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0卦-观卦䷓风地观卦(坤下巽上)-[明]胡广等敕纂《周易传义大全•卷八》

[明]胡广|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20卦-观卦䷓风地观卦(坤下巽上)

【周易上经】第20卦-观卦䷓风地观卦(坤下巽上)-[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八》

傳:觀序卦: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觀所以次臨也。凡觀視於物則為觀【平聲】。爲觀於下則爲觀【去聲】。如樓觀謂之觀者,為觀於下也。人君上觀天道,下觀民俗,則為觀。修德行政,為民瞻仰,則為觀。風行地上,徧觸萬類,周觀之象也。二陽在上,四陰在下,陽剛居尊,為羣下所觀,仰觀之義也。在諸爻則唯取觀見,隨時為義也。

○朱子曰:自上示下曰觀,自下觀上曰觀。故卦名之觀去聲,而六爻之觀皆平聲。

【原文】观卦䷓卦辞: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觀,官喚反。下大觀以觀之,觀、大象觀字,竝同

傳:予聞之胡翼之先生曰:君子居上,為天下之【一无之字表儀必極其莊敬,則下觀仰而化也。故為天下之觀,當如宗廟之祭始盥之時,不可如旣薦之後,則下民盡其至誠,顒然瞻仰之矣。盥,謂祭祀之始,盥手酌鬱鬯於地,求神之時也。薦,謂獻腥、獻熟之時也。盥者,事之始,人心方盡其精誠嚴肅之至也。至旣薦之後,禮數繁縟,則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時矣。居上者正其表儀,以為下民之觀,當【一作常】莊嚴,【一作如始盥之初,勿使誠意少散;如旣薦之後,則天下之人莫不盡其孚誠,顒然瞻仰之矣。顒仰,望也。

《或問》:伊川以為灌鬯之初,誠意猶存,至薦羞之後,精意懈怠。《本義》以為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其義不同。

○朱子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鬯。伊川承先儒之誤。若云薦羞之後,誠意懈怠,則先王祭祀,只是灌鬯之初,猶有誠意,及薦羞之後,皆不成禮矣。問:若爾,則是聖人在上,視聼言動,皆當為天下法而不敢輕,亦猶祭祀之時,致其潔清而不敢輕用否?曰:然。

《本義》: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陰仰之,又内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為觀。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戒占者當如是也。或曰:有孚顒若,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陰長而二陽消,正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陽抑陰之意。

《或問》:盥而不薦,是取未薦之時,誠意渾全而未散否?

○朱子曰:祭祀无不薦者,此是假設來說。薦是用事了,盥是未用事之初。云不薦者,言常持得這誠敬,如盥之意常在。若薦則是用出,用出則纔畢便過了,无復有初意矣。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楚詞云:思公子兮未敢言。正是此意。說出這愛了,則都无事可把持矣。惟其不說,但藏在中心,所以常見其不忘也。

○問:有孚顒若,承上文盥而不薦。蓋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一說下之人信而仰之,二說孰長?曰:從後說,則合得彖辭下觀而化之義。問:前說似好。曰:當以彖辭為定。

○龜山楊氏曰:盥而不薦,初未嘗致物也。威儀度數,亦皆未舉而已。有孚顒若,其所以交神明者,蓋有在矣。又曰: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本於誠吾意而已。詩、書所言,莫非明此者。但人自信不及,故无其效。聖人知其效必本於此,故於觀曰: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平庵項氏曰:盥者,祭之初步,方詣東榮,盥手於洗。凡祭之事,百未一為也。薦者,祭禮之最盛,四海九州之美味,四時之和氣,无不陳也。此但以盥而不薦,象恭己无為耳,非重盥而輕薦也。先儒謂盥則誠意方專,薦則誠意已散。仁人孝子之奉祀,豈皆至薦而誠散乎?

○雲峰胡氏曰:諸家謂盥者,祭之始盥手,酌鬱鬯於地,以求神之時也。《本義》但以為將祭而盥手,蓋酌鬱鬯之酒,以降神灌也,非盥也。諸家謂薦則誠意已散,不復如盥之時。《本義》之意,則謂盥豈有不薦者?孝子之薦,豈皆有至薦而誠散者?獨就觀示上?盥而不薦之義,以喻二陽在上,无為而化。蓋祭必先盥,盥者未用事之時,祭則薦而用事。聖人至德之化,如將祭而盥,不待見於用事。孚信在中,已顒然可仰觀之者,見其盥,未見其薦,亦已信而仰之,蓋不待觀其行事而化也。不薦而孚,蓋與未占有孚畧同。夫觀四陰二陽,八月之卦。四陽之卦,名曰大壯,以陽之盛言也。四陰豈不可以陰盛言?卦名謂之觀,取二陽在上,為四陰所仰,且就觀字上?出,示民神化之妙,扶陽抑陰之義深矣。

【原文】观卦䷓彖传: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

傳:五居尊位,以剛陽中正之德,為下所觀,其德甚大,故曰大觀在上。下坤而上巽,是能順而巽也。五居中正,以巽順中正之德,為觀於天下也。

《本義》:以卦體、卦德釋卦名義。

進齋徐氏曰:大觀在上,以位言;順巽中正,以德言。有其位,无其德,不足以觀天下;有其德,无其位,亦不足以觀天下。

○雲峰胡氏曰:四陽為大壯,四陰不曰小者之壯而曰觀,取二陽示四陰也。釋彖且曰:大觀,壯以下之四陽為大,觀以上之二陽為大。釋卦名義,則以為大而在上;釋卦辭,以為下觀而化。上下之分嚴,崇陽抑陰之意可見矣。

【原文】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如字,下觀天、大象觀民之觀、六爻觀字,竝同】。

傳:為觀之道,嚴敬如始盥之時,則下民至誠瞻仰【一作仰觀】而從化也。不薦,謂不使誠意少散也。

《本義》:釋卦辭。

進齋徐氏曰:下觀而化,以四陰觀二陽言。謂上有精潔誠敬之德,顒然可仰,則天下有所觀感而化。如舜恭己正南面,而天下自治;文王不大聲以色,而萬邦作孚。自然之感,固如此也。

○雲峰胡氏曰:盥而不薦,與神武而不殺,朱子皆以為是聖人不犯手做底。蓋盥則必薦,不薦是喻聖人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武則必殺,不殺是喻聖人得其理而不假其物。故彼謂之神武,而此下文别以神道言之。

【原文】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傳: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觀天之運行四時,无有差忒,則見其神妙。聖人見天道之神,體神道以設教,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道至神,故運行四時,化育萬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唯聖人默契,體其妙用,設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測其用,自然仰觀而戴服。故曰: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本義》: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朱子曰:盥本為薦而不薦,是欲蓄其誠意以觀示民,使民觀感而化之義。有孚顒若,便是䢷下觀而化,却不是說人君身上事。聖人以神道設教,是聖人不犯手做底,卽是盥而不薦之義。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謂以此觀示之也。又曰:觀天之神道,只是自然運行底道理。四時自然不忒,聖人神道,亦是說他有教人自然觀感處。

○臨川吳氏曰:此廣觀義。上文所言感應之速者,觀道之神也。因言天道之神,神者,妙不可測之謂;服者,從而化也。人觀天道之神,莫知其然,而四時代謝,終古如一,无少差忒。觀道亦然。常人以言設教,則有聲音;以身設教,則有形迹。聖人之道,如天之妙不可測;以之設敎,非有聲音,非有形迹,不設而設,不教而教。天下一觀感之餘,其應捷如影響,莫不從而化焉。應其所感,亦如四時之應乎天,而无有差忒也。蓋所存甚神,故所過卽篤恭而天下平,如上天之无聲无臭,而萬邦皆作孚,此其所以為神道與?

【原文】观卦䷓象传:

【原文】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省悉井反】。

傳:風行地上,周及庶物,為由歷周覧之象,故先王體之為省方之禮,以觀民俗而設政敎也。天子廵省四方,觀視民俗,設為政敎,如奢則約之以儉,儉則示之以禮是也。省方,觀民也;設教,為民觀也。

《本義》:省方以觀民,設教以為觀。

庸齋趙氏曰:風行地上,徧觸萬物,有周觀之象。先王體之,得風以動之,教以化之之象,故以省方觀民設教。

○建安丘氏曰:坤為土,有土此有民。省方觀民,乃坤之象。巽以申命設教,乃巽之象。

○三山劉氏曰:觀民設教,如齊之末業,教以農桑;衛之淫風,教以禮别。奢如曹,則示之以儉;儉如魏,則示之以禮之類是也。

【原文】观卦䷓初六: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傳:六以陰柔之質,居遠於陽,是以【一作觀見者淺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觀。陽剛中正在上,聖賢之君也。近之則見其道德之盛,所觀深遠。初乃遠之,所見不明,如童蒙之觀也。小人,下民也。所見昬淺,不能識君子之道,乃常分也,不足謂之過咎。若君子而如是,則可鄙吝也。

《本義》: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初六陰柔在下,不能遠見,童觀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占在小人則无咎,君子得之則可羞矣。

○臨川吳氏曰:下之所觀,觀九五中正之道也。初最下,去五最遠,如未有知識之童子而觀,不能有所見也。

○平菴項氏曰:初六為下民,日用而不知,則其常也,故无咎。君子而不著不察,則可羞矣。

○雲峰胡氏曰:童之象,陽位而陰爻,陽則男而陰則稚也,故蒙六五亦曰童童。觀以近為明,初六去二陽最遠,故為兒童之觀。又曰:遯、大壯皆四陽二陰之卦,曰君子好遯,小人否,曰君子用壯,小人用罔。觀亦四陰二陽,故拳拳於君子、小人之分。蓋以小人而可如此者,君子愼不可如此也,其愛君子之意至矣。

【原文】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傳:所觀不明,如童稚乃小人之分,故曰小人道也。

○朱子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小人自是如此,故无咎。

【原文】观卦䷓六二:

六二:闚觀,利女貞。

傳:二應於五,觀於五也。五剛陽中正之道,非二陰暗柔弱所能觀見也,故但如闚覘之觀耳。闚覘之觀,雖少見而不能甚【一悦盡】明也。二旣不能明見剛陽中正之道,則利如女子之貞。雖見之不能甚明,而能順從者,女子之道也,在女子為貞也。二旣不能明見九五之道,能如女子之順從,則不失中正,乃為利也。《本義》:陰柔居内而觀乎外,闚觀之象,女子之正也,故其占如此。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

進齋徐氏曰:闚,門中視也。陰柔居内而觀外,雖與五為應,前為三、四所蔽,所見不明,闚觀之象。

○雲峰胡氏曰:闚,坤闔戶象。柔居内而觀乎外,有闚觀象。初、二皆陰,故皆有幼稚象。初位陽,故為童。二位陰,故為女童。觀是芒然无所見,小人日用而不知者也。闚觀是所見者小,而不見全體,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也。占曰利女貞,則非大丈夫之所為可知也。

【原文】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傳:君子不能觀見剛陽中正之大道,而僅【一有字】闚覘其彷彿,雖能順從,乃同女子之貞,亦可羞醜也。

《本義》:在丈夫則為醜也。

○平菴項氏曰:婦人之目,所闚者狹;婦无公事,所知者蠶織;女无是非,所議者酒食。此在女德為不失,女子而寡見謏聞,則可醜矣。

○雲峰胡氏曰:小人而為兒童之觀,固其道也;丈夫而為女子之觀,豈非可醜乎?】

【原文】观卦䷓六三:

六三:觀我生,進退。

傳:三居非其位,處順之極,能順時以進退者也。若居當其位,則无進退之義也。觀我生,我之所生,謂動作施為出於己者。觀其所生,而隨宜進退,所以處雖非正,而未至失道也。隨時進退,求不失道,故无悔咎【一作】。以能順也。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占者宜自審也。

○朱子曰:我者,彼我對待之言。是以彼觀此觀其生,是以此自觀六三之觀我生。進退者,事君則觀其言聼計從,治民則觀其政教可行、膏澤可下,可以見自家所施之當否,而為進退。

○童溪王氏曰:我生者,吾身之動作施為也。六三處進退之間,宜誰從?曰:進退者,時也。可以進、可以退者,我也。觀我生以决其進退爾。

楊氏曰:觀我生而進退,所謂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我无官守,我无言責,則進退之間,豈不綽綽乎有餘裕哉者是也。

○誠齋楊氏曰:三五皆曰觀我生,辭同而德異。六三察己以從人,九五察人以修己,六三似漆雕開。

○雲峰胡氏曰:三處上下之間,有進退之象。他卦三不中,多不吉;二居中,多善而觀,以遠近取義,故如此。諸爻皆欲觀五,惟近者得之。六四最近,故可決於進。六三上下之間,可以進退之地,故不必觀五,但觀我所為,而為之進退。

《本義》謂:占者宜自審,蓋當進退之際,惟當自審其所為何如耳。

【原文】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傳:觀己之生,而進退以順乎宜,故未至於失道也。

○中溪張氏曰:五為觀之主,近五者宜進,遠五者宜退。若初、二去五遠,則无可進之理;四去五近,則用賓于王矣。可進可退,唯三之特為然。道,觀之道也。觀四陰爻,惟四得觀之道,初、二則失觀之道。三之進退在我,故曰未失道也。

【原文】观卦䷓六四: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傳:觀莫明於近,五以剛陽中正居尊位,聖賢之君也。四切近之,觀見其道,故云觀國之光,觀見國之盛德光輝也。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在人君而言,豈止觀其行一身乎?當觀天下之政化,則人君之道德可見矣。四雖陰柔,而巽體居正,切近於五,觀見而能順從者也。利用賓于王,夫聖明在上,則懷抱才德之人,皆願進於朝廷輔戴之,以康濟天下。四旣觀見人君之德,國家之治,光華甚美,所宜賓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輔於君,以施澤天下,故云利用賓于王也。古者有賢德之人,則人君賓禮之,故士之仕進於王朝,則謂之賓。

《本義》:六四最近於五,故有此象,其占為利於朝覲仕進也。

○蘭氏廷瑞曰:九五陽明居上,是有光華者也。

○童溪王氏曰:觀以遠陽為晦,近陽為明。

○漢上朱氏曰:古者諸侯入見于王,王以賓禮之,士而未受祿者亦賓之。

○雲峰胡氏曰:觀國之光四字,下與童觀、闚觀相反,上與九五觀我生相應。蓋國之光,即九五所謂我生者也。特五之自觀,則曰生方出於我者也;自四觀五,則曰光已達於國者也。不指君之生而曰國者,觀其達於國者,則其出於君者可知矣。

【原文】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傳:君子懷負才業,志在乎兼善天下。然有卷懷自守者,蓋時无明君,莫能用其道,不得已也,豈君子之志哉!故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旣觀見國之盛德光華,古人所謂非常之遇也【一无字】所以志願登進王朝以行其道,故云觀國之光。尚,賓也。尚,謂志尚其志,意願慕賓于王朝也。

【原文】观卦䷓九五: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傳:九五居人君之位,時之治亂,俗之美惡,係乎己而已。觀己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則是已之所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未合君子之道,則是已之所為政治未善,不【一作】。能免於咎也。

《本義》: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陰,仰而觀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當觀己所行,必其陽剛中正,亦如是焉,則得无咎也。

○朱子曰:九五之觀我生,如觀風俗之媺惡,民臣之從違,可以見自家所施之善惡。

瓜山潘氏曰:九五居尊處正,為觀於下,反觀諸己所為,而皆君子,則可以无咎矣。

○進齋徐氏曰:九五為大觀之主,巍乎在上,乃天下之儀表,在下四陰,莫不仰之。然民皆仰乎五矣,五將何所觀乎?亦唯先觀我身之所行,揭其中正,以觀示於天下可也。亦必我為陽明之君子,乃能盡觀我之道,而无陰侵陽之咎。

○平庵項氏曰:觀本是小人逐君子之卦,但以九五中正在上,羣陰仰而觀之,故聖人取以為小人觀君子之象。象雖如此,勢實漸危,故五、上二爻皆曰君子无咎。言君子方危,能如九五之居中履正,能如上九之謹身在上,僅可无咎耳。不然,則九五居中正以觀天下,雖元吉大亨可也,豈止无咎而已哉!明二陽向消,故道大而福小也。此即唐武宗之時,内之宦者,外之牛黨之徒,皆欲攻李德裕者也。但以武宗剛明在位,故仰視而不敢動,一日事變,萬事去矣。

○雙湖胡氏曰:知時識勢,學易之大方,項氏深為得之。當觀之君,知此所以自處者,有道可也。

【原文】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傳:我生出於己者,人君欲觀己之施為善否,當觀於民,民俗善則政化善也。王弼云觀民以察己之道是也。

《本義》:此夫子以義言之,明人君觀己所行,不但一身之得失,又當觀民德之善否,以自省察也。

○建安丘氏曰:象言觀民者,蓋觀民正所以為觀我之鑑,欲觀吾身所行之當否,但觀民俗之善惡而已。此本諸身而徵諸民者也。書云當於民監,亦此意也。

○雲峰胡氏曰:民德之善否,生於我身之得失,故觀民即所以觀我生,乃以義言之,非以象言也。

【原文】观卦䷓上九: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傳:上九以陽剛之德處於上,為下之所觀而不當位,是賢人君子不在於位,而道德為天下所觀仰者也。觀其生,觀其所生也。謂出於己者,德業行義也。旣為天下所觀仰,故自觀其所生。若皆君子矣,則无過咎也。苟未君子,則何以使人觀仰矜式?是其咎也。

《本義》:上九陽剛居尊位之上,雖不當事任,而亦為下所觀,故其戒辭略與五同,但以我為其小,有主賓之異耳。

○朱子曰:上九之觀其生,是就自家視聼言動、應事接物處自觀。九五:上九,君子无咎。蓋為君子有剛陽之德,故无咎。小人无此德,自當不得此爻。又曰:觀我是自觀,如視履考祥底語勢。觀其亦是自觀,却從别人說。易中其字不說别人,只是自家,如乘其墉之類。

○平菴項氏曰:上在卦外,无名无位。小人之進退,下民之向背,皆不由己,但謹視其身,思自免咎而已。

潛室陳氏曰:觀之時,為觀於天下者五也。旣欲為的於天下,須當觀省我之所行。上九雖无位,乃是位高之人,亦下之所觀瞻,故亦當自觀其所行。但避九五,不得稱我,猶若他人之辭耳。六三去九五相遠,又不為觀於人,止是自觀其所行。當進與不進,故不嫌於同辭。

【原文】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傳:雖不在位,然以人觀其德,用為儀法,故當自愼省,觀其所生,常不失於君子,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不可以不在於位,故安然放意,无所事也。是其志意未得安也,故云志未平也。平,謂安寧也。

○程子曰:上九以剛陽之德,居无位之地,是賢人君子抱道德而不居其位,為衆人仰觀法式者也。雖不當位,然為衆人所觀,固不得安然放意,謂已无與於天下也。必觀其所生君子矣,乃得无咎。聖人又從而贊之,謂志當在此,固未得安然平定,无所慮也。觀聖人教示後賢如是之深,賢者存心如是之仁,與夫素隱行怪,獨善其身者異矣。

《本義》志未平,言雖不得位,未可忘戒懼也。

《或問》:觀其生,志未平也。

○朱子曰:其生,謂言行事為之見於外者。旣有所省,便是未得安然无事。

○雲峰胡氏曰:五與上皆為下四陰所觀,五有位,故當觀民以觀我之所為。上雖无位,亦不敢安然不自省其所為也。

○《或問》:觀卦陰盛而不言凶咎。

○朱子曰:此卦取義不同,蓋陰雖盛於下,而九五之君乃當正位,故只取為觀於下之義,而不取陰盛之象也。

問:觀六爻,一爻勝似一爻,豈所據之位愈高,則所見愈大邪?曰:上二爻意自别,下四爻是所據之位愈近,則所見愈親切底意思。

○建安丘氏曰:觀有觀示之義,以上二陽而示乎下四陰也。然九五得位,而上九不得位,故五為觀主,是以在五曰觀我生,而上曰觀其生而已。其下四陰則皆以陽為觀者,而近者吉,遠者凶。初其最遠者也,故曰童觀,君子吝。二、三則漸近矣,故二曰闚觀,女貞,三曰觀我生,進退也。惟四去陽獨近,盡所觀之美,故有觀光賓王之象焉,豈非觀之道利近而不利遠者乎?】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訾翠芬

【再次点校】:暂无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八册經部二十二(文渊阁版)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