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8卦-蛊卦䷑山风蛊卦(巽下艮上)-[元]胡震撰《周易衍义•卷五》

[元]胡震|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18卦-蛊卦䷑山风蛊卦(巽下艮上)

【周易上经】第18卦-蛊卦䷑山风蛊卦(巽下艮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五》

【原文】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原文】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左氏傳曰:風落山,女惑男。以長女下於少男,亂其情也。風遇山而囬,物皆撓亂,是為有事之象。故曰:蠱者,事也。既蠱而治之,亦事也。自古治必因亂,亂必開治,理自然也。蠱之所以元亨者,以能飭之耳。飭之則弊革事理,而可致大亨也。事之大者,濟時之艱難險阻,如涉大川之為利。又當知先甲後甲之義,以新天下而垂後世也。夫欲通治道者,必先於濟世變。欲濟世變者,必先於法天道。天下否泰之相因,未有傾否而不泰者。天下剝復之相仍,未有終剝而不復者。蠱之所謂元亨者,以蠱亂之際,不能无危。天下之溺,自我援之。變故之衝,自我救之。羣言之風波,人情之險巇,自我平之。解中流亡楫之變,平生民險巇之危,則治道始得而亨通。然推行於事為之粗,未嘗不盡乎天地之妙。先甲三日而謀之,所以法天道之辛,而新天下之治。究其弊之所以然,致其振作整新之功。後甲三日而謀之,所以法天道之丁,而致其丁寜審覆之意。患有未盡除,利有未盡興,弊既去而復生,又慮其所將然,致丁寜告戒而思備之之方。先甲後甲所以法天道者,又所以為濟人事之本歟。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剛上而不降,柔下而不升,則上下之情兩隔而不通。巽順而不健,艮止而不行,則上下之材兩弱而不立。天下之事,得不壞乎?此卦之所以為蠱。

曰: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事之壞者,又當振而起之。往有所事,見險而動,動則濟險矣,所以能致治也。

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有始則必有終,既終則必有始,天之道也。聖人知終始之道,故能原始而究其所以然,要終而備其所將然。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而為之慮,所以能飭蠱而有元亨之治也。盖洪濟艱難,力扶憂危,此飭蠱之始事。先天以謹其始,後天以謹其終,此飭蠱之中事。四海會通,羣生底乂,此飭蠱之終事。

楊氏曰:宣王當厲王无紀綱文物之後,宣王振而起之,復文、武之境土,復會諸侯於東都。而其所以振而起之者,以北伐玁狁,南征蠻荆,涉大川,以此而已。朱氏曰:漢嘗削諸侯之地矣,唐嘗討弑君之賊矣,令下而兵起,言出而禍隨,昧治蠱先甲後甲之義也。此卦變為隨卦,其象風回山下,蠱壞萬物,有蠱之象。其占往而有事,則元亨也。

【原文】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之為物,以止静為體;風之為物,以散動為用。此有事生於无事之地然也,故為蠱之象。君子以謂天下大事,常伏於无事之際也。故平時暇日,其於民也,務振作其氣,使之力,所謂相養之道,而无廢惰自安之人;其在已,務涵養其德,使之日新又新,而无逸豫自止之意。則君子之所謂事,无有外於此二者。中庸:成物,智也;成已,仁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育德者,振民之本。

【原文】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

【原文】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蠱者,事也。諸爻皆取幹事為義。蠱非創始之事,盖嘗作之而弊壞者,敝而改為則治矣。初六一爻,居卦之首,前无先之者父没子繼之象,故云考承父已基之事。能幹父之蠱,則有子矣。有子則考乃无咎,若武王言惟朕文考無罪同意。然初六在下无應,巽體柔弱,子幹父事,必克濟則不累其父,故能厲則可以終吉。夫天倫之重,莫重於父子。父之與子,本一體而分喘息者也。已之德善,即親之德善;已之功烈,即父之功烈。子幹父蠱,必有以振其父之所未舉者,必有以理其父之所未修者,必有以飭其壞之未去者,然後能不累其親。然保其基業,守其宗廟,永有名譽,豈易言哉!危懼不忘,尚可克終,慢忽一萌,凶即隨之。要必如臨深淵,如履薄氷,道而不徑,舟而不游,常懷惕厲,可以終吉也。象曰:意承考也。謂幹蠱之意,在於承其父事。是道也,知傷其身,是傷其親之旨者,可與語此;知夙興夜寐,无忝爾所生之旨者,可與語此;知洞洞屬屬,如弗勝,如將失之意者,可與語此。彼有不知此身為親之枝而不敬者,是不孝也。

【原文】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原文】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二以陽剛之臣輔柔弱之君,為六五所應,是以陽剛之才在下,而幹夫在上陰柔之事,故取子幹母蠱為義。子於母以柔則合,以剛則暌。父道配天,天主乎剛,必剛健中正而後合其德;母道配地,地主乎柔,必柔順含洪然後合其德。今子之幹母蠱者,内政之未修者修之,内事之未飭者飭之,母儀之有條緒者則輔佐之,冢婦介婦之有職任者則分畫之,從容和緩,將順其美,匡救其失,使之身正事治足矣。曰:不可貞,不可貞,固盡其剛直之道。若伸已剛直之道,遽然矯拂則傷恩,所害大矣,又安能入母之心?

曰:預外政者非婦人之事,六五母道而止乎外,九二子道而巽乎内,正以母干外政而有蠱壞事。為子者當巽順將承,柔聲微諫,使之身正事治,則為孝也。

曰:子事父母,非有二道。聖人於初六,則垂惕厲之訓;於九二,則垂不可貞之戒。何哉?曰:初以柔而任父之事,則當自戒其柔而不勝;二以剛而任母之事,則當自警其剛之過,尤各舉其偏者而言也。合而言之,行父母之遺體者,均之不可无危懼之心;任父母之所事者,均之為不可有堅正之過。

象曰:得中道也。謂不固執其剛,而行之以巽,剛柔相濟,得中道也。是道也,非特子之於母為然,以陽剛之臣,輔柔弱之君,亦類也。孟子事齊王,齊王之弊政固多端。其君好樂,軻不能正之以韶濩之樂,故以與民同樂之事勉之;其君好色,軻不能亟正之以不邇聲色之事,故誘之以太王之事;其君好貨,軻不能亟正之以不殖貨利之事,故誘之以公劉之事。是以巽而入,乃聖賢之所常行,而固守以盡其剛直,亦未必能入之也。雖然,事親主恩,事君主義,又不可以一端求也。

【原文】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

【原文】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也。

任父之事,而得失之相參,九三是也。夫行无專制,事无由已,有隱无犯,子道之善也。九三幹父蠱而有悔者,必過剛失中,改其親之弊政,或不能无更革之迹;修其親之廢緒,或不能无作為之過,故有小小之悔。然曰无咎者,巽而得正,能誨而行,不終於專制,所以无咎。雖然,天下之理,介於毫釐之間,察之不精,而害道者不少。父有争子,則不陷於不義,而申生之辨,適以陷父,則剛亦患於過中也。子從父令,不足為孝,而舜之克諧,未嘗以順廢人之大倫,則巽尤不可以失正也。夫剛而中,巽而正,子道之備也,何至如九三是非之相雜哉?童溪曰:九三剛過,父之争子也,不從其令以争,此小有悔也。然其争也,所以免父於不義,謂之非孝,可乎?此君子之所予,故小象曰終无咎也。

【原文】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原文】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當頹敗而振起之,幹父之蠱也;當頹敗而委窳之,裕父之蠱也。六四以至柔之才,爻位俱柔,體艮之止。止者怠,柔者懦,是无幹蠱之才,安往而不吝?父有作室,曾不知勤其肯堂肯構之事;厥父菑,曾不知勤其肯播肯穫之事;厥父翼,曾不知勤其弗棄基業之事。精銳銷於退縮,振作壞於廢弛,寛裕偷安以治其蠱,不知興智補弊之為力,適所以益增其蠱也,是以往而吝。持是以往,吝道也。

象曰:往未得也。謂其寛弛其親之弊事,故有所往而无所得也。嗚呼!伯鯀有敗斁之事,而禹能克勤修之,故能致鯀之配天;蔡叔有惑亂之事,而蔡仲以能慎理之,故能使蔡之傳世。非惟子道,惟臣亦然。率作興事,屢省乃成,臯陶所以事虞舜;王事多艱,不遑寜居,南仲所以事文王;不留不處,三事就緒,休父所以事宣王。使數君子處大臣之位,而以寛緩處之,其悔吝有不可勝言者矣。此子勤父事則為孝,臣勤君事則為忠也。

曰:益長裕而不設則為善,此之裕則為吝,何也?曰:益之裕,寛洪廣大而无迫切之意;此之裕,寛緩廢弛而无嚴密之規,故不同也。

程氏曰:四所處得正,故為寛裕,以處其父之事,僅能循常自守而已。若往幹過常之事,則不勝而見吝,以柔順而无應,安能往濟?

楊氏曰:初六、九二、九三幹蠱之後,事之壞者亦少飭矣。曰裕父之蠱,勸以寛也;曰往見吝,往未得,戒其迫也。此惠帝欲有為,而曹參守蕭何之規而无為,以成清静寧一之治,六四是也。

【原文】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原文】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創業開基之事,非剛明之君不能。繼世之君,雖柔弱之資,苟能用賢,則可以為善繼而成令譽也。蠱之卦,初六之小臣倡其幹,九二之大臣柄其幹,九三之近臣勇於幹,九四之大臣致於裕。六五以柔德履尊位,繼父而成幹蠱之治,下應九二陽剛之臣,是能用其譽髦之臣,承以衆賢之德,正禮樂,明紀綱,修制度,新士習,宣教化,覲前人之耿光,揚繼世之大烈。幹蠱而用譽,是為善而貽其親之令名也。太甲、成王,皆以臣而用譽者也。

象曰:承以德也。謂其有柔中之德,而繼成其親,是以用致令譽也。昔武王致文王之治,大勲未集,天下猶蠱亂也;朋家作仇,民志猶蠱惑也。武王於此繼志述事,幹文王欲治之,蠱成周家无窮之休,故夫子稱其達孝。

曰:一戎衣而天下定,身不失天下之令名。則武王於幹父用譽之道,其善矣乎!

【原文】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原文】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有事之初,退避於无事者,非臣道之正;无事之後,必欲其有事者,亦非臣道之正。蠱至上,則是蠱壞之事,皆為初六、九二、九三、六五幹濟之矣。幹至五而用譽,无復蠱之可幹,況上九陽剛居上,下无應與,又居艮體,在事之外,此賢人君子高潔自守,不累於世務者也。當此時而依阿取寵,枉尺直尋,无高尚之節,則有失已之恥矣。

小象曰:志可則也。謂其處无位之地,无任事之責,自守如此,所存之志可法則也。雖然,士之自高尚亦非一道,有懷抱道德,不遇於時,而高潔自守者;有知止知足,退而自保者;有量能度分,安而不求人知者;有靖介自守,不屑天下之事,獨潔其身者。所處雖有大小得失之殊,皆自高尚其事者也。嘗觀之泄柳閉門不内,干木踰垣而避,其失也傷於迫切而不洪;樂正之徒哺啜,張儀之為妾婦,其失也淪於卑賤而可恥。得失雖有小大之殊,然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唯聖人得禮義之中正,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可久則久,可速則速矣,未嘗局於一偏也。

韓文公曰:使蠱之上九居无位之地,而致匪躬之節,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无也。論至於此,則知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唯蠱之上九則可。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