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下巽上】
中爻坤艮。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彖傳益,損上益下,民說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鄭康成曰:君以益下為德,故謂之益。雷動風行,猶君出教令,臣奉行之,故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范蜀才曰:此本否卦。乾下之初,坤為无疆,震為喜笑,以貴下賤,大得民,故說无疆。
○孔仲達曰:損益得名,皆就下而不據上者。向秀云:明王之道,志在惠下,故取下謂之損,與下謂之益。動而驕盈,則被損无已;動而卑巽,則進益无疆。天施氣于地,地受氣而化生,亦損上益下之義。其施化之益,无有方所。
○薛氏温其曰:損稱損益盈虚,益稱凡益之道者,損下益上,時不獲已,然後行之。富國實民,无時不可,故言損則不可。无益而不損,又何害也。
○胡安定曰:利涉大川者,君能以仁義之道益下,下受其賜,則捐軀而報上,効命以助君,可濟險難。
○蘇子瞻曰:涉川者,用木之道。震巽皆木,雷厲而風行,故利涉大川。
○《程傳》:風烈則雷迅,雷激則風怒,交相助益。下厚則上安,故益下為益。五以中正居尊,二以中正應之,是以中正之道益天下,天下受其福慶也。
○張子:上巽下動者,損上益下之道。木以動而巽,故利涉大川。否九四下而為初九,故曰天施地生,又曰損上益下,又曰自上下下。
○《本義》:損上卦初畫之陽,益下卦初畫之隂,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故為益。
○朱漢上曰:坤為衆民也,凡利涉大川言木者三,益也,渙也,中孚也,皆巽也。
○郭白雲曰:益動而巽,則无盈滿之累,故日進无疆。益,裕道也。
○王童溪曰:損四海之供奉,以益天下之不足,益偏在下,而民說无疆,則益又在上。損萬乘之尊嚴,以下天下之賢者,益偏在下,而其道大光,則益又在上。上下俱享其利,故无適而不利焉。天施地生,指乾坤一索而得震巽,長男長女相與用事,以言益之功用之大也。
○趙復齋曰:中孚、益皆中虛,中孚木在水上,舟行于水。益木在震上,木之動者亦舟,渙唯取木居水上耳。損卦論損益盈虛,益卦專言益爾。陽主行,益者隂。
主得益者。
○張紫巖曰:益下不必與之以利,饒之以財,聖人躬修道德,制情性,去私欲,用中用禮,用謙用儉,損己以富之,下賢以教之,益道盡矣。
○鄭東谷曰:天先施則地乃生。
○趙汴水曰:損彖戒之詳而嚴,益卦予之約而確,聖人之情可見矣。
○王秋山曰:乾陽本在上,而下坤之隂,是為人上而屈己待下,謙尊而光之道也。乾下而初,天施也;坤上而四,地生也。天地施生之益,无時不然,未嘗一息間斷,故曰與時偕行。
○胡雲峯曰:卦以内為主,凡物以下為本,損下謂之損,益下謂之益,而上之損益不與焉,厚其本也。
○易外木以生為德,易之道生生,故重木道,木道之行,天地之道也。
○朱高安曰:乾坤始交而為震巽,春陽布澤,盛德在木,天道大光,萬物亨通,時也。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
象傳: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陸公紀曰:此后稷、公劉之功。
○孔仲達曰:大作,謂興作大事也。初九處益之初,居動之始,有興作大事之端。又體剛能斷,應巽不違,有堪建大功之德,故曰利用為大作。
○侯行果曰:震為稼穡,又為大作。益之大者,莫大耕植。
○朱漢上曰:陽為大,震為作。初九得乾之始,元吉也。坤,厚也。
○郭白雲曰:損為益之始,益為損之終,當興利之初,故利為大作也。損、益二卦,終始相通,故其辭意相接。損之上九曰:无咎,貞吉,利有攸往。益初九言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所以終利有攸往之辭,亦知其大得志也。
○馮厚齋曰:益用享帝,用凶事,用遷國,皆大有作為之卦,故曰益以興利。初九大作之始,故以元吉,无咎戒之。
○錢啓新曰:初合四巽以出震,所為大作,非小小利益事,必盡坤土而耕治之,盡坤衆而吉凶與。同患之雷厲,而長養之風既大行;風飛,而恐懼之雷益大震。使人无不遂其生,无不復其性,所為如是,是謂大作。
○何玄子曰:初九一爻,乾所施于坤而成震者,蓋筦生物之樞,而主益下者也。轉否為泰,實惟斯時。如均田正賦,以厚天下之生;建學飭紀,以正天下之德;設官分職,以經天下之治;布兵設險,以衛天下之寧,皆是也。開天下无疆之益,必元吉而後咎可免。酌之古,酌之今,尤酌之後。當于時,當于事,求當于心。元吉者,大善之謂,以功言,非以效言也。下不厚事,下民愚賤,不能自厚于所事,非陽剛自上來,大作而為之所,則下何賴焉?故必元吉而後无咎。卦之損上益下,正在此爻也。
按:此爻不宜作受益者說,趙復齋所謂陽為行益者,得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傳:或益之,自外來也。
王輔嗣曰:帝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出震而齊巽者也。六二居益之中,當位而應于巽,享帝之美,在此時也。
○孔仲達曰:自外來,明益之者從外而來,不召而至。
○《程傳》:永貞吉,就六二之才言。二中正虛中,能得衆人之益者也。然質本隂柔,故戒在常。永貞固則吉,人為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六二中正虛己,益之者,自外而至是也。苟為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上九求益之極,擊之者,自外而至是也。
○郭白雲曰:損益相須以相成,損之上,益之初,損之五,益之二,故損上益下,其辭相屬,而損五益二,又大同矣。六二柔順中正,人之所與,故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或者來益而不一之辭。五曰元吉,此曰永貞吉,君臣之道不同,故其吉亦異。
○沈守約曰:帝出乎震,震長子,主鬯者也,享帝之象。
○蘭惠卿曰:六二柔順受益之臣,王用之,可以享帝獲吉,如成湯用伊尹而享天心,太戊用伊陟而格上帝。
○王童溪曰:以六居二,雖正也,然震體也。震則動,動則不常,故以永貞戒之。
○馮厚齋曰:王九五也。
○趙汴水曰:損四以益初,本非益二,故云。或義與損六五同,身居臣位,與五不同,非意得益,必永守其正乃可,此二之吉也。二五為正應,故九五用賢享帝,薦其明德,此五之吉也。
○徐進齋曰:自初至五,有龜象,與損六五同。
按:二即坤之中,坤利永貞,故曰永貞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傳: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本義》:六三隂柔,不中不正,不當得益者也。然當益下之時,居下之上,故有益之以凶事者。蓋警戒震動,乃所以益之也。占者如此,乃可以无咎。又戒以有孚中行,而告公用圭也。用圭所以通信。
○語録:益用凶事,猶書言用降我凶德,嘉績于朕邦。
○游廣平曰:益則吉矣,而用凶事者,所謂吉人凶其吉也。
○沈守約曰:震體剛直,離性炎上,圭象。
○徐進齋曰:三與上應,而以為有凶事者,上有或擊之凶,而三位又多凶故也。
○李隆山曰:益,損上益下,下卦皆蒙益者也,故六三亦曰益之。三以隂居陽,震動不安,有凶象。
○胡雲峯曰:以二體則二五各居中,以全體則三四並居中,故中孚以三四為中,此三四稱中行。
○張彦陵曰:投之艱難,寘之盤錯,儆戒震動之謂也。无咎,可因是而遷善補過也。下二句正言其所以无咎。有孚者,洗心滌慮,誠于體國而不欺。中行者,履正奉公,合于中道而不悖。即此便是上通于君處。
○何玄子曰:凶事得益,如征伐,凶事也,用之而亂可弭。遷徙,凶事也,用之而生可厚。說文云:凶象,地穿交陷其中也。三本坤體,今變為震,地震必陷。又中爻變坎,亦陷,故以凶言。互體變坎,有孚象。震為大塗,行象。在卦中,中行象。
○高忠憲曰:凶事乃三之固有,而善受者反以凶事得益,為其有孚中行,誠信通于上也。人能于貧賤憂戚,受天之玉成者如此。
按象傳固有之句,得高氏說始直截切當。蓋凶事乃本爻震體之象,三居震極,風雷相擊,所謂震來虩虩,震驚百里者也,故曰固有之。然恐懼致福,旋為笑言啞啞,故云无咎。有孚中行,皆從恐懼來,此凶事之所以得益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象傳:告公從,以益志也。
張子本為初六,寄位于四,居隂體巽,所趨在下,以為依遷之國,人所容信,必中行不私,然後告必見從。
○鄭亨仲曰:坤為國,自初之四,遷國象。
○程沙隨曰:卦體震,互坤,諸侯象。
○項平甫曰:六四自損以益下,與初互遷而成益,此公劉古公之事也。迹若損民,而志實益下,觀盤庚三篇,可見損益之實矣。
○馮去非曰:四近君,非三比,遷國須先告公,上既從,然後為之,不則為擅命。
○徐進齋曰:四、初為往來之爻,有下遷象,遷國順下而動也。古者建國,有不便于民,則視民利用遷。
○熊梅邊曰:四與初應,遷則九四,下為初九,即損之一人,行則得其友也。
○吳敬齋曰:四正主于益下者,然非君位,不敢自專,必告于公,中行則見從矣。
○何玄子曰:互坤,遷國而再立,國象也。告公而公即從之,損其身以徇人,以益下為志者也。贊九四,下為初九之辭。
○朱高安曰:人情安土重遷,難與慮始,此爻遷國,自四主之,不唯民不信,公亦不能无疑,必平日所行,事事合于中道,君乃信其益下之志,出于至誠也。
按:益以益下為志,國之依在民,民之依在稼穡,四之益下,乃依民之所利而利之也。或作四依五者,似非爻義。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傳: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王輔嗣曰:為益之大,莫大于信。為惠之大,莫大于心。信以惠心,盡物之願。以誠惠物,物亦應之。
○崔氏憬曰:惠心及下,終不言以彰己功。問猶言君,雖不言人惠其德,則我大得志也。
○《程傳》:五剛陽中正,居尊位,又得六二中正相應,以行其益,何所不利?陽實在中,有孚之象。
○沈守約曰:巽而為艮,艮其背,惠心勿問之象。卦變為頤,如天地養萬物。
○朱漢上曰:問而後惠,惠亦狹矣,勿問則吉之至善。
○王童溪曰:至誠惠益之心,行于不言之間。勿問云者,所以設後世人君行小惠者戒。
○呂東萊曰:苟惠民而先問民之感與不感,是計功利,非誠心也。
○龍麟洲曰:上有孚,五中實象。下有孚,卦中虚象。上惠,巽順象。下惠,坤順象。
○梁孟敬曰:九五不言益,而為益之大者,如天施地生,而其益无方也。春生秋殺,隂潤陽煦,天之心固无私也。而生物之不齊,天不與知。
○蔡虚齋曰:有孚之施于下者,在我只為心。自下之受此施者,目之則為德。
○潘去華曰:人君施惠于民,不必求之物,不必損于己,唯求之心,而惠自下矣。九五陽剛中正,故曰有孚惠心。以中感中,以正感正,遂有六二之有孚。
○張彥陵曰:大得志,非以民惠我而得志,以我足以致民惠我為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象傳: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孔仲達曰:勿猶无也。
○張子未嘗損己,而云莫益之,作易者因益卦而言爾。
○《本義》:莫益者,從其求益之偏辭而言也。若究言之,則又有擊之者矣。
○張紫巖曰:雷風為恒,風雷為益。上九處風雷極處,故有勿恒之失。
○沈守約曰:以剛處極,居亢乘尊,己盈也,是以莫益之。人道惡盈,衆忿所歸,是以或擊之。盈不知止,求益得損,凶咎之來,非意所及。蓋風雷相資,極則相薄而為災。上居巽極,求益不已。三居震極,用在凶事。過極相與,莫益或擊。巽變為坎,入于坎,陷谿壑,无厭之欲也。巽為躁卦,坎為心病,處極而躁,心險而病,立心勿恒之象。卦變為屯,動乎險中,是以凶。
○王秋山曰:卦取損上益下,損陽有餘,益隂不足。今上九反是,以陽有餘,處退巽之極,居无位之地,非有益于人者。又益窮則變,乃挾其剛強反益之道,專利于己,非徒无益于人,而又損之,故為衆所嫉。不唯无益之者,且有起而擊之者矣。
○胡雙湖曰:恒九三亦巽體,亦有不恒其德之戒。巽為不果,為進退,為躁,其立心勿恒之意歟?擊下互艮手象。
○胡雲峯曰:二不求益而或益之,自外來也。上求益而或擊之,亦自外來也。孰有以來之?五由中心之有孚,上由立心之勿恒,吉凶之道,未有不自心生者。
○俞石澗曰:損下之道,時暫而已,不可恒久。益彖傳云:日進无疆,其益无方。益下之道,則宜恒久。上居巽極,立心不恒,凶道也。
○易外風而浚則莫益,雷而振則或擊,浚于下必振于上。浚者,益下之反;振者,損上之反。浚民之膏血以自肥,振己之淫威以自賊,未見其能自全也。擊者,振恒也。
周易孔義集說卷十一
<經部,易類,周易孔義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