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六十一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巽下巽上】
伊川先生曰:巽序卦:旅而无所取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羈旅親寡,非巽順何所取容?苟能巽順,雖旅困之中,何往而不能入?巽所以次旅也。為卦一隂在二陽之下,巽順於陽,所以為巽也。《易傳》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伊川先生曰:卦之才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也。巽與兌皆剛中正。巽說【一作兌】,義亦相類。而兌則亨,巽乃小亨者,兌,陽之為也;巽,隂之為也。兌,柔在外,用柔也;巽,柔在内,性柔也。巽之亨,所以小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巽與兌皆剛中正,巽、兌義亦相類,而兌則亨。巽乃小亨者,兌,陽之為也;巽,隂之為也。兌,柔在外,用柔也;巽,柔在内,性柔也。巽之亨,所以小也。雍曰:巽,入也,故能亨。然柔弱自居,其小宜矣。能入,故利有攸往。居柔小亨,故利見大人。聖人懼小其志,而欲養其大體也,是亦沈潛剛克之意與?《易說》
新安朱氏曰:巽,入也。一隂伏於二陽之下,其性能巽以入也。其象為風,亦取入義。隂為主,故其占為小亨。以隂從陽,故又利有所往。然必知所從,乃得其正,故又曰利見大人也。《本義》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伊川先生曰:重巽者,上下皆巽也。上順道以出令,下奉命而順從,上下皆順,重巽之象也。又重為重複之義,君子體重巽之義,以申復其命令。申,重復也,丁寜之謂也。
○剛巽乎中正,以卦才言也。陽剛居巽而得中正,巽順於中正之道也。陽性上,其志在以中正之道上行也。又上下之柔皆巽順於剛,其才如是,雖内柔可以小亨也。
○巽順之道,无往不能入,故利有攸往。巽順雖善道,必知所從。能巽順於陽剛中正之大人,則為利,故利見大人也。如五二之陽剛中正,大人也。巽順不於大人,未必不為過也。【並《易傳》】
藍田呂氏曰:巽有所下而不亢也。柔皆下乎剛,巽也。出命而至申命,物无違者,非上下皆巽,不足以能之,故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小亨而不可以大亨者,柔道終不可以大也。執巽而行,无往不利。巽乎中正而志行,故利見大人。
白雲郭氏曰:上下皆巽,是為重巽。上以巽入而化下,下以巽順而從上,是以命行无違也。剛巽乎中正而志行者,上以巽入而化下,是剛以巽而无太過也。柔皆順乎剛者,下以巽順而從上,是柔以巽而无不及也。上下之巽如此,故亨而利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柔在下而承二剛,巽也。巽為風,風者天之號令,命者天之令也,故巽為命。内巽者命之始,外巽者巽而達乎外,申前之命也。重巽之象,惟可施之於申命。先儒謂上下皆巽,不違其令,命乃行也。若施之於它,則巽己甚矣,故曰重巽以申命。此以兩體而言巽也。巽自遯來,訟之變,六三之四,上下皆巽。九二之剛,巽乎中也;九五之剛,巽乎中正也。巽乎中正,則其剛不過,而所施當乎人心,是以志行乎上下,故曰剛中正而志行。此以三四相易而言九二、九五之巽也。九二之剛巽乎正,則初六之柔順之;九五之剛巽乎中正,則六四之柔順之。上下之柔皆順乎剛,則物无違者,而九二、九五之志行,故曰柔皆順乎剛。此以初六、六四言,大者巽則小者无不順也。柔皆順乎剛,雖无違者,然順乎中正乃善,不然失所從矣。六四離目為見大人者,九五剛而巽乎中正者也。剛巽乎中正而柔順之,則柔者亦得其正,而小者亨矣,豈非小者之利乎?故曰利見大人。此以九五言,巽之利也,小者亨矣,故六四利有攸往,利見大人,而其道上行,故曰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徐氏王昭素考王弼注有命乃行也四字,當在重巽以申命之下,疑彖或脱文,理若有之,在卦氣為七月,故太玄準之以翕【易傅】
新安朱氏曰:重巽申命,釋卦義也。巽順而入,必究乎下,命令之象,重巽故為申命也。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以卦體釋卦辭。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指九五。柔謂初四。《本義》
○巽卦是於重巽上取義,重巽所以為申命。
○巽以行權,兌見而巽伏。權是隐然做底物事,若顯然地做,却不成行權。
○問:重巽以申命,重字之義如何?曰:只是重卦。巽是重卦,故曰重巽。八卦之象,皆是如此。
○問:申字是兩番降命令否?曰:非也。只是丁寧反復說,便是申命。巽風之吹物,无處不入,无物不鼓動。詔令之入人,淪肌浹髓,亦如風之動物也。
○隂陽各有清濁偏正【並《語録》】。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伊川先生曰:兩風相重。【一作從】,隨風也。隨,相繼之義。君子觀重巽相繼之象,而以申命令,行政事。隨與重,上下皆順也。上順下而出之,下順上而從之,上下皆順,重巽之義也。命令政事順理,則合民心而民順從矣。《易傳》
藍田呂氏曰:風行相隨,所向皆靡,故可以申命行事。
白雲郭氏曰:君子之德,風也。有風之德,而下无不從,然後具重巽之義。故象言隨風巽,則知重巽、隨風之義,皆繫乎上下而言也。君子有是德,下民如是而從,其於申命行事也何有?易於巽主教命,猶詩之言風也。故觀則省方觀民設教,姤則施命誥四方,蠱則振民育德,皆主巽而言也。由是觀之,則巽之命,可順之命也。命或不可順,而欲以剛強之,亦難矣哉!《易說》
漢上朱氏曰:巽為風。風,巽而入者也。前後相隨而至,則歲事行矣,故巽又有事之象。傳言八風之至,各以四十五日而成一歲是也。君子申命諄諄者,行事也。行事莫如巽,巽則易入《易傳》
新安朱氏曰:隨相繼之義,《本義》
○巽象申命,是丁寧反復之意。風无所不入,如命令之丁寧告戒,无所不至也,故象以之《語録》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隂柔居卑巽而不中,處最下而承剛,過於卑巽者也。隂柔之人,卑巽太過,則志意恐畏而不安,或進或退,不知所從,其所利在武人之貞。若能用武人剛貞之志,則為宜也。勉為剛貞,則无過卑恐畏之失矣。
○進退不知所安者,其志疑懼也。利用武人之剛貞以立其志,則其志治也。治,謂修立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體柔居下,在巽之始,謙抑過中,故施於武人之貞,則適得其宜。進退者,柔不自決之象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初六居巽之時,以柔居下,為剛所乘,進則必巽,退則過巽,疑而未決,失其所守。如有志於治,莫若執巽順之志,果敢以任事,故利武人之貞。利於武人之貞,所謂果敢以任事也。
白雲郭氏曰:卦以居柔而不能大,初六又以柔而不能決,是以有進退之象。武人三軍之勇者,不膚撓,不目逃,其志決於進者也。初六疑於申命行事之際,則敗且至矣。宜以武人之貞,自治其志可也。治己以武人之貞,斯无進退之疑矣。孔子語冉求以聞斯行諸是也。然道雖不一於進,而此利在行事,是亦行權之義。《易說》
漢上朱氏曰:巽初,行事之始也。居卑體柔,不能自立,過於巽者也。退則不安,進則无應,又二剛據之,莫知所從,巽為不果,故曰進退志疑也。六變九,巽成乾,應兌。乾為健,兌為決,疑志去矣。健決者,武人之貞。天道尚右,故兌為武人。志疑者,不先治其志也。君子自治,其動以正,行之以健決,確乎不可移,雖千萬人必往,孰能奪其志哉?故曰利武人之貞,志治也。巽為工,有治之意。易傳曰:治,謂修立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初以隂居下,為巽之主,卑巽之過,故為進退不果之象。若以武人之貞處之,則有以濟其所不及,而得所宜矣。《本義》
九二: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无咎。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伊川先生曰:二居巽時,以陽處隂而在下,過於巽者也。牀,人之所安。巽在牀下,是過於巽,過所安矣。人之過於卑巽,非恐怯則諂說,皆非正也。二實剛中,雖巽體而居柔,為過於巽,非有邪心也。恭巽之過,雖非正禮,可以遠恥辱,絶怨咎,亦吉道也。史巫者,通誠意於神明者也。紛若,多也。苟至誠安於謙巽,能使通其誠意者多,則吉而无咎,謂其誠足以動人也。人不察其誠意,則以過巽為諂矣。
○二以居柔在下為過巽之象,而能使通其誠意者,衆多紛然,由得中也。陽居中為中實之象,中既誠實,則【一元則字】。人自當信之,以誠意則非諂畏也,所以吉而无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陽居隂,其志下比,无應於上,故曰巽在牀下。然不失中道,下為之用,故史巫紛若,樂為之使,吉而无咎。非如上九喪其資斧,史巫諭虚華過實者,言不失中道,則樂盡其誠者衆矣。《易說》
藍田呂氏曰:九二下體之中,以陽居隂,其巽已甚,故曰巽在牀下。以此事人,失之太卑,不能以自立。以此事神,雖史巫紛若,敬不過中,神亨之矣。故用史巫紛若,吉,无咎。
白雲郭氏曰:二有剛中之德,巽无不行矣,而猶過於恭。巽有牀下不安之象者,此其所以謂之巽也。是道也,雖神明可交而受福,況人乎!然過於巽,在聖人之道,疑若有咎矣。而當巽之時,九二以剛德能行巽之道,是其所以无咎也。故象言紛若之吉,得中也。然惟九二剛中,故有巽在牀下之美。不然,殆且過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巽初,坤變乾也。巽為木,坤西南方,乾為人,設木於西南之奥,而人即安焉者,牀也。巽股變艮股,見手伏蒲伏於牀下之象。九二不正,卑巽如此,宜有咎。然九二剛中,其動也正。卑巽者,非為利也,將以誠意感動九五而已,故用史巫紛若,吉。吉者,正也。九二之動,上之五成震,震為聲;五之二成兌,兌為言。上九宗廟,兌口出聲,祝史道人之意,以達於鬼神之象。六降於二,巫以鬼神之意告於人之象,史巫皆尚口而巽故也。四巽,離為絲。二五升降,史巫紛若,則卑巽之意達於上下。巽在牀下,何咎之有?此子游重服立諸臣之位,以感悟文子之道也。二五,中也。九五未應,則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乃為得中。《易傳》
新安朱氏曰:二以陽處隂而居下,有不安之意。然當巽之時,不厭其卑,而二又居中,不至已甚,故其占為能過於巽,而丁寧煩悉其辭,以自道達,則可以吉而无咎,亦竭誠意以祭祀之吉占也。《本義》
九三:頻巽,吝。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陽處剛,不得其中,又在下體之上,以剛亢之質,而居巽順之時,非能巽者勉而為之,故屢失也。居巽之時,處下而上臨之以巽,又四以柔順相親,所乘者剛,而上復有重剛,雖欲不巽,得乎?故頻失而頻巽,是可吝也。
○三之才質,本非能巽,而上臨之以巽,承重剛而履剛,勢不得行其志,故頻失而頻巽,是其志窮困,可吝之甚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三處陽剛,失巽之道,乘剛而動,頻吝所宜,志在比物,故吝。如復之六三,志窮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復之六三,陷衆隂之中,而未遠於陽,不得已而求復,故致於頻復。巽之九三,以陽居陽,主於高亢,而為六四隂柔之所乘,不得已而卑巽,故至於頻巽。志窮而巽,勢不得已,吝道也。
白雲郭氏曰:過於剛而不中,是以或巽或失,所謂既不能令,又不受命者也,非吝而何?其志終不能以有行,是以窮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頻,水厓,與復六三頻復之頻同。兌,水澤。三,水澤之際。九三重剛不中,在下體之上,巽極而決躁,不能巽者也。將遂其剛亢歟?則上臨之以巽,四以柔相親,九二之剛近而不相得。將變而為柔歟?則安其所處,憚於改過,有吝之意。然志已窮,不得已而巽,猶人行至於水之厓,欲前得乎?故曰:頻巽之吝,志窮也。易傳曰:雖欲不巽,得乎哉?《易傳》
新安朱氏曰:過剛不中,居下之上,非能巽者,勉為屢失,吝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本義》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伊川先生曰:隂柔无援,而承乘皆剛,宜有悔也。而四以隂居隂,得巽之正,在上體之下,居上而能下也。居上之下,巽於上也。以巽臨下,巽於下也。善處如此,故得悔亡。所以得悔亡,以如田之獲三品也。田獲三品,及於上下也。田獵之獲分三品,一為乾豆,一供賓客與充庖,一頒徒御。四能巽於上下之陽,如田之獲三品,謂遍及上下也。四之地本有悔,以處之至善,故悔。【一无悔字】亡而復有功。天下之事,苟善處則悔,或可以為功也。
○巽於上下,如田之獲三品而遍及上下,成巽之功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柔順之德,以居隂位,雖或乘剛,悔終可亡。近比於五,不為諂妄,而又二三并為所獲,不私其累,而樂為己用,田獲之類也。使三陽見獲,四之功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六四乘剛宜悔,而以隂居隂,上承九五,能全巽道,非特悔亡,所獲亦多。
白雲郭氏曰:六四近君,志決於進,无初六之疑。既无羣疑,則悔亡矣。是以有田獲三品之功也。六四至柔,不當有田獲之功,而此以順乎剛,故得之。由是觀之,則剛以巽而无太過,柔以巽而无不及,則巽之為道,豈柔弱畏懦之義哉?是其可與有行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四无應,乘承皆剛,宜有悔。四本遯之六二,自二之四,一變訟,二變巽,二田也。艮為手,柔道上行之。四得位,處二陽之際,上巽於五,下巽於三,三爻皆正而相得,故田獲三品。古之田者,上殺、中殺、下殺為三品,三品則徧及於上下。兌有刑殺之意,而又伏艮,為黔喙之屬。巽為雞,離為雉,為三品。以巽事上臨下,上下與之巽而有功,雖无應也,乘承皆剛也,其悔亡矣,故曰有功也。易傳曰:天下之事,苟善處則悔,可以有功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隂柔无應,乘承皆剛,宜有悔也。而以隂居隂,處上之下,故得悔亡,而又為卜田之吉占也。三品者,一為乾豆,一為賓客,一以充庖。《本義》
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明道先生曰:先甲三日,以窮其所以然而處其事;後甲三日,以究其將然而為之防。甲者,事之始也;庚者,有所革也。自甲至於戊巳,春夏生物之氣已備;庚者,秋冬成物之氣也,故有所革。别一般氣,【劉絢師訓】
伊川先生曰:五居尊位,為巽之主,命令之所出也。處得中正,盡巽之善。然巽者柔順之道,所利在貞,非五之不足,在巽當戒也。既貞則吉而悔亡,无所不利。貞,正中也。處巽出令,皆以中正為吉。柔巽而不貞則有悔,安能无所不利也?命令之出,有所變更也。无初,始未善也。有終,更之使善也。若已善,則何用命也?何用更也?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出命更改,【一作故】之道當如是也。甲者,事之端也。庚者,變更之始也。十干戊巳為中,過中則變,故謂之庚。事之改更,當原始要終,如先甲後甲之義,如是則吉也。解在蠱卦。
○九五之吉,以處正中也。得正中之道則吉,而其悔亡也。正中,謂不過无不及。【一作无過不及】,正得其中也。處柔巽與出命令,惟得中為善,失中則悔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解見蠱卦。志不以正,則將有悔。先庚三日,讓始也;後庚三日,存終也。雖體陽居尊,无應於下,故不可為事之唱乃吉。不著於繇辭者,巽非憂患之時故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剛以巽而後貞吉,柔以巽而後有功。貞吉則无太過,有功則无不及,是以四、五皆得巽道而悔亡也。九五居尊中正,為巽之主,固守是道,吉无不利。猶曰无初有終者,巽之為象,以柔而用剛也。惟以柔,故有初六進退之疑;惟用剛,故有九五正中之吉,是為无初有終也。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者,九五,人君之位也;出命,人君之所先也;慎乃出令,君人之道也,故必先後三日而申命之。夫上有巽入之道,下有巽順之義,風行草偃,莫易於斯時。猶且先後三日而申命之者,慎之至也。慎之至者,令出惟行,弗惟反故也。命令之出,有必可行之善,而无不可行復反之失,是以吉也。上曰貞吉,九五之吉也;下曰吉,盖命令以是為吉也。庚,即命令也。先庚,謂未出令之前己申命;後庚,謂出令之後三日而後行事也。伊川曰:甲者,事之始也;庚者,變更之始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五君位而正中,巽為號令,有申命之象,故舉全卦以盡一爻之義。五无應,宜有悔,正故悔亡。動則二應之,二五皆正,故无不利。初二不正,始未善也,五正善而有終也。无初故申命,申命則有終,初未善也,故巽以命之。先庚三日變家人,變益之時也。下三爻震,震納庚,離為日,先於此庚之使善也。後庚三日變噬嗑,變震之時也。震納庚,離為日,後於此庚之慮其未盡善也。先庚後庚,主於中正也。十日之次,以戊巳為中,過中則變,故庚謂之更。更而正,中正則吉,此九五之所以吉歟!蠱卦六五柔,故為蠱。巽九五剛,乃有更變之善。更天下之弊,其惟剛中乎!《易傳》
○又曰:巽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吉。虞曰:震,庚也。謂變初至二成離,至三成震,震主庚,離為日,震三爻在前,故先庚三日,謂益時也。動四至五成離,終上成震,震三爻在後,故後庚三日也。巽初失正,終變成震得位,故无初有終,吉。震兌為蕃鮮白,為巽也。巽究為躁卦,謂震也。又曰:乾成於甲,坤成於庚,隂陽天地之終始,故經舉甲庚於蠱彖、巽五也。【震庚固說】。
新安朱氏曰:九五剛健中正而居巽體,故有悔。以有貞而吉也,故得亡其悔而无不利。有悔是无初也,亡之是有終也。庚,更也,事之變也。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寧於其變之前,癸所以揆度於其變之後。有所變更而得此占者,如是則吉也。《本義》
○无初有終也,彷彿是伊川說始未善是无初,更之而善是有終。自貞吉悔亡以下,都是這一箇意思。一如坤卦先迷後得以下,都只是一箇意。
○先庚後庚,是說那後面變了底一截【並《語録》】
上九:巽在牀下,喪其資斧,貞凶。
象曰:巽在牀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伊川先生曰:牀,人所安也。在牀下,過所安之義也。九居巽之極,過於巽者【一无者字】也。資,所有也。斧,以斷也。陽剛本有斷,以過巽而失其剛斷,失其所有,喪資斧也。居上而過巽,至於自失,在正道為凶也。
○巽在牀下,過於巽也。處卦之上,巽至於窮極也。居上而過極於巽,至於自失,得為正乎?乃凶道也。巽本善行,故疑之曰得為正乎,復斷之曰乃凶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柔巽過極,難為之下,物不為用,故曰喪其資斧凶。資斧尚喪,餘用殫矣。《易說》
藍田呂氏曰:上九處巽之窮,以陽居亢位之地,其巽己甚與九二同,故巽在牀下,窮矣。其所養失其備,用失其利,守是不變,正入於凶,故曰喪其資斧,正凶。
白雲郭氏曰:九二,有為之臣也,以巽用剛者也。上九,巽之極者也。巽極不知變,而欲同九二之道,則其過也甚矣。過則失,故喪其資斧,貞凶也。巽之道,剛柔用之,皆獲其利。今喪其所資之利,能无凶乎?故巽在牀下,无用於上窮之時,喪其資斧,殊乖悔亡之利。彼以悔亡而吉,則此以喪失正乎凶矣。觀此,則知謂之資斧者,其行權之義乎?是不可失者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上九以巽而居高位,處之不當,窮則變而反下。三以重剛乘之,巽股變艮手,有恐懼自失而蒲伏於牀下之象,故曰巽在牀下。離、兌為蠃,貝為資,所以利也。離為兵,巽為木,貫之為斧,所以斷也。上窮反三,離見巽毁,故曰喪其資斧。喪其所以利,則莫或愛之;喪其所以斷,則莫或畏之,正乎凶矣。上復位,遇坎險,正凶也。魯自襄公三家分其民,其君四世從之,至昭公失國,无所竄伏。盖處上極巽,盡亡其資斧,乃正凶也。方自失之初,告之以凶,詎肯信乎?《易傳》
新安朱氏曰:巽在牀下,過於巽者也。喪其資斧,失所以斷也。如是,則雖貞亦凶矣。居巽之極,失其剛陽之德,故其象占如此。正乎凶,言必凶。《本義》
○資斧,有做齎斧說底。這資斧在巽上說,也自分曉。然而旅中亦豈可无備禦底物事次第?這便是《語録》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六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暫無
【再次点校】:暫無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45-46册•經部•易类39-40(文渊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