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明]胡广等敕纂《周易传义大全•卷八》

[明]胡广|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八》

周易傳義大全卷八,明胡廣等撰

傳:臨序卦: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蠱者,事也。有事則可大矣,故受之以臨也。韓康伯云:可大之業,由事而生。二陽方長而盛大,故為臨也。為卦澤上有地,澤上之地岸也,與水相際,臨近乎水,故為臨。天下之物密近【一作】。相臨者莫若地與水,故地上有水則為比,澤上有地則為臨也。臨者,臨民臨事,凡所臨皆是。在卦取自上臨下臨民為義。

【原文】临卦䷒卦辞:

臨,元亨,利貞。

傳:以卦才言也。臨之道如卦之才,則大亨而正也。

【原文】至于八月有凶。

傳:二陽方長於下,陽道嚮盛之時,聖人豫為之戒曰:陽雖方盛,至于八月,則其道消矣,是有凶也。大率聖人為戒,必於方盛之時。方盛而慮衰,則可以防其滿極,而圖其永久。若旣衰而後戒,亦无及矣。自古天下安治,未有久而不亂者,蓋不能戒於盛也。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則驕侈生,樂舒肆則綱紀壞,忘禍亂則釁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亂之至也。

○程子曰:臨言八月有凶,謂至八月是遯也。當其剛浸長之時,便戒以陰長之意。

○節齋蔡氏曰:臨與遯反,自臨之初爻,至遯之二爻,在卦經八爻,於月經八月,剛柔皆變,臨盡消矣,故曰至于八月有凶。

《本義》:臨,進而淩逼於物也。二陽浸長,以逼於陰,故為臨,十二月之卦也。又其為卦,下兌說,上坤順。九二以剛居中,上應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於正。然至于八月,當有凶也。八月,謂自復卦一陽之月,至于遯卦二陰之月,陰長陽遯之時也。或曰:八月,謂夏正八月,於卦為觀,亦臨之反對也,又因占而戒之。

《或問》:臨,不特上臨下之謂臨,凡進而逼近者,皆謂之臨否?

○朱子曰:然。此是二陽自下而進上,則凡相逼近者,皆為臨也。

○問:至于八月有兩說:前說自復一陽之月,至遯二陰之月,陰長陽遯之時;後說自泰至觀,觀二陽在上,四陰在下,與臨相反,亦陰長陽消之時。二說孰長?曰:前說是周正八月,後說是夏正八月。恐文王作卦辭時,只用周正紀之,不可知也。

雙湖胡氏曰:自乾以下,元亨利貞,占辭凡七卦。乾、坤、屯、隨、臨、无妄、革,此臨卦元亨利貞,二陽浸長之占也。然一陽復,惟曰亨;三陽泰,惟曰吉亨;四陽壯,惟曰利貞;五陽夬,元亨利貞皆不言,何獨臨與乾似也?豈非元則一陽初動,自二陽以往,皆陽德亨通,皆利在貞正乎?七卦除坤外,皆一陽居下,可見矣。後儒不作占辭,惟以四德論,以為乾、坤後數卦與諸卦優劣不同,故得具四德,誤矣。若作占辭,方知文王偶於數卦及之,他卦未嘗不可用此占也。

○臨川吳氏曰:自天王建子之月,一陽始生為復;其二建丑之月,二陽長而為臨;其七建午之月,一陰始生為姤;至其八建未之月,則二陰長而為遯。遯者,臨之正對,臨卦六畫變盡也。今日二陽之臨,陽長而消陰也;至于八月二陰之遯,則陰長而消陽也。故其占為至于八月則有凶也。

○隆山李氏曰:陽生於子,終於已;陰生於午,終於亥。故一陽復,十一月至已為乾,則陽極陰生;一陰姤,五月;二陰遯,六月;三陰否,七月;四陰觀,八月。方建丑月卦為臨,二陽浸長逼四陰,當此之時,陽勢方盛。至于八月建酉卦為觀,四陰浸長逼二陽,則臨二陽至觀危矣,故曰至于八月有凶。所謂至于八月有凶者,言之于臨,則當自臨數,而不當自復數;以觀次臨,則當數至觀,而不當數至遯。臨、觀乃陰陽反對消長之常理。文王於臨以八月有凶為戒,其義甚著,豈可外引遯卦,謂周八月哉?

○雲峰胡氏曰:《本義》解臨字,諸家所未發。蓋訓近、訓大,即見上臨下,不見下剛臨柔之意。《本義》依如臨深淵之臨,謂進而逼於淵。此所謂臨者,剛進而逼於柔也。蓋謂之復者,七日來復,陰之極而陽初來也。謂之臨者,朋來无咎,二陽皆來而逼於陰也,故復亨,而臨則大亨。復不言利貞者,復是初陽之萌,无有不善;臨則二陽浸盛,易至放肆,故戒之也。或曰:方臨之時,即懼其為遯,何也?曰:遯者,去也。剛浸而長,君子之朋來固可喜;陰浸而長,君子之易去尤可憂。長有消之幾,來有去之幾,不可不戒也。陽長至二,未過乎中,即為之戒,戒貴乎早也。若論反對,則觀為八月。聖人於觀不言陰之盛,而於臨言之,易為君子謀也。又曰:八月有三說。觀八月,一說也。歷臨六位至遯初二,二陽凡八位,八於數為陰,於象為月;歷剝六爻至復初,一陽凡七位,七於數為陽,於象為日,二也。復下震,震少陽七位於東,為日出之方;臨下兌,兌少陰八位於西,為月出之方,三也。

【原文】临卦䷒彖传:

彖曰:臨,剛浸而長。【長,丁丈反】。

《本義》:以卦體釋卦名。

進齋徐氏曰:浸,漸也。陰符經曰天地之道浸,亦用此義言。一義不頓進,一形不頓虧,二陽長於下而漸進也。

○中溪張氏曰:自復一陽生,積而至臨,則二陽長矣,故曰剛浸而長。遯者,臨之反也。臨彖曰剛浸而長,易為君子謀也。遯彖不曰柔浸而長,而止曰小利貞,浸而長,易不為小人謀也。

【原文】說而順,剛中而應。【說,音悦

《本義》:又以卦德、卦體言卦之善。

○中溪張氏曰:說而順。以二德言,内兌為說,說則二陽之進也為不逼;外坤為順,順則四陰之從也為不逆。二以剛中而應乎五,故能大亨而得正。

【原文】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傳:浸,漸也。二陽長於下而漸進也。下兌上坤,和說而順也。剛得中道而有應助,是以能大亨而得正,合天之道。剛正而和,順天之道也。化育之功所以不息者,剛正和順而已。以此臨人、臨事、臨天下,莫不大亨而得正也。兌為說,說乃和也。夬彖云:決而和。

《本義》:當剛長之時,又有此善,故其占如此也。

○朱子曰:剛浸而長以下三句解臨字。大亨以正,便是天之道也,解亨字亦是。惟其如此,所以如此。又曰:易中言天之道也,天之命也,義只一般,但取其成韵耳,不必強分析。

○中溪張氏曰:剛貴乎長,已有成乾之勢,天之道也。

○雲峰胡氏曰:臨、无妄皆曰元亨利貞。臨曰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无妄曰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本義》於臨曰:以卦德、卦體言卦之善,當剛長之時有此善,故其占如此。无妄亦曰:言卦之善如此,故其占當獲大亨而利於正,乃天命之當然也。他卦但曰釋卦名義、釋卦辭,此二卦又有所謂言卦之善者,何哉?蓋二卦皆以剛為主,剛不如此,非剛之善也。兼之天道賦予,无有不善,善字又從天道、天命而言也。

【原文】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傳:臨二陽生,陽方漸盛之時,故聖人為之戒云:陽雖方長,然至于八月,則消而凶矣。八月,謂陽生之八月。陽始生于復,自復至遯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也。二陰長而陽消矣,故云消不久也。在陰陽之氣言之,則消長如循環,不可易也。以人事言之,則陽為君子,陰為小人。方君子道長之時,聖人為之誡,使知極則有凶之理,而虞備之常不至于滿極,則无凶也。

《本義》:言雖天運之當然,然君子宜知所戒。

○中溪張氏曰:自臨之丑至遯之未,凡八月,歷時尚久,而曰消不久者,於其方長之時,而告之以將消之理,則庶乎知所戒也。

廬陵龍氏曰:臨反對為觀,乃八月卦。一轉則為剝,為坤,故曰消不久也。

○雲峰胡氏曰:觀卦不取四陰為義,於臨曰八月有凶,則觀為八月卦,已見於此矣。

○進齋徐氏曰:陰陽消長,若循環然。彖、易,聖人深言消長之機,其來甚速,吉凶靡定,禍福无常,思患豫防,君子所當戒懼也。

【原文】临卦䷒象传:

【原文】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思,去聲】。

傳:澤之上有地。澤,岸也,水之際也。物之相臨與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澤上有地為臨也。君子觀親臨之象,則教思无窮。親臨於民,則有【一无有字教導之意思也。无窮,至誠无斁也。觀含容之象,則有容保民之心。无疆,廣大无疆限也。含容有廣大之意,故為无窮无疆之義。

《本義》:地臨於澤,上臨下也。二者皆臨下之事。教之无窮者,兌也。容之无疆者,坤也。

○節齋蔡氏曰:教思无窮,澤潤地之象也。容保民无疆,地容澤之象也。

○雲峰胡氏曰:不徒曰教而曰教思,其意思如兌澤之深。不徒曰保民而曰容民,在度量如坤土之大。

【原文】临卦䷒初九:

初九:咸臨,貞吉。

傳:咸,感也。陽長之時,感動於陰,四應於初,感之者也,比他卦相應尤重。四近君之位,初得正位,與四感應,是以正道為當位所信任,得行其志,獲乎上而得行其正道,是以吉也。他卦初上爻不言得位失位,蓋初終之義為重也。臨則以初得位居正為重,凡言貞吉,有旣正且吉者,有得正則吉者,有貞固守之則吉者,各隨其事【一作時】也。

《或問》:程易作咸感之義如何?

○朱子曰:陰必從陽,謂咸為感亦是,但覺得牽強些。

○童溪王氏曰:咸,感也。陰陽之氣相感而相應故也。初九當君子道長之初,所居者正位,所行者正道,而所與相感而相應者,又皆履正之人,故曰貞吉。

○隆山李氏曰:山澤通氣,故山上有澤,其卦為咸,而澤上有地,初二爻亦謂之咸,陰陽之氣相感也。

《本義》:卦唯二陽徧臨四陰,故二爻皆有咸臨之象。初九剛而得正,故其占為貞吉。

○建安丘氏曰:咸,皆也。以二陽而臨四陰,陽雖長而陰猶盛,非恊力不足以勝,故初、二皆曰咸臨。

○雲峰胡氏曰:復曰朋來,初、二兩咸字即朋之義,兩臨字即來之義,故復初元吉,臨初亦貞吉。

○雙湖胡氏曰:王弼已訓咸為感,諸儒因之。然而以二陽方長,乃區區感四、五二陰與之相臨,置三上不問,不亦狹乎?故不若訓徧與皆義,見得陽道廣大公溥,而且於立卦命爻之義皆得也。

【原文】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傳:所謂貞吉,九之志在於行正也。以九居陽,又應四之正,其志正也。

○建安丘氏曰:當臨之始,初能固守其正以從二,則陽剛浸長,羣陰退聽,而得吉也。以其未當臨陰之任,故曰志行正而已。

【原文】临卦䷒九二: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傳:二方陽長而漸盛,感【一作動於六五,中順之君,其交之親,故見信任,得行其志,所臨吉而无不利也。吉者,已然如是,故吉也。无不利者,將然於所施為,无所不利也。

○厚齋馮氏曰:以卦義言之,以大臨小,初九、九二臨四陰也。以爻位言之,以上臨下,六四、六五臨初九、九二者也。惟其正應而陰陽相感,故交相為臨,而謂之咸,言其交相感而交相臨也。初與二同為咸臨,而初貞,二无不利者,蓋初位卑而不中,故取其正。二得中而應君,故无不利。不言貞,位不當也。君臣正應以相與,故陽之上進,羣陰順之,所以无不利也。

《本義》:剛得中而勢上進,故其占吉而无不利也。

進齋徐氏曰:初九曰咸臨貞吉,而九二則曰咸臨吉无不利,何也?曰:初未得中,未當臨陰之任,故在初惟當固守其志,以從二得貞而吉也。二得中則勢上進,已當臨陰之任矣。在二不過率初之陽以同往,則柔不能拒,是以吉而无不利也。貞吉者,戒初之辭。吉无不利者,勉二之辭也。

○雲峰胡氏曰:初剛得正,未見其勢之進,故曰貞吉。二剛得中,勢可以上進,故不特曰吉,又曰无不利。至六三則曰无攸利,扶陽抑陰之意可見矣。

【原文】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傳:未者,非遽之辭。孟子:《或問》:勸齊伐燕,有諸?曰:未也。又云:仲子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歟?抑亦盜跖之所樹歟?是未可知也。史記:侯嬴曰:人固未易知。古人用字之意皆如此。今人大率用對己字,故意似異,然實不殊也。九二與五感應以臨下,蓋以剛德之長而又得中,至誠相感,非由順上之命也,是以吉而无不利。五順體而二說體,又陰陽相應,故象特明,其非由說順也。《本義》未詳。

【節齊蔡氏曰:命,君命,謂五也。

○進齋徐氏曰:二剛咸臨,有進逼陵躐之勢;五柔二剛,有君弱臣強之疑。以此相臨,豈能遽合?自二言之,其初未順命也。然五以柔中用二,二以剛中應五,豈終不順哉?聖人以未順命釋之,欲人知以道事君,而不苟於從上也。

【原文】临卦䷒六三: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傳:三居下之上,臨人者也。陰柔而說體,又處不中正,以甘說臨人者也。在上而【一旡而字以甘說臨下,失德之甚,无所利也。兌性旣說,又乘二陽之上,陽方長而上進,故不安而益甘。旣知危懼而憂之,若能持謙守正,至誠以自處,則无咎也。邪說由已,能憂而改之,復何咎乎?《本義》:陰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為以甘說臨人之象。其占固无所利,然能憂而改之,則无咎也。勉人遷善,為教深矣。

○朱子曰:三近二陽也,去臨他。如小人在上位,却把甘言好語臨在下之君子。

○節齋蔡氏曰:爻柔而位不正,兌體而迫於剛,故以甘說邪佞而臨乎二也。然剛長以正,又豈甘說邪妄之所利也?能順剛長之正理,憂懼知變,不為甘說之態,則咎可无矣。

○平菴項氏曰:六三以甘媚臨而无攸利,見君子之難悦也。旣憂之无咎,又見君子之易事也。其處己也嚴,故不受不正之媚;其與人也寛,故不治旣憂之人。爻辭雖為六三言之,然亦可以見二陽之用心矣。

○雲峰胡氏曰:彖惟取剛臨柔,爻則初二外皆上臨下。三兌體,在二陽之上,為以甘說臨人之象。節九五以中正為甘則吉,此以不中不正為甘,故无攸利。憂者,說之反,能憂而改,則无咎矣。六三變則為泰,九三能改而自新,則旣憂之无咎,即泰之艱貞无咎也。彖以八月有凶警君子,爻以旣憂之无咎戒小人,易於君子小人之際,用意深矣哉!

【原文】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憂之,咎不長也。

傳:陰柔之人,處不中正,而居下之上,復乘二陽,是處不當位也。旣能知懼而憂之,則必強勉自改,故其過咎不長也。

○臨川吳氏曰:以不正,故為媚說之態。先雖媚說,而後能憂,則始雖有咎,而其咎不長,故可无咎也。

【原文】临卦䷒六四:

六四:至臨,无咎。

傳:四居上之下,與下體相比,是切臨於下,臨之至也。臨道尚近,故以比為至。四居正位,而下應於剛陽之初,處近君之位,守正而任賢,以親臨於下,是以无咎,所處當也。

《本義》:處得其位,下應初九,相臨之至,宜无咎者也。

《或問》:六四以陰居正,柔順臨下,又有正應,臨之極善,故謂之至臨。

○朱子曰:至臨无咎,未是極好,只是與初相臨得切至,故謂之至。

○龜山楊氏曰:六四、初九皆當位,誠意以相與至臨也,故无咎。

○雲峰胡氏曰:六四以陰居陰,處得其正,下應初九之正,相臨之至,所以无咎。又地附澤,澤依地,六四坤、兌之間,地與澤相臨之至也。

【原文】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傳:居近君之位為得其任,以陰處四為得其正,與初相應為下賢,所以无咎,蓋由位之當也。

○建安丘氏曰:三、四皆陰柔,三无攸利而四无咎者,三乘陽而四應陽,三位不當而四位當也。

【原文】临卦䷒六五: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知音智

傳: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而下應於二剛中之臣,是能倚任於二,不勞而治,以知臨下者也。夫以一人之身,臨乎天下之廣,若區區自任,豈能周於萬事?故自任其知者,適足為不知。唯能取天下之善,任天下之聰明,則无所不周。是不自任其知,則其知大矣。五順應於九二剛中之賢,任之以臨下,乃己以明知臨天下,大君之所宜也,其吉可知。

《本義》:以柔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中溪張氏曰:一人出而君天下,自任者其智小,任人而不自任者其智大。况當二剛浸長之世,六五在上,與九二為正應,不忌其進,而以柔道接之,則剛中而應,反為吾用,是兼衆智以臨天下,大君之宜,孰大於此,吉可知矣。此帝舜能用禹、臯陶而臨下以簡,謂之大智者歟!

○雲峰胡氏曰:六五自是柔闇之士,何為以智稱?蓋謂之臨,多是以己臨人。五虛中,下應九二,不任已而任人,所以為知,所以為大君之宜。中庸曰:聰明睿智,足以有臨。又曰:舜其大知也歟!舜好問而好察邇言。其皆出於此歟!夫子釋乾四德,言仁義禮,不言智知,光大言於坤。周公爻辭獨於臨之坤體曰知,臨五常之德,知藏於内,坤以藏之故也。

【原文】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傳:君臣道合,蓋以氣類相求。五有中德,故能倚任剛中之賢,得大君之宜,成知臨之功,蓋由行其中德也。人君之於賢才,非道同德合,豈能用也。

○南軒張氏曰:六五知臨者,豈任察以為明,挾暴以為剛乎?立大中之道,使天下得以共行之而已。舜惟能用中于民,此所以為大智也。

【原文】临卦䷒上六:

上六:敦臨,吉,无咎。

傳:上六坤之極,順之至也。而君臨之終,敦厚於臨也。與初、二雖非正應,然大率陰求於陽,又其至順,故志在從乎二陽。尊而應卑,高而從下,尊賢取善,敦厚之至也,故曰敦臨,所以吉而无咎。陰柔在上,非能臨者,宜有咎也。以其敦厚於順剛,是以吉而无咎。六居臨之中,而不取極義。臨无過極,故止為厚義。上无位之地,止以在上言。

《本義》:居卦之上,處臨之終,敦厚於臨,吉而无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朱子曰:上六敦臨,自是積累至極處,有敦篤之義。艮上九亦謂之敦艮,復上六爻不好了,所以只於五爻謂之敦復。又曰:臨便是好卦,不獨說道理,自是好讀。所謂卦有小大,辭有險易,此便是大底卦。

○臨川吳氏曰:敦,厚也。坤之上,畫地之最厚處。天高而覆物者,以上臨下也。地厚而載物者,以下承上,非臨也。上六陰柔,居高臨下,然以坤厚載物之德臨之,以俟二陽之進,而非敢以柔臨剛也。在上而不以高自居,厚之至也,故曰敦臨。此爻取義,乃臨卦之正意。

○雲峰胡氏曰:坤與艮皆土也,有敦厚之象,然皆於終見之。復除上六迷復外,六五為復之終,曰敦復。艮上九艮之終,曰敦艮。此曰敦臨,相與而厚於終者也,故吉且无咎。

○隆山李氏曰:以厚接物,未有不安者,故易之爻辭敦復无悔,敦艮吉,敦臨吉。

【原文】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傳:志在内,應乎初與二也。志順剛陽而敦篤,其吉可知也。

○朱子曰:居臨之時,二陽得時上進,陰不敢與之爭,而志與之應。所謂在内者,非謂正應,只是卦内與二陽應也。

○雲峰胡氏曰:上六非與内之二陽應,而其志在二陽,斯其為厚之至也。

○進齋徐氏曰:二剛浸長,進逼於柔,此雖成卦之體,而雜卦又曰臨、觀之義,或與或求。與者,又言上下相與為臨也。爻辭初、二咸臨,此下臨上,剛臨柔也。三甘臨,四至臨,五知臨,上敦臨,此上臨下,柔臨剛也。上下相臨,所謂與也。

○建安丘氏曰:臨有凌逼之義,以下之二陽,而凌乎上之四陰也。然二當任,而初不當任,故二為臨主,是以在二曰咸臨,吉无不利,而初曰咸臨,貞吉而已。其上四陰,則皆受陽之臨者,而遠者吉,近者凶。三其最近者也,故甘臨,无攸利。四、五則漸遠矣,故四至臨,无咎,五知臨,吉也。唯上去陽獨遠,而志應乎内,故有敦臨,吉无咎之辭焉。豈非臨之道,利遠而不利近者乎?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訾翠芬

【再次点校】:暂无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八册經部二十二(文渊阁版)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