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坤卦文言传-(清)惠棟撰《周易述•卷十九》

| 易经注解| 2023-04-16 00:18:09| 0

坤至柔而動也剛。

注:純陰至順。故柔。陰動生陽。故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注:其靜也翕。故至靜。其動也闢。故德方。虞氏謂陰開為方也。後得主而有常。

注:初動成震。陽為先。陰為後。後順得常。故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注:坤承乾施。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故化光。坤稱化也。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注:順者順於乾。坤承乾。故稱道。貞於六月未間時而治六辰。故承天而時行也。

疏:純陰至故柔

此荀義也。雜卦曰:乾剛坤柔。虞彼註云:坤陰和順。故柔。與荀同義。

陰動至也剛

此九家義也。陰動生陽。謂初三五也。說卦曰: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義同於此。

其靜至方也

繫上曰:其靜也翕。翕則靜之至者。故云至靜。其動也闢。闢。開也。陰動闢而廣生。方猶廣也。坤六二直方大。虞註云:方謂闢。陰開為方。故云德方。坤承乾。故云德也。

初動至有常

陽先乎陰。猶天先乎地。男先乎女。故云陽為先陰為後也。

坤承至化也

乾天也。天施地生。故曰乾施。坤道承天。故承乾施。繫上曰:坤化成物。故坤稱化也。

順者至行也

說卦曰:坤順也。虞注云:純柔承天時行。故順。是順者順於乾也。乾稱道。坤承乾。故亦稱道。繫上坤道成女亦謂承乾而稱道也。貞於六月未間時而治六辰者。乾鑿度文。彼文云:乾貞於十一月子。左行陽時六。坤貞於六月未。右行陰時六。以奉順成其歲。即承天時行之義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注:初乾為積善。以坤牝陽。滅出復震為餘慶。坤積不善。以乾通坤極姤生巽為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

注:坤消至二艮子弒父。至三成否坤臣弒君。上下不交。天下無邦。故子弒父。臣弒君。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注:剛爻為朝。柔爻為夕。漸。積也。陽息成泰君子道長。陰消成否小人道長。皆非一朝一夕之故。由積漸使然。故君子慎所積。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君子慎始。差若毫。繆以千里。謂此爻也。由辯之不早辯也。

注:辯。別也。初動成震體復則別之早矣。繫曰:復小而辯於物。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注:順猶馴也。惡惡疾其始。

疏:初乾至餘殃

此虞義也。乾為善。自一乾以至三乾成。故為積善。乾。坤之牡也。故云以坤牝陽。喪滅於乙。至三日而復出。震彖曰:乃終有慶。故曰餘慶。陽稱慶也。坤為惡。故積不善。以乾通坤至十六日為姤。巽象見辛。故云極姤生巽。巽者坤一索所得之女。故曰餘殃。此據納甲也。書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伏生書傳曰:積善至於明。五福以類升。故陟之。積不善至於幽。六極以類降。故黜之。考績者。日計月計歲計至於三載。極而至於三考九載。亦言積也。五福六極餘慶餘殃之謂。鄭注禮運曰:殃。禍惡也。家謂乾家坤家也。

坤消至弒君

此虞義也。坤本乾也。說卦曰:乾為君為父。上乾為君。下乾為父。坤消至二體艮。艮子道。至三乾下體滅。故子弒父。至三成否體坤。坤臣道。消至五乾上體壞。故臣弒君。上下不交。天下無邦。否彖傳文。否之匪人。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故引彖傳以明之。

剛爻至爻也

剛爻為朝。柔爻為夕。此虞義也。虞本繫上曰:晝夜者剛柔之象也。故以朝夕屬剛柔。王逸注楚辭曰:稍積曰漸。

何休注:公羊曰:漸者。物事之端先見之辭。故云積漸也。乾積善成泰。故君子道長。坤積惡成否。故小人道長。一朝謂初乾。一夕謂初坤。積之久而泰否成。故君子慎所積。易曰者。易傳十翊之逸篇也。初爻為本。又謂之元。董子對策曰: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是也。初正則萬事舉。故曰正其本萬物理。君子慎始亦謂初爻。初最微。故曰豪。詩曰:德輶如毛。謂初九也。初九積善成名。初六積惡滅身。故曰差以豪繆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敘曰:春秋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差以豪繆以千里。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其漸久矣。蓋古文周易太史公猶見其全。而大小戴禮察保傅經解及易通卦驗亦引之。或遂以為緯書之文。非也。

辯別至於物

辯別也。鄭氏義。穀梁傳曰:滅而不自知。由別之而不別。是辯與別同義也。坤別之不早別。故惡積而不可弇。罪大而不可解。復初九不遠復。是別之早矣。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是辯於物也。物謂陽物陰物。

順猶至其始

曰:馴致其道。與順同義。皆謂陰順陽之性而成堅冰也。管子七法曰:漸也。順也。靡也。久也。服也。習也謂之化。上言漸。下言順。象言馴。中孚言靡。恒彖言久。皆謂服習積貫而化。其義一也。惡惡疾其始。僖十七年穀梁傳文。易著戒於初爻。是疾其始。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注:正當為敬字之誤也。乾為敬。故直其敬也。坤為義。故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注:乾二在內。故直內而居五。是敬立也。坤五在外。故方外而居二。是義立也。五動二應。陰陽合德。故德不孤。易曰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注:得位得中。故不疑其所行。

疏:正當至義也

下云敬以直內。故知正當為敬。乾為敬。虞義也。坤為義。義見上也。

乾二至不孤

立猶見也。五自二往在內。故直內。進居五是敬之發於外者。故敬立也。二自五來在外。故方外。退居二是義之裁於中者。故義立也。二五相應。乾升坤降成既濟定。故德不孤也。

得位至所行

陰居陰是得位也。六居二是得中也。得位得中。爻之最善者。故不疑其所行。

陰雖有美含之。

注:陽稱美。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

注:坤為地。妻道也。

注: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妃以五成。故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水以天一為火二牡。木以天三為土十牡。土以天五為水六牡。火以天七為金四牡。金以天九為木八牡。陽奇為牡。陰耦為妃。故曰妻道。春秋傳曰:水。火之牡也。又曰:火。水妃也。臣道也。

注:天尊地卑。乾為君。故坤為臣。虞氏以坤為臣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注:坤化成物。實終乾事。

疏:陽稱美

陽稱美。虞義也。三下有伏陽。故有美含之。

系曰至土十

繫曰者。上繫文。妃以五成。昭九年春秋傳文。皇侃禮記義疏曰:金木水火得土而成。土數五。故妃以五成也。

水以至妻道

此皆劉氏三統歷文也。鄭注鴻範云:木克土為妻。金克木為妻。與此義同也。陽奇為牡者。牡。雄也。陰耦為妃者。妃。配也。陰陽之書有五行妃合之說。木畏金。乙為庚妃。金畏火。辛為丙妃。火畏水。丁為壬妃。水畏土。癸為戊妃。土畏木。己為甲妃。是陽為牡。陰為妃也。

春秋至妃也

水。火之牡也。昭十七年春秋傳文。火。水妃也。昭九年傳文。所以證妃牡之義。

天尊至臣也

乾六爻皆有君象。說卦曰:乾以君之。故知乾為君。坤與乾絕體。故知坤為臣。虞氏註遯九三。寋六二。損上九。小過六二皆云坤為臣也。

坤化至乾事

坤化成物。上繫文。周語。單襄公曰:成德之終也。是成與終同義。物始於乾而成於坤。今坤曰弗敢成。曰無成者。坤奉乾道而成物。代乾終事。不居其名。董子所謂昌力而辭功是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

注:在天為變。在地為化。乾息坤成泰。天地交而萬物通。故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

注:泰反成否。乾三稱賢人。隱藏坤中。以儉德避難。不可營以祿。故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注:謹猶慎也。

疏:在天至木蕃

此虞義也。陽變陰化。故在天為變。在地為化。坤與乾旁通。從旁通變。故乾息坤成泰。泰彖傳曰:天地交而萬物通。萬物出震。震為草木。故草木蕃也。

泰反至人隱

此虞義也。否泰反其類。故泰反成否。漢樊毅修西嶽廟記云:泰氣推否是也。乾文言曰:賢人在下位而無輔。註謂九三。故知乾三稱賢人也。六三含章。是隱藏坤中。否象君子亦謂三也。

謹猶慎也

曰:慎。不害也。故曰謹猶慎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注:地色黃。坤為理。五之下中。故曰黃中。乾來通坤。故稱通理。正位居體者謂九。正陽位而六居下體也。一說上體。儀禮喪服傳曰:正體於上。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注:九正陽位。故美在其中。四支謂股肱。書曰:臣作朕股肱。六居下體。故暢於四支。坤為事為業。故發於事業。中美能黃。上美為元。下美則裳。故曰美之至也。乾為美。坤承乾。故為美。

疏:地色至於上

地色黃。坤為理。虞義也。

乾鑿度曰:天動而施曰仁。地靜而理曰義。故知坤為理也。地色黃而居中。是下中也。乾來通坤。故稱通理。亦虞義。乾來通坤。謂乾二居五。虞又云:五正陽位。故曰正位。孟子曰:立天下之正位。趙岐云:正位謂男子純乾正陽之位也。蓋二升坤五。故曰五正陽位。坤五降二。故居下體。九六者。謂九二六五也。二升五。故虞謂五。一說上體。謂居五上體。體指五也。引喪服傳證體謂五。

九正至為美

乾為美。二居上中。故美在其中。四支謂兩股兩肱。周書武順曰: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引書者。虞夏書皐陶謨文也。坤為臣。為乾之股肱而居下體。故暢於四支。坤為事為業。虞義也。中美能黃。上美為元。下美則裳。昭十三年春秋傳文。二。中也。故曰中美能黃。元。乾元。二居五。故曰上美為元。五降二。故曰下美則裳。三美盡備。故曰美之至也。美謂乾而云坤者。坤承乾故也。

陰凝於陽必戰。

注:初始凝陽。至十月而與乾接。為其兼於陽也故稱龍焉。

注:陰陽合居。故曰兼陽。爾雅曰:十月為陽。俗作嫌於無陽。今從古。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

注:坤十月卦。故曰未離其類。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注:乾坤氣合戌亥。故曰雜。天者。陽始於東北。色玄。地者。陰始於西南。色黃。

疏:初始至乾接

陰凝陽自午始。故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戰者。接也。建亥之月。乾之本位。故十月而與乾接也。今本疑於陽。荀虞姚蜀才本皆作凝。故從之。

陰陽至從古

消息坤在亥。亥。乾之位也。故曰陰陽合居。此荀義也。爾雅者。釋天文。詩杕杜曰:日月陽止。亦謂十月為陽。月俗作謂。王弼作也。荀鄭虞陸董皆云兼於陽。鄭本費氏。故云古也。

坤十月至其類

據消息。

乾坤至色黃

乾坤氣合戌亥。乾鑿度文。消息戌亥為坤之月。亥。乾本位。

乾鑿度曰:乾漸九月。故雲氣合戌亥。陸績注京易傳曰:乾坤並處。天地之氣雜。稱玄黃也。天者陽以下。荀義也。鄉飲酒義曰: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故云天者陽始於東北。東北天位。故色玄。

說文曰:黑而有赤色者為玄。鄉飲酒義曰:天地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故云地者陰始於西南。西南坤位。故色黃。考工記曰:天謂之玄。地謂之黃。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