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节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释名】:蒙,从「艹」「冖」、「一」、「豕」。「艹」者昧也,取象震之草;「冖」者盖也,取象艮之家;「一」者土也,取象坤为地;「豕」者猪也,取象坎之豕。众三人,《国语》曰「三人为众」是也。是故万物初生,天地洪荒,宇宙浑沦,是谓之蒙也;山下出泉,水气蒸发,云雾弥漫,掩不见山,是谓之蒙也;民生之初,心智未开,识神昏昧,是谓之蒙也。自然人事,应作如是观也。
【观象】:蒙之象,坎暗坤迷,所以昧也;坤众坎云,所以蔽也;水险山阻,故有障也。山高水长,故相隔也。是故蒙者,昧也,敝也,有障也,相隔也。初五互《师》,传道授业,开觉茫蠢,正其礼教,蒙之道也;二上互《颐》,保其赤子之心,养其浩然之气,启其聪明,蒙之用也;三上互《剥》,为道日损,去其人欲,得见天理,蒙之法也;二五互《复》,山下出泉,不远之复,从容中道,蒙之时也;初四互《解》,去其小恶,赦过宥罪,用脱桎梏,蒙之功也。
【玩辞】:蒙,亨通。非我求教于童蒙,是童蒙求学于我。初次问道,则答其疑;再三求解是亵渎蒙学之道,则不再解惑。宜培养学生之正气。二五居中,桴鼓相应,则其道「亨」也。观之以爻,则我指九二之刚,童蒙指六五之柔。观之以卦,则震象导师,艮象学童。六五居艮体,艮为求,九二居震体,震为舍,故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坎象初问,震以答之,坤象再三问,艮以止之,故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神者不可渎,犹师者不可狎,狎则不诚,渎则害信,诚信之差,神不降临。辞借问神之诚,譬喻尊师之道也。蒙学之道贵在颐养正气,故曰「利贞」也。我,取象艮,求,取象艮。筮,取象坎。渎,取象坎,坎有沟渎之象,借指亵渎之义。或问:圣人与《蒙》卦发卜筮之道者何也?对曰:艮为止,不易也,坎为水,变易也,彖变若一,易之道也。二至五,正反艮,两手合,正反震,上下动,一阴下,钱落地,象摇卦也。坎数五,坤数十,艮象手,震类草,手执五十策,一阴在手外,虚一不用,象揲蓍也。正反艮象龟甲,互坤为十朋,一阴象卜兆,象灼龟也。摇卦、揲蓍、灼龟,皆易之用也。外不动若山,至诚之象也。内趋变若水,感通之象也。精诚所至,感而遂通,易之神也。
【疏传】:《序卦》曰:“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天地相遇,万物化生,初生必蒙,幼稚需养。屯进蒙退,往复屈伸,势成循环,气之自然,理之自昭,物之自化,易之自序。《杂卦》曰:“蒙杂而著。”蒺藜从生地中,云雾弥漫山下,昏昧遮蔽聪明,皆谓「杂」也。蒺藜不掩地之厚,云雾不蔽山之高,昏昧不隐人之明,是「杂而著」也。
【卦变】:二五往来,《观》变《蒙》,六五主事之体,九二成象之用,新君虚其心,重臣尽其心,君臣志应,蒙道乃亨。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疏传】:坎性险,艮情止,贞坎悔艮,故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据卦德解卦名也,先立山之体,后行险止之用。九二居坎通之中,又值震动之主,通则亨,动则行,故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据卦体释「亨」者也。九二之师,六五之童,阴阳相应,心志相通,故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曰:“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潘雨廷:“能上友古人,则势必始古人之在侧。”陶行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礼记·学记》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此皆古今圣贤所以发师生相应之志也。坎为筮,震为告,九二居中,故曰「初筮告,以刚中也」。坤为再三,坎为渎,艮为止,亵渎蒙学之道,则不告,故曰「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教者之道正,而求者之应亦正,蒙学之道贵在颐养正气,行道正则事功成,故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释「利贞」者也。《荀子·修身》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孟子·离娄上》曰:“教者必以正。”圣贤之语,亦《蒙》利贞之注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疏传】:观《蒙》之象,君子果决其行,养育其德。泉之始出,洁净清澈,不染杂尘,犹童稚之性,自具天良,纯真不杂,蒙而求知,惑而求辨,养正宜及时也,故名之曰《蒙》也。观其出而未能通行,则以果决其所行,观其始出而未有所向,则以养育其明德。果行以求明,育德以求用,明则不昧,用则全生,是「果行育德」也。巽为犹疑,震对巽,为果行;震为娠,养育之象;震为足,为大涂,行道之象。得于心曰德,见于事曰行。《象》言「育德」,《彖》言「养正」,相互发明,诠释利贞。利贞者,德行之基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玩辞】:开启蒙昧,躬行教化,去其束缚,若纵之以往,则蒙学之道吝矣。初六阴柔失正,居六爻之下,陷坎险之深,如入幽暗之地,不见明光,蒙之甚也,故师必发之。为师之道,莫过身教,发蒙之旨,莫若正法。初四无应,纵之以往,必至困穷矣。初六「发蒙」,开觉茫蠢,蒙学之旨也。「利用刑人」,躬行身教,发蒙之法也。「用说桎梏」,自在身心,发蒙之功也。「以往吝」者,绝学失道,纵蒙之戒也。
【观象】:发,启也,取象震之开辟。观蒙之体,一阴之上出大离,阴象无,离主明,无明之象,故名之曰蒙也。震用辟,坎类智,艮功止,坤象迷,启其聪明,止其迷惑,是「发蒙」象也。震性动,艮象手,坎主通,初四互《解》,动手令通,亦「发蒙」象也。刑,型也,塑造义,取象坎之矫輮。曲木令直,谓之矫;直木令曲,谓之輮。故矫輮有定型之义。震为初生,坎象赤心之木,艮类火、性止,初生之木,用火焙烤,以定其曲直之型,以保其赤子之心,既发因材施教之旨,又明山下出泉之象,复申及时教化之诫。《诗经·大雅·思齐》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按:刑,同“型”,典范义。《春秋·元命苞》曰:“刑字从刀从井,井以饮人,人人争井水,陷于泉。以刀守之,割其情欲,人畏慎,以全命也。”刑之本义是“去其欲,全其生”,犹「用说桎梏」也。艮震同体,如影随形,震先行而艮效仿,是「利用刑人」象也。王夫之《四书训义·孟子》曰:“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魏源《默觚·治篇》曰:“身教亲于言教。”此皆「利用刑人」之注脚也。说,摆脱,取象艮之止。桎梏,刑具,在足谓桎,在手谓梏,取象坎之枷锁,有束缚义。坎之象,半震半艮,震象足,艮类手,手脚陷于坎险,是「桎梏」象也。为防止犯人逃跑,古代监狱周围种满蒺藜,坎象蒺藜,故指代监狱、刑具。蒺藜有刺,坎为赤心,又为归实,故坎象治人者原心,不失其赤实,此亦圣人用刑之真心也。艮为止,止其险,是「用说桎梏」象也。观蒙之象,艮性执,又象我,坎类法,执于法我,是名之曰蒙也。艮为执,其性愚,震辟艮,破其二执,去其痴愚,自在身心,亦「用说桎梏」象也。初六动,坎之兑,坎为桎梏,兑为脱,亦可见「用说桎梏」之象也。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疏传】:以身作则,言行合于法式。初六变,蒙之节,象曰「制数度」,亦「正法」义也。法,法度、法式,取象坎之平。坎巽皆象法度,巽为绳直,引申为绳墨,重规矩义。坎为水,引申为平准,重公平义。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玩辞】:包容蒙昧吉,取妻吉,子能治家。九二为蒙卦主,包容群阴,故曰「包蒙」,包众蒙而为之主也。以阳受阴,领袖群蒙,故曰「纳妇」,受众阴而为之归也。居下位而能任上事,犹子之能治其家,故曰「子克家」,以应五而言也。刚明居中,二五相应,是以「吉」也。克,胜任,取象艮之肩。《说文》:“克,肩也。” 《尔雅》:“克,能也。” 《诗经·齐风·南山》云:“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按:“克,能也。”
【观象】:坎性暗,坤象布,艮为手,下坎互坤上艮,是「包蒙」象也。九二动,坎之坤,水地亲比,坎类婚嫁,是「纳妇」象也。震为子,艮为家,震承艮,是「子克家」也。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疏传】:子能治家,取二五刚柔交合之象。二五阴阳相应,乾辟坤,刚柔交,而生坎体,故曰「刚柔接」也。接:交合,取象二五相应。《说文》:“接,交也。”又《广雅》:“接,合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玩辞】:不可娶妻,见金夫而失其身,无所利。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女之妄动者也。正应居上,不能远从,近见九二为众蒙所归向,时盛位尊,遂舍其正应而从之,故曰「见金夫,不有躬」。见金夫而求之,于行不顺,故曰「勿用取女」。阴阳相应,男女之义也。正行待命,女体之礼也。「见金夫,不有躬」,则失其义礼,故断「无攸利」。人致蒙者多端,故亨蒙非一术。有不被教育而蒙者,初是也。有不能问学而蒙者,四是也,有性质未开而蒙者,五是也。如三则自我致蒙,圣人戒之曰「勿用取女」。或发之,或击之,教亦多术,勿取非绝之,不屑之教也。
【观象】:金,美也,取象艮之金。艮乾同居西北,转乾注艮,故为金也。夫,取象坎,乾辟坤也。九二居中,上应六五,下乘初六,众蒙归往,事君承家,集众好于一身,是「金夫」象也。躬,身也,取象艮之背。六三居艮失位,远应上九艮体,遇四五为滞,是「不有躬」之象也。六三动,坎之巽,坎为失,巽为利,是「无攸利」也;爻曰「井渫不食」,是「勿用取女」也。六三变,蒙(t)之蛊(h),女惑男,行不顺,亦「勿用取女」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疏传】:观之以象,则震为行,坤为顺,艮为山,坎为水,前行遇艮阻,后退有坎险,故曰「行不顺也」。观之以道,则六三弃正应,而就金夫,有违妇道,其行偏僻,故曰「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玩辞】:困于昏蒙,吝于道也。六四离阳无情,远实无明,亦以穷矣,故曰「困蒙」。如能困而学之,求刚明之德而亲授之,则可脱其困,而免其吝矣。
【观象】:困,取二五大离之象。两阳困坤阴,有囚禁之象,震为行,艮为止,行止皆困,是「困蒙」之象,而羞吝之占也。六四动,艮之离,艮为诚,离为明,自诚而明,天性使然,犹可教也。子曰:“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六四无实,远贤生蒙,困而学之,师而治之,则自明而诚亦可致也,苟致之者,与自诚而明,异派而同流矣。六四变,蒙(r)之未济(?),小狐濡尾,知不达而失其实,亦困蒙远贤之吝也。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疏传】:困蒙之吝,是因为独远贤人。阳实,阴虚,阳笃,阴疑,阳饶,阴乏,此易之通例也。初与三比二之阳,五比上之阳,初三五皆阳位,而三五又皆与阳应,唯六四所比所应所居皆阴,故曰「独远实也」。明·高启《审游赠陆彦远》曰:“猎者,必之山林;渔者,必之江湖;而学者,必游于贤人君子之域。”六四远实,离贤人之域,故吝于道也。《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云:“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六四远实,不见君子,故困于道也。
六五:童蒙,吉。
【玩辞】:童稚之蒙,吉。六五居于尊位,而能存柔中之性,生真纯之心,行不二之志,顺以听命,童子未发而资于人者也,是「童蒙」之象也。《释名》:“山无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六五居中位尊,承上九之硕果,应九二之良师,其占「吉」也。
【观象】:童,取象艮之奴仆。《康熙字典》:“童,独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六五动,艮之巽,艮少也,巽年也,艮止也,巽命也,止于顺,听于命,少年顺听,「童蒙」之象也。巽为散,为寡发,古人未行冠礼前,头发任其自然下垂称为髫,亦有「童蒙」之象也。《诗经·鄘风·柏舟》云:“髧彼两髦,实维我仪。”按:髧[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疏传】:阴承阳,阴应阳,谓之顺,易之通例也。六五降志下求,应比皆顺,故曰「顺以巽也」。巽,通逊,卑顺也,取象艮之巽。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玩辞】:打击昏蒙,不可太过,只宜去其顽劣,守其纯真。蒙卦初上两爻皆发治蒙之道,初六阴柔,其于蒙也,乃发之,治之以宽者也。上九极刚,其于蒙也,乃击之,治之以猛者也。取必太过,攻治太深,反而为害,宜去其顽劣,全其真纯,故戒「不利为寇,利御寇」者也。过犹不及,凡事皆然,不唯治蒙也。
【观象】:击,取象二五正反震。艮为手,震反艮,两手相搏,是「击蒙」之象。寇,取象坎之盗。御,取象艮之止。坎为寇,艮为止,止其寇,是「不利为寇,利御寇」之象。上九动,艮之坤,参伍剥(c),三上互剥,五阴不宁,爻曰「小人剥庐」,故「击蒙」以治之矣。上九变,蒙(r)之师(u),圣人之师,安民厚下,讨逆罚罪,故曰「不利为寇,利御寇」也。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疏传】:六四妄动之女,失身金夫,九二德厚被广,不能包之,亦不能发之,唯上九击之,三上相应,故曰「上下顺也」,阴阳相应为顺者也。
【结论】:蒙卦以三四五爻为蒙,九二为师。六三蒙于心,而逆于行;六四蒙于位,而困于学;六五蒙于时,而应于师;九二正位凝命,包蒙为师;初六发蒙,张扬其善,师道之慈也;上九击蒙,抑制其恶,师道之严也。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曰:“宽而不畏,严而见爱”。宽而不畏者,发蒙也。严而见爱者,击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