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孔義集說卷十一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下經
䷦【艮下坎上】
中爻坎離。
《程傳》屯,困亦難也。屯者始難而未得通,困者力之窮蹇,乃險阻艱難之義。
○趙汴水曰:水止于山上,瀦而為澤,咸也。今水在山上,雖與咸同,然坎流水也,非山之所能止,唯有屈折回旋而後通,故為蹇之象。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彖傳: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孔仲達曰:蹇,難也。至知矣哉,釋卦名也。蹇者,有難而不進,能止而不犯。坎在其外,是險在前,艮居其内,止而不往,相時而動,非知不能。
○《程傳》:方蹇難之時,惟能止為善,故諸爻除二與五,皆以往為失,來為得也。能濟蹇者,惟大正之道。蹇之諸爻,除初外,皆當正位。初六雖以隂居陽而處下,亦隂之正也。以正道正其邦,可以濟蹇矣。
○凡處難者,必在乎守貞。設使難不解,不失正德,是以吉也。若遇難而入于邪濫,雖使苟免,亦惡德也。
○薛氏温其曰:諸卦皆指内為來,外為往,此往得中謂五也。解、蹇相循,覆視蹇卦則為解。九二得中,則曰其來復吉,乃得中也。往者得中,中在外。來復得中,中在内。
○朱漢上曰:離目為見,見險者明也。此兼互體言。
○《本義》:蹇,足不能進,行之難也。九五剛健中正,有大人之象。見險者貴于能止,而又不可終于止。處險者利于進,而不可失其正。
○趙汴水曰:吃于言者曰蹇,跛于行者曰蹇。非不能言,不能行也。捷于口則期期,躁于進則僵仆。徐行緩語,雖難而亦通。
○何玄子曰:處蹇者以止為尚,濟蹇者以往為尚。蹇六爻无不同心共濟者,蓋同舟而遇風,則胡越皆相救,所以能出蹇。
○觀彖舊說西南平易,東北險阻者,蓋以坤、艮之方别之也。然合坤、蹇、解三辭觀之,蓋皆以先後為義。東北,陽也,居先者也;西南,隂也,居後者也。在坤則先迷後得,在蹇則往蹇來譽,在解則其來復吉,皆處後之義也。蹇之時,見險而止,故利于處後。按:利西南句,諸說皆有未安。愚擬以内外上下釋之,而以與坤卦未協為歉。得安溪之說,乃渙然氷釋。
○易道之妙,變動不居。聖人演易,以二體六爻翻來覆去,頭頭是道,不主故常,乃所謂神无方而易无體也。嘗觀易中成卦命名,主二體全象者,彖辭則旁通六爻,以盡其義。以爻位成卦命名者,彖辭則或取卦體,或取卦德,以闡其微。如蒙以水之遇山,險而止也,而發蒙之主卻,取坎之九二。需以險在前而不陷也,而有孚光亨,即取坎之九五位乎天位。蠱以巽而止也,而先甲後甲,則取中爻之震為治蠱之道。剥以五陰剥一陽,而順而止之,則取之卦德為變剥之用。明夷以坤之掩離而為紂之惡德,而文明柔順即為文王之盛德,一以卦體,一以卦德也。睽以火澤之不相得也,而說而麗明,即為合睽之道,一以卦體,一以卦德也。若此者,推之六十四卦,无不皆然。推之三百八十四爻之辭,无非是道。要之,六爻二體自有千變萬化之理,卦爻辭之千變萬化因之,而要不出六爻二體之中,未嘗有一字一句出于卦象、爻象之外者。非夫子之聖,韋編三絶,必不能釋文、周之辭也。即此卦既以能止為知,而往得中,其道窮,往有功,无非以能往為尚。既以坎為險,而以九五得中為貴,則出險者全在坎之中爻。是同此一爻,于三畫卦為陷陰之陽,于六畫卦即為出險之主,不復泥于為坎之主也。且以爻言之,陽剛主健而能出險,則九三、九五皆具濟、蹇之才,又不必論艮之陽與坎之陽矣。愚謂自重卦之後,三畫卦之體用乃盡其變,所謂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也。
初六:往蹇,來譽。
象傳:往蹇,來譽,宜待也。【鄭康成本作宜待時也】。
孔仲達曰:初居艮,始見險,不往來而得譽,宜止以待時也。
○劉長民曰:往而无應,則入于蹇。來則遠險,吉之先見。
○《程傳》:有見幾知時之美,有譽也。
○張紫巖曰:前有重坎為往蹇,伯夷、太公在海濱,天下莫不稱其賢。静止自養,用以獲譽。
○沈守約曰:爻變為離,離性炎上,往蹇也。離明見幾待時,明哲之道,來譽也。
○程沙隨曰:六非濟蹇之才,初非濟蹇之位,往則犯難。
○項平甫曰:遠于險而先來,有知幾之神,合于彖之所謂知也。
○趙汴水曰:初、二、三在艮體,上居險極,皆未嘗往。聖人特言往,以戒于未往之先耳。初本无來,以不往為來。宜待云者,待時而往,非終止不行。按:宜待若從鄭本,則時與下尤字、之字韻協,但待字古亦有叶音啼、入四支韻者。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傳:王臣蹇蹇,終无尤也。
王輔嗣曰:當位居中,以應于五,不以五在難中,私身遠害,執心不回,志匡王室,履中行義,以存其上。處蹇以此,未見其尤。
○胡安定曰:冒險而進,非一身之故。上以為君,下以為民,救天下之蹇也。
○王介甫曰:蹇蹇,上下皆蹇。
○蘇子瞻曰:六二有應于五,君臣之義深矣。是以不計遠近,不慮可否,无往无來,蹇蹇而已。君子不以為不知者,匪躬之故也。
○《程傳》:中正之人,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謂之王臣。
○薛氏温其曰:責望既重,難難相仍,盡瘁正邦,事不一塗。
《本義》:不言吉凶者,但當鞠躬盡力而已。至于成敗利鈍,非所計也。事雖不濟,亦无可尤。
○楊誠齋曰:諸爻聖人皆不許其往,唯二為大臣,五履正位,不往以濟,誰當任乎?
○張紫巖曰:重坎為蹇,蹇艮為躬,艮中前有重坎為匪躬,以國不以身也。
○項平甫曰:蹇蹇者,不已之貌。雖吃而猶言,雖跛而猶行也。
○趙汴水曰:諸卦六二獨于此稱王臣者,艱難之時,正名以示警也。
九三:往蹇,來反。
象傳:往蹇,來反,内喜之也。
孔仲達曰:與坎為鄰,進則入險,來則得位。内卦唯九三一陽居二陰之上,是内之所恃,故曰内喜之也。
《程傳》:内,在下之陰也。反,猶春秋之言歸。
○張紫巖曰:以剛德處互坎中,故曰往蹇。互坎趨下為反。
○何玄子曰:諸爻唯三有剛實之才,可以濟蹇。但與五非比非應,唯反而就二。二本忠貞之臣,因思得剛明之才以共濟,所以喜其反。
○吳敬齋曰:九三艮主,所謂見險而能止者,故能來而反,止于其所。
六四:往蹇來連。
象傳: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荀慈明曰:蹇難之世,不安其所,故曰往蹇。乘陽承五,則與至尊相連,故曰來連。處正承陽,故曰當位實。
○呂藍田曰:與三五比連,故曰來連。二陽交比,下雖无應,所賴實矣。
○《本義》:連于九三,合力以濟。
○朱漢上曰:九三剛實,四牽連之,共濟五難,當位而又得濟之實也。陽為實。
○項平甫曰:六四以九三為實,以九居三,當位實也。六四則連之而已,若但言當位,則六四亦當位也,故加實字以明之。
按:來連當兼三五言,蓋九五大人,五爻皆當利見連三,則下二陰亦同往助五,所謂朋來也。四在重坎之交,前水後水,本有相連之勢。又在上下卦之際,近君之位,接引下卦,伊有責焉。又此爻變,則中爻為巽,巽為進,退為繩,有退而連綴之象。又中爻為離,亦明于自知知人者。故雖陰柔,而能從陽以濟蹇。濟蹇之功,陰必藉陽,非誠實之實。
九五:大蹇,朋來。
象傳: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王輔嗣曰:處難之時,獨在險中,難之大者也。
○朱子尊位而居蹇之中,所謂遺大投難于朕身。人君當此大蹇之時,須屈羣策,用羣力,乃可濟也。
○郭白雲曰:君道居蹇,則天下難矣,故云大蹇。
○張紫巖曰:濟大難而得同德之助,其道尚中,過則亢而失助,不及則不可與有為,唯中則動无不當。中節,謂節之以中。九三居互坎,而二喜之,四連之,上應之,五得三,而上下之賢畢應,為朋來。陽與陽為朋也,朋來而羣賢並應,何憂乎蹇?
○趙汴水曰:朋,諸爻也。來,皆朝宗于五也。臣來朝于君,雖上進亦稱來,即彖所謂利見大人也。
○胡雲峯曰:解之三即蹇之四,彼于四曰朋至,故此以三為朋來。
○來矣鮮曰:中,即剛健中正之德。節,節制也。
按:朋來,以朋為三,取同德為應。三來則諸爻自无不從之而來,六二應爻自在其内。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象傳:往蹇,來碩,志在内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侯行果曰:體猶在坎,外无所之,故曰往蹇。下應于三,三德碩大,故曰來碩。三為内主,五為大人,若志在内,心附于五,則利見大人。
○呂藍田曰:往則窮險,來則獲内之應。碩,大也。九三以陽居陽,故大也。利見大人,九五比也。
○朱子諸爻不言吉,未離乎蹇中也。至上六來碩,吉,是蹇極有可濟之理。
○朱漢上曰:蹇難未解,人不知所從。上六因九三以從九五之貴,則君臣之分定。
○郭白雲曰:難將革矣,猶以往為戒慎之至也。
○張紫巖曰:蹇至上六而吉,道以著,得九三之應而已。故在上位者,必樂賢才之助。
○王童溪曰:九五朋來之主,利見之者,豈惟上六?而獨云爾者,處一卦之外,尤不可不知所從也。不然,當比之世,而上六獨後乎五,不能无凶矣。
○項平甫曰:艮之上爻為碩,剝之碩果是也。象恐學者以碩大為一,故分而釋之。碩與大皆陽德,但碩則有厚實之象,故以屬艮。上六本无所往,特以不來為往爾。
○鄭東谷曰:屯與蹇上皆坎體陰柔,屯則動乎險中,動極必窮,故泣血漣如。蹇則見險而止,止極則變,故往蹇,來碩,吉。
○梁孟敬曰:上六者,非高位之臣,即高世之士也。以五之在難,亦來助之。
按:上處卦終,在蹇之外,似為高世之士,而有來碩利見之象者。惟以正應在三,而三又為乘時幹濟之人,誼所當赴,故吉。商山四皓從留侯之招而見漢高,是此象矣。坎之上六,如屯、如比、如節,皆以无應而凶。在既濟為有應,而應者其讎,故亦有凶。需上與此爻,則皆以應陽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