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衍義卷一,元胡震撰
【原文】乾,元亨利貞。
乾,天道也,君道也,父道也。聖人名卦,不曰天而曰乾者,伊川曰:天者,天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又曰:乾,健也,健而無息謂之乾。剛健是天之本體,不息是天之運用處。說過乾字,便包括了天之形體、性情都在内。天則物也,乾則理也;天則器也,乾則道也。舉其理則統其物,舉其道則統其器。名卦以乾,所以見天道也。元、亨、利、貞,乾之四德。乾道主宰造化,施生萬物。四德其運用也,有元之德為春之發生,有亨之德為夏之敷暢,有利之德為秋之揫斂,有貞之德為冬之閉固。在五行為木、火、金、水,在卦為震、離、兌、坎,在物為生長收藏,在人性為仁、義、禮、智。以終始言之,周子曰:元亨者,實理之通;繼之者,善理之方出而付於物者也。利貞者,實理之復;成之者,性理之各得而藏於物者也。四德之運用,元而亨,亨而利,利而貞。貞下又起元,循環無窮,迭為四序,此乾之所以為乾。然天道有此四德而造化成,君道有此四德而天下治,父道有此四德而家政理。横渠曰:天下之理得,元也;會而通,亨也;說諸心,利也;一天下之動,貞也。乾卦其變則成坤,其象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龍、為馬、為玉、為金,其占大亨而利於正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此釋乾之元也。元,大也,始也。天德之元,為品彚之權輿,貫天德之始終。萬物之類衆多矣,資始於乾元,而發生之機始露。天之形廣大矣,總攝於乾元,而昭昭之多,萬古如一。此乾之大,以元而大也。伊川曰四德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是也。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釋乾之亨也。由元而亨,一氣之升而為雲,一氣之降而為雨,隂陽之氣亨通而成膏澤,故萬殊之物禀氣而成形質者,皆流通融暢矣。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此釋乾之利貞也。變者,自無而有,陽之為也。化者,自有而無,隂之為也。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保,謂常存。合,謂常和。天道變化,無所不利,而萬物之禀賦,各得其正,而不失其冲和之理。則向之生長者,至此而成,物物得其宜而無傷害也,物物各保其正而無偏倚也。惟其無不宜而無不正,是為天德之利貞。伊川曰:天之道,長久而不已者,保合太和也。石氏曰:物之與人,雖有正性正命,何以得其利?正須保全性命之理,合於太和,然後性命各得其道,乃為利貞。童溪曰:保合太和,謂絪緼之氣,所以始萬物者,至此而不離散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此釋聖人之元亨也。以上下定位言之,謂之六位;以陽氣變化言之,謂之六龍。聖人居天下之上,措天下之安,所以達天道於天下國家也。大明乾道之終始,則見潜、見惕、躍飛亢六位,各以其時成其德。聖人能明天道,故奮然乘六龍以當天運,不失其時,所以行天道也。所以當天運,即用九也。用潜龍而盡養晦之道,用見龍而盡普施之道,用惕龍而盡戒懼之道,用躍龍而盡進止之道,用飛龍而盡上治之道,用亢龍而盡持盈之道,此皆循天理之當然而行之耳。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此釋聖人之利貞也。聖人明天道而行諸己,有以盡己之性;推天道而措天下之安,又有以盡人之性。尊居人上,表儀衆正。由脩身而齊家,則家人循乎天理而一家安;由家而國,則國人循乎天理而一國安;由國而天下,則億萬人循乎天理而天下安。然盡已為天道之始,而元亨所以成始;盡人為君道之終,而利貞所以成終。此聖人之參配造化固如此。伊川曰:乾為萬物之祖,君為萬邦之宗。乾道首出庶物而萬彚亨,君道尊臨天下而四海從。王者體天之道,則萬國咸寧。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前一節指理之所以然而言也,後一節指事之所當然而言也。元者仁也,在造化為始物之理,天地之大德曰生,莫先於此;在人心為公愛之理,而萬善之理莫大於此,是為善之長。亨者禮也,在造化為長物之理,而品物豐美於時為夏;在人心為文明之理,而儀文粹美皆聚於此,是為嘉之會。利者義也,在造化為遂物之理,而無所妨害於時為秋;在人心為宜之理,而無所乖戾,是為義之和。貞者智也,在造化為成物之理,而生理各具於時為冬;在人心為知之理,而定見不移,是為事之幹。統而言之曰四德,是為天命之性,是為道之形體。以君子而行乎元之德,則自惻隱之心推而合天地萬物為一體,仁之大也。體仁,體元也。比而效之謂之體,體法於乾之元,而滿腔惻隱,則仁道大而足以長人矣。行乎亨之德,則自辭遜之心推而為節文儀物之美,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上下皆美,際會交通,禮之合也。行乎利之德,則自羞惡之心推而至于耻一物之不利,順物理而行之,使各得其所欲,義之宜也。行乎智之德,則自是非之心推而至於無一物之不知,有定見,有定守,異議不足以傾之,衆力不足以奪之,知之正也。豈非事之幹耶?以情則著情之正,以道則顯道之用,君子行四德,乃合於乾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前一節合四德為兩端而言也,後一節以一德包四德而言也。元亨者,一氣之始乎物也。利貞者,萬物之各具其性情也。元亨者,陽動之屬,元則必亨,舉元而亨之理已具。利貞者,隂静之屬,利不離正,舉利而貞之理已該。以四時則春夏屬陽,而夏即春之餘。秋冬屬隂,而冬即秋之餘。舉春秋而四時之綱舉矣。伊川曰:始則必亨,不亨則息矣。童溪曰:始物者,乾元也。而亨物者,亦乾元也。利貞者,性情也。利得其正,是性其情也。夫乾始以嘉美之功利天下,元之亨也。乾以兼利之功利天下,元之利也。乾不言所利,元之貞也。故天有四時,曰春夏秋冬,而春生之氣無不貫。性有四德,曰仁義禮智,而仁之理無不包。情有四端,曰惻隱、羞惡、辭遜、是非,而惻隱之心無不通。四者之間,生氣流行,本無間斷。美利之本,始于乾元。美利之功,及於天下。大而無方,不可言其所以。此元之所以包四德而統天也。西溪曰:見就元始中能以美利利天下,則利字己在元字中。至于利盡萬物,而天道又歸於不言之中,則正字又在元字中矣。此又見元亨利貞功用之不分也。故贊之曰:大矣哉!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大哉!贊乾道之大也。剛以體言,健兼用言。中者其行無過不及,正者其利不偏不倚,純者不雜于隂柔,粹者不雜于邪惡,精者至當歸一。剛、健、中、正、純、粹六者之德,皆歸於精當,乾之體也。六爻發揮旁通,以盡夫事物之情,乾之義也。時乘六龍,以當天運,乾之用也。雲行雨施,隂陽溥暢,天下和平,乾之功也。
【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乾卦之象也。凡重卦皆取重義,乾獨不然者,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健,則見其一日一周天,明日又一周天,若重複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不以人慾害其天德之剛,則自強不息矣。
楊氏曰:運行不窮之謂健,進脩不息之謂強。天行健,健即誠也。自強不息,誠之者人之道也。伊川曰:乾道至大,非聖人莫能體,欲人皆可取法也,故取其行健而己。
【原文】初九:潛龍勿用。
聖人畫卦,自下而上,故以下爻為初。初,陽爻也;龍,陽物也。龍以潜言,謂陽氣在下而潜藏,未可顯其用也。此爻於律為黄鍾,於歷為建子之月。日月會於星紀,而融熙之象未暢;九健動於黄鍾,而宣養之功未露。此時而施用,是冬行春令,而當蟄者出,豈所以為造化之正氣?其言潜龍勿用,聖人觀象而為之戒也。石氏曰:勿用,非不為時用,以時不當出,不求用也。此爻其變為乾之姤卦,其象為潜龍,其占則勿用也。
象曰:潜龍勿用,陽在下也。文言曰:潜龍勿用,下也。又曰:潜龍勿用,陽氣潜藏。
在下,非獨處微,亦陽方動而時未至也。六畫之卦,内卦為下,外卦為上。初則居内卦之下,造化之間。陽在下而急於施下,是謂發天地之房;一國之間在下而專於自用,是謂發一國之房;一家之間在下而專於自用,是謂越長幼之倫。冬華而雷,為妖為灾;人躁而狂,為凶為殃。故潜龍勿用,以在下言之,位之當然也。陽氣在下而潜藏,皆不可以施用也。
初九曰潜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潜龍也。
初九陽之微,龍德之潜隱,乃聖賢之在側陋,是以君子弗用也。以人事推之,一以明守道之實,一以明安時之義。以在己言之,充守道之心,而不變於流俗;存為已之心,而不急於人知。有用世之具,人不知之,而不以為愠;有審時之明,人或非之,而不以為憤。行其所可樂,違其所可憂,養之也浩然,處之也泰然,確乎其不可拔。此龍德之守,其在已者然也。然聖人非潔身以避世,待時而已;非有心欲人之不知也,不求知而已。
楊氏曰:初九惟其以龍德而隱,故以世從道,不以道從世;以實晦名,不以實顯名。其守不奪,其聖不拔,豈躁於用?此潜龍之德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潜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藴於身者為德,見於事者為行。成德之身,固可以兼善天下。德之未見,則獨善其身可也。實行之著,固可以時行則行。行之未成,則時止而止可也。豈必曰如長沮之避世,楊氏之為我,而後為潜哉?我未見未著,是以勿用之爾。此龍德之順,其在時也。
【原文】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龍者,變化之物;田者,利養之地。九二出潜離隱,見於田則其德已著。利見九五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天下利見九二之大人以被其澤,為天下之利也。陸氏曰:陽氣見於田,則生植利乎民;聖人見於世,則教化漸於物。白雲曰:龍潜有必見之理,聖學有必行之道。舜相堯,禹就舜,皆利見九五之大人也。人臣地道,故曰在田;人君天道,故曰在天;乾德以大為主,故曰大人。聖人法乾,法其大而已。此爻其變為乾之同人,其象陽剛出潜居地上,有見龍在田之象,其占則利見大人也。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文言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又曰:見龍在田,時舍也。
二,雖非君位,然得君行道,已有周普萬物之功,如大舜之事堯而有施澤于民,大禹之相舜而有東漸西被,以道覺民而教化廣,致君澤民而惠渥周,澤及於物,物所利見,此龍德之著見而在下者也。又曰:時,舍也。時舍之義,亦以其安所止而言之,言必止於信,行必止于正,明德新民必止於至善,為臣必止於敬,為子必止于孝,時有變而我之所止不容變,此龍德之著隨時知止也。又曰:天下文明,方其進而未見,則文明之用不見,及其見而不潜,則文明之用已彰,謂之文明。在于已者,明著之德,粹然威儀之盛,赫然令聞之彰,蔚然達於化者,禮樂彰而法度著,百廢興而賢能舉,教化行而風俗美,如大明當空,而愚庶皆見其清明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有君人之德,無君人之心,此乾九二大人盛德之事。龍雖見矣,在田而不在天;德雖正中矣,在下而不在上。有君德,無君位。當此時,既與物接,處之當如何?庸言必信,庸行必謹。邪念者,人偽之私也,則必閑之;誠德者,天理之公也,則必存之。此龍德之著於盡已也。至于善化之流行,而謙德之愈彰;盛德之廣大,而動化之愈妙。此周文王有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其乾九二之謂乎!西溪曰:聖人之學,與儒者佔畢之學異。正心誠意,便是治國平天下底事。信謹之始,便要善世不伐,德博而化。蓋君德權輿於此。天理人慾不能兩存,閑得一分人慾,便存得一分天理。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學聚問辨,明善之事也;寛居仁行,誠身之事也。聖人在下,雖已顯而未得位,則進德脩業而已。衆善之輕重異用,百行之操縱異施,古今之時變異宜,大而造化隂陽之機,反而身心性情之德,不可以一端求,必博學以會通之。義利之分,公私之判,是非之際,善惡之介,在於芒芴疑似之間,必審問以精擇之。寛以居之,則識見静定,而無躁迫之累;規模宏遠,而無淺近之私。仁以行之,則克己復禮,而行之以公心;出門如賓,使民如祭,而行之以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行之以恕。寛以居之,猶人之有安宅也;仁以行之,猶人之有正路也。明善以為誠身之地,誠身以充明善之功,學問寛仁以成其著見之德,而為天下之所利見,九二其聖矣乎!游氏曰:乾之道不盡于九二,故有學問;坤之道盛于六二,故不習无不利。石氏曰:其實九二聖人之德已成,又學聚問辨、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原文】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乾之六爻,皆龍德也。九三不言龍,而曰君子者,龍者明而神,君子者神而明,皆君德也。九三以君人之德,處下位之上,未離於下,而尊顯者也。尊卑未定,危莫大焉,故曰厲。厲者,危也。聖人戒以厲之,未幾而許以无咎,何也?於此有道焉,安其危則必危,危其危則無危。九三進德脩業,終日力行,參乾道而無息,至夕猶惕若而自懼,勤於德而懼于位,則危者安矣,何咎之有?此正大舜玄德升聞時,而九三雖不曰龍,而曰乾乾。龍,乾象也。九三之乾乾,可謂動以天矣。
楊氏曰:昔者蚩尤、后羿、莽、卓數君,在上而驕其下,在下而憂其不為上。驕則有懈心,何德之勤?憂則有覦心,何位之懼?故終亦必亡而已矣。此爻其變則為乾之履卦,其象則有惕懼之象,其占則知戒懼自无咎也。
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文言曰:終日乾乾,行事也。又曰: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九三終日乾乾,豈曰役心於計謀功利之域?其所謂道,無非人倫日用常行之道。其動也,與道偕行;其静也,與道偕止。曰反覆道者,動息不離乎道也。又曰行事也,乃推體以達諸用而言也。九三君子,仁之實得於心,則推而愛親、慈幼、仁民、愛物,皆仁之見於行事也;義之實得於心,則推而敬長、從兄、隨事制宜,皆義之見於行事也。吾心得禮智之實,則推而行事,有此禮智之用也。事必有理,專以行事言之,蓋因居業以見進德之用也。又曰與時偕行,則見天時之自旦而暮,自暮而旦,今日一周,明日又一周,運行不已,而君子行道之心亦與之為不已,所以見九三之參天運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此一節明體用之學也。得於心者謂之德,成於事者謂之業。三居下之上,君德已著,將何為哉?進德脩業而已。内積忠信,所以進德;擇言立誠,所以居業。進德者,修業之始事,知所至而至之,如行者之赴家而必至於是,故可與幾。幾者,動之微,事之先見者也。居業者,進德之終事,知所終而終之,如行者之至家而不遷乎是,故可與存義。義者,時措之宜也。知至知終,所以明德業之實,致知擇善之事也。至之終之,所以充德業之實,力行固執之事也。明此道而居上,則素乎上位,何驕之有?明此道而居下,則素乎下位,何憂之有?其日夕乾乾惕,
【闕】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闕】
【原文】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闕】
象曰:或躍在淵,進无咎也。文言曰:或躍在淵,自試也。又曰: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闕】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九四之量可而進,或升或降,本以道而卷舒,非悖正而亂常也;或行或止,本以道而翕張,非違衆而為私也。德疑其未進,唯欲及時而進德;業疑其未脩,唯欲及時而脩業。居多懼之地,而常疑德業之有虧,則九四之去就隨時,豈有私心存乎其間哉?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以時位言之,九四一爻,上不在天,不如五之多功也;下不在田,不如二之多譽也;中不在人,四居人位之上,不如三之多凶也。左酬右酢,動則多懼,四於此一言一行有所疑而知懼,則言寡尤,行寡悔,可以无咎也。然四之所以疑,非曰疑虎於石而自蔽,疑蛇於盃而自眩,亦曰兢兢業業而唯恐失道爾。四乘三陽而在五之下,亦曰重剛,京氏曰憂其所當憂而卒於無疑,此三、四之所以无咎也。
【原文】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天德也。龍,君象也。五,天位也。聖人乘時以登天位,利見在下大德之臣,與共成天下之事,天下亦利見大德之君也。堯以不得舜為已憂,舜以不得禹、臯陶為己憂,此九五之君所以利見九二大臣也。
楊氏曰:德而無位,仲尼以之虚天下之望。位而無德,癸辛以之失天下之望。德與位稱,二帝三王以之慰天下之望。當其在田,天下猶利見之,况今日飛而在天乎?此爻其變為乾之大有,其象剛健中正,以居尊位,有飛龍之象,其占則利見大人也。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文言曰:飛龍在天,上治也。又曰: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造者,有所作為之謂。古之創業者,則曰肇造區夏,復古則曰再造國家。大人有盛德而居天位,其造也,立綱陳紀,制禮作樂,以維持斯世;顯設治具,宣德流化,以轉移人心;用賢使能,偃武脩文,以開啟太平。其有造者如此,所以為天下之利見也。營宫室,繕城郭,作虚器,其造作如此,非大人之事也。又曰:上治也。古之天下,无龍德者,不足以致善治;无天位者,不足以致善治。九五有德有位,可以致治,故曰上治。又曰:乃位乎天德。天德莫大於剛健中正,九五則居中得正,純乎剛健。凡九五之位乎天位,無非天德也。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同則合,異則離,物之情也。天地萬物,同聲必相應,同氣必相求,水必流濕,火必就燥,雲必從龍,風必從虎,此天理不約而自符。然物之類,從一物親一物而已。至于聖人者,三才之宗主,萬物之天地,所謂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故聖人一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日月星辰之屬,皆親乎上,而各順其軌。本乎地者,山川草木之屬,皆親乎下,而各適其性。各從其類,以歸乎聖人,此衆人得其一偏,而聖人得其大全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者,合乎道也。天地之德亦大,聖心之健順,即天地之德也。日月之明亦廣,聖心之虚靈,即日月之明也。四時之先後不爽其序,聖心之品節不差,即一心之四時也。鬼神之禍福無私,聖心之是非不蔽,即一心之鬼神也。先天而天弗違,意之所為,理不外是,如簫韶作而鳳凰儀,風化行而麟趾應,王道得而隂陽和,天不違乎我也。後天而奉天時,理之所在,心不咈是,河出圖而八卦畫,洛出書而九疇叙,四時行而歷象頒,我不違乎天也。天且弗違,人與鬼神囿乎天理之内者,誰能違之乎?夫子以配合言,則合天地、日月、四時、鬼神言之;以先後言,則專以天言之。夫天專言之,則道也;舉天言,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皆在其中矣。
楊氏曰:體乾之人,有君子,有大人,有聖人。君子,聖賢之達名;大人,上下之達名;聖人,性天之達名。名則三,道則一。
【原文】上九:亢龍有悔。
九五者位之極,中正者得時之極,過此則亢。上九至於亢極,故有悔也。有過則有悔,唯聖人知進退存亡之道而無過,則不至于悔也。此爻其變為乾之夬,其象居六陽之終,陽剛之極,有亢龍之象。其占不知進退,則有悔也。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文言曰:亢龍有悔,窮之災也。又曰: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天下之理,未有盈而能久。器盈則欹,沼盈則溢,月盈則虧,日中則昃。天地盈虚,尚與時消息,况人以盈而能久乎?上九居无位之地,有高亢之極,是必驕奉而失道,滿假而敗德。况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豈有盈而能久乎?此亢龍有悔,以盈而不能久也。又曰:窮之災也。謙虚者,利禄之源;驕盈者,凶禍之本。上九剛亢好盈,窮之災也。又曰:與時偕極。時變之極,君子有以變而通之,則不與之偕極。故經綸以亨屯,儉德以避難,致命以處困,皆聖人制變之道。上九不能通變,故與時偕極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六龍之首,故曰貴,曰高。
【闕】非君,故曰無位。陽剛無隂,故曰無民。自四而下,皆從九五,故曰無輔。如是而動,其誰與我?高貴鄉公是也。童溪曰:生殺予奪之權,己擅於九五,故曰貴而無位。謳歌訟獄之心,已歸于九五,故曰高而無民。同心同德之佐,已從於九五,故曰賢人在下位而無輔。上九失道寡助,動而有悔,宜也。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極之甚為亢。至于亢者,不知進退、存亡、得喪之理也。聖人則知而處之,皆不失其正,故不至于亢也。人心之靈,莫不有知。知者,人之神明,燭萬理而應萬變者也。人唯氣禀之拘,物慾之蔽,故於進退、存亡、得喪之别,皆有以蔽其良知,而昩昩於斯也。上九之亢,心體不明,於天下事,知其淺而不知其深,於進退、存亡皆失其正,故有悔也。使聖人而居上九之位,則知窮則必變之道,處之有其道矣。故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申言之者,所以深贊美聖人之能知亢也。郭氏曰:龍德莫善於惕,莫不善於亢。堯老而舜攝,舜亦以命禹。伊尹復正厥辟,周公復子明辟,君臣之間,皆有是道。故知進退、存亡者,其唯聖人乎!
【原文】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九為老陽,七為少陽。六十四卦陽爻,一百九十二爻,皆用九而不用七者,老變而少不變。乾之用九者,處陽剛之道,以陽居乾體,純乎剛者也。剛柔相濟則為中,乃以純剛,是過乎剛也。見羣龍无首,吉。觀諸陽之義,無為首則吉也。以剛為天下先,凶之道也。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文言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又曰: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夫子既以乾為首,又曰不可為首,何也?謂之首者,以其為萬物之元;不可為首者,以其剛不可好先過亢也。潘氏曰:陽倡隂和,天地之正也。天德不可為首,誰可為首乎?貴在剛之能柔也。又曰:天下治也,乾元用九,元為四德之首,九為陽剛之數,以威猛、功利、貪暴而用其剛,則其剛必至於暴。天下以乾元而用剛,則人慾不能區,君道不可撓,天下何憂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