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卦傳
孔仲達曰:此備說重卦之由及八卦所為之象,謂之說卦焉。
按,此乃約言卦畫象辭之所由來,為學易觀玩之資。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
孔仲達曰:以此聖知深明神明之道,而生用蓍求卦之法。贊者,佐而助成,使微者得著。倚,立也。其揲蓍所得,取奇數于天,耦數于地,而立七八九六之數,何以參兩為目奇耦者?蓋古之奇耦亦以三兩言之,且以兩是耦數之始,三是奇數之初,不以一目奇者。張氏云:以三中含兩,有一以包兩之義,明天有包地之德,陽有包隂之道。
○蘇子瞻曰:介紹以傳命謂之贊,天地鬼神不能與人接,故以蓍龜為之介紹。
○三兩者,天數三,地數二,明數之正于五也。自五以往非數也,皆相因而成者也。
○程明道曰:用蓍以求卦,非謂有蓍而後畫卦。
○張南軒曰:一三五七九皆陽數也,獨以一三五參之而用九者,此倚其陽數也。二四六八十皆隂數也,獨以二四兩之而用六者,此倚其隂數也。特取九六而不用七八者,乃參天兩地而倚其數也。
○項平甫曰:生蓍謂創立用蓍之法,神不能言,以蓍言之,所以贊神出命,謂之幽贊,即所謂祐神也。三奇為陽畫,兩其三以為隂畫,三畫為初卦,兩其三以為重卦,此畫卦之參兩也。
○觀彖天一地二,數之原也。然一數則乘除俱不行,故天數起于三,地數起于二,參而兩之,以為數所倚。三三則九,二三則為六,一三兩二則為七,一二兩三則為八。
觀變于隂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虞仲翔曰:卦為陽變成震、坎、艮,隂變成巽、離、兌,故立卦三變成爻,十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是也。
○孔仲達曰:用蓍在六爻之後,非三畫之時。繋辭言伏羲之畫卦,故直言仰觀俯察。此則論既重之後,端策布爻,故先言生蓍,後言立卦,非是。聖人幽贊,元在觀變之前。
○《本義》:和順從容,无所乖逆,統言之也。理,謂隨事得其條理,析言之也。窮天下之理,盡人物之性,而合于天道,此聖人作易之極功也。
○語錄:此本是就易上說。易上盡具許多道理,直是窮得物理,盡得人性,到得天命,所以通書說易者,性命之原。
○項平甫曰:陽氣不可見,則畫為剛爻以發之;隂氣不可見,則畫為柔爻以發之。凡爻皆用剛柔之爻,以發揮二氣之變也。道即命,德即性,義即理。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此兩句反覆互言之也。易之奇耦,在天之命為隂陽之道,在人之性則為仁義之德,在地之宜則為剛柔之理。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此易之所能也,故自幽而言,以至于顯,此所謂顯道也。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言易之所知也,故自顯而言,以至于幽,此所謂神德行也。上文既言蓍數卦爻,則此二句于爻辭、彖辭言之。
○徐進齋曰:如乾為天道,而元亨利貞即其德,爻之潛見飛躍即其義。以一卦而統言之,所謂和順也;就六爻而言之,所謂理也。
○熊梅邊曰:上言聖人作易之功,下言易書精微之蘊。右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隂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韓康伯曰:隂陽者言其氣,剛柔者言其形。萬物資始于天,成形于地,故天曰隂陽,地曰柔剛。或有在形而言隂陽者,本其始也;在氣而言柔剛者,要其終也。六位,爻所處之位。
○孔仲達曰:昔者聖人畫卦作易,將以順從天地生成性命之理也。其天地生成萬物之理,須在隂陽必備,是以造化闢設之時,其立天之道有二種之氣,曰成物之隂與施生之陽也;其立地之道有二種之形,曰順承之柔與持載之剛也。天地既立,人生其間,立人之道有二種之性,曰愛惠之仁與斷制之義也。既備三才之道,而兩之作易,本順此道理,故因而重之,使六畫而成卦也。六畫所處有其六位,隂位陽位迭用柔爻剛爻以居之,故成爻卦之文章也。
按:此章可見聖人畫卦,是必定六畫,少一畫不可,多一畫不能。此乃天地間自然之象,自然之理。所謂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之說,與夫一而二、而三、而四、而五、而六,且謂可自此而七、而八、而九,以至不可窮詰者,皆非聖人作易之道也。
右第二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韓康伯曰:八卦相錯,變化理備,于往則順而知之,于來則逆而數之。作易以逆睹來事,以前民用。
○孔仲達曰:此一節就卦象明重卦之意。易以乾坤象天地,艮兌象山澤,震巽象雷風,坎離象水火。若使天地不交,水火異處,則庶類无生成之用,品物无變化之理,所以因而重之,令八卦相錯,則天地人事莫不備矣。故云:天地定位而合德,山澤異體而通氣,雷風各動而相薄,水火不相入而相資。既八卦之用變化如此,故聖人重卦,令八卦莫不交互而相重,以象天地、山澤、雷風、水火莫不交錯,則易之爻卦與天地等,既往之事,將來之幾,備于爻卦中矣。
○郭白雲曰:天地之位定,然後山澤、雷風、水火相與為用,此八卦所以有必相錯之道也。是以聖人重之,而後可以數往知來。人之道,數往者順而易,知來者逆而難。易之逆數,未見其難者,蓋由其道之始,必知其道之終也。是亦原始可以要終之義。
○尹和靖曰:易之道如日星,未到泰之上六,便知泰將極;未到否之上九,便知否將傾。此謂幾。易之為書,要知測未萌事。若已往事,何用知之?數亦不必逆籌算。數者,理也。理在必然,如政在大夫,五世希不失;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也。
○張南軒曰:易之于天下,皆逆數而察其來。逆,如逆暑逆寒。
○邱行可曰:易言藏往知來,彰往察來,又言數往知來,則方來已往之事,易皆有以知之。然往者已過而易知,來者未形而難知。易之占筮為知來設,故曰逆數也。正如所謂占事知來遂知來,物前民用,皆逆數之謂也。
按:此章邵子謂是伏羲先天圖位,《本義》因之,蓋前儒所未有者也。今細玩經文,唯天地定位一語,似可作乾南坤北看,然實與上繫傳天尊地卑語氣一例。山澤以下,未見明立位次。且經文言八卦相錯,明指六十四卦言,非八卦之定位也。數往者順二句,自是泛說,下接是故易逆數也,纔說到易,亦一定文義。今若云起震而歷離兌以至于乾,數已生之卦;自巽而歷坎艮以至于坤,推未生之卦,則數往二語已貼易說下,何以有是故之文?且易之生卦,夫子言乾坤生六子,可謂明白曉暢矣,何有先生乾震離兌而後生巽坎艮坤之理?況逆知來事,蓍筮之德,蓍在重卦後,故先言八卦相錯,承上章易六位而成章來,非言三畫之八卦也。但重卦亦只是八卦,故以天地定位四語,明所以必相錯之理,以相錯而成知來物前民用之功也。邵子之易,自成一家,非伏羲文王周孔之易也。
右第三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九家易曰:乾坤交索,既生六子,各任其才,往生物也。
○孔仲達曰:此重明八卦養物之功。上四舉象,下四舉卦者,王肅以為互相備也。
○張子曰:隂性凝聚,陽性發散,隂聚之,陽必散之。陽為隂累,則相持為雨而降;隂為陽得,則飄揚為雲而升。隂氣凝聚,陽在内者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陽在外者,則周旋不舍而為風。
○蔡節齋曰:動則物萌,散則物具,二者言生物之功也;潤則物滋,暄則物舒,二者言長物之功也;止則物成,說則物遂,二者言收物之功;君則物有所歸,藏則物有所息,二者言藏物之功也。
○邱行可曰:雷動風散,乾坤初爻交而為震巽也;雨潤日暄,乾坤中爻交而為坎離也;止之說之,乾坤終爻交而為艮兌也。此六子生物之序也。然六子致用,主于乾而動,歸于坤而藏,此又父母之功也,故以乾坤終之。
○潘天錫曰:上文先言天地之无為,後言六子之相為用,言天地之用六子也。此章先言六子之職,後言乾坤之道,言六子非乾坤无以主之藏之。
右第四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孔仲達曰:此帝為天帝。
○崔氏憬曰:帝者,天之王氣也。春分震王而萬物出生,立春巽王而萬物潔齊,立夏離王而萬物皆相見,立秋坤王而萬物致養,秋分兌王而萬物所說,立冬乾王而隂陽相薄,冬至坎王而萬物之所歸,立春艮王而萬物之所成終成始也。以其周王天下,故謂之帝。
○蘇子瞻曰:古有是言也。
《本義》:帝者,天之主宰。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隂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鄭康成曰:萬物出乎震,雷發聲以生之也。齊于巽,相見于離,風摇長以齊之。潔猶新,萬物皆相見,日照之使光大,萬物皆致養焉。地氣含養,使有秀實,萬物之所說,草木皆老,猶以澤氣說成之。戰言隂陽相薄,西北隂也,而乾以純陽臨之也。坎,勞卦也,水性勞而不倦,萬物之所歸也。萬物自春出生于地,冬氣閉藏,還皆入地,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言隂氣終,陽氣始,皆艮之用事。
○龔深父曰:八卦以序則有時,以居則有方,以象則有物,相繼以為衰旺,相推以為變化,相繼以至无窮也。
○楊龜山曰:艮,止其所也。艮者,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止于此矣。復出乎震,不終止也,故艮卦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項平甫曰:震巽二木主春,離火主夏,兌乾二金主秋,坎水主冬。土旺于四季,故坤土在夏秋之交,艮土在冬春之交。坤隂土,故在隂地;艮陽土,故在陽地;震陽木,故在東;巽隂木,故近南而接乎隂;兌隂金,故正西;乾陽金,故近北而接乎陽。此其序甚明也。
○蔡節齋曰:帝之出入不可見,而為物者可見,故又以物言焉。震、巽、乾、離、坎、艮皆以方言,兌以時言,坤、坎以象言。所以然者,夫子欲備三者之義而互言之,又足以見三者未嘗相離也。
○楊誠齋曰:于帝言致役者,坤,臣也。帝,君也。君之于臣,役之而已。于萬物言致養者,坤,母也。萬物,子也。母之于子,養之而已。
○徐進齋曰:卦以震、巽、離、坤、兌、乾、坎、艮為序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非土不能以生木,故艮次之水,土又生木。八卦之用,五行之生,循環无窮,所以為造化流行之序。
○鄭夾漈曰:乾居西北,父道也。父道尊嚴,嚴凝之氣盛于西北,萬物成就之方也。坤居西南,母道也。母道在養育萬物,萬物之生盛于西南。西南者,萬物長養之方也。坎、艮、震位次于乾,統三男也。巽、離、兌位夾乎坤,統三女也。西北盛隂用事,而隂氣盛矣。非至健莫與爭,故隂陽相薄曰戰。
○龔泉峯曰:土之養物,无時不然。于夏秋之交,物將成就之時,土氣正旺,致養之功莫盛于此,故曰致役乎坤。艮亦土也,成者養之終。
○熊梅邊曰:帝出乎震者,言造化一元之氣,由春而夏而秋而冬也。艮為萬物之所成終,則元之貞也。而所成始,則貞下又起元矣。
○陳紫峯曰:火氣極熱,物无由而成。水氣極寒,物无由而生。惟土氣最為中和,故火金之交有坤土,水火之交有艮土,而為萬物之所由出入者也。
○李克恭曰:兩漢時皆以此節所言時位為羲畫原義,至文王繋辭坤蹇言西南東北,而孔子詳說于此,是自古聖賢相傳八卦方位時氣皆屬一致。
○陸聚緱曰:天地定位章,邵子以為伏羲卦位。但天地定位當以上下言,乃云乾南坤北,則以豎圖為横圖,立文稍疎。至謂帝出乎震章為文王所定後天之學,夫畫前之易,乃先天之易也。一有卦畫,即屬後天,不得以後天專指文王也。即邵子所傳伏羲圓圖,雖无卦名,已屬流行卦象,又不得云後天之學始于文王矣。右第五章。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韓康伯曰:于此言神者,明八卦運動,變化推移,莫有使之然者。神无物,妙萬物而為言,則雷疾風行,火炎水潤,莫不自然相與為變化,故能萬物既成也。
○孔仲達曰:艮不言山,獨舉卦名者,動撓燥潤之功,是雷風水火至于終始,萬物于山義為微,故言艮而不言山也。上章水火不相入,此言水火相逮者,明性雖不相入,而氣相逮及也。上言雷風相薄,此言不相悖者,明雖相薄而不相逆也。
○崔氏憬曰:大寒立春之際,艮之方位,萬物以之始而為今歲首,以之終而為來歲末,此則協夏正之義,莫盛于艮也。此言六卦之神用,而不言乾坤者,以乾坤无為而无不為,能成雷風等有為之神妙也。
○蘇子瞻曰:萬物之盛衰于四時也,皆其自然,莫或使之,而謂之帝者,萬物之中有妙于物者焉,此其神也,而謂之帝云爾。不及乾坤者,六子之功顯,而乾坤之德存乎其中。
○龔深父曰:上言生物之序,則歸于乾坤;此言生物之功,則歸于六子。
○郭白雲曰:六子之象,雖有動撓燥潤之功,而或各專其功,獨動獨撓,不能變化,亦不能成物,必水火相須,雷風相從,山澤相通,于是乎變化而畢成萬物。
○朱漢上曰:此說六子合而為乾坤,乾坤合而生神。康成曰:共成萬物,物不可得而分,故合謂之神。張子曰:一則神,兩則化,妙萬物者,一則神也。動撓潤燥,說終始萬物者六子,然不能以獨化,故必相逮也,不相悖也,通氣也,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合則化,化則神,康成之學進此矣。
○張南軒曰:前言天地定位,終于水火不相射,言八卦各立以為體也。此言水火相逮,終于山澤通氣者,言六子交通為用也。惟交相為用,故變者自无而有,化者自有而无,此既成萬物者乎?
○吳草廬曰:乾坤主宰萬物之帝,行乎六子之中,所謂神也。神无迹可見,即萬物之中而妙不可測者,神也。所以動,所以撓,所以燥,說所以潤,所以終始,皆乾坤之神也。
○蔡虚齋曰:逮,相濟也。既訓盡。
按:此節承上章既言八卦之主時成用,而又言所以能順時而成萬物者,在于交相為用,變化之神也。動萬物數語,不過覆述雷以動之數語,為水火相逮四語發端,重在下截,玩文義自明。後之泥于先天後天者,謂此章先言後天之序,後復明先天相合之位,首尾語脈既不相貫,況雷風水火山澤之在天地間,自有交通為用之妙,豈必俟圖立而後能交通耶?
右第六章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蘇子瞻曰:循萬物之理,无往而不自得,是之謂順。執柔而不爭,无往而不見納,故謂之入。
○張子:一陷溺而不得出為坎,一附麗而不能去為離。
○邵子曰:一隂入二陽之下,故天下之入莫如風。一隂麗二陽之中,天下之麗莫如火。一隂出于外而說于物,故天下之說莫如澤。
○郭兼山曰:剛則有體,陷乎隂中,所以為坎。柔則无質,麗于陽中,所以為離。
○郭白雲曰:八卦之名,出于伏羲氏,止此八字而已。文王能明之而不訓其義,孔子訓之,故後世可以學易。非健順八字,則易不復能讀矣。
○《本義》:此言八卦之性情。
右第七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孔仲達曰:行健故為馬,任重而順故為牛,震動故為龍,雞能知時故為雞,坎主水瀆,豕行汚濕故為豕,離為文明,雉有文章,艮為止,狗為善守,禁止奸人,羊者順從之畜。
○邵子曰:重淵之下動物,非龍乎?
○朱漢上曰:震,東方卦,春分以後,辰亦為龍,蒼龍之次也。巽為風,風主號令,故雞號知時。美脊剛鬛,坎中陽也。垂耳俯首而尾不足,本末隂也。亥為豕者,直室也,坎之所自生也。巽離為飛鳥者,南方七宿朱鳥也。午為鶉火之次,已為鶉尾,其味在柳,其翼在翌。柳,午也,離也。翌,已也,巽也。摶噬者,前剛也,直婁也。羊内狠者,二陽伏于一隂之下也。
○項平甫曰:造化權輿云:乾陽物,馬故蹄圓;坤隂物,牛故蹄拆。陽疾則隂,故馬疾則臥;隂疾則陽,故牛疾則立。馬陽物,故起先前足,臥先後足;牛隂物,故起先後足,臥先前足。
右第八章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孔仲達曰:尊而在上為首,包藏含容為腹。
○龔括蒼曰:耳内陽而聰,目外陽而明,在上而止者手,在外而說者口。
○朱漢上曰:足動股隨,雷風相與,耳目通竅,水火相逮。
○項平甫曰:坎陽陷于隂,故耳居隂而能聽;離隂麗于陽,故目資陽而後視。
○邱行可曰:巽隂兩開于下為股,兌隂兩開于上為口。
○龔泉峯曰:震陽在下,故足之用在下;艮陽在上,故手之用在上。
右第九章。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孔仲達曰:得父氣者為男,得母氣者為女。
○郭白雲曰:六子之變,自下為先。乾變而得隂畫,隂變而得陽畫。卦變之義,蓋始于此。故說卦首章曰:觀變于隂陽而立卦。
○項平甫曰:乾坤六子,初為氣,末為形,中為精。雷風,氣也;山澤,形也;水火,精也。
○吳草廬曰:一索謂交初,再索謂交中,三索謂交上。以索之先後為長、中、少之次。
按:乾、坤生六子,可想見伏羲畫卦,直是先定乾、坤,而後自下而上,交變而生六子。非孔子發之,孰從而知六子從乾、坤變出?朱子言易,宗邵子一生二之說,故《本義》以此為揲蓍求卦。胡雲峯云:若主揲蓍而言,則无此卦序矣。愚謂索者,是交互之義,非求也。夫子說卦,自第七章起,皆以乾、坤、六子為序,非所謂先天圖也。
右第十章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氷,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脊馬,為駁馬,為木果。
荀九家有為龍,為直,為衣,為言。
○孔仲達曰:天動運轉,故為圜,為君,為父,取尊道而為始也。玉,金剛之清明也。寒氷,取西北寒氷之地。火赤,盛陽之色。良馬,行健之善。老馬,行健之久。脊馬,行健之甚。脊馬,骨多也。駁馬,有牙如鋸,能食虎豹,取其至健。
○張子為氷,健極而寒甚也。
○郭白雲曰:果者,木之始。木以果為始,猶物以乾為始也。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釡,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衆,為柄,其于地也為黑。
荀九家有為牝,為迷,為方,為囊,為裳,為黄,為帛,為漿。
○孔仲達曰:地受生育,故為母。布取廣載,釡取化生成熟。均,地道平均也。子母牛取其多蕃育而順之,大輿取其載。文,萬物之色雜也。柄,生物之本。黑,極隂之色。
○崔氏憬曰:地生萬物,不擇美惡,故為均。
○項平甫曰:吝嗇,其靜之翕也。均,其動之闢也。乾質故坤文,乾一故坤衆。
震為雷,為龍,為玄黄,為旉,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茛竹,為萑葦。其于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于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荀九家有為玉、為鵠、為鼓。
○虞仲翔曰:天玄地黄。震,天地之雜,故為玄黄。
○孔仲達曰:大塗,萬物之所出,決躁剛動也。蒼茛竹,竹初生時色蒼茛也。萑葦,竹類,善鳴,雷聲之遠聞。馬白足為馵,動而見也。白額為的顙,亦取動而見。反生,取其始生載甲而出。
○蔡節齋曰:作足,謂雙舉也。陽長必終于乾,故究為健。
○吳草廬曰:乾坤始交而生震,故兼有天地之色,得乾初畫為玄,得坤中畫為黄。旉,又作敷,與花通,范蒂下連而上分為花也。
按:為反生者,震一陽動于二隂之下,故冬時子月,草木根芽皆往下生,故曰反生。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于人也,為寡髪,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寡髪,虞氏作宣髪】。
荀九家有為楊為鶴。
○虞仲翔曰:臭氣也。風至知氣為白,故宣髮。馬君以宣為寡,非也。離目向上,則白眼見,故多白眼。
○荀慈明曰:風行无常,故進退。風行或東或西,故不果。
○翟氏元曰:為繩直上,二陽共正一隂,使不得邪僻,如繩之直。
○孔仲達曰:巽為木,可以輮,曲直巽順之謂也。白取其潔,長取風行之遠,高取木生而上。寡髪,風落樹之華葉,則在樹者稀疎,如人之少髪。
○郭白雲曰:寡髪,剛上也。廣顙,重剛也。
○朱子巽反為震,震為決躁,故為躁卦。
○熊梅邊曰:震巽皆木,獨言巽為木者,巽木之義重也。大象多取巽木。
○吳草廬曰:耦而下者木之根,奇而上升者木之幹。白為陽,黑為隂,巽上中白而下黑,白多于黑也。義理,陽也。欲利,隂也。隂在内利,欲主内,故曰近利。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于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于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于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于木也,為堅多心。
荀九家有為宮,為律,為可,為棟,為叢棘,為狐,為蒺藜,為桎梏。
○虞仲翔曰:以陽闢坎,水性流通,為溝瀆。陽藏坤中,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坎為月,月在庚為弓,在甲象。輪勞而加憂,故心病。眚,敗也。坤為車,坎折坤體為輿,多眚。水流瀆,故通。水流潛竊為盜,陽剛在中,故堅多心。
○荀慈明曰:水之流,首卑下也。
○宋仲子曰:坎陽在中,内光明有似于水,曲者更直為矯,直者更曲為輮。水流有曲直,故為矯輮。陽在中央,馬脊之象。水磨地而行,故曳。
○崔氏憬曰:内陽剛動,故為亟心。
○孔仲達曰:坎勞卦,北方主聽,聽勞則耳痛。人之有血,猶地有水赤,亦取血色。乾至健,震至動,坎至行,故皆以馬。坤、艮、巽、離、兌皆柔,故不以馬為喻。坤利牝馬,取其行不取其健,坎亦取其行不取其健,皆外柔,故為下首薄蹄曳也。
○龔深父曰:心病,陽陷而不靈。耳痛,陽塞而不通。
○徐進齋曰:心耳皆以虚為體,故中實則為病為痛。
○吳草廬曰:水者,坎之本象。羲皇畫☵以象水,上下二隂象土之凹中,陽象水之流于凹中,為通一陽貫于二隂之中也。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于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鼈,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于木也,為科上槁。
荀九家有為牝牛。
○孔仲達曰:日是火精,電火類。甲胄取剛在外,戈兵取以剛自衛,大腹懷隂氣也。乾卦為日所烜也。鼈、蟹、蚌、蠃、龜,皆取剛在外,科空也。隂在内為空,木既空中,上必枯槁。
○邵子曰:火内暗而外明,故離陽在外;水外暗而内明,故坎陽在内。
○吳草廬曰:槁,枯木。木生則柔脆,死則堅剛。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于木也,為堅多節,【狗,虞氏作拘】。
馬季長曰:黔喙,謂豺狼之屬,陽在前也。
○荀九家有為鼻,為虎,為狐。
○虞仲翔曰:震陽在初為大塗,艮陽小為徑路,陽在外為門,兩小闕之象。狗,拘字之誤。指屈伸制物為拘,艮手多節為指,剛在外故多節。
○宋仲子曰:木實為果,草實為蓏,皆出山谷。閽人主門,寺人主巷,艮為止,此職皆掌禁止者也。
○郭白雲曰:震之剛動于下,故言足。坎之剛動于中,故言心。艮之剛動于上,故言喙。
○項平甫曰:震為旉,為蕃鮮,草木之始。艮為果蓏,草木之終。果蓏能終而又能始,故又于艮之象為切。
○吳草廬曰:艮之下二隂,地也。上一陽隆起者,山也。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毁折,為附決,其于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荀九家有為常,為輔頰。
○虞仲翔曰:坎水半見,故為澤,為剛鹵。乾二陽在上,故剛澤;水潤下,故醎。
○孔仲達曰:為巫,取口舌之官也。口舌,取西方于五亊為言也。兌,正秋也。秋物成熟,槀稈之屬則毁折,果蓏之屬則附決。妾,少女從姊為娣也。
○張子:内實則外附必決,物成則上柔者必折。
○張南軒曰:巫以言語而悅神,又以悅人。口舌以言而悅人,以食而悅己。剛鹵色白,外柔而内剛也。
○朱漢上曰:附者,兌反,艮也。決者,兌也。隂盛陽微,則陽附隂;陽盛隂微,則陽決隂。剝一陽五隂,夬一隂五陽,故曰剛決柔。
○項平甫曰:羊,虞氏作羔,鄭氏作羊,皆訓為女使。然則妾也,羊也,少女也,皆女之末者也。凡兌之象,皆屬末。口舌者,行之末;妾婢者,女之末。
○程沙隨曰:八卦之象,八物而已。充其類,則有所為百物不廢者;極其說,又可以類萬物之情。然說卦之象,有與卦爻相符者,有不與卦爻相符者,有見于卦爻而說卦不載者,有見于說卦而卦爻无之者。大抵有象可見,有數可數者,无非易也。
○胡雙湖曰:說卦之言象,其有合于彖爻者,則括彖爻之例;其有不合于彖爻者,則又夫子之自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