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4卦-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元]胡震撰《周易衍义•卷六》

[元]胡震|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24卦-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24卦-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六》

【原文】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此陽復之卦也。夫嘉會之幸逢者,機也;重責之當任者,志也。反之吾身而无艱厄,參之同類而无否剥,驗之天時而无蹇運,此機之難濟者也。利有攸往,奮然而有為,鋭然而有行,此志之所當勉者也。且君子之復,何以見其亨?以在已觀之。向也隂盛,而今也陽復;向也困厄,而今也通達。出而顯仁,无疾也;入而藏用,亦无疾也。以朋類觀之,協謀協知,同心同德。陳力就列,惟此時為无咎;官師相規,惟此時為无咎。以天運推之,則天運之反復,適當七日之期。一之日為姤,二之日為遁,三之日為否,四之日為觀,五之日為剥,六之日為坤。至于七日而為復,於辰為建子之月,于律為黄鐘。陽剛之復,而隂柔之消,乃君子方長之數也。反諸已,則復而无疾;參諸朋類,則復而无咎;驗諸天時,則又當來復之運。此時此際,復之亨宜也。不往則已,往則必利。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此以卦德釋卦名也。反,歸也。陽歸為主,隂去為客,故復之亨,以剛之反喜之之辭也。震動于内,坤順于外,剛反而動,以順行之,則无疾之者矣,待朋來无咎也。

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此推文義以釋卦辭也。天道之行,消則息,終則有始。觀息之出入,物之榮落,日之朝夕,月之晦朔,歲之春冬,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曷嘗頃刻而息哉?故天行則自然反復其道,七日來復也。此聖人慰之之辭也。曰:利有攸往,剛長也。謂陽長,君子之道方長而盛,為臨、為泰、為大壮、為夬,皆自此而始之,此所以宜有所往也。剛長則萬物望生息之功,君子長則天下望平治之福,豈可止而不行?故剛長利有攸往,聖人勉之之辭也。又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動而生物,是天地之心;貴陽賤隂,是天地之心;長君子,消小人,是天地之心。心不可見,聖人觀于復而見之。

程氏曰:一陽復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先儒以静為見天地之心,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潘氏曰:剥以順而止,復以順而動。君子處道消之極,至道長之初,未嘗一毫之不以順也。

朱子曰:有善惡之復,有動静之復。終日營營,萬物並馳,忽然有惻隱、是非、羞惡之心發見,此善惡為隂陽也。若寂然至静之中,有一念之動,此動静為隂陽也。動静,天地之復;善惡,人道之復。彖、象言動静之復,六爻言善惡之復,此卦其變為垢卦,其象五隂一陽在下,有陽氣來復之象,其占利有攸往也。

【原文】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卦辭之主動,勉君子以當行之運。象辭之主静,示人君以順天時之事。雷聲之動,而復於坤地之下,陽氣微也。先王以此日至之辰而閉關,商旅不行乎道塗,所以使之齋戒掩身,以待陽之定也。上之后王不循省四方,所以齋戒掩身,以待陽之定。考之月令,毋發盖藏,毋發室屋,于以不發天地之房。塗庭闕,築囹圄,于以助天地之閉藏。至于處必掩身,禁嗜慾,安形性,事欲静,是皆不行不省方推之也。洪氏曰:關,動物也,閉關以雷。方,方岳也,不省方以地。皆王事也。閉關以制,故稱先王。不省方以時巡,故加后以别之。

【原文】初九: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原文】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

改過於既形,未足以為善;改過於未形,乃所以為善。初九處卦之下,震動之初,為復之先,又陽剛震體,明於辨小,勇於改過,是失未遠而復之,而不至於悔,復之至早者也。其改過之速,而不至於悔,是以謂之元吉,善之美者也。治身者,冲和之少愆,即醫之善道也。逮其疾痛之甚,而始欲復其氣宇,則已晚矣。治國者,政事之少差,即修之善道也。迨其亂離之亟,而始欲復其典章,則已晚矣。君子明善而復其初,其可以少緩乎?故係辭釋之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其不遠復之義乎?

象曰:以修身也。初九反善之速,所以修其身也。故格物致知,則能明不遠復之義,而足以察修身之理;誠意正心,則能充不遠復之功,而足以盡修身之道。此其用力之勇,而反之於初,所以元吉也。

程氏曰:復為反善之義,失而後有復,失之不遠而復,則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

朱子曰:復雖一陽之生,然而與衆隂不相亂,如人之善端方萌,雖小而不為衆惡所遏底意思。

【原文】六二:休復,吉。

【原文】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初九,乃克已復禮之仁人。六二雖隂爻,柔順中正,上无應與,密比於初,能休休好善,此天下之所以吉也。有樂善之量,斯有反善之功。初九為内卦,震之主。震之為卦,在四德為元,在四時為春,在四方為東,在五行為木,皆足以見天地生物之心,是初九固與造化同其仁者。六二能親而下之,所以為休復之吉。自其人而言之,顔氏之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皆所以克已復禮而為仁。六二能親而下之,所以為休復之吉。

象曰:以下仁也。休復之休,即秦誓所謂休休有容之意。孔氏以休為樂善,即下人也;鄭氏以休為寛容,即下仁也;何氏以休為美大,美大之量亦下仁也。休休下仁,以復其仁,如之何而不吉也?程氏以志從於陽復之休美者也。

【原文】六三:頻復,厲,无咎。

【原文】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六三以隂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之極,復而不固,屢失屢復,復善而屢失,危道也。聖人開遷善之門,頻失為危,屢復何咎?過在失而不在復也。夫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此性焉安焉之聖人也,是則无待於屢復。其次有過則改而不二過,有善則遷而无復不善,此復焉執焉之賢人也,是以无待於屢復。又其次氣質偏駁而加之以學力,言行之多尤悔而加之以循省,則未能寡尤而常有以救其尤,未能寡悔而常有以救其悔,亦聖人之所許也。一子路也,有率爾之過,有愠見之過,有危而不持之過,其失亦屢矣,而終足為百世之師者,以其聞過則喜,有以復之,則雖厲无咎。一子夏也,有西河疑民之過,有哭子喪明之過,有悦見紛華之過,其失亦屢矣,而終則以躋四科之賢,以其有過則謝,有以復之,雖厲无咎。此六三之頻失,雖聖人之所危,而六三之頻復,亦聖人之所予也。

象曰:義无咎也。謂其隨事復善,其義為无咎也。雖然,君子之復,未復之先,自貴乎反之亟;已復之後,尤貴乎守之固。不然,暫復暫失,物交物而引之,終於必亡而已矣。然則為六三者,必擇善固執,自強不息,日新又新,庶乎无頻復之厲,而有反善之吉也。

童溪曰:頻復之厲,所謂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故曰无咎。

【原文】六四:中行獨復。

【原文】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四居上下四隂之中,而獨與初九陽剛為應,與衆俱行而獨能從善。然以隂居隂,柔弱之極,初九陽氣甚微,未足以有為,故不言吉與无咎,聖人但稱其能獨復也。甚矣!特立獨行之難其人也。六四之獨復,豈與時高下、徇物失已者乎?豈悖衆以為異、矯世以為高者乎?六四之獨復,非敢違乎衆也,不敢違乎道也;非徒從乎剛也,不敢違乎道也。道不當從,不以小人之衆而苟從;道不當違,不以君子之孤而輕違。

象曰:以從道也。味從道之一辭,則四之中行獨復者,夫豈徒哉?昔者滕文公違百官族人之見,而獨行孟子之禮;陳良出楚產之區,而獨悦周公之道;少連出東夷僻陋之俗,而獨知古人之學。世之隨流溷波、曲學阿世、迷溺而不知反者,於此可以奮然而興起矣。

楊氏曰: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者,盖不違在道不在人。以六四居四隂之中,獨應初九之陽以自復,是所謂失上下而從道耳。自非離世絶俗之智,則幾何而不為隂所化哉?

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使六四有所為而後為之,則獨復之誠有時而衰也。其曰獨復,理所當然,吉凶非所論也。

【原文】六五:敦復,无悔。

【原文】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博厚者,地之德。五體坤德而得尊位大中,當復之時,遠於陽剛之應,躬自厚者也,故曰敦復。敦復資諸己以為復,而能自厚其德,則无失之可指,故曰无悔。陽復方微之時,以柔居尊,下復无助,未能致亨吉也,能无悔而已。曰中以自考,不過以中道自厚,成已而已,此中材之主也。若夫下仁之復,從道之復,皆資諸人者也。夫人君之復善,每患于反之不篤,反之不篤,能无過乎?唐太宗勉受直言,非不欲復也,唯其不敦於復,是以有遼東之悔。武帝欲聞大道,非不欲復也,唯其不敦於復,是以有輪臺之悔。六五之敦復无悔,豈非篤志以復其初歟?豈非篤信、篤行、篤敬以復其初歟?盖敦復者,有反善之誠也;无悔者,无不善之累也。又曰:不成於上而成於五,得中也,誠自成也。反身而誠,得固有之中也。

【原文】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原文】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以隂柔居復之終,隂則暗而无睹,柔則懦而无從,昏迷而不能復者也。故凶災者天灾,禍自外來者也;眚者人過,禍自内來者也。有灾眚則其凶非一,用師則敗而為師之凶,是以其國君凶則為邦之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則貴而无輔,高而无民,盡坤土之數而尤不克征,亦迷而不復之象也。夫人之心虚靈知覺,具衆理而應萬事。上六之迷復,以其本心本有是天理而不知復,本有是良知而不知復,故商受之罔有悛心而卒於亡國,迷復之凶也。周幽王之不訛爾心於致亂者,迷復之凶也。

象曰:反君道也,謂與君道相背馳也。然則宜如之何?必如堯之克明峻德,然後不至於迷復;必如太甲之顧諟天之明命,然後不至於迷復;必如成湯之日新又新,然後不至於迷復。

楊氏曰:上六隂柔小人之極,居亢滿大臣之位,遂其姦而不改,迷於邪而不復,故凶於身則天灾人眚之畢集,凶於國則師敗君凶而不振,盧是也。害真卿,沮懷光,天下皆以為姦邪,而德宗獨不覺其姦邪,伐叛之師未反,而朱泚之變已作,奉天之圍未解,而梁州之幸已嚴,自是而後,姑息之政行,強藩之勢成,至於元和,乃始克征,何啻十年而已乎?國君者,六五也。以之者,上六也。反君道,反言違也。六五之君道,為上六反之也。隂盛之世,君道常為小人,所以故曰以其國君,凶。

徐氏曰:上六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剛遠而失遷善之機,厚極而有難開之蔽,柔終而无改過之勇,是昏迷不知復者也。居上治衆,當從天下之善,從天下之善,則改過不吝,舉錯得宜,天祐人助,何凶之有?又曰:復卦陽道尚微,未可進,故六爻无利用之辭,專明反身之義,厚養以俟亨進,乃復之旨。丘行可曰:初為明睿之君子,知過即改,上也。二、四為樂善之賢者,舍己以從人,次也。六五為不踐迹之善人,自厚其身,又其次也。六三為改過不勇之人,復而失,失而復,又其次也。上六則物慾沈滯,本心喪失,下愚不移者也,又何復之可言?民斯為下矣。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