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下离上】
中爻巽兑。
旅:小亨,旅貞吉。彖傳: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孔仲達曰:此就六五及二體釋亨貞之義。柔處于外,弱而為客之象。處外而得中順陽,則是得其所託而順從其主。又止而麗明,動不履妄,故能于寄旅之時,得通而正,不失所安。
○《本義》:山止于下,火炎于上,為去其所止而不處之象。六五得中于外,而順乎上下之二陽,艮止而離麗于明,故其占可以小亨,而能守其旅之正則吉。旅非常居,若可苟者,然道无不在,故自有其正,不可須臾離。
○王童溪曰:旅者,失位之時。君子得位則亨在天下,失位則亨在一身,故曰小亨。用剛非旅道也,莫尚乎用柔。然柔不可過也,莫尚乎得中。
○項平甫曰:旅小亨,就旅之卦才言之。旅貞吉,乃處旅之道,以柔行順小亨也。知止則自處者正,麗乎明則所依者正,必如是而後吉。
○張紫巖曰:離一變為旅。旅,明德之失也。德失而後有旅,互巽為順。
○楊誠齋曰:山止而不動,猶舘舍也。火動而不止,猶行人也。
○蔡節齋曰: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與剛中而應者不侔。止而麗乎明,與動而明明以動者不侔。故止可小亨。
○梁孟敬曰:凡客于外者,皆謂之旅。如天子蒙塵,諸侯寄寓,大夫去國,聖賢周游,皆是。
○俞石澗曰:旅之時最難處,旅之義不可不知。其亨雖小,時義則大。
○來矣鮮曰:明者已之明,非人之明也。止而麗乎明,只是内止外明。
○錢啟新曰:或以旅興,或以旅喪,所關甚大。
○華霞峯曰:旅不宜剛,以柔得中而亨,以順剛而亨,以止麗明而亨,皆柔小之亨。故曰小亨貞吉,不外乎此。
○觀彖凡物之寄于物而不居者,莫如火。山上之火,則尤寄而不居,旅之象。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象傳:旅瑣瑣,志窮災也。
陸公紀曰:瑣瑣,小也。艮為小石,故曰旅瑣瑣。履非其正,應離之始。艮為山,以應火災,焚自取。
○《程傳》:陰柔在旅之時,處于卑下,鄙猥瑣細,乃其所以致侮辱,取災咎也。
○沈守約曰:處旅之下,宜止静也。變而為離,炎躁妄動,取災象。
○趙汴水曰:凡旅必有所志,君子志于行道,商賈志于懋遷。初為出行之始,不能識其大者,而較錐刀之小利,計瑣尾之末節,人將咸厭且怒,志窮于此,所以災也。
○谷拙侯曰:爻賤其行,象鄙其志。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象傳:得童僕貞,終无尤也。
張子居得位,即次象。得三之助,曰懷其資。下有一隂,无所係累,曰得童僕。
○朱漢上曰:離為蠃,貨貝象。巽為入,懷其資也。艮為少男,初卑陰賤,童僕也。
○王童溪曰:即次則有其居,懷資則有其用,得童僕則服役有人,盖以六居二之為正故也。旅道患不正,正則吾无尤于物,而物亦莫吾尤,所以有得而无喪。
○項平甫曰:貞字當自為句,不可連于童僕。旅以貞為吉,而六二、九三皆得正位,故聖人辨之。如六二中正柔順,合于卦辭之貞,如九居三,重剛不中,以此為貞,適以自危。
○龍麟洲曰:艮為門庭,有次象。三四在前為陽實,巽為近,利市三倍,懷其資象。
○王秋山曰:人在旅,賴童僕之助,既得之,則次可即,資可懷,故象止言得童僕為旅之貞。
○趙氏三泉曰:二處旅而有中正柔順之德,則内不失己而已无不安,外不失人而人无不與,凡旅所不可无者,皆有以全之。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
象傳: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程傳》:剛而不中,居下體艮,上自高之象。自高則不順于上,故上不與而焚其次。上離為焚象,過剛則暴下,故下離而喪其童僅。
○朱漢上曰:巽木離火,兑為毁傷,焚其次也。
○王童溪曰:以九居三,雖正為厲,旅親寡之時,朝夕所與者童僕爾,豈可以旅視之?以旅視乎下,則童僕亦以旅視乎上矣,其能久留?
○徐進齋曰:旅貴柔中,旅之貞也。三剛貞而不中,危厲之道。
○胡雲峯曰:九三因六二取象,二柔順中正,故即次。三過剛不中,又近離,故焚其次。二居中乘柔,故得童僕。三過剛則无徒,又下之柔已為二所得,故喪其童僕。
○唐凝菴曰:三為艮主,未嘗无次,不得麗五而應于上。盖離惟五為明,四上皆燥火,故初應四為災,三應上為焚。不惟不得撰巽之資,即艮止所有之次,且為之焚。三本與下成艮,然二得麗于明,初則依之。三既失所麗,初焉得不棄之,喪其童僕象。
○何玄子曰:旅之為義,可一宿而不可久處者。三為艮止,乃一于止而不知變者,逼于離火,燕雀處堂,所以焚次喪僕。九三貞與二同,但剛而不中,止而不動,无避禍全身之哲,所以不能免厲。
○黃陶菴曰:以旅與下,謂視童僕猶旅人也。當旅時而與下之道,刻薄寡恩,直若旅人然,義當喪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象傳: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王介甫曰:居陰不得行而處者也。
○《程傳》:四有剛明之才,為上下所與,得貨財之資,器用之利。然上无陽剛之與,下唯隂柔之應,不能伸其才,行其志,其心不快也。
○朱漢上曰:離為兵,巽木貫之,斧也。上得乎五,下得其三,九剛處四,履謙能下,故得上下之利。然未得位也,故不快。孟子曰:久于齊,非我志也。
○沈守約曰:四處離,始欲上行也。變而為艮,艮,止也。欲行而止,旅于處也。止于其所而背其所,見心未快象。
○王童溪曰:位未得而道未行,雖貨利之至,君子未快。
○鄭東谷曰:未進于中,失位而處旅者,故曰旅于處。
○諸理齋曰:四心之位,火性剽疾,今位隂,故有不快之象。
○趙汴水曰:旅而暫止,宜也。今而久居,于義為未安。
○李蒙齋曰:次乃傳舍處者,可久可安之所也。春秋云師次,易云左次,皆非久義。或出或處,擇不處仁,皆久安之義。
○胡雙湖曰:斧離為兵象,亦兑金在巽木上象。離兑在四上,所以得也。巽上九喪其資斧,亦有離兑巽象,然在上爻下,所以喪也。
○胡雲峯曰:得資足以自利,得斧足以自防。
○唐凝菴曰:四未得明之正位,
按:旅非可久處之所,乃變為重艮之中,互坎之體,處而不行,為久羈客旅之象,故曰旅于處。非不能即次之謂,然離體變為互震,豈能鬱鬱久居?所以其心不快。未得位,非未當位之謂,亦非以未得位釋旅于處,言雖久處而未得位,以起下二句意。孔子以未得位一句釋經文,上下三句又别是一體。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傳:終以譽命,上逮也。
《本義》:雉,離象也。六五柔順文明,又得中道,為離之主,故為射雉象。雖不无亡矢之費,終有譽命也。
○語錄:易言終吉皆是,初不甚好。
○楊誠齋曰:少康逃虞思之國,宣王匿呂公之家,是旅也。
○張紫巖曰:離為雉,戈兵為射雉。
○項平甫曰:中德為譽,中位為命,外卦為終。此即彖所謂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旅之最善者也。
○馮縉雲曰:卦六爻无理不備,厲王居彘,平王之遷,黎侯寓衛,衛侯處曹,不幸至此。苟能以中正之道自處,所依得人,能反其國邑,復其世祚,于此見易為後世作,聖人之憂至矣。
○趙汴水曰:射雉者于郊,郊,旅之所。
○吴草廬曰:乾之剛象,矢變乾為離,射而得雉也。乾之三矢而亡其一也。
○俞石澗曰:五,君位。王者无外,故爻不言旅,非謂不取君義。上逮者,上及乎君位,故有譽命。如九四之未得位,安有譽命?上釋終字。
○梁孟敬曰:譽,人之稱譽;命,天之休命。
○來矣鮮曰:本卦中爻兑巽,四兑為譽,二巽為命,六五比四而應二,所以終得譽命。
○何玄子曰:謙柔自牧,文明在中,可以挽人心,囘天命。
按:此爻自乾變離,失乾健而得文明,終以譽命,不失尊位也。八卦柔爻,離為最善。重卦六五,亦唯離多吉,而在旅則小之,所以亨者此也。以其得中于外謂之旅,所以雖係君位,而有射雉亡矢之象。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凶。
象傳: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孔仲達曰:最居于上,如鳥之巢,以旅處上,必見傾奪。如鳥之巢被焚,客得上位,所以先笑,凶害必至,故後號咷。
○《程傳》:巢,鳥所安止。焚其巢,失所安,无所止也。上承鳥焚其巢,故更加旅人字。
○張子以陽極上
旅而驕肆也。失柔順之正曰喪牛。怒而忤物,雖有凶危,其誰告之?故曰終莫之聞。
○《本義》:上九過剛,處旅之上,離之極,驕而不順,凶道也。
○王童溪曰:棲高處亢,而寄諸危地者,鳥之巢是也。高極必危,離火有焚象。牛順物旅道,以柔順謙下為本。上九喪其至順之德,所以凶也。
○張紫巖曰:互兑,兑口為笑,為號咷,離又為牝牛。
○沈守約曰:離為鳥,變而為震,震為木,而居卦之上,鳥巢象。
○項平甫曰:笑者,喜其高離之鼓缶而歌也。號咷,悲其焚離之大耋之嗟也。旅上即離三也,失其柔,故所喪者牛。
○趙復齋曰:五宜陽,居大壯六五,非陽,故曰喪羊。上宜陰,居旅之上九,非陰,故曰喪牛。壯之時不可以失剛,旅之時不可以失柔。
○張舜元曰:火有聲,笑號象。
○林黃中曰:三承九四之離,為他人所焚也。上焚其巢,自焚也。
○鄭合沙曰:上九得勢,寄一身于炎炎之上,不知有焚巢之禍。九三趨炎躁進,不知有焚次之災。
○吳草廬曰:上一卦,窮處疆場之象。
○俞石澗曰:易當依王肅音,亦與疆場之場同。易中凡稱卦名,皆言所遇之時;凡言在上,皆言所處之位。以旅之時而位在人上,人必害之,故曰其義焚也。剛亢絶物,况又无應,則其喪牛于易也,无一人告之,故曰終莫之聞也。
○吴氏桂森曰:離中之明,原可畜之牝牛,亦可安之坦途。只一念自亢,便喪牛于易,終无開悟之期,可慨也夫!
按:離為牝牛,變為震,故為喪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