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衍義卷九,元胡震撰
【原文】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原文】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晉,進也。不謂之進而謂之晉者,晉有明盛之義,故為晉。大明在上而下體順附,諸侯承王之象,故為康侯。康侯,治安之侯也。車馬,重賜也。蕃庶,衆多也。晉盛之時,上明下順,君臣同德,在上而言則進于明,在臣而言則麗附乎大明之君,而受車馬之賜,被晝日三接之禮也。夫聖人之懷諸侯,不在于禮文之末,而在于盛德之昭著。車服之庸,舜行之則足以一朝覲之心;三匹之賜,惠王行之則反以啓僭叛之萌;下車之美,文王行之則足以協懷來之情;下堂之見,夷王行之則適以貽卑替之譏。此无他,六服承德者足以行禮,德不孚於六服者不足以行禮;庶邦享德者足以行禮,德不著於庶邦者不足以行禮。今晉之君,至順而麗乎大明,則明知有臨,而天下咸仰君德之知;上行而進之以柔,則仁柔有容,而天下咸仰君德之仁。明知以臨之,然後禮物以錫之;仁柔以先之,然後誠意以接之。昔者成王之嗣位,有緝熙光明之知,有忠厚内睦之仁。當是時,伯禽封魯,太公封齊,召公封燕,唐叔封唐,畢公封畢。自毛、聃而酆、郇,祖之昭也;自邗、晉而應、韓,父之穆也;自凡、蒋而胙、祭,叔父之嗣也。蓼蕭諸侯,鞗革沖沖,卷阿吉士,車馬既庶,錫予之禮,何其至也!燕笑燕語,以寫我心,厭厭夜飲,不醉無歸,接下之禮,何其濃也!降及春秋,錫非所當錫,而歸仲子之賵者,非禮也;接非所當接,而從晉文之召者,非禮也。德音有瑕,何以為禮?周之子孫,誦不愆不忘,率由舊章之詩,能无愧乎?
彖曰:晉,進也。釋卦名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以卦象、卦德、卦變釋卦辭也。明出地上,離乘坤也;順而麗乎大明,坤附離也;柔進而上行,六自四上行而進于五也。大明之君,諸侯順附,被其寵錫待遇之禮,而衆多榮顯也。
程氏曰:諸侯能順附天子之明德,是康民安國之侯也。
潘氏曰:順德之臣,附麗乎大明之君;柔中之君,寵遇乎治安之侯。君明而柔,臣順而附,治安之世,光華之日也。寵錫之蕃,接納之勤,不亦宜乎!君之德進于明盛,臣之位進于光顯,皆晉之象也。此卦其變為需卦,其象日出地上,晉明之象,其占有其德則受其寵也。
【原文】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益明之象。君子體之,格物致知,以啓其明明德之端;誠意、正心、修身,以致其明明德之實;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昭其明明德于外也。
楊氏曰:日月掩則明者曀,心有掩則明者盲。明出地上,則孰掩夫日?自昭明德,則孰掩夫心?
【原文】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无咎。
【原文】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初居晉之下,晉之始也。隂柔居下,始進而應,不中正,故晉如。而受抑退,又摧如也。卑而無位,未受王命,故未能深見信于上,曰罔孚也。為初六者,不亟于求進,而守之以正,故吉。不急于求知,而處之以寛裕,故无咎。夫動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世之躁于求進者,汲汲於媚上,不能屹立於進退之間,而貽凶於身者,比比也,於正道乎何有?世之急於求知者,悻悻以悶世,不能怡然于疑信之表,而貽咎於人者,比比也,於和德乎何有?君子人歟,曠其性天,大其閫闥,進而見摧,則守節秉義,吾心之正道自如。進而罔孚,則樂天知命,吾心之和德自若。楊氏以孟子進退有餘裕當此爻,得之矣。
象曰:獨行正也。謂其欲進見摧,而獨守正也。曰:未受命也。謂其未受爵命,宜處之以裕如也。
程氏曰:若有官守,不信于上,而廢官失職以為裕,則一日不可居矣。
【原文】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原文】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六二居中得正,上无應援,故欲進而愁,言不能无憂也。然上雖无應,而與五同德相感,守其正道,則必受大福于六五柔中之君,是受福于王母也。王母,六五柔中之君也。盖有中正之道,則有中正之福。六二之晉如、愁如者,想其愛君憂國,隱然丹衷,非若小人患得患失之心也。枉已求進,亦不肯為,是以能守其正道,終獲乎上,終受介福于柔中之君也。象曰:以中正也。以中正而受,視不辨禮義而受萬鍾之粟者,不同矣。
楊氏曰:六二以柔順之德,逢文明之君,當亨進之位,能居中守正,以進為憂,不以進為喜,若此可以得吉,而受庶馬三接之福矣。童溪曰:食人之禄,必懷人之事;乘人之車,必載人之憂。凡委質以事人者,舉皆然也。
【原文】六三:眾允,悔亡。
【原文】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以六居三,不中不正,本皆有悔。然三在下體之上,順之極,有順上向明之志,而下二隂皆信從之,其悔所以亡,亡其不中不正之失。古人云:謀從衆則合天心。夫物我之孚,忌刻之消也;誠信之懷,謗讟之除也。衆之所以信三者,信其非貪位而苟禄也,信其非背明而向暗也,信其可得君而行道也。
象曰:上行也,其志為衆所允信,是亦可上進,而悔亦可亡也。
蔡氏曰:晉,進也,唯明故能進。初、二在下,遠明而未敢進,故摧如愁如。三順極明近,與衆同志,上行故衆允悔亡。大如二老歸周而天下從,小如一隗入燕而羣賢至也。
【原文】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原文】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九四不中不正,貪據高位,喜接衆隂,前畏大明之君而不敢進,如鼠之晝伏夜動,貪而害人,貞固守此危厲之道。夫人稟隂陽之全而靈於物,居貴近之位而高於人,以其心則可以參天地、贊化育,以其資則可以為臯、夔,為周、召,而乃貪冒無知,為人所惡,儕之於鼫鼠,是何為萬物之靈而與醜類同耶?嗚呼!石顯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纍纍而綬若若邪?其人自不知兼官據勢之可賤也,於鼫鼠乎何别?敬宗義府,威寵機灼,謀逐忠臣,賣官市獄,門如沸湯,其人不知貪權冒賄之為汚也,於鼫鼠乎何别?鬼貌之子,隂賊險詖,媢賢嫉能,委任貪鄙,殘害忠良,天子不覺其姦邪,其人自不知恃權竊位之可羞也,於鼫鼠乎何異?晉之九四,不中不正,冒居高位,其固寵怙恃、奔競貪權者歟?其失身,其蠱良,其悞國,微而不保四體,大而不保天下,於鼫鼠何以異也?九四居人位之貴而自賤其貴,吁!可矜也。
象曰:位不當也。謂其以不正處高位,所以危也。
【原文】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原文】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自昭明德而无患得患失之心,此其所以至善而无不宜也。六五以柔居五,本有剛德不足之悔;以隂居陽,本有不正之悔。然居離明之體,以柔居中,既中且明,其悔必亡。又一切去其計功謀利之心,失得勿恤,則往吉而无不利也。失得勿恤,猶言勝負,兵家之常失也。不須問他,只是自昭明德,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也。
象曰:往有慶也掲。失得勿恤而言,謂无所計謀者,乃吉利之本歟?白雲曰:勿恤,一己之失得,獨以離明自昭,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也。
孟子告滕文公曰: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失得勿恤之意,強為善也。
程氏曰:六五大明之主,不患其不能明,患其用明之過。至於察察,失委任之道,故戒以失得勿恤也。
【原文】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无咎,貞吝。
【原文】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剛之晉者,貴循乎天理。上九進而不中不正,是觸物之威也。以人欲而為剛,非剛之正。明之進者,貴燭乎天理。上九進于不中不正,是觸物之明也。以人欲而為明,非明之正。上九以剛明之資而至於首,又晉而至於角,剛明之極也。明極必窮物,剛極必觸物,惟思攻伐人而已。是剛不自治,明不自照,所以厲。然聖人許其吉且无咎者,若反其中正而惕厲自改,則吉而无咎也。若恃其剛明而貞固執守,羞吝之道也。子玉剛而無禮,陽處父剛而干時,所以敗也。
象曰:道未光也。道既光大,則无不中正,安有過也?
程氏曰:人之自治,剛極則守道愈固,進極則遷善愈速。伐四方者,治外也;伐居邑者,治内也。上九以剛而極于進,能治其私邑,雖傷於厲而吉且无咎。嚴厲非中和之道,於自治雖有功於貞正之道,為可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