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51卦-震卦䷲震卦为雷(震下震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义集说•卷十四》

[清]沈起元|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51卦-震卦䷲震卦为雷(震下震上)

【周易下经】第51卦-震卦䷲震卦为雷(震下震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義集說•卷十四》

周易孔義集說卷十四

光祿寺卿沈起元撰

下經

䷲【震下震上】

中爻艮坎。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彖傳: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易舉正:《程傳》云:邇也下脱不喪匕鬯句。《本義》從之】。

孔仲達曰:虩虩,恐懼之貌。因懼自修,所以致福。笑言啞啞,不敢失則,時然後言,樂然後笑,後有則也。匕,以載鼎實。鬯,秬黍之酒。特言匕鬯者,鄭玄云:人君于祭祀之禮,尚牲薦鬯而已。

○陸君陽曰:虩,蠅虎象,人心之恐動。

○石守道曰:物得雷動,則得亨通。人能戒懼,則亦得亨。出者,言出即可主祭祀。

蘇子瞻曰:震,震隂而達陽者也,故亨。

○《程傳》:震為動,為恐懼,為有主。震而奮發,動而進,懼而修,有主而保大,皆可以致亨,故震則有亨。當震動之來,則恐懼不敢自寧,旋顧周慮,虩虩然也。恐懼自修,則可致福。能恐懼而後自處,有法則也。有則則安而不懼,處震之道也。

《本義》:震有亨道。震來,當震之來時也。震驚百里,以雷言。不喪匕鬯,以長子言也。能恐懼則致福,而不失其所主之重。

○語錄言:人常似震來時虩虩,然後能笑言啞啞。到得震驚百里,亦不喪匕鬯,相連一串下來。

郭白雲曰:自乾坤而來,變之始者,莫先于震,故為動之始。天下之理,不動則不亨,故天地萬物,待震而後亨。内外重震,故有遠邇大震之象。大震而不喪匕鬯,此其所以可守宗社為祭主也。

○張紫巖曰:上坤下震為復,其一在内,雖動而静,至震則内外俱動矣。動,吉凶悔吝所自生也。動而畏天,必獲後福。陽動為笑言,長子主器,有動而代天之象,不必以儲貳言之。

○朱漢上曰:震動于積隂之下,奮擊而出,亨也。畏而恐懼,所以致亨。坎為棘,艮為手,以棘載肉而升之俎者,匕也。坎震為酒,離為黄酒。黃,鬱鬯也。

○趙復齋曰:陽氣之動,雷霆之威,所以生物也。品物流形,始見其則。

○項平甫曰:出即帝出乎?震之出,謂君出而太子守者,非。

○李西溪曰:有則謂君子所履,出處語默皆有常則,不以恐懼而變也。

○吳草廬曰:凡震字皆謂動也。震聲聞于百里,聞者皆驚,震象。乾,君也。坤,國邑也。分乾之一陽以主坤之國邑者,諸侯也。一陽象雷之聲,二隂象百里之地。

○胡雙湖曰:鼎,君父正位凝命之事。震,長子主器之事。震所以繼鼎,猶坤之承乾。互艮為門闕,宗廟象。艮為山,山下為壇,有社稷象。

○胡雲峰曰:文王自以震來虩虩釋震字,以笑言啞啞以下釋亨字。

○蔡虚齋曰:震來虩虩,以心言。震驚百里,以事言。不喪匕鬯,不懼也。不懼由于能懼,凡事皆當懼,懼便是震來。君子心常敬畏,所以致福而无失。

焦弱侯曰:笑言啞啞,非侈然自放,循其法則不失常度而已。

○余子華曰:震驚百里,只是足笑言啞啞一句意。大意謂人平時能恐懼,則可致福,雖卒然禍變之來,亦无可畏。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象傳: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房玄齡曰:震之初九,謹始恐懼以致福。豫之初六,唱始逸豫以貽凶。

孔仲達曰:剛陽之德,一卦之先,剛則不闇于幾,先則能有前識,故處震驚之始,能以恐懼自修而獲吉。

○郭白雲曰:震動之初,恐懼修省,不可緩也,過此則危矣。

○沈守約曰:震來虩虩,始震而知懼也。啞啞,在福而猶慎,不敢肆其聲也。爻變為坤,順也。卦變為豫,後笑言之象。

○都聖與曰:震來虩虩于初,笑言啞啞于後,原始要終,先恐後福,故初九所言如此。

○趙復齋曰:為一卦之主,盡震之義,故以卦辭明之。

○蔡進齋曰:震之用在下,四泥于柔而未光,初剛无係,必達于上,故吉。

○趙汴水曰:既重而卦无二主,初實主之,周公不他為之辭,亦以别于九四之震。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傳:震來厲,乘剛也。

王介甫曰:貝者,人之所寶。六二之所寶者,位也。

○《程傳》:六二柔順中正,善處震者,而乘初九之剛。震來既猛,則已處危矣。六二所貴者中正,震懼之來,當守中正,无自失也。遠避以自守,過則復其常矣,勿逐而自得也。卦位有六七,乃更始,事既終,時既易也。

○呂藍田曰:以柔乘剛,震來必危而无應,必喪其所資。應在六五,所居高險,故曰躋于九陵。若反而求之,柔中自守,則必得其所喪。

○張紫巖曰:剛陽浸長,必喪其資。惟應五,斯不失臣道之常。

○王童溪曰:億,多也。鄭氏曰:十萬曰億。六五:億,无喪。象曰:大无喪也。億,大數也。貝,貨二所資也。居則其位,用則其財。

○朱漢上曰:艮,山陵也。避初之五,震足升于四之上,躋于九陵也。二動成離,離為贏。贏,貝也。自二至上,又自初至二,其數七。七日得

○李蒙齋曰:震之六二,其太王避狄之事乎?

○趙汴水曰:初自下震,上自二視之,曰來。兩陽之震,初為盛,二迫于其上,不勝危厲,倉遽而逃,大喪其資。

○吳草廬曰:居中得正,有墮甑弗顧之達,則有去珠復還之喜。

○胡雙湖曰:初四以離為貝,九陽爻陵,互艮,艮止,故勿逐。

○胡雲峯曰:常情震驚,則多喪失,故喪匕鬯。喪貝,每每言之。

○何玄子曰:二柔懦,為雷所怖,至于喪資,視不喪匕鬯者,有間矣。然恐懼自守,處震之大方也。雷霆无竟日之怒,故曰勿逐。七日得

○華霞峯曰:勿逐,自得中正之故。勿逐,地位自立得高,所以喪而无喪。

:二變為兑,兑為毁折,為附決,喪貝象。震體為躋,互艮止為勿逐,進退之道具于象。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象傳:震蘇蘇,位不當也。

虞仲翔曰:互坎為眚,三變得正,坎象不見為无眚。

《本義》:以隂居陽,當震時而居不正,是以如此。若因懼而能行,以去其不正,則可无眚。

○張紫巖曰:以隂居下,卦上有互艮體,欽慎之心止矣。唯震行不息,以充其道,眚乃亡也。

○楊誠齋曰:震而不行,徒震耳。行,改圖也。此恐懼所以修省也。

○鄭東谷曰:來蘇蘇息,皆安緩意,遠于初陽,无迫之者。

○王秋山曰:前震既終,其勢少蘇。後震方來,未可為安。三隂柔不中正,即其少蘇,而遂以為蘇,曰蘇蘇,苟目前而忘後慮者也。居剛故能行,應上則震終也。

○胡雲峯曰:初雷洊雷之間,互坎之下。

○熊梅邊曰:下震終而上震繼,故兩言震。

○龔泉峯曰:三居位不當,去初已遠,震少綏矣,故曰震蘇蘇息也。蘇蘇,虩虩之反,散緩休息,不知警懼也。震行无眚,所以進之。

○俞石澗曰:震行謂雷之行,雷動而行于天下,則萬物暢達,乃无災眚。若當行之時而不行,則萬物夭閼,君子法之,故行則无眚,不行則有眚。三雖震體,而互艮止,恐其止而不行,故勉之。

:震動乃怠惰之藥,苟安目前,患不旋踵,故于三之綏散,而戒其勿以艮止也。

九四:震遂泥。

象傳:震遂泥,未光也。

虞仲翔曰:坤土得水為泥,位在坎中,故遂泥。在坎隂中,與屯五同義,故未光。

○《程傳》:居震處柔,失剛健之道,居四无中正之德,陷溺重隂之間,不能自震奮者也,故云遂泥。泥,滯溺。遂,无反之意。欲震動則莫能奮,震道亡矣。以剛處動,本有光亨之道,陷于重隂,豈能光也?

○沈守約曰:震變為坤,雷入地也。

○項平甫曰:初九一陽動于二隂之下,得震本象,故其福與卦辭同。九四以一陽動乎四隂之中,則震變成坎,遂陷于泥,无驚遠懼邇之威,故不能如卦辭光大也。

○趙復齋曰:四近五,以止為尚,故无凶悔吝。

○胡雲峯曰:震之亨在初而不在四。

○何玄子曰:互體艮,下牽二,柔止而不進,亦失其所以為震。

:在人事則溺于私,牽于欲,雖有剛德而不能奮發者。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

象傳: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喪也。

虞仲翔曰:可以守宗廟社稷為祭主,故无喪有事。

○張子:禍至與不至皆懼,則无喪有事。

《本義》:以六居五而當震時,无時而不危也。以其得中,故无所喪而能有事。

○王童溪曰:震之成體,雖在于初、四二爻,而得尊位大中,以主天下之動者,則六五也。

○郭白雲曰:二以來厲而喪貝,則五之往來皆厲,宜大有喪,不失中道,可以大无喪矣。

○項平甫曰:二居下震之上,故稱來;五居重震之上,故稱往來。二、五之厲,即震之恐懼也。

○趙汴水曰:億无喪,萬无失也。有事,猶言有事于泰山。盖不喪匕鬯,以為祭主也。六二:億喪六五。億无喪者,九四非初九之震,六五非六二之中,故二喪而後得,五无喪而有事。四剛五柔,而剛不能勝者,五為君而中,四為臣而不中。

○吳草廬曰:二居柔則志氣餒,故逢初九之震而喪其貝;五居剛則持守堅,故逢九四之震而无所喪失。

○熊梅邊曰:震往亦厲,震來亦厲,皆以危懼待之,故能不失其所有。

○俞石澗曰:二曰震來,指初之來。以五視初,則初之始震為既往,四之洊震為復來,五盖震往而復來之時。

○高忠憲曰:不喪匕鬯,六五當之,其事在中,安得喪乎?于有事匕鬯之時,體在中之義,則當震懼而失其守者可識矣。

:震往來與震來句法同,則往來作重震看者為允。危行,行字作去聲讀,釋厲字。盖震動之道,不可晏安无事,危行即有事也。有事而不離于中,所以无喪,與震无眚同旨。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隣,无咎,婚媾有言。

象傳: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胡安定曰:震不于其躬,于其鄰者,謂九四之剛,不能及己之身。鄰謂五有往來之厲,能觀此鄰戒,以自修省,則无咎。

《本義》:能及其震未及身之時,恐懼修省,則可无咎。

○沈守約曰:變為離,離為目,視矍矍象。

○項平甫曰:震之六爻,初最先震,上最遠于震。初之震來虩虩,其恐甚矣。上則不然,其于震也,索索然若有而若无,未嘗如初之恐,故為征凶。若能不以其躬之遠于震者為安,而以其鄰之迫于震者為法,能畏懼驚戒,以從事于中,則雖凶而无咎矣。人必恐懼而後有得,上惟不震,是以中未得。五惟震厲,是以不喪其中。故聖人欲上六之法之也。六三之蘇蘇,上六之索索,皆震遠而聲小,不足于恐懼者也。

○俞石澗曰:上六處重震之極,雷聲漸小而漸消散,故曰震索索。矍矍,兩目左右顧而不定貌,即矍鑠之矍。以隂柔處動極,故其視矍矍。盖動極當静,征行則必凶,故戒之。婚媾有言羨文,觀爻傳不釋可見。

:震索索二句,多作恐懼自失解。細玩既知恐懼,何以征凶?何以畏鄰戒而得无咎?項氏、俞氏善言易矣。盖震以初為主,故與上極遠,雷將息矣。索索者,震之懈;矍矍者,動之肆。以震聲消索,忘懼而肆志,動必得凶;以隣戒而知畏,則可无咎,文義自具。開合婚媾句,強為之說,皆屬未安。俞氏之說,似不可易。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