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胡广等敕纂《周易传义大全•卷一》

[明]胡广|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一》

周易傳義大全卷一,明胡廣等撰周易上經

《本義》:周,代名也。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繫,故繫之周。以其簡袠重大,故分為上下兩篇。經則伏羲之畫,文王、周公之辭也,并孔子所作之傳十篇,凡十二篇。中間頗為諸儒所亂,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盡合古文。呂氏又更定著為經二卷、傳十卷,乃復孔氏之舊云。

《或問》:伏羲始畫八卦,其六十四者,文王重之邪?抑伏羲已自畫了邪?看先天圖,則有八卦,便有六十四卦,是伏羲之時已有六畫矣,如何?

○朱子曰:周禮三易,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便見不是文王重。又曰:伏羲已上但有此畫,而无文字可傳,到得文王、周公,乃繫之以辭。問:交易、變易如何?曰:隂陽有箇流行,厎有箇定位。厎,一動一静,互為其根,便是流行;厎,寒往暑來是也。分隂分陽,兩儀立焉,便是定位;厎,天地上下四方是也。變易便是流行厎,交易便是對待厎。又曰:交易是陽交於隂,隂交於陽,是卦圖上厎,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者是也。變易是陽變隂,隂變陽,老陽變為少隂,老隂變為少陽,此是占筮之法,如晝夜寒暑、屈伸往來者是也。

沙隨程氏曰:周者,著代也。言文王之書,以别連山、歸藏也。

虞氏翻曰:易字從日下月。莆田鄭氏曰:易從日從月,天下之理,一奇一耦盡矣。天文地理,人事物類,以至性命之微,變化之妙,否泰損益,剛柔得失,出處語默,皆有對敵。故易設一長畫、二短畫以總括之,所謂一隂一陽之謂道者,此也。

西山真氏曰:日往月來,寒往暑來,晝夜昏明,循環不息,此天道之常也。聖人擬之以作易,不過推明隂陽消長之理而已。陽長則隂消,隂長則陽消,一消一長,天之道也。人而學易,則知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逕也。

○臨川吳氏曰:伏羲始畫八卦,因而重之,以其有交易、變易之義,名之曰易。其時未有易字也,有圖而無書也。後之造字者,始合日月二文而為易字。夏、商之時,因其卦畫,用以占筮,其序各與先天之圖不同,故連山首艮,歸藏首坤。按朱子謂有占无文,則以為二易无繇辭也。或云左傳所載繇辭與周易不同者,蓋夏、商之易則以為有繇辭矣。至文王演八卦之名為六十四,且作彖辭,周公又作爻辭,故名曰周易。孔子又為之傳,自是二易遂廢,而周易獨傳焉。東萊呂氏曰:按繫辭云: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所謂二篇,則上下二篇也。然則孔子時,易固分上下經矣。以此考之,易經之分上下,必始於文王定周易之時。近世晁氏編古周易,乃合而為一,且謂後人妄有上下經之辯,何其考之不詳哉!

雙湖胡氏曰:按晁氏以道謂古者竹簡重大,以經為二篇,《本義》從之。然經分上下,誠有至理。上下經雖有三卜卦、三十四卦之不同,以反對計之,各十八卦,一也。上經反對五十二陽爻、五十六隂爻,下經反對五十六陽爻、五十二隂爻,二也。上經以四正卦為主,首乾、坤而終坎、離,與先天圖南北東西四方卦合。下經以二變卦為主,震變為艮,巽變為兌,首咸、恒而終既、未濟,與先天圖四維之卦合。而坎、離之交不交,亦可見伏羲先天一圖,大旨備見於文王序卦首、尾、中,三也。若是者,豈以竹簡重大之故耶?

○雲峯胡氏曰:上經首乾、坤,氣化之始也。隂陽各三十畫,然後為泰、否。下經首咸、恒,形化之始也。隂陽亦各三十畫,然後為損、益。見天地與長少男女之交不交。上下經終坎、離、既、未濟,又見乾、坤中爻之交,而中男女之交不交。程、朱子變易、交易之義深矣。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訾翠芬

【再次点校】:暂无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八册經部二十二(文渊阁版)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