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义集说•卷十三》

[清]沈起元|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

【周易下经】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義集說•卷十三》

䷰【离下兑上】

中爻巽乾。

張幼于曰:井,常道也。革者,非革常道,革其壞常者也。後漢書禮儀志引古禮云:立秋浚井改水。改水即井道之革。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彖傳: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王輔嗣曰:火欲上,澤欲下,相戰而後生變。

○劉長民曰:中女思嫁反居内,少女戀家反居外,出處之志不同。

王介甫曰:澤火非如坎離有相逮之道,惟勝者能革其不勝也。

蘇子瞻曰:水火則有男女之象,然後能相生。此非水火也,二女同居而已。二女同居則睽,兑欲下而遇離,離欲上而遇兑,雖欲相違而不能也,則不能不相攻。攻必有一勝,勝者斯革之矣。火能革金,離革兑者也,故曰革。火者金之所畏,而金非火無以就器用,器成而後知火之利也。

○《程傳》:文明以說,以卦才言革之道,文明則理无不盡,事无不察。說則人心和順,可致大亨而得貞正。天下事革之不得其道,則反致弊害,故革有悔。道唯革之至當,則新舊之悔皆亡。王者之興,受命于天,故易世謂之革命。

○朱子:易言順天應人,後來多言應天順人,非也。

○張紫巖曰:革金,火之變也。聖人用土之信以濟革火,金之時得未土以承火母,生金子,于是有庚伏之候,而歲功以成。聖人應天下之革,非信无以服億兆也,故曰革而信之。

○鄭合沙曰:革有爐鞴象,初為爐底,二為爐眼,三四五是爐腰,上是爐口。盖以離火鼓鑄兑金,從革也。革而受之以鼎,鼓鑄成鼎也。

○李隆山曰:兑之陰潤在上,是為澤。澤之氣凝結而成秋之肅,是為金。金得火成器,水得火成煖,革之者乃利其用也。

○朱漢上曰:已日,當讀作戊巳之已。十干至庚而更,更,革也。離納已,故有此象。乾始于坎,終于離;坤始于離,終于坎。乾終而坤革之,地革天也,陽極生陰乃為寒;坤終而乾革之,天革地也,陰極生陽乃為暑。天地相革,寒暑相成。

○項平甫曰:彖傳水火相息,以水火明澤火之異,非以水解澤也。水男火女,故可以相息。水以木生火,火以金生木,有生息之道焉。至澤與火,則澤女也,火亦女也,二女同居,无生息之理。離火至兑秋,為澤所變,故謂之革。火旺于離,遇兑而伏,澤已在上,火已在下,寒當革暑,陰當革陽。

○王童溪曰:革,暗亂而文明;革,怨懟而和悦。二體之用,革之六爻皆正,故曰大亨以正。

○李蒙齋曰:已日者,時已窮,俗已厭,不可不革之時。

○龔泉峯曰:坎離一陰一陽,故其交則相為用,為既濟;不交則不相為用,為未濟。離兑二卦皆陰,故其相違則為睽,相遇則為革。

○吴草廬曰:天有十日,甲至戊為前五日,已至癸為後五日。革于已過中半之後,則无輕遽之失,而能孚于人。下卦離之中爻,為革之主爻,離象日納已,故曰已日。

○胡雲峯曰:彖未有言悔亡者,唯革言之。革,易有悔也,必革而當。當字即是貞字,一有不貞,則有不信,有不通,皆不當者也。

○張仲溪曰:時未當革,聖人不能先時;時而當革,聖人不敢後時。故曰革之時大矣哉。

蔡子木曰:元亨利貞,乾道也。隨者隨物,革者改物。物不可以徇心隨,故元亨利貞而得无咎;物不可以妄心改,故元亨利貞而得悔亡。

錢啟新曰:蠱中爻震為甲日,巽中爻兑為庚日。坎、離,天地之中;戊、已,日干之中。中,土之位,土中之數。戊陽,土陽主生,坎中一陽為戊日;已陰,土陰主成,離中一陰為已日。故已日乃孚。

○何玄子曰:兑金離火,火鼓鑄而金從革,以火革金也。舊說水滅火,火涸水,恐非革之作用。且以兑作水,是冒坎之名也。已日,即六二之所謂已日;乃孚,即三、四、五所謂有孚也。春夏為陽,盡于離;秋冬為陰,起于兑。此天地革而四時成之象。

○高忠憲曰:六二恰好是已日,已日當革之日也。正當革之時,故革而信之,大亨以正而悔亡也。天地之四時,差一日不得;湯、武之革命,早一日不得。

○華霞峯曰:已日乃孚,自王輔嗣以來,皆謂即日不孚。已日乃孚,已字讀如以字,傳義因之。此即所謂愚民可以樂成,難與慮始。

又曰:非常之原,黎民懼焉。戰國君臣輕改先王之舊章,往往借此為自便之圖,聖人不以訓也。聖人之革,如四時之代謝天下,以為固然。湯革夏,南征北怨,東征西怨;武革商,其君子迎君子,其小人迎小人。此之謂孚,此之謂已日乃孚。

○易外已坤也,離之中是也。二為離中,二以離火革兑金,實以已土革離火也。土在離為中央之土,王者得中央土德以革乎金。火用德而不用威,用生而不用殺,改夏為秋,慮其過于肅殺,故以土德解之。火伏于已而金乃革,革,去故也。火為故金以去之,金革乎火也。火革金成,則鼎之位正而命凝。夫子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大象傳治歷明時,是此卦之象,非水火相息之謂也。如以澤即是水,則水火亦可名革,何名既濟?盖此卦以天道則夏秋之代禪,以人事則湯武之革命,冬春夏令相代以生,唯夏秋相代以剋。堯舜之禪,春夏也;湯武征誅,夏秋也。金火之際,天地之大關鍵也。故知化育之聖人,必以土濟之,干支卦位,皆是道也。革,兑上離下,象則火之爍金,序則金之代火,火爍金而金无以代火。文王于彖辭用已日二字,義極精妙,非周公窺得微旨,于二爻用之以顯其旨,後人更无從推測也。故已日二字,實兼數義,今融諸說而通之。用已土以濟金,火化剋為生,革之用也,此已也。四時之序,成功者退,已則過中,火敗于酉,金當進而火當退,革之時也,此已也。土主信,彰信兆民,萬邦作孚,革之體也,此已也。天道如此,人事如此。或疑易無兑為金之明文,以之說易,似屬附會。考說卦云:兑,正秋也。金者秋令,兑之為金,不必更求明文。况洪範金曰從革,與此卦革義恰符。故澤水之革,自不當以水為澤,而當以秋金為兑澤,庶於名卦之義為切也。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

象傳: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干令升曰:雜為牝牛,離爻本坤,黄牛象。

王介甫曰:初九剛大而文明,其材可以有為,在下无應,用中順固其志而已。

○呂藍田曰:居下无位,比于六二,上无正應,雖有剛德,不敢自任,惟固結六二以自固。二居中柔順,故曰黄牛;以其堅固,故曰革。

○《程傳》:以時則初,以位則下,以才則離,性上而剛體健,皆速于動者,有為則凶咎至矣。黃,中色;牛,順物。以中順之道自固,則何吉凶之有?

《本義》:革亦取卦名,而義不同。

○張紫巖曰:以中順自固,此周文王心。

○趙復齋曰:革之功在二陰,黃牛者,六二己未可革,静以待人。

○項平甫曰:中順言于初九,初九用六二之德也,故曰鞏外束内也。

○沈守約曰:變為艮,外剛而止,鞏用黄牛象。

○王秋山曰:謂六二以順處中,為成卦之主,任革之事。初陽位下,革非其任,惟宜鞏固自守,奉承六二之革而用之,不可自有所為。

○俞石澗曰:皮去毛而熟之為柔,皮革之革,亦取變義。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傳: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程傳》:六二柔順中正,又文明之主,上有剛陽之君,同德相應。中正則无偏蔽,文明則盡事理,應上則得權勢,體順則无違悖。時可位得,才足處革之至善也。不進則失可為之時,為有咎。

○張紫巖曰:桀、紂之惡著,伊尹、太公不得已而與商、周。商、周之革,二臣之力也。二離中有文明德,能上應九五,敷大信于天下,離于是為亨,曰行有嘉。

○沈守約曰:爻變為乾,明而健。卦變為夬,剛決柔也。

○熊梅邊曰:六二内卦之主,故卦辭之已日見于此。

○何玄子曰:行有嘉,即征吉之謂。言嘉者,二與五應也。

:此爻為離中之陰已也。陰,土也,故曰已日。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傳: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子夏傳:自初至三,令已行矣,民已信矣,又何之乎?

孔仲達曰:九三陽爻剛壯,又居火極,火性炎上,處革之時,征之非道,正之危也。上之三爻,皆從革者也。既革言三就,有孚從革已矣,而猶征之則凶,所以征凶而貞厲。

○呂藍田曰:自初至三,徧行三爻,革之有漸,革道以成,故曰革言三就。

○郭白雲曰:九五、六二為革之主,三不中用剛,非革之主。革有天道,非九二炎上之性可自任之時也。

○沈守約曰:以至明革至昏,正也。而三以剛躁革之,正之危也。下三爻革物者,上三爻從革者,離而為震,炎極而動,往則有凶也。離為言,爻處其三,革言三就象。卦變為隨,革而信之,衆說而隨孚象。

○王童溪曰:居下體之終,革道之小成,又過用其剛,革之所戒。以革道言,自初至三,已三就矣。有孚謂亦已著信于人矣,豈可復有所往歟?故象又申之曰又何之矣。

○馮縉雲曰:下卦之終,火進遇澤,故征凶。

○張紫巖曰:湯武之師,弔民而止。革道既成,過中則殘,武不可凟也。自三以往,有互乾體,曰有孚,如犬在上,孰不信也。

○蔡進齋曰:初未可革,二則革之,三則有孚,故曰革言三就。

○王秋山曰:革之道,革而當則止。二以中正順人心而革,革已當矣,至三不可以復革。

○吳草廬曰:之,往也,即征義。

:此爻象義乃倒裝之法,得夫子傳乃明。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傳:改命之吉,信志也。

虞仲翔曰:將革而謀謂之言,革而行之謂之命。

○陸君陽曰:革而當,故悔亡。

○劉長民曰:成革之體,在斯一爻,故下三爻皆以革字著于爻辭。至于四,則惟曰改命吉也。

○《程傳》:離下體而進上體,革之時也。居水火之際,革之勢也。得近君之位,革之任也。下无係應,革之志也。以九居四,剛柔相濟,革之用也。事之可悔,而後革之。革而當,悔亡也。

○朱子乾卦到九四言乾道乃革,是到這處方變。

○耿希道曰:當水火交會之際,五行代王,至此可以改制。離火兑金,正夏秋之交。

○張紫巖曰:居互乾中,其革當天下信之,以我明德,易彼昏政,曰改命吉。互體巽,居澤火之際,曰改命。

○項平甫曰:九四時已革而成悦矣,革之而民悦,則革之湯武是也。

○易山齋曰:改命即革命之義,改命于有孚之後,上下皆信其志。

○沈守約曰:爻變為坎,坎為衆,為信,為聽,衆信而聽從,有孚象。互巽,巽為申命,為行權,改命象。卦變既濟,水火相革,革而濟也。

丘行可曰:改則進子革矣。五上言變,變者革之成。

○趙汴水曰:命上承九五之命也,人不從其令而從其好,不信其命而信其志。湯、武之革,不志于弔民,則疑其无君。九四之有孚,非信其改命之蹟,而信其改命之志也。

○王秋山曰:二,大臣也,任革之事。四,近臣也,任革之謀。以陽剛之才,居近君之位,盡離明之見,而居兑說之體,彖所謂文明以說者也,故能悔亡而上下信之。

○胡雲峯曰:下三爻方欲革故為新,故有不輕改之意。上三爻則故者已革而為新矣,故不言革而直言改命。至鼎則曰凝命,改而後可凝也,夏改為秋之時乎?自三至五皆言有孚,三議革而後孚,四有孚而後改,深淺之序,五未占而有孚,積孚之素也。

○熊梅邊曰:九四改命,順天應人之事。九五虎變,上六豹變,聖人神化之妙歟?革道至此極矣。

○何玄子曰:九四,革之盛也,故以彖悔亡歸之。信志,即彖傳革而信之之信。孟子言湯非富天下,天下信之,即信志之義。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傳: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孔仲達曰:居尊處中,為革之主。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炳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是湯武革命,順天應人,不勞占決,信德自著。

○劉長民曰:五為革命之主,是威武宣而文德著也。三以革言,三就命令己申,四以改命信志,物盡從化,至五則大亨以正,不假占而有孚也。

○張子:虎變文章大,故明;豹變文章小,故蔚。

《本義》:虎,大人象。變謂希革而毛毨也。在大人則自新,新民之極,順天應人之時也。九五以陽剛中正為革之主,故有此象。語錄:大人虎變,正如孟子所謂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張紫巖曰:兑,西方為虎。兑互離,龜為占。

○沈守約曰:兑,見也。其體文柔,變而為震。其動剛武,悦澤見于外,而剛武動其威,虎變象。卦變為豐,豐,日中也。大明中天,豐盈盛大,萬目咸睹,不待占而信也。

○馮厚齋曰:此湯武革命即位之象。虎言其威,武變言其為大君也。

○雷西仲曰:占以決疑,不疑何占?大人之革,天下莫不信之,何待占而後孚哉?虎,義獸也,文章煥炳,而有不怒之威。

○龔泉峯曰:革以孚信為主,故彖與三四皆以孚為言。至五之未占有孚,則不言而信,无為而成,无以復加矣。

○胡雲峯曰:仲夏毛希而革易,仲秋毛落更生,潤澤鮮好。卦體離夏,革為兑秋,故有此象。

○易外陰金之精為虎,陽木之精為龍。既革命而為九五,大人雖純乾而不言龍飛,以此時龍已入潜,虎方得位,又以征誅而有天下。所主在威變者,兑之澤也。虎豹皆文章之獸,而有霧露之澤,其文可悦,故有孚。卦互巽,風從虎,巽之風從,順天應人之象。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傳: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李氏鼎祚曰:兑為口,乾為首,今口在首,上面之象。

○劉長民曰:初至三革道已成,四至上則變道已成。三則貞厲,上則居貞吉,征則皆凶也。

《本義》:革道已成,君子如豹之變,小人亦革面以聽從矣。不可以往,而居正則吉。變革之事,非得已不可以過。

○朱漢上曰:陸績云:兑之陽爻稱虎,陰爻稱豹,虎大豹小。考之天文,尾為虎,火也;箕為豹,水也。同位于寅,虎豹同象而異爻也。離二文之中,故二交五,其文炳明。離三文已過,故三交上,其文蔚茂繁縟。君子,豹變也。乾為首,兌為說,乾首而說見于外。小人,革面也。革面内嚮,順從其上,非謂面從也,旋其面目也。命定當復其常,故征凶。柔戒于不守,故曰居貞吉。

○郭白雲曰:君子小人,皆從九五大人而革者也。

○馮縉雲曰:當革卦而取皮革之義,易之所以為通也。牛革取其固,虎豹之革取其文。

○王童溪曰:革道大成,君子離隱之顯,見于有道之世,功業著見。小人去虐歸仁,中悦而誠服。天下之弊,始患于不能革,故六二曰征吉。弊已革,又患乎不能守,故九三、上六俱征凶。然于三曰貞厲,防其剛過;上曰居貞吉,以陰静終也。

○項平甫曰:上六革之,效君子小人,以臣民言之也。面,向也,古者面皆謂向。

○胡雲峯曰:君子小人,位則有上下,德則有正邪。今既无不革矣,豈可復有所往哉!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