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原文】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損之為義,有克己之義,有制物之義。損偽而盡誠,克己之損也。損文而就質,制物之損也。損偽而盡誠,則可以為大善,可以絶悔尤,可以固守而弗去,可以常行而無害,皆損其所當損者也。損文而就質,則可以抑奢侈之過,可以節浮靡之弊,可以遏世變之浮,可以反誠敬之實,是亦損其所當損者也。以損而有孚言之,是損而至誠順理,乃損人欲以復天理,自然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也。以二簋可用享言之,則反本從儉,損節上素,略多儀而崇敬誠,雖二簋可交神明,不必陳饋八簋,每食四簋也。雖然,損而克己,則推之制物,皆足以得宜。未能克己,則推之制物,皆有以失其宜。是克己之損,與制物之損,實一事也。噫!天一之水,用之以潤五穀則為善,用之以潰城郭則為惡。地二之火,用之以烹九鼎則為善,用之以焚宫室則為惡。大易之損,用之於君子則為善,用之於小人則為惡。自損道之不明於後世,於是有窮征極斂,損天下以奉一人者矣。於是有嚴刑峻法,損民命以逞己威者矣。於是有峻宇雕墻,酒池肉林,損民財以供耳目口腹者矣。於是有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損民力以事外夷者矣。於是有㓕情蕩性,損天性以益人偽者矣。嗚呼!使其知損有孚之旨,聞二簋可用享之說,則能遏人欲以存天理,絶浮華以尚質素,豈至於是耶?此擇善之不可不精也。
程氏曰: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後人流於末者,人欲也。損之義,損人欲以復天理而已。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此以卦德釋卦名義也。以兑澤之深,而益艮山之高,是損下益上之義。損下卦上畫之陽,益上卦上畫之隂,是亦損下益上之義,故云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損而有至誠,則有此元吉以下四者,損道之盡善也。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夫子以後人不達,遂以為文飾當盡去,故詳言之。有本必有末,有實必有文。父子主恩,必有嚴順之體。君臣主敬,必有承接之儀。禮讓存乎内,待威儀而後行。尊卑有其序,非物采則無别。文之與實,本相須也。及夫文之勝,末之流,遠本喪實,乃當損之時也,故云曷所用哉?二簋足以薦其誠矣。又恐人之泥於言也,故復明之曰:二簋之質,用之當有時,非所用而用之,不可也。剛為過,柔為不足,損益皆損剛益柔也。必順時行,不當時而損益之,則非也。損益盈虚,與時偕行,過者損之,不及者益之,虧者盈之,實者虚之,與時偕行也。
楊氏曰:其損七,其所以損之者,一二簋可享,損奢以從儉也。懲忿窒慾,六四之損其疾,此損不善以從善也。初九、九二、六三之益六四、六五、上九,此損己以益人也。六五虚己以從諸爻之益,此損己而取人之益也。初九以己益人而又酌損之,此損之損也。六三以一人之損而得友,六五為損之主而得益,此損之益也。九二、上九之弗損,此不損之損也,故曰其損七。然所以損者,一損之,有孚損之,不可不誠也。然聖人所謂損,不出於聖人之意,而出於天下之時,聖人何容心哉?國奢示之以儉,國儉示之以禮,故曰二簋應有時。彊弗友剛克,爕友柔克,故曰損剛益柔有時。凶歲不祭肺,施之豐年則隘,平國用中典,施之亂國則弛,故曰損益盈虚,與時偕行。此卦其變為咸卦,其象損澤益山,有損下益上之象,其占元吉也。
【原文】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損、兌,澤之深,以益、艮,山之高,損之象也。君子體之,其懲忿也,如山之止定而不移,而忿怒不行也;其窒欲也,如澤之窒塞罅漏,而嗜慾不流也。是亦克己之要道也。
【原文】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損之。
【原文】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損之義,損剛益柔,損下益上也。初以陽剛居下,上應六四之隂,四賴初之益者也。初乃輟所為之事,而速往以益上,无咎之道也。然損者,人之所難,而初又最下,不可過損。損之太過,則其本傷矣。必斟酌其義之淺深,而不失損己益人之道可也。夫下之益上,如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有疾敬趨事之心,則可以无咎。有惰慢避事之意,則不可以免咎。先天下之事,而後一己之事,則可以无咎。先一己之私,而後天下之事,則不可以免咎。此已事遄往,所以无咎也。然下之益上,有當為者,有不當為者。憂國愛君之志,固不可緩。損己節以媚時君,亦非所當為也。仗節死義,扶衰拯溺之事,固不可緩。殺身而無益於君,損吾道而貪近功,亦非所當為也。此酌損之而後往,乃所以无咎也。荀息受獻公不正之托,至于身死無名。吳起急於立功,至於屠其妻子。其於酌損之義,何如哉?遄往之義,勇於衛上者,皆可為。酌損之義,非精於察理者,不能為。
象曰:尚合志也。與四合志,而速往益之,乃所以為酌損也。
程氏曰:下之於上,當損己而不自以為功。所益於上者,事既已,則速去之,不居其功,乃无咎。又當酌度其宜,而損己以益人,過與不及,皆不可也。魯連郤秦而辭其封,四皓安漢而不居其位,庶幾損初九之義歟?
【原文】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原文】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九二以陽剛之賢,而應六五柔中之君,此亦損下益上也。然二以兑說之資,而以剛居柔不正,以柔說不正之道,適所以損之也。聖人固戒九二利於貞正,以柔說之道而進則凶,不自損其剛貞,則能益其上,乃益之也。夫下之益上,於柔邪則宜於自損,於剛中則不可自損。如其益上而損其剛貞,則諛脣佞舌,諂媚上心,柔邪巽說,逢迎風旨,將何益於君德?奔競成風,敗壞名教,將何益於人心?上無道揆,自我惑之,下無法守,自我倡之,將何益於國家?如能剛貞自守,則以此道而啟沃君心,聖德之益也;以此道而鎮安社稷,國家之益也。聖人於九二示勸戒,謂之利貞者,欲其守正,不自損其道以益上也;謂之征凶者,戒其妄動,自損其道而無益於上也。
象曰:中以為志也。中以為志,則知征凶之戒,而弗損益之之義得矣。魏元忠再相而變其公清,裴度晚節而安於浮沉,皆損其剛而不知弗損益之之義也。
【原文】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原文】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一隂一陽之謂道,此造化之樞紐,品彚之根柢。天下無獨立之道,亦無不一之理。以一友一,致一之義也。以一友二,雜亂之道也。乾以動直而下交乎坤,坤以動闢而上承乎乾,此兩儀之絪緼而致一者也。日昱乎晝而資乎月以成其質,月昱乎夜而資乎日以發其光,此兩曜之交而致一者也。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此剛柔之相應而致一者也。曾謂人道匹配可得而三之耶?所謂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事二夫,亦致一之義也。自此義不明於天下,君臣之間至有一國三公而召政出多門之禍,夫婦之間至有娣媵争寵而致嫡庶争立之禍,是皆不知致一之道也。今損之為卦,下體為乾,是三人同行也。而乃損上爻以益坤,是三人行而損一人也。三以一隂而應乎陽,上以一陽而應乎隂,是一人行而得其友也。三而損一,以其雜亂而不專也。一而得友,以其專一而不分也。
象曰:三則疑也。一人行而得一人,是得友也。三人行則疑於與,是宜損一人也。嗚呼!天下致一之理,自隂陽兩者之外,不可以有加也。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此二而一者之本原。陽一嘘而萬物生,隂一翕而萬物成,此二而一者之功用。苟知兩之為致一,則知三之不得不損矣。繫辭夫子釋此爻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搆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原文】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原文】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四以隂柔居上,與初之陽剛相應,在損時而應,剛能自損以從陽剛也,損不善以從善也,故曰損其疾。人之損過,唯使之遄速,則有喜而无咎。夫人心之病,不知其幾也。有所謂忿懥之疾,有所謂憂患之疾,有是疾而速損之可也。如曰今日不治,而有待於明日,是猶戴盈之知非義,而請輕之以待來年。齊王好貨好色,終其身不見其有瘳,亦可哀也已。嗚呼!悠悠之害道也久矣。聖如成湯,不曰無過,而曰改過不吝。賢如顔子,不曰無過,而曰不貳過。勇如子路,不曰無過,而曰聞過則喜。此皆有喜而无咎也。使齊宣王、戴盈之速損其疾,則其為成湯、為顔路也孰禦?
象曰:亦可喜也。无疾,上也。有疾而喜之,亦其次也。
徐氏曰:柔過為疾,忿慾之類是也。才柔者往往怠於為善,初剛在下,亦難於益己。苟非自損其過,自治其私,汲汲然以好善求益為心,則應者緩而益者寡也,能无咎乎?凡言有喜有慶者,皆内外相應之情也。南軒曰:當損而不損,過也。不當損而損之,亦過也。酌損之,弗損益之,言不過損也。三人行損,一人損其疾,皆理之所當損也。
【原文】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原文】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或益之者,言益之者不一也。元龜直二十大貝,雙貝曰朋。十朋,元龜也,國之大寶。六五柔順中正,虚己以居尊位,當損之時,受天下之益者也。或益之者非一人也,十朋之龜亦協從,故元吉。夫損之六五,以柔中之德,當損之時,是能謙虚以下人也,是能柔順以從善也,是能脩己而從陽剛之輔者也。由是勇者効其力,智者効其謀,近者通其明,遠者獻厥聰,天下孰不損己自盡以益乎上?其曰或益之者,謂益之以衆,知所以見人心之從矣。天下之以心感者,既服協助矣;鬼神之以氣感者,豈不叶助乎?合而言之,有天下之益,斯有元龜之吉;無天下之益者,亦無元龜之吉矣。嗚呼!詢謀僉同,虞書可以知鬼神之必依;卿庶皆從,洪範可以知龜筮之協從。秦誓之協卜,必决諸同心同德之衆;大誥之并吉,必先之以十夫予翼之助。吾固謂人心既從,鬼神未有不從者也。
象曰:自上祐也。言自上天而降之福祐也。
楊氏曰:一人益之,十人朋而從之,龜筮亦從而弗違。人謀鬼謀,百姓與能,此其所以為大吉,而自天祐之歟?此大舜舍己從人之盛德也。
【原文】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原文】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上九當損下益上之時,居卦之上,受益之極,而欲自損以益人也。然居上而益下,有所謂惠而不費者,不待損己然後可以益人也。能如是則无咎,然亦必以貞則吉而利有攸往。惠而不費,其惠廣矣,故曰得臣無家,得人心歸服,無有遠近内外之限。夫堯、舜之博施濟衆,與僑之乘輿濟人,其事同也,而鄭政不得班帝朝,何也?武王之散財散粟,與梁王之移民移粟,其事同也,而梁德不足以侔周德,何也?盖无所損而益人者其惠廣,有所損而益人者其惠狹。古人之與後世,其事業不同,抑以此而不同歟?使聖人必待自損以益民,是由以一炬之火而照萬里之晦,以一巵之水而填萬仭之淵,四方萬里,羣黎百姓,安能周徧而無遺乎?今損之上六,所以无咎,所以其占貞吉,所以利有攸往,得臣無家,皆有得乎惠而不費之義。上六之弗損益之,不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耳。
象曰:大得志也。言弗損益之有是四者之效,是大得行其志也。雖然,所謂弗損而益之,果何道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不待解衣,而衣帛已足以益天下。百畝之田,勿奪其時,不待推食,而糓粟已足以益天下。謹庠序之教,申孝悌之義,不待損吾心之理,而自有以益人心之理也。有以惠民,而無傷惠之過,則其无咎者,此道也。立中正之法,而不離乎善,亦此道也。助徹之法,可通萬世,所以利有攸往,此道也。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所以得臣無家,亦此道也。則弗損益之之說,其聖人治平天下之大法乎?上之人欲行弗損益之之道,盍於井田學校而追思焉?雖然,好行小惠而不明大體者,固不可與語弗損益之之義。若夫當損而不損,則塗有餓莩而不知發,老弱轉于溝壑而倉廩實,則又有悖於損上益下之義,而為聖經之罪人也。程氏曰:以陽剛居上,若用剛以損削於下,非為上之道,其咎大矣。若不行其損,變而以陽剛之道益於下,則无咎而得其正且吉也。如是而往,則有益矣。在上不損其下而益之,天下孰不服從之?無有内外,故曰得臣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