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兑下兑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义集说•卷十五》

[清]沈起元|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兑下兑上)

【周易下经】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兑下兑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義集說•卷十五》

䷹【兑下兑上】

中爻離巽。

孔仲達曰:說卦云: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澤滋生萬物,所以萬物皆說。猶人君以恩惠澤民,民莫不說。

○胡安定曰:不謂之說而謂之兑者,聖賢感天下之心,必以仁義。恩惠之道,不可以言語口舌,故去其言而為兑。

○趙復齋曰:陽聚而不行,故為澤,隂為岸。

焦弱侯曰:人有喜說,必見而在外。盖陽假隂之和柔,喜說非由于隂也。

兌:亨,利貞。彖傳: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王輔嗣曰:說而違剛則諂,剛而違說則暴。剛中而柔外,剛中故利貞,柔外故說亨。天,剛而不失說者也。

○劉長民曰: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柔外為順,剛中為信,故得順乎天而應乎人。

○《程傳》:陽剛居中,中心誠實之象。柔爻在外,接物和柔之象,故為說而能貞。若違道以干譽者,違道不順天,干譽非應人,非君子之正道。

《本義》:一隂進乎二陽之上,喜之見乎外也。其象為澤,又取坎水而塞其下流之象。剛中故說而亨,柔外故利于貞。又柔外故為說亨,剛中故利貞,亦一義也。

○朱漢上曰:二五剛中,而二三四不正。不正則陷于邪諂,悔吝將至,故利貞。上,天位,順乎天也。三,人位,應乎人也。

○郭白雲曰:說在事為之先,則民可忘勞。說在患難之先,則民可忘死。

○項平甫曰:順乎天,兑上也;應子人,兑下也。天人皆通,所謂亨。忘勞忘死,即所謂勸。

○呂東萊曰:當適意時而說,處平安時而說,皆未足為難。唯當勞苦患難而說,始見真說。

○李隆山曰:三女之卦,彖必以正戒之,盖隂柔之性易流。若三男之卦,則直言卦德,而不復戒以利貞者,陽剛之性不至于溺。

○趙汴水曰:坎流則氣行,故能通;兑止則氣聚,故能養。物得所養而說,故曰兑說也。

○俞石澗曰:先民犯難兩說字,亦為重兑而發。和說之道,在内在外,无施不可。在内而先民則忘勞,在外而犯難則忘死。

○周省貞曰:兑何以言忘勞忘死?兌正秋也,陽内隂外,生氣在内,殺氣在外。天道好生而秋殺,乃所以濟春生之窮;王道主仁而義正,乃所以濟仁育之窮。盖唯肅殺能固濟生氣而内和,故曰利者義之和。兌說正取此義。

初九:和兌,吉。

象傳: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趙復齋曰:純卦元應,取隂陽近遠言其情。初九遠隂,所說者陽,故和而吉。

○蔡節齋曰:爻位皆剛,得說之正,未牽于隂,所行未有疑惑者。若四比三,有商兌之疑矣。

○徐進齋曰:疑謂係于隂卦四陽,唯初與隂无係。

○趙汴水曰:和在說先,初象。

○龔泉峯曰:初居說體,在内无應,說在心而无所私係者也。

○胡雙湖曰:兌自有和義,獨言于初,以得陽剛之正,具和說之體。

○何玄子曰:初心未渝,廓然大公,說之正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何施不行?贊之曰行未疑,變坎則為狐疑矣。

○鄭孩如曰:信心信理,而行出之于外者,未與心疑,使有係應,便不能自決。

○高忠憲曰:是人心最初之真說。

兌隂卦,說柔象,而隂必以陽為本。和者,陽和也。以陽居陽,比應皆陽,而在内卦之初,天地陽和之氣充然在中,无雜无妄,是為說之本。以是推行,吉何疑乎?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傳:孚兌之吉,信志也。

《程傳》:二承隂柔,當有悔剛中之德。孚信内充,雖比小人,自守不失,故吉而悔亡。心之所存為志,二剛實居中,是孚信存于中也。

○張子私係于近,悔也。誠于接物,信而不妄,吉且悔亡。

○鄭東谷曰:陽剛得中,自信必固,故曰信志。

○龔泉峯曰:當說之時,以孚信為說者也。人亦不得而妄說之,故吉。

○何玄子曰:初去三遠,不特志可信,而行亦未涉于疑。二比三行,雖不免于可疑,而志則可信。

六三:來兌,凶。

象傳: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程傳》:隂柔不中正,比于在下之陽,枉已非道,就以求說,所以凶也。之内為來,隂性下也。

○王童溪曰:六三居兩兌之間,左右逢迎,唯以容悅為事,故凶。象曰:位不當也。上下四剛,皆君子也。三以小人厠乎其間,而又居高位,豈所當乎?

○沈守約曰:兌,陽說隂也。剛中而柔外,說之正也。三以隂柔為内說之主,媚于上下,以來其說,是以凶也。變而為乾,健于求說,來兌象。

○項平甫曰:初至五為中孚,故信。三至上為大過,故凶。又互象之著明者也。

○熊梅邊曰:居二兌之間,說而又說,不得其正者。

:傳言位不當也,可見來兌之凶,專在不正,與彖利貞相反。惟不正,則其來兌者,惟有邪媚而已。三為内卦之主,而失其正,故嚴其辭。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象傳:九四之喜,有慶也。

王輔嗣曰:介,隔也。三為侫說,四以剛德裁而隔之,閑邪介疾,宜有喜也。

○《程傳》:四上承中正之五,而下比柔邪之三,雖陽剛而處非正,故不能決,而商度未寧,謂擬議所從而未決也。

○呂藍田曰:能介六三諂邪之疾,故有喜。

○項平甫曰:介兩者之間,人所守以為限别也,故有守有别者謂之介。豫之六二,能以中正自别,為介于石。凡疾之愈者為有喜,无妄之疾勿藥有喜,損其疾使遄有喜,皆指疾愈為言也。

○沈守約曰:兌變為坎,坎為加憂,未寧之象。

○徐進齋曰:商兌未寧,正天理人欲公私界限處,不可不商所從也。聖人以介疾有喜言之,所以開示正道,隄防邪心,其意切矣。

○郭白雲曰:當兌之時,處上下之際,不妄從說,不遑寧處,知所擇者也,故終有介疾之喜,及物之慶也。

○趙復齋曰:商兌故未寧,絶三說五,乃有喜爾。

○胡雲峯曰:位柔有商兌象,質剛有介疾象。

○俞石澗曰:爻剛位柔,半動半静,故象未寧。四雖近三,四居上體,三居下體,非若同體者也。傳言九四,以位言也,云四居此位,能截斷六三,使不為吾疾也。

○龍麟洲曰:巽為進退不果,故曰未寧。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傳:孚于剝,位正當也。

《程傳》:五得尊位而處中正,盡說道之善,猶曰有厲者,雖聖人在上,天下未嘗无小人,勉而革面,亦聖人之所說也。剝者,消陽之名,盖指上六巧言令色孔壬,堯、舜猶畏之,其可忽諸!

○張紫巖曰:君道以化為難,夫治至小人,信而化之,天下其孰有不說者哉!有厲,戒也,欲使之視安若危也。五剛中而又下應九二之賢,君臣同德,誠信足以孚小人而格化之,非得中得位,何以致此!

○項平甫曰:兌為正秋,下二爻七月為否,中二爻八月為觀,上二爻九月為剝。九五正當剝之時,是以戒之。

○熊梅邊曰:九五中實孚于上下者也,為兌之主,而不言兌居位之正,以孚信從事,所謂說之不以道,不說者也。

○吳草廬曰:有厲者,今未厲也。言其有,則不可不知戒也。

:玩爻德象傳,則所謂孚于剝者,即解之有孚于小人也。《程傳》已得其意,紫巖特暢其旨。諸儒謂不信君子而親信小人,則豈陽剛中正之所為乎?孔子又何以位正當贊之乎?且又何以見其不信君子乎?夫剛中為孚,二五所同,其占不同者,二之剛申在内卦,為臣位自守而已。足五居君位而剛中正,其孚信所及,足以動物,其勢極盛,非如二之自守而已。五既孚于上下,并上六之隂柔亦在所孚之内,有厲者,正以極盛而戒之也。至以上六為剝者,項氏以否、觀、剝三秋之卦,當全兑之正秋,而五上為秋之九月,於剝字尤有來歷。自初至五有中孚之象,故二五皆言孚。自二至上有革之象,上則當革面之爻,故五言孚于剝。程子之所謂革面者也。但澤性下行,極上口,開決于上,將潰于下,兑為毁折,聖人憂之,故曰有厲。

上六:引兑。

象傳:上六引兑,未光也。

劉長民曰:執德不固,見誘則從,故稱引兌。

○郭白雲曰:說有引之而說者,從人也。隂柔不足以有為,引之則從人而說,不能光大于道,固无得而亦未至于失已,故吉凶悔吝无得而言焉。

○易山齋曰:上隂居陰位,猶近于正者也。

○雷西仲曰:陽為實,隂為虚,上六以隂居一卦之外,是不能充實于内而說于外之象也。道充于内,外物不能動,君子光大之道,引之則說,故曰未光也。

:上爻為重兌之主,猶重巽、重震以初為主,重艮以上為主也。兌之上乃柔外之正象,又得其正,又居一卦之終,故以引兌言全兌之性情。盖引者,兌澤之象。澤非坎水,坎有流而不盈之德,其性沛然莫禦,不為物引。澤鍾于此,不引之則為止水,引之為溝澮則溝澮,引之為池沼則池沼,隨引隨至,无所決擇,无所迎拒,此全兌之性情也。其為利物傷物,正與不正,尚視其引之所至而未可遽定,故无吉凶悔吝之占。即以人事言,見道義而悦,見紛華而悦,均之悦也。孔子以未光釋之者,盖易為物遷,異于艮止,非光大之道也。舊說皆鑿。彼坐以其凶可知,甚以為凶不足道者,盖見來兌之凶也。不知六三雖亦兌主,而不中不正在上卦之内,失柔外之象,故繫以凶上,非其類也。且苟有凶咎,周公何諱而不言乎?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