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兑下兑上)-[元]胡震撰《周易衍义•卷十三》

[元]胡震|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兑下兑上)

【周易下经】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兑下兑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十三》

【原文】兌,亨,利貞。

【原文】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兌,說也。一隂居於二陽之上,隂說於陽而為陽所說,喜之見於外者也。兌為澤,說萬物者莫說乎澤。陽剛居中,中心誠實之象;柔爻在外,接物和柔之象。剛中故說而亨,柔外故利於貞。夫說可以致亨,而說之必以道,乃足以為說也。君臣說則尊卑之情通,父子說則孝慈之情通,兄弟說則友恭之情通,夫婦說則倡随之情通,朋友說則切偲之情通。兌之為說,固有亨道,然諛佞以取容者不足以為說,私情以相比者不足以為說,曲學阿世、違道干譽皆不足以為說。兌之說事必利於正者,寛裕温柔以相與,而齊莊中正之實隱然而不悖也;和順樂易以相親,而恭敬撙節之實確然而不流也。如是則說之以道,何往而不亨?東山之說以使民,與叔于田之久說而歸同一說也,而叔田不得與東山同;王民之皥皥、霸民之歡娱同一說也,而霸民不得與王民同。何也?為臣而說民,必有周公之正道,則可以叔段而得民之說,不過私恩以眩民耳;為君而說民,必有三王之正道,則可以威、文而得民之說,不過得私情而市恩耳。嗚呼!古人之說,未嘗不以其道也。僖公,一國之賢君也,而君臣亦以道稱。今觀詩人之所詠,醉舞而歸,說意之孚也。鷺于飛,鷺于下,而禮義可觀者,然而失其正。僖公尚然,况不為僖公者乎?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柔在外,和。說而剛健居中,則說以利貞也。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說而能正,是以上順天理,下應人心。以之先民,皆趨事赴功而不愛其力;以之犯難,則民皆捐軀致命而不愛其身。說道之大,至於父詔其子,兄語其弟,而相勸以勞,相勉以死者,日益廣矣。其為說也,豈不大乎?勞而忘勞,禹之治水也;死而忘死,湯之東征西怨也。文公曰:說若不是剛中,便是違道干譽,便成邪媚。下面許多道理,都從這箇剛中柔外來。

朱子發曰:民至愚而神,苟不以正,徒事甘言,求其忘勞忘死,難矣。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佚之,所謂說以正也。此卦其變為艮卦,其象兌為澤,有說萬物之象,其占利於正則亨也。

【原文】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麗澤,二澤相附麗也。兩澤相麗,交相浸潤,互有滋益之象,君子體之。朋友講習,互相益也。講者,講其所未知未能;習者,習其所已知己能。朋友非說,則道不相投,如員鑿方枘之不相入,講習何望焉!兩澤相麗,互有滋益一身之說。

楊氏曰:天下之可說者,莫小於聲色臭味,莫大於義理;天下之求益者,莫狹於晝思夜度,而莫廣於朋友講習。

【原文】初九:和兌吉。

【原文】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和而不同,說之吉也。有求而和,邪諂之流也;无應而和,正大之情也。和而不同,君子之公也;同而不和,小人之私也。和則真情融通,相視萬物為一體,中國為一人;同則私恩以相結,朋黨以相親。二者介於毫釐之微,判於天淵之遠,窮理君子,不可不察也。兌之初九,陽剛而居兌,則不至於介;得正而居兌,則不至於邪。无所係應,則无所牽累;處下而剛,則无所卑屈。和而不流,其說也,所以為吉也。世之衰也,正學不顯於天下,義理不明於人心,於是有妾婦其道如儀、衍者,於是有媚竈如王孫賈者,於是有好佞如祝鮀者,於是有閹然媚世如鄉原者。此其自視以為人事之當然,而不知賊天理,背禮義,而得罪於名教也。聞初九和兌之風,亦可以少愧矣。斯道也,中庸之達道,樂記之和,書之和衷,傳之惠和,皆是物也。近之感一家之和,推之興一國之和,達之致天下之和,大之召天地之和,皆可即和兌之義而推廣之。

象曰:行未疑也。其行未有可疑,未見其有失也。晏子曰:和如和羮,同如濟水。兌以說為說,和兌以不說為說。

【原文】九二:孚兌,吉,悔亡。

【原文】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二承比隂柔,說之當有悔。二剛中之德,孚信内充,雖比小人,自守不失,故吉而悔亡矣。世之不誠而說者,匿怨而友其人,藏怒而親愛,口蜜而腹劒,情疎而貌親,甚矣其欺也。古語有曰:世之人詡詡強笑語,出肺肝相示,指天誓日,不相棄背,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反眼若不相識,而又下石焉,其視孚兌之吉何如哉?兌之九二所以吉者,唯其說以誠耳。想其容貌之和,肺腑之通也;言語之洽,情文之實也;和說之貞,表裏之一也。人疑以陽居隂,承比隂柔,宜有失正過說之悔。然剛中之孚,足以行正,此悔之所以亡。七十子之悦夫子,皆心悦誠服,何也?以我之誠,故彼之說我者,亦以誠也。是知說人之道,辭惠不可以為說,惟誠意之充實,則說斯善矣。

象曰:信,志也。心之所存為志。二剛實居中,孚信存於中也。志存誠信,豈至說人而自失中?是以吉也。

朱子發曰:石碏、石厚,父子也;叔向、叔魚,兄弟也;子產、伯有,同族也。雖比也,豈能說之?素書曰:貌合心離者孤。豈孚兌之義乎?

【原文】六三:來兌,凶。

【原文】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說之義,有君子之說,有小人之說。以道義相歡,以禮樂相示,以中和相與,斯謂君子之說。以貨利而合,以黨與而親,以枉道而求,斯之謂小人之說。由君子之說,則衆善之都會也。由小人之說,則萬惡之淵藪也。兌之六三為兌之主,其志隂柔,其處不正,其位不中,其於說道已无本矣。上无正應,下比同體,其所以求說者,又非其正矣。况其失道,上交无應,而復來就下二陽以為說,其凶宜矣。

象曰:位不當也。言以隂居陽位也。雖然,三之所以來兌者,初與二也。以初之正、二之中而就之,其庶幾於能有道者矣。何以凶?

曰:君子之求說,必先自正,然後能規天下之正。佛肸欲召孔子,而孔子未嘗往。王驩欲交孟子,而孟子未嘗與之。言以柔邪不中不正之資,而欲親剛中剛正之人,多見其不知量也。

楊氏曰:聖人之誅盜,輕於誨盜。兌之六三,隂柔邪佞,挟此以來,而求說於上。鬻而不售,已之吉,亦國之吉。鬻而售,已之凶,亦國之凶。六三之凶於身,不足咎也。說六三之柔佞而來之,既來之,又位之下、卦之上者,可咎乎?位小人於上,可謂位之而不當矣。位之而不當,一佞來,衆佞集,不凶于而國乎?故廉來之得位,凶于廉來,亦凶于商。恭顯之得位,凶于恭顯,亦凶于漢。六三說而來,來而凶,豈六三之罪哉?

【原文】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原文】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此乃天理人慾、公私介限處,聖人所以開示正道、提防邪心之要路也。兩間謂之介,分限也。人有節守,亦謂之介。天下之理,是非不兩立,公私不並行,好善則疾惡,從正則遠邪。九四以陽居隂,則處非正,上承陽剛中正之君,下比隂柔不正之臣。隂者陽所說,故不能自決,而商度所說,趨舍未定,從違莫别,四之疾也。然質本陽剛,若能介然守正,從九五陽剛之正,疾惡隂柔不中不正之六三,則和衷同寅,同道格君,可以有喜。悖魯隱而佐桓公,羽父以簒賊終其身;違昭公而黨意如,丘據以邪說汙其行。邪正之間,胡可无決?

象曰:有慶也。守正勿邪,則上而致君以為一人之慶,下而澤民足為兆民之慶,其喜慶也固宜。夫苟此身一汙於小人之域,則仰愧於天,俯怍於地,内愧於心,上而禍國,下而禍民,反而禍身,憂將若之何?聖人於此固為之深戒也。

楊氏曰:兌,說也,而所以說者有二:有事君容悦者,有以安社稷為悦者。九四,近君之臣也,故於兌說之時,徬徨焉,躊躇焉,商確而謹擇焉,其心安得而自寜也?何也?懼容悦之小人有以妄說而疾吾君之心也。六三之來兌,即容悦之小人也。非九四之剛正,介而隔之,使不得近於九五,其不為疾者鮮矣。六三,君心之膏肓也。九四,膏肓之箴艾也。六三不喜,則九四有喜矣。非九四之私喜也,天下國家之大慶也。

【原文】九五:孚于剝,有厲。

【原文】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君子消小人謂之復,小人消君子謂之剥。剥者,隂消陽也。九五與上六密比,聖人故為戒之曰:九五若親信上六剥陽之小人,則有危厲矣。夫小人之在世,外夷中深,其虚言詭論似忠潔,其雍容卑遜似純良,其神機秘計似深沉,其奔走先後似勤勞。人君信其臣,假善不稽其實意,則國家隂受其消剥之害而不自知矣。吁,亦危哉!

象曰:位正當也。謂所處之位正當戒也。或曰:九五剛健中正,何憂乎小人?而聖人為之戒,何哉?唐虞成周之盛,聖帝明王在上,臯、夔、周、召在官,猶有四凶、管、蔡小人之厠迹,使當時帝王儻終信之,豈不有滅正之凶?此孚于剥有厲,是盖憂治世、危明主之語法,是則聖人之微意也。

楊氏曰:小人得志,疾也。一得志則中其疾以疾君心,不得志則移其疾以疾君子,是疾一移則隂剥陽、邪剥正矣。六三以兌說而來焉,上六以兌說而引焉,九五萬一輕信二隂而孚焉,則剥之胎具矣,安得不危厲而祗懼哉?九五居此位也,則必當此責也,可不懼乎?

【原文】上六:引兌。

【原文】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不以道,說也。上六成說之主,居說之極,下乘二剛,下无正應,強引二陽以為說,是其不正而引正人以為說,不中而引中行以為說,隂柔而引陽剛以為說,其誰我與?可謂說之不以道而不正者也。其欲志趣之能遂,得乎?

象曰:未光也。相說非自然之道,未為光大也。雖然,上六不幸而隂柔不正,不得盡其說之之道;亦幸而遇陽剛中正而不遂其說,无所施其邪說也。使九五從其邪說,納其諛佞,則紫之奪朱,鄭之亂雅,利口之覆邦家,得无亂天下乎?幸而九五之不孚於剥,不至於悮國,雖上六之不幸,實天下之大幸;雖天下之大幸,亦上六之幸,不悮其身。為小人者,祝母以說之得遇。

東坡曰:六三、上六皆兌之小人,六三履非其位以求說。為兌者曰來兌,言不召而自來也。其心易知,其為害淺,故二陽皆吉而六三凶。上六超然於外,不累於物,此小人托於无求以為兌也,故曰引兌,言九五引之而後至也。其心難知,其爲害遠,故九五孚于剥,

周易衍義卷十三

<經部,易類,周易衍義>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