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者,決也。以五陽決去一隂,孚信之在中,誠意也。號者,命衆之辭。君子去小人,當顯明之於公朝,以正其罪,故曰揚于王庭。又當盡誠以呼號其衆,相與合力,然亦尚有危厲,不可安肆。又當先自治其私,而不可專尚威武,則利有攸往也。皆聖人設戒之辭。夫以公道而去小人,此不易之說也。然以公道而去小人,亦有濟不濟者焉。孔子誅少正卯于兩觀之下,以公道也。舜去四凶于聚衆之朝,以公道也。其行誠利矣。以裴度而斥皇甫之姦邪,其說非不公也,而反為皇甫逢吉所擠。張九齡指牛仙客之目不知書,非不公也,而反獲荆州之貶。豈去小人者,公道不足恃耶?亦所以行公道者,有不可以直遂也。夬之君臣,其必揚小人之罪于王庭。若曰上六隂柔邪說,非帝王之佐,而冒處諸賢之上,是猶以履加冠,以足加首,此誠天地鬼神之所不祐,四海萬方之所不與。不去之,則道化何以宣明,風俗何以移易,人心何以復治也?揚于王庭者以此。然小人既在高位,豈無私人故舊之在朝,而不可盡去者乎?防慮之周,尚庶幾焉。樞機不密,階之為禍,於是至誠命衆,而以危道防之,告於其國,而不以兵革之威脅治之,乃可以得行其夬之道也。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此釋卦名而贊卦之德也。健而能說,決而能和,決之至善也。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謂一小人居衆君子之上,隂而乘陽,非理之甚,人誰不知?宜顯揚其罪于朝庭,所以示公道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孚誠以合衆,危厲以知戒,其危乃光大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專尚威武,不主中道,則所尚乃至窮極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一隂決去,即為純陽,乃剛長之終也。合而言之,揚于王庭,始之以公道也。孚號至即戎,行公道之事也。利有攸往,行公道之效也。
徐氏曰:君子之盛,不可以小人之勢孤。謂無能為,不盡去之,而存其孽也。唐五王不去三思,而患生於所忽,不旋踵而君子之禍烈。董氏曰:孚號有厲,合䦕口處,便須有劒從自家頭上落也。須着說,但使功過各當,是非顯白,於吾何慊?朱氏曰: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其危猶曰其亡,所謂與衆棄之,則決小人之道光矣。若隱其誅,如唐去李輔國,則不光矣。
傳曰:無瑕者乃能戮人。舜脩文德,文王无畔援,歆羨自治也,故曰告自邑決。小人不能揚于王庭,孚大號,于以藉戎兵,以清君側,猶鑿木去蠧,薰社逐鼠,豈夬之尚哉?此卦其變為剥卦,其象五陽去一隂,夬決之象,其占利有攸往也。
【原文】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雨澤上於天,其勢不居必決。衆流有潰決之象,君子體之。觀澤決於上,而流注於下,德也。寛以居之,仁以行之,若決而散,則不可以畜矣。故以此施禄則可,以此居德則忌。程氏曰:忌,防也。謂安處其德,約立防禁,則无潰散也。
【原文】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原文】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九居初而壯於進,躁於動者也,故有不勝之戒。隂雖將盡,而已之躁動,自宜有不勝之咎,不計彼也。夫天下有時中之理,正邪有迭勝之事。不思我之勢如何,而冒然亟欲去其竊位者;不思彼之得時者何如,而奮然欲斥其得時者,鮮有不受其咎。况小人之勝君子,其心險於山川,其忍毒於豺狼,其謀深於坑穽。吾而危言正論,彼可以賣直而讒我;吾而明道正誼,彼可以儌世而斥我;吾而薦揚正士,彼可以朋黨而籠我。初九以陽剛而居在下之位,又居夬決之時,任壯前進,是壯于前趾也。然以初言之,則居下而无位,无位則无時也。无位无時而勇於前進,其能必勝乎?要必自反而縮,量敵而進,慮勝而會,斯可不為正道之累,不為隂邪之所中也。雖然,密計隂謀以制小人之弊,養驕縱傲以待小人之敗,君子固无是心。居潜龍勿用之時,欲遽遂其風虎雲龍之志,亦君子所不為也。
象曰:往不勝也,勢不能勝而且往,宜有咎也。
楊氏曰:不勝在往前,宜其有咎。為初六謀者,唯充吾剛德,養吾正氣,守吾正道。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吾道未可期;如欲平治天下也,小人豈能與君子對敵哉?
【原文】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原文】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九二當夬決之時,剛而居柔,又得中道,故能憂惕號呼,以自戒備。縱莫夜有戎,亦可勿憂恤也。夫不自安者,足以享天下之安;不自逸者,足以享天下之逸。今夬之時,九二剛健得中,志得意行,何不可者?猶且惕厲號呼,戒内戒外者,何也?誠以隱謀隱計,伏藏不露,小人之陷穽也;憸儔私黨,同惡相濟,小人之禆援也;讒言姦舌,巧計中傷,小人之鋒刃也。使君子自謂力量足以勝之,氣燄足以爍之,而内無戒心,外無戒備,則莫夜之變,必有出於吾之所不料者矣。此吾道之所以不可忘戒備,而戒備之志,乃安逸之所萃也。
象曰:得中道也。莫夜有戎者,不測之變也。二之惕厲而戒於内,號呼以戒於外,无事則不忘戒,有事則不必憂,乃得中道也。嗚呼!虞朝去四凶,必曰警戒無虞;周公兼戎狄,必曰徹桑土於未雨者,其以此歟?
朱氏曰:小人知將亡其姦,必乘人之疑以相恐動。
楊氏曰:九二柔以晦其剛,得中而戒於過,此狄仁傑從容存唐之事也。
【原文】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无咎。
【原文】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君子與小人本皆人耳,其正邪之判,特判於心術之微。君子悞與小人合,何世無之?特不終其過而能去其係累之私,則其凶可吉,其汙可潔,其晦可明也。以岳之賢而薦崇伯,以旦之聖而使管叔,以樂正子之學古道而從王驩,以孔明復漢之忠而信馬謖。不拒絶之,反壯其名位;不鄙夷之,反壯其志謀。或以之敗績,或以之生變,或以之而見排於師門,或以之而見負於敵國,是皆君子之過耳。然天下後世不以□明其姦邪而不惑之也,終能裁制情愛而不累之也。頄為在上之物者,上六是也;陽為上六之應,九三是也。諸陽方同力而去上六,九三乃與之為正應,是以陽剛而壯助上六之隂柔,以君子而壯小人,其凶也不待言。然三,君子也;二,小人也。三,陽剛也;上,隂柔也。三若能果決而又決,不係於私愛,則始雖合於上六,為其所汙,如獨行遇雨,至于若濡而有愠,終能決去小人,則亦可以補過而无咎也。
象曰:終无咎也,是知應小人則有咎,絶小人則无咎也。
劉氏曰:有愠也,自是不能堪。正如顔杲卿使安禄山受其衣服,至道間與其徒曰:吾輩何為服此?歸而借兵伐之,正此類也。
【原文】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原文】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牽者,當其前則不進,縱之使前而隨其後,則可以行矣。九四以陽居隂,不中不正,剛決不足,欲止則衆陽並進於下,勢不得安,如臀无膚也。欲行則居柔,失其剛壯,不能強壯,故其行次且也。若不與衆陽並進而安出其後,如牽羊然,則可以亡其悔。然居不當位,柔不能克己,雖聞牽羊之義,亦不信也。
象曰:位不當也。又曰:聰不明也。始以位不當言責之也,終以聰不明言惜之也。噫!以小人之隂邪而陷於人欲之深者,固不足道,以九四稟剛健之氣,與君子同類而同去小人,乃不中不正如此,憚於聽言、倦於改過又如此,是此身已陷於小人之域也,豈不甚可念耶?是知君子決小人,固聖經之所望,君子而近小人,尤聖經之所深戒也。九三、九四皆有君子小人兩從之嫌,而九三獨无咎者,九四聞言不信,而九三君子夬夬,何也?九三以陽居陽得其正,九四以陽居隂不得其正也。
【原文】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
【原文】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莧陸,馬齒莧,曝之難乾,感隂氣之多者也,而脆易折。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與上六切近。隂者陽,所說雖感於隂,而決斷之易如莧陸然,則於中行无過咎矣。夫至易去者小人,至難去者亦小人。過於急遽,則激變而致小人之亂;過於因循,則畜養而固小人之勢。過寛則巽懦不威,而不足以聳姦邪之懼心;過猛則暴戾無親,而失國家之大體。是去小人者,其勢雖易,揆之義理,則未容以易言也。夬之九五,以莧陸夬夬言之,又以中行无咎言之。君子之去小人,不以振蕩排撃之為可喜,而以周密詳悉之為可貴;不以威命明赫者為可嘉,而以施行之中節者為可尚。是以古人去上位之臣,以不亷廢者,姑曰簠簋不飭;以汚穢淫亂廢者,姑曰帷薄不修;以罷軟廢者,姑曰下官不職。又反而求之,必使吾之施為舉措,無一悖理。斥黜之中,温厚具焉;韜晦之表,威嚴肅焉。大中之理,毫釐不過,必如是而後无忝於莧陸之夬夬也。
象曰:中未光也。謂其比隂柔而中未光大,故戒之也。
楊氏曰:唯小人易近而難遠,非難遠也,近之則難遠也。近則寵,寵則尊,尊則僭,僭則強,強則難遠。李輔國者,其初一家奴,其晚號尚父,貫盈罪大,而代宗不敢顯戮之,至遣盗以竊其首。殺之者,夬夬也。遣盜者,中行也。誅一小人而无變者,无咎也。然隂竊殺之,而不明正邦刑,亦可羞矣,豈足以為光大乎?九五以之。
象曰:中未光,事雖正而意有所係,吝。所謂流注不斷,皆意不誠之本也。凡人心一有所欲,則離道矣,便未得全美也。
【原文】上六:无號,終有凶。
【原文】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上六一隂,處窮極之地,是衆君子得時決去危極之小人也。其勢必須消盡,故云无用號咷畏懼,終必有凶也。夫聖人之於天下,其善善長,其惡惡短,未嘗不欲小人皆化為君子。今夬之上六,居五陽之上,其位甚高,而播其惡於天下;其權甚重,而流其毒於萬姓。於此時而有所號呼,是誠如飛亷之惡,而武王不得而赦之;如管、蔡之惡,周公不得而親之;如少正卯之罪,孔子不得而進之也。悲哉!上六之窮,聖人雖有愛之之心,亦末如之何也已矣,終不可長也。无所號咷,豈能人乎?然則上六一爻,其小人之藥石乎?李斯父子、潘岳友朋臨刑之時,正如此耳。
程氏曰:夬者,小人之道,消亡之時也。決去小人之道,豈必盡誅之乎?使之變革,乃小人之道亡也,道亡乃其凶也。
周易衍義卷十
<經部,易類,周易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