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5卦-谦卦䷎地山谦卦(艮下坤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义集说•卷四》

[清]沈起元|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15卦-谦卦䷎地山谦卦(艮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15卦-谦卦䷎地山谦卦(艮下坤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義集說•卷四》

䷎【艮下坤上】

中爻坎震。

馮厚齋曰:一陽五隂之卦,一陽在上下為剝,復象陽氣之消長;在中者為師,比象衆之所歸。至于三四,在二體之際,當六畫之中,故以其上而退處于下者為謙,自下而奮出于上者為豫。此觀畫立象之本旨。

謙:亨,君子有終。彖傳: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鄭康成曰:山體高而在地下,高能下下之象。亨者,嘉會之禮,以謙為主,惟艮之堅固,坤之厚順,乃能終之。

○虞仲翔曰:君子謂三,艮終萬物,故君子有終。

○崔氏【憬】曰:日中則昃,月盈則虧。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高明之家,鬼瞰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滿招損,謙受益。

○石守道曰:六十四卦,唯謙六爻无悔吝,皆吉。

○《程傳》:謙有亨道,有其德而不居,謂之謙。人以謙巽自處,何往不亨。君子志存乎謙巽達理,故樂天而不疑。内充,故退讓而不矜。安履乎謙,終身不易,君子有終也。他卦有待而亨,唯謙便亨。天以其氣下濟,故能化育萬物,其道光明。地處卑,以其氣上行交于天,皆以卑降而亨也。

《本義》:止乎内而順乎外,謙之意。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謙之象。變謂傾壞,流謂聚而歸之。

○趙復齋曰:内止无欲,故外能柔順。凡矜伐皆欲之動,陽實隂虚,内篤實,外虚少,謙之義也。一陽終于艮,在上為剝,終不可用;在下為謙,終而不窮,止得所也。

○蔡節齋曰:下濟而光明,艮光明象。

○沈守約曰:内剛止則不失于佞,外柔順則不失于亢,謙道之貴中也。

○項平甫曰:九三乾也,降在下卦,是下濟而光明。坤地道,處勢至卑,而升在上卦,是卑而上行。下濟與卑釋謙字,光明與上行釋亨字。

邱行可曰:凡卦以一陽為主者,彖傳皆以剛言。復曰剛反,豫曰剛應,師、比曰剛中,剝曰變剛。謙主九三,而彖不言剛者,謙无用于剛也,用剛則不能謙矣。

○吳草廬曰:尊崇他人以居已上,而已光顯;卑抑自己以居人下,而人亦不可踰越之。

○胡雙湖曰:謙唯陽剛,君子能之。然一陽卦必至三而後名謙者,三人位有公侯之尊貴,乃肯自卑而處三隂之下,此所以為謙。有艮之篤實,坎之勞,震之動,而又承坤之重,盛德如此,安止不遷,謂之君子有終,宜哉!

尊卑二字,吳說為優。以位言者,文義欠妥。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傳: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荀慈明曰:初最在下為謙,三體坎,故用涉大川,吉。

○《程傳》:以柔順處謙,又居一卦之下為自處,卑下之至謙而又謙也。雖用涉險,亦无患害。

○郭兼山曰:謙,虚也。中虚以涉難,有不濟者乎?

○張紫巖曰:卑以自牧,君子止心之道。處艮下體,又承坤為謙,坤為馬、為牛、為地,艮為山、為自牧。

○王童溪曰:牧,養也。謙卑德,初卑位,養德之地,未有不基于至卑之所所養也。至則愈卑而愈不卑矣。

張南軒曰:牧如牧牛羊然,使之馴服,方可以言養。

○項平甫曰:初六、九三皆稱君子者,此二爻皆非小人之所宜處。初過謙者也,小人用之則為柔佞,君子用之以柔身濟難。三有大功,小人處之則有不賞之禍。

○吳草廬曰:初變為剛成離,有舟象。坤順在上,前无阻隔。

○胡雲峯曰:謙主九三,故稱君子。初亦曰君子,何也?三在下卦之上,勞而能謙,在上之君子也。初在下卦之下,謙而又謙,在下之君子也。

○胡雙湖曰:涉川貴于遲重,不貴于急速。用謙謙之道以涉川,退後而不爭先,自然萬无失一。

○來矣鮮曰:震木在坎水上,涉川象。

六二:鳴謙,貞吉。

象傳: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姚氏信曰:三體震為善鳴,二親承之,故曰鳴謙。得正處中,故貞吉。

蘇子瞻曰:雄鳴則雌應,故易陽唱而隂和,寄之于鳴,謙之所以為謙三也。六二其鄰也,上六其配也,故皆和之而鳴于謙。而六二以隂處中,雖微九三,其有不謙乎?故鳴以言其和于三,貞以見其出于性也。

○《程傳》:二以柔順居中,是為謙德。積于中,發于外,見于聲音顏色,曰鳴謙。凡貞吉,有為貞且吉者,有為得貞則吉者。六二之貞吉,所自有也。中心所自得,非勉為之也。

○鄭東谷曰:鳴者,氣有所感也。三為謙主,二中正而位其下,以柔從剛,以下從上,所以感于三者誠,故其鳴也為正且吉。鳴而得遂其為謙之志,曰中心得。

○趙汴水曰:鳴鳥語,求友則鳴,不平亦鳴。九三成卦之主,六二比而承之,求友之鳴,樂而鳴也。

○郝京山曰:艮為山,震為雷,二以山谷應虚而鳴,上以雷聲出地而鳴。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傳: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荀慈明曰:體坎為勞。

王輔嗣曰:處下卦之極,履得其位,上下无陽,以分其民,衆隂所宗,尊莫先焉。上承下接,勞謙匪懈。

○王童溪曰:謙之成卦,在此一爻。卦之德曰君子有終,九三實當之,三實艮體,而止諸坤順之下,所謂藴崇高于卑下之地,其象則地中有山也。以剛明之才,居下之上,上為君所任,下為衆所從,信勞而不伐,故獲終吉。

○張紫巖曰:以陽剛居羣隂中為君子,艮終始為有終,坤衆在上,已下之為萬民服。

○鄭亨仲曰:身之服勞,无如手足,禹之胼胝可見。艮為手,互震為足。

○趙汴水曰:一陽在初,有克己復禮之仁;在二,有師中丈人之吉;在四,有由豫大有得之業;在五,有顯比使中之主;在上,有碩果存陽之功。上下始終,歷試諸艱,可謂勞矣。勤勞如此,一陽獨尊,宜可用剛以臨物。今不為比,豫之在上,乃退居三隂之下,是勞而能謙也。復師雖在下而不為終,剝雖終而在上,今九三艮為主,是謙而能終者也。

○吳草廬曰:震動者,勞之象。

○胡雲峯曰:乾之三以君子稱,坤之三以有終言,謙之三兼乾坤占辭,勞者即乾之終日,乾乾而謙,則坤之含章。

○來矣鮮曰:八卦正位,艮在三,所以爻極善。

六四:无不利,撝謙。

象傳: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王輔嗣曰:乘三承五,指揮皆謙,不違則也。

○《程傳》:四居上體,切近君位,六五之君,謙柔自處,九三又有大功德,為上所任,衆所宗而已。居其上,當恭畏以奉謙德之君,卑巽以讓勞謙之臣,動作施為,无所不利于撝謙也。撝,布施之象,如人手之撝,動息進退,必施其謙。蓋居多懼之地,又在賢臣之上故也。

○朱漢上曰:艮為手,止也。震,起也。手止而復起,有揮散之象。揮散其謙之道,布于上下,撝謙也。

○朱子不違法則,言撝謙不是過分事。

○沈守約曰:以坤順之質,以隂居隂,在上卦之下,能謙者也。坤變為震,動不違順,卦變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者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傳: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本義》: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謙者,故為不富,而以其鄰,蓋從之者衆矣。猶有未服者,利以征之,而于他事亦无不利。

○楊誠齋曰:五以君上之尊,體柔謙之德,欿然不有其崇高富貴之勢,謙德之盛,焉往不利?利用侵伐,姑舉其大者。

○郭白雲曰:隂虚為不富,征不服者,蓋有不服則征,无不服則勿征也。

○朱漢上曰:五動成離,坎有弓矢甲胄之象。

○沈守約曰:卦變為蹇,險在前,征不服象。

○鄭亨仲曰:五爻皆言謙,惟六五不言者,聖人慮其過。

○梁孟敬曰:九三在下,乃立功之臣,而坤為衆,有用師之象。五既得衆心之歸,而又賢臣為之將,是惟无動,動必利。

○胡雲峯曰:謙之一字,自禹征有苖,而伯益發之。六五一爻不言謙,而曰利用侵伐,何也?蓋不富者,六五虚中而能謙也。以其鄰者,衆莫不服,五之謙如此,而猶有不服者,則征之固宜。

○來矣鮮曰:坤為衆,中爻震變離為戈兵,衆動戈兵,侵伐象。

:五下有山之阻,坎之險,不服象。而有九三為震之主,故利侵伐。上六行師亦同。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傳: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虞仲翔曰:應在震,故曰鳴謙。體師象,震為行,坤為邑國。

○《程傳》:以柔處柔順之極,又處謙之極,極乎謙者也。極謙而反居高,未得遂其謙之志,故至發于聲音曰鳴謙。征邑國已之私,有謂自治其私。

○朱子:老子言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又言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孫子曰:始如處女,敵人開戶;終如脫兔,敵不及禦。大抵謙自是用兵之道,只退處一步耳。坤為衆,有坤卦處,多言師。坤為土,土為國,故云征邑國也。

○王童溪曰:以謙德而處極位,此執謙者之所不安,故鳴其未得之志。謙極易以取侮,故六五、上六皆以征伐為言,所以救謙之過。

○項平甫曰:凡言鳴者皆志,志有憂有樂,皆寓于鳴。當謙之時,人志在下,不以上為樂。二在下卦之中,如其所欲,故其鳴為得志。上在上卦之上,欲下而不可得,故其鳴為未得志。六五利用侵伐,上六利用行師,皆與卦材爻德不類者。謙自二至上皆師卦,三在師中,為萬民所服,即師之懷萬邦。師之六五利執言,故此六五亦利侵伐。師上六與六三之小人應,故戒以勿用。此所應者,九三之君子,故勸以可用用三也。

○張紫巖曰:利用云者,于用為利,未必用也。

○趙汴水曰:師卦未嘗言用師之利,至謙之五上,乃不一言之。蓋惟謙抑之人,必无喜功好大之失,其征伐也,必有甚不得已者。合二卦並觀,足見聖人之情。

○王秋山曰:謙之上即豫之初,豫初曰鳴豫以應四也,此曰鳴謙以應三也。上六本謙退之至者,然三為成卦之主,得時得位,獨與之應,故鳴其謙退而未得之志。然已愈退而人愈歸,故利用行師。志終不遠,故止自治而已。

○谷拙侯曰:志未得,正是謙處。

○華霞峯曰:謙卦中爻坎震,坎險震動,故多取行師。征,邑國象。坤坎合行險,而順師之吉也。上之行師,以謙極而可用行師,非以志未得而至于行師也。以可用行師,見人之信從,非以人未信從而必用行師也。

○易外復、師、謙、豫四卦皆有雷,故皆言行師。復之不利行師,以雷在地中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