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卦-乾卦:乾卦文言传1[清]纳喇性德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

[清]纳兰性德|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1卦-乾卦:乾卦文言传1[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

【原文】: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明道先生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生之謂性。【告子此言是,而謂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則非也】。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仁也。人與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邪?【劉質夫録】

伊川先生曰:元亨利貞,乾之四德在人,則元者衆善之首也,亨者嘉美之會也,利者和合於義也,貞者幹事之用也。《易傳》

○易雖言元者善之長,然亦須通四德以言之。至如八卦,易之大義在乎此,亦无人曾解來乾健坤順之類,亦不曾果然體認得【入關語録】

○隂為小人,利為不善,不可一槩論。夫隂助陽以成物者,君子也;其害陽者,小人也。夫利和義者,善也;其害義者,不善也。【張繹所録】

○子罕言利,非使人去利而就害也,蓋人不當以利為心。易曰:利者義之和。以義而致利,斯可矣。

○可欲之謂善,便與元者善之長同理。【呂與叔東見録】

兼山郭氏曰:彖既釋此四德矣,而文言又三復之,何也?曰:乾有天道,有人道,析而言之,則明乎天人;合而言之,是或一道也。今夫受命賦形於天地之中,亦各從其類也。本乎天者全乎天,本乎地者全乎地,是以謂之人也。且人之有德慧術知,得之於天;進退用舍,受之於命。然則所謂天爵者,吾所固有也。得元者謂之仁,善之長是也;得亨者謂之禮,嘉之會是也;得利者謂之義,義之和是也;得貞者為正為信,事之幹是也。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凡言人道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元亨利貞,固不止於在人者,則善之長,嘉之會,義之和,事之幹,非獨人事而已。《易說》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伊川先生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體法於乾之仁,乃為君長之道,足以長人也。體仁,體元也,比而效之謂之體。嘉會足以合禮,得會通之嘉,乃合於禮也。不合禮則非理,豈得為嘉?非理,安有亨乎?利物足以和義,和於義乃能利物,豈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乎?貞固足以幹事,貞固所以能幹事也。君子行此四德,乃合於乾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仁統天下之善,禮嘉天下之會,義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之動。《易說》

廣平游氏曰:道者,天也。道為萬物之奥,故足以統天。仁者,人也。仁為衆善之首,故足以長人。猶之萬物發育乎春,而震為長子也。大為之制,經為三百,曲為之防,詳為三千,要皆歸於大中而已,故曰嘉會足以合禮。猶之萬物相見於夏,而離為文明也。義主於刻制,而利不生於其間則不和。先王之義,勞之乃所以逸之,故民至於忘其勞;殺之乃所以生之,故民至於忘其死。蓋利之實行乎其中矣,故曰利物足以和義。猶之萬物彫悴於秋,而說言乎兌也。事以智謀,物以智創,智而不貞,則事不立。貞者,正而固也。謀之不正,則異議得以屈之;守之不固,則衆力得以傾之。豈事之幹邪?故曰貞固足以幹事。猶之萬物終藏於冬,而成言乎艮也。君子行此四德,則乾道在我矣,故曰乾,元亨利貞。《易說》

白雲郭氏曰:君子體乾之仁,故足以長人;體乾之嘉會,故足以合禮;體乾之利物,故足以和義;體乾之貞固,故足以幹事。此君子行此四德之道也。君子行此四德,亦同乾之元亨利貞。《易說》

漢上朱氏曰:文言者,錯雜四德六爻,反復成文,設為問答,往來相錯,亦文也,故太玄凖之以玄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元者,生物之始,善之長也,其在人則仁也。亨者,天地之極通,衆美之期會也。利由屈信相感而生,或屈或信,各得其宜。義者,宜也,語義則利在其中矣。貞,正也,在物則成也,玄所謂水包貞也。有德乃有事,德不正則事不立,立事之謂幹。唯仁者宜在高位,故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凡長於人,皆長也。物不可以苟合,必致飾焉,故嘉會足以合禮。嘉會,如嘉魂魄是也。利,順物理而行之,各得其所欲者也,故利物足以和義。守正堅固,不為萬物之所撓奪,乃能建立庶事,故貞固足以幹事。君子剛健不息,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張載曰:天下之理得,元也。亨,會而通也。說諸心,利也。一天下之動,貞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篇申彖傳、象傳之意,以盡乾、坤二卦之蘊,而餘卦之說,因可以例推云。元者,善之長也。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於此,故於時為春,於人則為仁,而衆善之長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於此,莫不嘉美,故於時為夏,於人則為禮,而衆美之會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於時為秋,於人則為義,而得其分之和。貞者,生物之成,實理具備,隨在各足,故於時為冬,於人則為智,而為衆事之幹。幹,木之身,枝葉所依以立者也。君子體仁,以仁為體,則無一物不在所愛之中,故足以長人。嘉其所會,則無不合禮,使物各得其所利,則義无不和。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謂知而勿去者也,故足以為事之幹。君子行此四德者,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故曰:乾,元亨利貞。此第一節,申彖傳之意,與春秋傳所載穆姜之言不異。疑古者已有此語,穆姜稱之,而夫子亦有取焉,故下文别以子曰表孔子之辭,蓋傳者欲以明此章之為古語也。《本義》

○問文言四德一段。先生曰:元者善之長以下四句,說天德之自然。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以下四句,說人事之當然。元只是善之長,萬物生理皆始於此,衆善百行皆統於此,故於時為春,於人為仁。亨是嘉之會,此句自來說者多不明。嘉,美也。會,猶齊也。嘉會衆美之會,猶言齊好也。春天發生萬物,未大故齊。到夏時,洪纎高下,各各暢茂。蓋春方生育,至此乃无一物不暢茂。其在人,則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事事物物,大大小小,一齊到恰好處,所謂動容周旋皆中禮,故於時為夏,於人為禮。【周子遂喚作中】。利者為義之和,萬物至此各遂其性,事理至此无不得宜,故於時為秋,於人為義。貞者乃事之幹,萬物至此收斂成實,事理至此无不的正,故於時為冬,於人為智。此天德之自然。其在君子,所當從事於此者,則必體仁乃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此四句倒用上面四箇字,極有力。體者以仁為我之骨,我以之為體,仁皆從我發出,故无物不在所愛,所以能長人。嘉會足以合禮者,言須是美其所會也。欲其所會之美,當美其所會。蓋其厚薄、親疎、尊卑、小大相接之體,各有節文,无不中節,即所會皆美,所以能合於禮也。利物足以和義,使物物各得其利,則義无不和。蓋義是斷制裁割底物,若似不和。然惟義能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自无乖戾,而各得其和,所以為義之和也。蘇氏說利者義之和,却說義慘刻而不和,不可徒義,須著些利則和。如此,則義是一物,利又是一物。義是苦物,恐人嫌,須著些利令甜,此不知利之言也。義中自有利,使人而皆義,則不遺其親,不後其君,自无不利,非和而何?貞固足以幹事,貞,正也。知其正之所在,固守而不去,故足以為事之幹。幹事,言事之所依以立。蓋正而能固,萬事依此而立。在人則是智,至靈至明,是是非非,確然不可移易,不可欺瞞,所以能立事也。幹,如板築之有楨幹。今人築牆,必立一木於土中為骨,俗謂之夜义木,无此則不可築。横曰楨,直曰幹,無是非之心,非知也。知得是是非非之正,堅固確守,不可移易,故曰知。周子則謂之正也,故曰乾,元亨利貞。他把乾字當君子

○元者,善之長也,亦仁而已。體仁則痒痾疾痛舉切吾身,故足以長人。亨者,嘉之會。會,通也,會而通也,通有交之意。嘉會,猶言慶會。會通而不嘉者有矣,如小人同謀,其情非不通也,然非嘉美之會,又安有亨乎?利者,義之和。和合於義,即利也。利物足以和義,蓋義者得宜之謂也。處得其宜,不逆於物,即所謂利,則利之行豈不足以和義乎?貞者,事之幹。徹頭徹尾,不可欠缺。人之遇事,所以穨惰不立而失其素志者,不貞故也。此所謂貞,固足以幹事。

○四德,大槩就人事言之。自君子體乾之德,見諸行事者也,是以繫之曰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問:元亨利貞,乾之四德;仁義禮智,人之四德。然亨却是禮,次序却不同,何也?先生曰:仁義禮智,猶言春夏秋冬。

○元亨利貞,其發見有次序。仁義禮智在裏面,自有次序。到發見時,隨感而動,却无次序。

○生底意思是仁,殺底意思是義,發見嘉會是禮,收【又記是深字藏不測是智。

○乾之元亨利貞,本是謂筮得此卦,則大亨而利於守正,而彖辭、文言皆以為四德。某常疑如此等類,皆是别立說以發明一意。至如坤之利牝馬之貞,則發得不甚相似。

○易中言元者善之長,說得最親切無滲漏。仁、義、禮、智莫非善,這箇却是善之長。仁是有滋味底物事,說做知覺,却是無滋味底物事。仁則有所屬,如孝、弟、慈、和、柔、愛,皆屬仁。

○伊川語録中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說得太深,無捉摸處。易傳其手筆只云:四德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又曰: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易傳只此兩處說仁,說得極平實。學者當精看此等處。

○亞夫問: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仁也。此只是先生所謂初之意否?曰:萬物之生,天命流行,自始至終,無非此理。但初生之際,精淳未散,尤易見耳。只如元亨利貞皆是善,而元則為善之長,亨利貞皆自那裏來。仁義禮智亦皆善也,而仁則為萬善之首,義禮智皆從這裏出耳。

○問:伊川云:四德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曰:須先識得元與仁是箇甚物事,更就自家身上看甚麽是仁,甚麽是義禮智。既識得這一箇,便見得這一箇能包得那數箇。若有人問自家:如何一箇便包得數箇?只答云:只為是一箇。問黄直卿曰:公於此處見得分明否?曰:向來看康節詩,見得這意思。如謂天根月窟間來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正與程子所謂靜後見萬物皆有春意同。且如這箇棹子安頓得恰好時,便是仁。蓋无乖戾,便是生意。窮天地,亘古今,只是一箇生意。故曰:仁者與物无對。以其无往非仁,此所以仁包四德也。曰:如此體仁,便不是生底意思。棹子安頓得恰好,只可言中,不可謂之仁。元,只是初底意,便是。如木之萌,如草之芽,其在人如惻然有隱,初來底意思便是。所以程子謂看雞雛可以觀仁,為是那嫩小底,便有仁底意思在。以一身觀之,元如頭,亨便是手足,利便是胷腹,貞便是那元氣所歸宿處。所以人頭亦謂之元首,穆姜亦曰元體之長也。今若能知得所謂元之元,元之亨,元之利,元之貞,上面一箇元字,便是包那四箇;下面元字,則是偏言則一事者。恁地說,則大煞分明了。又須要知得所謂元之元,亨之元,利之元,貞之元者,蓋見得此,則知得所謂只是一箇也。若以一歲之體言之,則春便是元之元;然所謂首夏清和者,便是亨之元;孟秋之月,便是利之元;到那初冬十月,便是貞之元也。只是初底意思便是。問曰:如先生之言,正是程子說復其見天地之心。復之初爻,便是天地生物之心也。曰:今只將公所見看。所謂心,譬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陽氣發處乃情也,觀之便見。久之,復曰:正如天官冢宰,以分職言之,特六卿之一耳。而曰建邦之六典,則又統六卿也。

○問:元者用之端,而亨利貞之理具焉。至於為亨為利為貞,則亦元之為耳,此元之所以包四德也。若分而言之,則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其體用固有在矣,恐亦不得如龜山之說也。以用言之,則元為主;以體言之,則貞為主。

○問:仁包四德,如元者善之長,從四時生物意思觀之,則隂陽都偏了。曰:如此,則秋冬都无生物氣象,但生生之意至此退了。到得退未盡處,則陽氣依舊在。且如隂陽,其初亦只是一箇,進便喚做陽,退便喚做隂。

○又曰:仁字須兼義禮智看,方看得仁字出。仁者仁之本體,禮者仁之節文,義者仁之斷制,智者仁之分别。猶春夏秋冬雖不同,而同出於春。春則生意之生也,夏則生意之長也,秋則生意之成也,冬則生意之藏也。自四而兩,自兩而一,則統之有宗,會之有元,故曰五行一隂陽,隂陽一太極。

○又曰:仁為四德之首,而智則能成始而成終,猶元為四德之長。然元不生於元而生於貞,蓋天地之化,不翕聚則不發散也。仁智交際之間,乃萬化之機軸,此理循環不窮,脗合无間,故不貞則无以為元也。

○問亨者嘉之會。先生曰:此處難下語。且以草木言之,發生到夏時,好處都來湊會。嘉只是好處,會是期會也。又曰:貞固是固得恰好。如尾生之信,是不貞之固。須固得好,方是貞。

○嘉會雖是有禮後底事,然這意思却在禮之先。嘉其所會時,未說到那禮在,然能如此,則便能合禮;利物時,未說到和義在,然能使物各得其利,則便能和義。會字,說道是那萬物一齊發見處,得他盡嘉會便是。如只一事兩事嘉美時,未為嘉會。會字,張葆光用齊字說,說得幾句也好:使物各得其宜,何利如之!如此便足以和義。這利字是好底,如孟子所說戰國時利是不好底。這箇利,如那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後其君之利。和字,也有那老蘇所謂无利則義有慘殺而不和之意。蓋於物不利,則義未和。

○伊川說利物足以和義,覺他說得糊塗,如何喚做和合於義?四句都說不力。

○問利物足以和義。曰:義斷是非,别曲直,近於不和。然是非曲直辨,便是利,乃是和處也。

○或問利者,義之和也。曰:義之和處便是利。如君臣父子各得其宜,此便是義之和處,安得不云利?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便是不和也,安得云利?孔子所以罕言利者,蓋不欲專以利為言,恐人只管去利上求也。

○貞者,事之幹。伊川說貞字,只以為正,恐未足以盡貞之義。須是說正而固然,亦未推得到知上,看得來合是如此。知是那默運事變底一件物事,所以為事之幹。

○體仁,如體物相似。人在那仁裏做骨子,故謂之體仁。仁只是箇道理,須著這人,方體得他,做得他骨子。比而效之之說,却覺得不是。

○文言上不必大故求道理,看來只是協韻說將去。【繼之者善也,元亨是氣之方行而未著於物也,是上一截事。成之者性也,利貞是氣之結成一物也,是下一截事】。四德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此段只於易元者善之長與論語言仁處看。若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則貞又包四者。周易一書只說一箇利,則利又大也。元者,善之長也,善之首也。亨者,嘉之會也,好底會聚也。義者,宜也,利即義也。萬物各得其所,義之合也。幹事,事之骨也,猶言體物也。看此一段,須與太極圖通看。四德之元安在甚處,剥之為卦在甚處,乾天也一段在甚處,方能通成一片。不然,則不貫通。少間看得如此了,猶未是受用處在。

○趙致道問:元者,善之長也?先生曰:元亨利貞皆善也,而元乃為四者之長,是善端初發見處也。

○甘吉甫問性與天道。先生云:譬如一條長連底物事,其流行者是天道,人得之者為性。乾之元亨利貞,天道也,人得之則為仁義禮智之性。

○問:孟子言仁義禮智,義在第二;太極圖以義為利,却成在第三?曰:禮是陽,故云亨。謂之仁義禮智,猶東西南北;所謂元亨利貞,猶東南西北。一箇是對說,一箇是從一邊說。【並《語録》】

東萊呂氏曰:利者,義之和也。老蘇之說不合分利、義為兩塗,蓋義之和處即是利也。苟有徒義、徒利之辨,則非矣。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世人分為二,故君子體而為一。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既行此四德,即是乾也,非止體乾也。《易說》

○又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易傳曰:比而效之謂之體。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只為人不能合,故必比而效之。執柯伐柯,其則不遠,比而效之之謂也。《紀聞》

○體仁,不是將仁來為我之體,我之體便都是仁也。【此朱子語】

○又曰:貞固足以幹事,世人多謂疏通者能幹事,貞固者不能幹事,此蓋錯認朴拙為貞固耳。殊不知世所謂疏通者,雖能趣辦目前,然不貞不固,終必敗事,故惟貞固為能幹事也。《紀聞》

○元者善之長,春秋傳記穆姜所誦之語,謂元者體之長,覺得體字較好,是一體之長也。【此朱子語】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

<經部,易類,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

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暫無

【再次点校】:暫無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45-46册•經部•易类39-40(文渊阁本)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