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卦-乾卦:乾卦象传[清]纳喇性德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

[清]纳兰性德|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1卦-乾卦:乾卦象传[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

【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濓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於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後至。乾之用其善是,損益之大莫是過,聖人之旨深哉!《通書》

伊川先生曰:乾道覆育之象至大,非聖人莫能體,欲人皆可取法也,故取其行健而已。至健固足以見天道也,君子以自彊不息,法天行之健也。《易傳》

○乾體便是健,及分在諸處,不可皆名健,然在其中矣。【周行已録】。

横渠先生曰:道,行也,所行即是道。易言天行,健,天道也。《易說》

廣平游氏曰:至誠无息,天行健也,若文王之德之純是也。未能无息而不息者,君子之自彊也,若顔子三月不違仁是也。《中庸解》

白雲郭氏曰:天有乾之象也,君子象天與乾者也。天有乾之象者,以乾健而天行亦健故也。君子能象天與乾者,以天行健而君子自彊不息,可象之也。《易說》

○天地之功,山川積而得之。天之所以為天,文王積而得之。天不已,文王亦不已,豈非天行健,君子自彊不息之謂乎?《中庸解》

漢上朱氏曰:易者,象也。有卦象,有爻象。彖也者,言乎象者也,言卦象也。爻象動乎内,言爻象也。夫子之大象,别以八卦取義,錯綜而成之。有取兩體者,有取互體者,有取卦變者。大槩彖有未盡者,於大象申之。天所以為天者,健也。萬里一息,其行不已。君子以是自彊不息,不敢横私其身也。夫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配地,高明配天。乾言不息,配天也。坤言厚德,配地也。兩者誠而已矣。獨於乾言誠者,誠天之道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繫之辭也。天,乾卦之象也。凡重卦皆取重義,此獨不然者,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則見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復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剛,則自彊而不息矣。《本義》

○天行以下,先儒謂之大象;潛龍以下,先儒謂之小象。後放此。

○問:天行健如何?先生曰:惟胡安定說得好。因舉其說曰: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用。天形蒼然,南樞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樞出地上三十六度,狀如倚杵,其用則一晝一夜行九十餘萬里。人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之間,天行已八十餘里。人一晝一夜有萬三千六百餘息,故天行九十餘萬里。天之行健可知,故君子法之以自彊不息云。【因為董銖言天之氣運轉不息,故閣得地在中間。

銖未達先生曰:如弄椀珠底,只恁運轉不住,故在空中不墜,少有息則墜矣。

○乾卦有兩,乾是兩天也。昨日行一天,今日又行,其實是一天而行健不已,此所以為天行健。

○衛德明問:天以氣言之,則一晝一夜周行乎三百六十度;以理言之,則於穆不已,无間容息,豈不是至健?先生云:他却不如此說,只管去自彊不息上討。

○問:以性情言之謂之乾。先生云:是天一箇性情如此。火之性情則是箇熱,水之性情則是箇寒,天之性情則是一箇健。健故不息,惟健乃能不息,其理是自然如此。使天有一時息,則地須落下去,人都墜死。緣他轉運周流,无一時息,故局得這地在中間。今只於地信得他是斷然不息。

○問:天者,天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健而无息之謂乾,乾何以合性情言之?曰:性情二者常相參在此。情便是性之發,非性何以有情?健而无息,非性何以能如此?【並《語録》】

○通書乾損益動,釋義曰:此以乾卦爻詞損益大象,發明思誠之方。蓋乾乾不息者,體也;去惡進善者,用也。無體則用無以行,無用則體無以措,故以三卦合而言之。【周子全書

又晦庵感興詩曰:吾聞包犧氏,爰初闢乾坤。乾行配天德,坤布協地文。仰觀玄渾周,一息萬里犇。俯察方儀靜,隤然千古存。悟彼立象意,契此入德門。勤行當不息,敬守思彌敦。【文集

東萊呂氏曰: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卦象中皆言卦名,如地勢坤、雲雷屯之類,獨此卦不言乾而言健,蓋非健不足以盡乾道之大。君子體乾,正在自彊不息,當看自之一字。《易說》

○又至誠无息,解曰:誠,自成也,非有假於物也,而其動以天,故无息。前此蓋疑而其動以天一句。下文云:无息者,誠之體也,不息所以體誠也。既曰无息者誠之體,則其動即天也。若下以字,則已是不息所以體誠矣。【中庸質疑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伊川先生曰:陽氣在下,君子處微,未可用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在下非獨處微,亦陽未動而時未至故也。《易說》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伊川先生曰:見於地上,德化及物,其施已普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時至而出,兼善天下,膏澤下於民之時也。《易說》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伊川先生曰:進退動息,必以道也。《易傳》

○反復,道也。言終日乾乾,往來皆由於道也。三位在二體之中,可進而上,可退而下,故言反復。【張繹所録】

廣平游氏曰:終日乾乾,反復於道也。反復,宜與復卦之反復同。釋終日乾乾,行事之時,而曰反復道,何也?蓋君子之行事,雖汲汲皇皇,而易簡之理未嘗離也,亦行其所无事而已。九三在下體之上,將離人而天矣,故有反復道之象。若夫聖人作而萬物覩,則天德之所為,確乎能其事而已矣。雖有為而未嘗為,反復不容言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乾乾,自彊不息也。自彊不息,則反復皆天道,造次顚沛必於是也。《易說》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伊川先生曰:量可而進,適其時,則无咎。《易傳》

横渠先生曰:或躍進退皆可在淵者,性退也。故指其時而言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四為有位之臣,與五同功,雖有進退之義,而義在有為,故進亦无咎。聖人懼其近而必進,故或之;亦慮其退而失時,故曰進无咎也。《易說》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伊川先生曰:大人之為聖人,【一无人字】之事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乾之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乃大人造位天德,成性躋聖者耳。若夫受命首出,則所性不存焉。故不曰位乎君位,而曰位乎天德;不曰大人君矣,而曰大人造也。

○九五,大人,造也。造,成就也。或謂造為至義亦可。大人成性則聖也,化化則純是天德也。聖猶天也,故不可階而升。聖人之教,未嘗以性化責人。若大人,則學可至也。位天德則神,神則天也,故不可以神屬人而言。莊子言神人,不識義理也。又謂至人、眞人,其辭險窄,皆无可取。孟子六等至於神,則不可言人也。【並《易說》】

白雲郭氏曰:大人體乾行健,不為小道也,故飛龍見大人之為。《易說》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伊川先生曰:盈則變有悔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亢不知變,其能久乎?《易說》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明道先生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此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劉絢所録】

伊川先生曰:用九,天德也。天德陽剛,復用剛而好先,則過矣。《易傳》

白雲郭氏曰:善用天德者用其大,不善用天德者用其強,強无不及也。處衆則欲長,有功則欲伐,故聖人於是戒之。益贊于禹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其知用天德者歟!《易說》

漢上朱氏曰:夫子小象辭也。晉太史蔡墨曰: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在乾之同人曰見龍在田,此繫辭所謂乾一索、再索、三索,陸績所謂初九、九二也。初九變坤,下有伏震,潛龍也,陽氣潛藏在下之時。玄曰:昆侖旁薄,幽也。二居地表,田也。坤變為離,離為文,文章炳明,見龍也。龍德而見,如日下照,施及於物者普矣。玄曰:龍出乎中,龍德始著也。三變離、兌,日在下,終日也。初九、九二,乾乾也。初九,始正也。九三,終正也。終則有始,反復乾乾,動息不離於道者也。三則極,極則反,反則復,非終日乾乾能之乎?玄曰:首尾可以為庸。程顥曰:終日乾乾,對越在天,蓋上天之載,無聲臭也。初、二、三有伏震,震為龍,為足。五為坎,九四變離、兌,兌為澤。澤,淵也。足進乎五,或躍也。伏震為龍,退而在淵也。九居四,履非其位,宜有咎,進則无咎。堯老而舜攝,舜老而禹徂征之時乎?玄曰:東動青龍,光離于淵。程頤易傳曰:量可而進,適其時則无咎。九五,坎變離,離為飛,乾為天。離淵而飛,飛龍在天也。離為目見也。九五動九二,大人應而往造之,利見大人也。玄曰:龍幹于天,長類无彊。上九變兌,兌為毁折,亢滿之累也。盈極則虚,不可久也。玄曰:南征不利。九,陽剛之極。乾,天德,在萬物之先。復用陽剛之極,則剛過矣,人所不能堪也。九六,隂陽之變也。九變則六,六變則九,九六相用,剛柔相濟,然後適乎中。關子明曰:以六用九。易傳曰:以剛為天下先,凶之道也。伏爻何也?曰:京房所傳,飛伏也。乾、坤、坎、離、震、巽、艮、兌,相伏者也。見者為飛,不見者為伏。飛,方來也。伏,既往也。說卦:巽,其究為躁卦,例飛伏也。太史公律書曰:冬至一隂下藏,一陽上舒。此論復卦初爻之伏巽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陽謂九,下謂潛。

反復重複,踐行之意。

○進无咎,可以進而不必進也。

○造,猶作也。

○不可為首,言陽剛不可為物先,故六陽皆變而吉。《本義》

東萊呂氏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乾乾,不息也。乾道反復,如環之无端,故无息也。蓋謂進退皆在道也。《易說》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暫無

【再次点校】:暫無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45-46册•經部•易类39-40(文渊阁本)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