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歸妹序卦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進則必有所至,故漸有歸義,歸妹所以繼漸也。歸妹者,女之歸也。妹,少女之稱。為卦震上兌下,以少女從長男也。男動而女說,又以說而動,皆男說女、女從男之義。卦有男女配合之義者四:咸、恒、漸、歸妹也。咸,男女之相感也。男下女,二氣感應,止而說,男女之情相感之象。恒,常也。男上女下,巽順而動,陰陽皆相應,是男女居室、夫婦唱隨之常道。漸,女歸之得其正也。男下女而各得正位,止静而巽順,其進有漸,男女配合得其道也。歸妹,女之嫁歸也。男上女下,女【一无女字】從男也,而有說少之義。以說而動,動以說則不得其正矣,故位皆不當。初與上雖當陰陽之位,而陽在下,陰在上,亦不當位也,與漸正相對。咸、恒,夫婦之道;漸、歸妹,女歸之義。咸與歸妹,男女之情也。咸止而說,歸妹動於說,皆以說也。恒與漸,夫婦之義也。恒巽而動,漸止而巽,皆以巽順也。男女之道,夫婦之義,備於是矣。歸妹為卦,澤上有雷,雷震而澤動,從之象也。物之隨動莫如水,男動於上而女從之,嫁歸從男之象。震長男,兌少女,少女從長男,以說而動,動而相說也。人之所說者少女,故云妹為女歸之象。又有長男說少女之義,故為歸妹也。
雙湖胡氏曰:漸以長女歸少男。歸,嫁也,長女嫁少男而歸之也。主六四一爻言,故曰女歸。女之歸男,則女自内而外也。歸妹以長男歸少女。歸,取也,長男取少女而來歸也。主九四一爻言,故曰歸妹。男之歸女,則女自外而内也。
歸妹,征凶,无攸利。
傳:以說而動,動而不當,故凶。不當,位不當也。征凶,動則凶也。如卦之義,不獨女歸,无所往而利也。
《本義》:婦人謂嫁曰歸。妹,少女也。兌以少女而從震之長男,而其情又為以說而動,皆非正也,故卦為歸妹。而卦之諸爻,自二至五,皆不得正,三五又皆以柔乘剛,故其占征凶而无所利也。
○丹陽都氏曰:男女之相從,正則吉。而中爻之才,剛柔雜居,非所謂正。如是而有行,非禮法之所容也,故征凶。夫婦之相與,順則利。而六爻之才,柔上剛下,非所謂順。如是而有為,非室家之宜也,故无攸利。
○雲峯胡氏曰:彖辭唯臨與井言凶,否與剥言不利。言凶者未嘗言不利,言不利者未嘗言凶。歸妹既曰征凶,又无攸利,何也?以說而動,非情之正,恣情肆欲,何所不至?故六十四卦中,其不吉未有若是之甚者。聖人著之,以為世戒也。然隨亦動而說者,而曰元亨利貞,何也?易以内卦為貞,隨貞震,此動而彼說;歸妹貞兌,女說而男動,故不同也。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
傳: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交感,男女配合,天地之常理也。歸妹,女歸於男也,故云天地之大義也。男在女上,陰從陽動,故為女歸之象。
【原文】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
傳:天地不交,則萬物何從而生?女之歸男,乃生生相續之道。男女交而後有生息,有生息而後其終不窮。前者有終,而後者有始,相續不窮,是人之終始也。
《本義》:釋卦名義也。歸者,女之終;生育者,人之始。
○朱子曰:兩終字,伊川說未安。
○雙湖胡氏曰:天地不交,萬物不興,反其辭也。卦自泰來,乾九三交坤而為九四,坤六四交乾而為六三,是天地交也。出震見離,說兌勞坎,是萬物興也。兌為少女,豈非女之終乎?震為長男,豈非男之始乎?是歸妹人之終始也。
○中溪張氏曰:女子之嫁,子道終於此,母道始於此。
【原文】說以動,所歸妹也。
《本義》:又以卦德言之,
○朱子曰:歸妹未有不好,只是說以動帶累他。
【原文】征凶,位不當也;
傳:以二體釋歸妹之義。男女相感,說而動者,少女之事,故以說而動,所歸者妹也。所以征則凶者,以諸爻皆不當位也。所處皆不正,何動而不凶?大率以說而動,安有不失正者?
【原文】无攸利,柔乘剛也。
傳:不唯位不當也,又有乘剛之過。三、五皆乘剛,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婦有唱隨之禮。此【一无此字】常理也,如恒是也。苟不由常正之道,徇情肆欲,唯說是動,則夫婦瀆亂,男牽欲而失其剛,婦狃說而忘其順,如歸妹之乘剛是也。所以凶,无所往而利也。夫陰陽之配合,男女之交媾,理之常也。然從欲而流放,不由義理,則淫邪无所不至,傷身敗德,豈人理哉!歸妹之所以【一有征字】凶也。
《本義》:又以卦體釋卦辭。男女之交,本皆正理,唯若此卦,則不得其正也。
○嵩山晁氏曰:以爻位推之,二、四以陽居陰,有男以不正從女之象;三、五以陰居陽,有女以不正從男之象。行皆失正,故為征凶。上卦以六五乘九四,下卦以六三乘九二,有夫屈于婦,婦制其夫之象,故為无攸利也。
○進齋徐氏曰:位不當則紊男女内外之正,柔乘剛則悖夫婦唱隨之理,所以征凶而无攸利也。
○雙湖胡氏曰:嘗合隨卦觀之,隨與歸妹、兌、震,易位者也。動而說為隨,此陽倡而陰和,男行而女隨,得男女之正,故元亨利貞。說以動為歸妹,則是陰反先倡而陽和,女反先行而男從,失男女之正,故征凶无攸利。柔乘剛,柔謂三五,剛謂二四,皆陰陽失位也。
○雲峯胡氏曰:漸、歸妹相反,在三四兩爻。漸之六,自三之四,為進得位。歸妹之六,自四之三,為位不當。漸自三至五,皆得位之正。歸妹自二至五,皆不得位。漸止而巽,其動也不窮。歸妹說以動,其征也必凶。漸以九五為剛得中,歸妹六五亦柔得中也。不書,抑陰也。漸剛乘柔不書,歸妹柔乘剛則書,亦抑陰也。漸之女歸,亦天地之大義,而人之終始亦不書。止而巽者,其常也。說以動者,非常也。彖傳之意若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人之終始也,本非凶也,本无所謂不利也。惟陰之說而陽動焉,所以征凶,所以无攸利也,故抑之又抑之。
【原文】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傳:雷震於上,澤隨而動,陽動於上,陰說而從,女從男之象也,故為歸妹。君子觀男女配合,生息相續之象,而以永其終,知有敝也。永終,謂生息嗣續,永久其傳也。知敝,謂知物有敝壞,而為相繼之道也。女歸則有生息,故有永終之義。又夫婦之道,當常永有終,必知其有敝壞之理,而戒慎之。敝壞,謂離隙。歸妹,說以動者也,異乎恒之巽而動,漸之止而巽也。少女之說,情之感動,動則失正,非夫婦正而可常之道,久必敝壞,知其必敝,則當思永其終也。天下之反目者,皆不能永終者也。不獨夫婦之道,天下之事,莫不有終有敝,莫不有可繼可久之道,觀歸妹則當思永終之戒也。
《本義》:雷動澤隨,歸妹之象,君子觀其合之不正,知其終之有敝也,推之事物,莫不皆然。
○建安丘氏曰:雷震澤上,水氣隨之而升,女子從人之象也。永終知敝,謂婚姻之道,欲其永遠而有終也,必預有以知其不終之敝。女子從人以說而動,至於失身敗德,不能永其所終者多矣。所謂華落色衰,復相棄背者是也。而原其所以,則由奔誘而為夫婦,徇情肆欲之所致,而不知其敝之過也。向使於說動之時,而為永終知敝之戒,則无此失矣。
○中溪張氏曰:物生必有終,有以永之則不終。事久必有敝,有以知之則不敝。然永之非艱,而知之唯難。苟能知其敝,斯可以永其終,而君子偕老矣。
○雲峯胡氏曰:澤中有雷,雷隨澤止,君子嚮晦宴息,取其止也。澤上有雷,澤隨雷動,君子永終知敝,戒其動也。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傳:女之歸,居下而无正應,娣之象也。剛陽,在婦人為賢【一作堅】。貞之德而處卑順,娣之賢正者也。處,說居下為順義。娣之卑下,雖賢何所能為,不過自善其身,以承助其君而已。如跛之能履,言不能及遠也。然在其分為善,故以是而行則吉也。
《本義》:初九居下而无正應,故為娣象。然陽剛,在女子為賢正之德,但為娣之賤,僅能承助其君而已,故又為跛能履之象,而其占則征吉也。
○蘭氏廷瑞曰:跛者不能以專行依人乃可,娣妾之道,承正室以行則吉。
○節齋蔡氏曰:无應不行,故跛。居位當而近二,故能履。適三而媵五,得娣之正,故征吉。
○隆山李氏曰:古者諸侯一娶九女,嫡夫人及左右媵皆以姪娣從。聖人制禮,必以姪娣充媵者,所以廣國嗣,使所自出者一同而无他異也。
○進齋徐氏曰:三爻同處于下,有娣從之象。
○雲峯胡氏曰:卦辭征凶,初爻之辭征吉,何也?以一卦論,則以說而動,故其征也凶。即此一爻論,初以剛居剛,是女子而有賢正之德者,故征吉。然為女而在下无應,非匹也,媵也。為媵雖賢正,僅能承助其君,不能大有所行也,故有跛能履之象。象如此而占吉,以有德故也。
【原文】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傳:歸妹之義,以說而動,非夫婦能常之道。九乃剛陽有賢【一作堅】。貞之德。雖娣之微,乃能以常者也。雖在下不能有所為,如跛者之能履然。征而吉者,以其能相承助也。能助其君,娣之吉也。
《本義》:恆,謂有常久之德。
○建安丘氏曰:卦辭言歸妹征凶者,蓋歸妹以說而動,故征則凶也。初九歸妹以娣反,言征吉者,蓋初九以常德承君,故征則吉也。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傳:九二陽剛而得中,女之賢正【一作貞】者也。上有正應,而反隂柔之質,動於說者也。乃女賢而配不良,故二雖【一作之】賢不能自遂,以成其内助之功,適可以善其身而小施之,如眇者之能視,而己言不能及遠也。男女之際,當以正禮,五雖不正,二自守其幽静,貞正乃所利也。二有剛正之德,幽静之人也。二之才如是,而言利貞者,【一无此五字】利言宜於如是之貞,【一无之貞字】非不足而為之戒也。
《本義》:眇能視,承上爻而言。九二陽剛得中,女之賢也。上有正應,而反隂柔不正,乃女賢而配不良,不能大成内助之功,故為眇能視之象,而其占則利幽人之貞也。幽人亦抱道守正而不偶者也。
○誠齋楊氏曰:諸爻言歸妹,二獨不言者,以二下卦之尊,即妹之身也。幽人,賢德之稱,言少妹之幽貞也。幽則至静而不可動,貞則至潔而不可渝,皆陽剛中正之德也。
○厚齋馮氏曰:二以其陽明居兌體,故以眇能視為象。剛中而位陰,故以利幽人之貞為占。言有望於君而未偶,守正於内而未行,宜固守其正者也。
○雙湖胡氏曰:九二以陽爻居陰位,又為兌體,而居下卦之中,故有幽人之象。以其不正,故又戒之以利貞。
○雲峯胡氏曰:初曰跛能履,此曰眇能視,承初而言也。九二陽剛得中,女之賢者也。上有正應,則非初之娣矣。在娣則不能有行,非娣而亦眇能視,何也?九二剛中而上應,六五隂柔不正,是女之賢而不遇其夫。如豐之六二,文明而上應,六五之柔暗,臣之賢而不遇其君者也。故豐曰日中見斗,此曰眇能視,其見其視,由於彼而不由於此也。履亦下兌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刺之也。此分言於初、二,憫之也。履九二曰幽人征吉,此亦曰利幽人之貞,皆以近於三故也。六三隂柔不中正,二獨以剛中自守。履之三,武人為于大君,不貞者也,然後見二為君子之幽貞。歸妹之三,反歸以娣,不貞者也,然後見二為女子之幽貞。
【原文】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傳:守其幽貞,未失夫婦常正之道也。世人以媟狎為常,故以貞静為變常,不知乃常久之道也。
○滿氏曰:守其幽静之正,以奉承乎五,可謂賢矣。幽,女德也。未變,女德之常也。世之悍婦庸奴其夫者,由有才而不知道也。
○建安丘氏曰:娣之從嫡,必當如跛者之履,而不足以與行,則无僭上之疑,而嫡妾之分明。妻之從夫,必當如眇者之視,而不足以有明,則无反目之嫌,而夫婦之倫正。是妾婦之常道也。釋象於初曰以恒,於二曰未變常,唯各安其常,此初之所以吉,二之所以利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傳:三居下之上,本非賤者,以失德而无正應,故為欲有歸而未得其歸。須,待也。待者,未有所適也。六居三不當位,德不正也。柔而尚【一作上】剛行不順也。為說之主,以說求歸,動非禮也。上无應,无受之者也。无所適,故須也。女子之處如是,人誰取之?不可以為人配矣。當反歸而求為娣媵,則可也,以不正而失其所也。
《本義》:六三陰柔而不中正,又為說之主,女之不正,人莫之取者也,故為未得所適而反歸為娣之象。或曰:須,女之賤者。
進齋徐氏曰:須,待也。三本非賤者,无應宜待而急於從人,不得為人配而反歸為娣,是自賤也。夫人志在禄位而不自重,欲速好進而甘於卑下,卒為人所賤者,何以異此哉?
○漢上朱氏曰:天官書:須女四星,賤妾之稱。織女三星,天女也。陸震云:天文織女貴,須女賤,則須賤女可知。
○雲峯胡氏曰:初九居下,娣也。六三居下之上,非娣也。陰柔而不中正,又為兌說之主,无德之女也。无德之女,人无取之者,故本宜須而反歸以娣也。初之吉,二之利,皆以德取。六三无德,彖所謂征凶,无攸利,不言可知矣。
【原文】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傳:未當者,其處、其德、其求歸之道皆不當,故无取之者,所以須也。
○建安丘氏曰:六三陰柔不正,而上无正應,无受之者,故以須而從二。然二剛中而應五,小君之貴也而已。乘之如此,則是以卑賤之妾驕而上僭,其為二所棄必矣。在三不若反歸于下,如初之為以娣媵之禮事之,則為當位而无驕僭之患。象言未當者,以六居三,柔乘剛,賤陵貴,皆未當之義。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傳:九以陽居四,四上體,地之高也。陽剛,在女子為正德賢明者也。无正應,未得其歸也。過時未歸,故云愆期。女子居貴高之地,有賢明之資,人情所願娶,故其愆期乃為有時。蓋自有待,非不售也,待得佳配而後行也。九居四,雖不當位而處柔,乃婦人之道【一有也字】以无應,故為愆期之義。而聖人推理,以女賢而愆期,蓋有待也。
《本義》:九四以陽居上體而无正應,賢女不輕從人,而愆期以待所歸之象,正與六三相反。
○節初齊氏曰:九四正歸妹者也,而曰歸妹愆期,剛履柔而能從容俟時,以全其妹之正者也。詩曰:士如歸妻,迨氷未泮。故家語云:霜降多婚,氷泮殺止。震則氷泮矣,而猶曰遟歸有時,非愆期乎?
○隆山李氏曰:三、四雖无應,而震、兌終相合,故曰遟歸有時。
○雲峯胡氏曰:六三、九四皆失位无應,三以其无應也,急於從人,而反歸以娣。四雖无應,不輕從人,而愆期遟歸,何其相反如此之甚哉!三陰柔不中正,為无女德者。四剛健,在女則為賢明有德者也。士之自賤自貴如之。
【原文】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傳:所以愆期者,由己而不由彼。賢女人所願娶,所以愆期,乃其志欲有所待,待得佳配而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傳:六五居尊位,妹之貴高者也。下應於二,為下嫁之象。王姬下嫁,自古而然。至帝乙而後正婚姻之禮,明男女之分,雖至貴之女,不得失柔巽之道,有貴驕之志。故易中陰尊而謙降者,則曰帝乙歸妹,泰六五是也。貴女之歸,唯謙降以從禮,乃尊高之德也,不事容飾以說於人也。娣,媵者,以容飾為事者也。衣袂,所以為容飾也。六五尊貴之女,尚禮而不尚飾,故其袂不及其娣之袂良也。良,美好也。月望,陰之盈也,盈則敵陽矣。幾望,未至於盈也。五之貴高,常不至於盈極,則不亢其夫,乃為吉也。女之處,尊貴之道也。
《本義》:六五柔中居尊,下應九二,尚德而不貴飾,故為帝女下嫁而服不盛之象。然女德之盛,无以加此,故又為月幾望之象。而占者如之,則吉也。
○朱子曰:易中言帝乙歸妹,箕子明夷,高宗伐鬼方之類,疑皆當時帝乙、高宗、箕子曾占得此爻,故後人因而記之,而聖人以入爻也。如漢書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啓以光,亦是啓曾占得此爻也。火珠林亦如此。
○月幾望,是說陰盛。
○丹陽都氏曰:月者,至陰之精,而羣陰之主,女君之象也。幾望,言女君之謙盛而未盈也,望則盈矣。吉,宜家之謂也。
○節初齊氏曰:袂,衣袖。君,小君。堯降二女于溈汭,而後世一稱湘君,一稱夫人,嫡例為君,而餘皆媵也。
○雲峯胡氏曰:娣以容飾為事,五,君也,豈假容飾以悦人者?故曰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良在德而不在袂也。下三陽皆以女德稱,六五柔中居尊,下應九二,是帝之女而下嫁者也,而不盛其服飾,德之盛无以加于此矣,故又取月幾望之象。月幾望,在小畜、中孚以位言,陰盛而與陽亢也;在歸妹以德言,陰盛而可與陽對也。
《本義》於二與四皆以女之賢稱,於初則曰在女則為賢正之德,於五則曰女德之盛无以加此,其旨深哉!
【原文】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傳:以帝乙歸妹之道,言其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尚禮而不尚飾也。五以柔中在尊高之位,以尊貴而行,中道也。柔順降屈,尚禮而不尚飾,乃中道也。
《本義》以其有中德之貴而行,故不尚飾。
○雲峯胡氏曰:《本義》於漸獨釋二與上之象,於歸妹獨釋初與五之象。歸妹,漸之反。漸之上以无應為高尚之賢,歸妹之初以无應為賢正之娣。漸之二為臣,志不在於溫飽,即歸妹之五為君,德不在於飾。
《本義》謂:二有恒久之德,五有中德之貴,提出兩德字,真足為女之說,以動者戒矣。士大夫之輕動,當如何哉!。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刲,苦圭反】。
傳:上六,女歸之終而无應,女歸之无終者也。婦者,所以承先祖,奉祭祀。不能奉祭祀,則不可以為婦矣。筐篚之實,婦職所供也。古者房中之俎葅歜【一作醯】。之類,后夫人職之。諸侯之祭,親割牲,卿大夫皆然。割,取血以祭。禮云:血祭,盛祭也。女當承事筐篚而充實,无實則无以祭,謂不能奉祭祀也。夫婦共承宗廟,婦不能奉祭祀,乃夫不能承祭祀也。故刲羊而无血,亦无以祭也,謂不可以承祭祀也。婦不能奉祭祀,則當離絶矣【一无矣字】是夫婦之无終者也,何所往而利哉?
《本義》:上六以陰柔居歸妹之中而无應,約婚而不終者也,故其象如此,而於占為无所利也。
隆山李氏曰:三、上二爻皆陰,不能相合為夫婦,故止以士女稱之。古者婦助祭,必有筐篚實蘋藻之類,而諸侯卿大夫躬割牲,所以重宗廟之祀,盡繼承之道。今三、上无應,承筐无實,刲羊无血,是夫婦之禮不成,而祭祀无主矣。
○雲峯胡氏曰:震有虚筐象,兌羊象,上與三皆隂虚无應,故有承筐无實、刲羊无血之象。《程傳》以為女歸之无終,《本義》以為約婚而无終,蓋曰士曰女,未成為夫婦也。先女而後士,罪在女矣,故无攸利之占。與卦辭同,而有不同者,卦以六來居三,失夫婦之正,故无攸利。爻以三、上不相應,是約婚而不終,故无攸利。然其歸罪於兌之陰,則一也。
【原文】象曰:上六无實,承虛筐也。
傳:筐无實,是空筐也。空筐可以祭乎?言不可以奉祭祀也。女不可以承祭祀,則離絶而已,是女歸之无終者也。
○董氏曰:象不及刲羊无血者,卦為歸妹設也。
○建安丘氏曰:震,長男也。兌,少女也。以少女從長男,歸妹之象也。合六爻論之,五言帝乙于歸妹之上,則歸妹之主也。二與五應,居内卦之中,而不言歸妹者,則正妹之身也。初、三乃妹之娣媵,皆稱娣于歸妹之下。初在二下,即娣之以吉相承于妹者。三在二上,即娣之以賤而躐居於貴者。二以少女之身,幽静之節,體陰而性陽,質柔而德剛,皆常德之不可變者,其妹之賢者乎?而五以帝乙之賢,居柔履謙,而歸其妹,以德禮為光華,而不以衣服為容飾,故曰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初以陽明安分為美,三以柔邪上僭為嫌,二又能不矜其才,自遜其美,何吉如之?在九四為二、五正應之間,則言歸妹之愆期。上陰柔,處一卦之極,則泛言夫婦之无終,而不言歸妹。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訾翠芬
【再次点校】:暂无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八册經部二十二(文渊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