,由自招也。行,震也。师,兵众,坤也。十,众多,坤也。年,震也。克,能够,艮也。征,兴起,震也。
【观象】:初五互复,居上六反观,则象剥。五阴消阳,所以凶也;人欲乱心,所以迷也;群小祸国,所以败也。复而谦,复曰「用行师,终有大败」,谦曰「利用行师,征邑国」,何也?曰:观谦之体,其心光明,其身和顺,内明外顺,以之奉辞伐罪则可也。察复之象,意动于内,情迷于外,迷而不复,安可用师哉?复之颐,君子观复以合道,迷复之凶,以其观欲故也。《礼记·坊记》曰:“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此也。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疏传】:古之帝王向明而治,执迷昏聩则违反为君之道也。乾象君之体,坤象对乾则失君体。震象王之道,艮体反震则失王道。
【总论】:复者,君子改过迁善之道也。初九主复,居敬行简,从容中道,不远即复。六二中正,亲比初九,克己下仁,因比而复。六三失位,不比不应,无主于道,频失频复。六四正位,下应初九,不勉而中,中行独复。六五居中,不思而得,行顺志笃,厚事敦复。上六居极,据乘重坤,不能自考,昏聩迷复。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体之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