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9卦-蹇卦䷦水山蹇卦(艮下坎上)-[元]胡震撰《周易衍义•卷九》

[元]胡震|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39卦-蹇卦䷦水山蹇卦(艮下坎上)

【周易下经】第39卦-蹇卦䷦水山蹇卦(艮下坎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九》

【原文】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原文】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蹇者,險阻之義,故為蹇難。處蹇之事有三,所以行之者二。趍平易,避險阻,親大德,此三者處蹇之事也。守正志,行正道,此二者所以行乎三者之間也。大凡人之遇險難,非蹈履實地,趍就樂土,則不足以濟蹇;非出險而往,知難而退,則不足以濟蹇;非親大德之臣以輔其治,親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則不足以濟蹇。然平易固當趍,苟失其正,則有趍利以便已私者矣。險阻固當遠,苟失其正,則有辭難而害義者矣。大德固當親,苟失其正,則有自任私意,而不能與同志者矣。且蹇之時,以卦名言,猶足之不能進,行之難也。以序卦言,睽必有難,而受之以蹇。以卦象言,坎水在上,為前有險陷;艮山在下,為後有阻峻。險在前而止,不能進也;阻在後而止,不能退也,皆為蹇義。西南坤方,坤體順而易;東北艮方,艮體止而峻。蹇難之時,處順易則難可紓,止險峻則難益甚,故利西南,不利東北。蹇難之時,必有聖賢之人,則能濟天下之難,故利見大人。濟難者,必以大正之道,而堅固其守,行乎三者之間,故貞則吉也。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此以卦德釋卦名義。

程氏曰:蹇難時,唯能止為善,故諸爻除五與二外,皆以往為失,來為得。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此以卦變四五相易,言濟蹇之道。卦變本自臨來,歷九變而為小過,小過一變而為蹇。四陽上往於五,而得中道,可以濟難。四之一陽,不可退入於艮體,而入於險難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此指二五言濟蹇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二四,隂位也,而柔居之。三五,陽位也,而剛居之。當位而正也。初六雖以隂居陽而處下,亦隂之正也。此必以正道,然後能正身以正四國也。蹇之時用大矣哉,贊其用之大也。蹇之時,非小難之時。蹇之人,非小才、小知、小德之所可用,故曰時用大矣哉。此卦其變為睽卦,其象坎險艮阻,蹇難之象,其占利貞也。

【原文】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脩德。

山上有水,阻險而不行,蹇難之象。君子之德,有推之而不行者,必反身而修之,使可推而行。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所以濟蹇也。困心衡慮,皆所以為進德之助;貧賤憂戚,皆所以為成德之資。艮為躬,而在内卦,有反身之象。坎為矯揉,有修德之象。

【原文】初六:往蹇,來譽。

【原文】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來者,對待之辭。上進則為往,不進則為來。六居蹇之初,隂柔無援,往進則益入于蹇。止而不進,則有見幾知時之美譽,來則有譽也。夫君子之學,為已而已,非為人也。時乎可進,則往而沃君心,安社稷,利生民,亦為己也。時乎可退,則來而守志節,遠聲勢,安分義,亦為己也。苟有一毫求名譽之心,是為人也。今初六以往為蹇,以來為譽,得無近於求名而為人乎?

曰:君子之出處,本非為名而設,而出處之有其道,則出處之有譽,亦自然之理也。君子之見幾知時,本非為名計也,苟有見幾知時之實,則有見幾知時之譽,亦自然之理也。况天下之理,不過行止兩端而已。其行也為非,則來而止也為是;其進也為失,則其退也為得矣。初六君子固未嘗有干譽之心,然在我知幾而來,無取辱之事,則聞望昭著,亦理之自然耳。

象曰:宜待也,宜待時,可往而後往也。

專城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固非君子之容心。切切而逃名,恐恐而避榮,亦非君子之所容心也。故德業未著而畏人知則可,有其實而必欲避其名則不可。君子之論,惟其中而已矣。

楊氏曰:初逢難之始,宜静退以待時之平而已。獲譽於亂世,不若無譽之安也。

【原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原文】象曰:王臣蹇蹇,終无尤也。

二以中正柔順,上應九五,為君所任,故曰王臣。九五在大蹇之中,二隂柔之才,豈能勝其任?故為蹇蹇。然二之蹇蹇而求濟,非為身故也。聖人取其志義而謂無尤,所以勸忠藎也。夫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子不與父同難,則為不孝;臣不與君同難,則為不忠。臣之蹇蹇而赴君之難者,豈曰為一身之故?盖以不如是,則無以盡吾心。所謂天之經,地之義,民彝之懿,吾不敢不盡其道耳。自小人之心言之,其偷生以全首領者,固不足道。間有赴君之難,其本心不免有希君要寵之心,是亦私而已耳。若謂天經地義,安知其果能終不叛去也?昔者周天子蒙塵於外,晉文納王,似亦能濟君於難,然其處心乃在於伯諸侯。秦人方罹荆難,而王翦伐楚,似亦能解國之難,然其立心乃在於富田宅。嗚呼!是誠何心哉?

象曰:終無尤也。唯其非為身之故,所以終無尤也。雖然,人臣敢死,亦有為公而死者,亦有為私而死者。比干之諫而死,子路之為義而死,皆出於公,謂之匪躬之故可也。狼瞫之死敵師,意則在於愧先軫不明之過;荀息之死奚齊,意則私於獻公不正之託。是皆出於私,謂之匪躬之故可乎?嗚呼!非克己復禮之君子,安知匪躬之大義歟?

【原文】九三:往蹇,來反。

【原文】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九三當位,與上為應,上柔無位,不足與濟難,故曰往蹇。來歸於内,反就二隂,得其所安。陽者隂所宗,處蹇而得下之心,可以求安也。夫日往則月來,此天象之大經也。當來而往,則天象紊其經。寒往則暑來,此天時之大序也。當來而往,則天時失其序。君子之在當世,進退周旋,行止動靜,莫不各有當止之理。時當往進,止乎往進之理可也。時當來反,止乎來反之理可也。詩曰:邦畿千里,維民所止。

曰:綿蠻黄鳥,止于丘隅。曾謂九三為艮體之主,而不知止乎?此九三為艮之主,而得止之義,故不往入於坎險,而來就於二隂,得其所安。一來一往,自當然之外,無容心也。

象曰:内喜之也,二隂附陽而喜慕之,是反而得其所也。

楊氏曰:三與上為應,而上六隂柔,不能主三以共濟,此陳蕃勸竇武速斷大計,而武不從之事也。二子往而不反,其濟否何如也?

【原文】六四:往蹇,來連。

【原文】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六四近君,往從乎五,隂柔不足以濟五之蹇,惟下連九三之牽引以進,初、二附三亦相連,合力以進,乃克有濟。夫蹇難之世,非合力固無以濟也。然石顯在中書,下合五鹿、諸葛之徒,而不能免斯民之議。王鳳握大柄,下連杜欽、谷永之徒,而終於立禍亂之基。牛僧孺居唐朝,下連皇甫湜、李宗閔之徒,而終於召朋黨之變。居大臣之位而下合同類,得無近於立黨以孤人主之勢,而得罪於名教耶?曰:非此之謂也。彼之與衆合者,以邪合也。此之與衆合者,以正合也。植私黨以竊國寵,結私交以固權位,彼之所以連衆心者然也。招同志以濟國難,合正人以寛主憂,此吾之所謂來連也。彼以邪合召蹇之禍,此以正合處蹇之道也。六四所謂往蹇來連,夫子釋之曰:當位,實也。是謂正位而得正道之實,其來連之有其道也。

楊氏曰:往則无應,來則乘剛,往來皆難,故曰往蹇來連。得位履正,當其本實,雖遇於難,非妄所招也。

楊氏曰:此公果與郈孫接連以伐季氏,而昭公出訓與注接連以去宦寺,而唐室亂之事也,可輕往乎?

【原文】九五:大蹇,朋來。

【原文】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大蹇者,非常之蹇。九五處尊位而居蹇之中,所以為大蹇,所謂遺大投艱于朕身。人君當此之時,須集羣策,用羣力,乃可濟也,故利於朋助之來。或曰:九五剛健中正,固无召難之理,而天下之難,有適遭其時者,亦聖賢之所不免也。文王之聖而蒙大難,宣王之賢而遇災,豈非君之大難乎?然德如文王,則庶民子來,德如宣王,則徐方來庭,亦必然之理也。若夫奉天之難,至尊犯險,蹇可謂大矣。當時賢人戮力効忠,扶持者輦復於故都,祀唐配天,倘非從陸宣公之言,而有德音之宣布,則人心之朋來,亦未知其何如也。以德宗之言難,而動天下之來助者如此,况不為德宗者也。

象曰:以中節也。五有中正之德,而二亦有中正之德也。程氏曰:自古聖王濟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賢聖之臣以為之助,湯、武得伊、呂是也。中常之君,得剛明之臣,而能濟大難者,劉禪之於孔明,唐肅宗之郭子儀,德宗之李晟是也。自古守節秉義,而才不足以濟大難者,漢李固、王允,晉周顗、王遵之徒是也。此臣賢於君,則輔君以所不能,臣不及君,則贊助之而已矣,不能成大功也。

【原文】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原文】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蹇无常蹇,蹇極則解。上六居蹇之終,處險之極,往則入于蹇,來則比近陽剛,正大光明,得君行道,故其吉在于利見大人。昔孔子窮於春秋而大業不成,孟子厄於戰國而大道不行,以世无大德之君,可以利見耳。

象曰:志在内也,以其志在應三而從五也。曰:以從貴也,以其從九五之貴也。或曰:在五不言濟蹇之功,而上六利見之,何也?

曰:五居坎險,無剛陽之臣,故无濟蹇之義。上六蹇之極,有出險之時,而見大德之人,則能濟於蹇,故為利也。

程氏曰:碩,大也,寛裕之稱。來則寛大,其蹇紓矣,紓則吉也。

朱子曰:守而不進則為來。《程傳》之說,是上六往蹇來碩,只是蹇極有濟之理。既是不往,唯守於蹇,則必須見九五之大人與共濟蹇,而有碩大之功也。

周易衍義卷九

<經部,易類,周易衍義>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