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履虎尾,不咥人,亨。
【原文】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循正禮而行,雖處世變,不特无傷,又且亨也。履者,禮也,人之所履也。又曰:履者,踐也,藉也。履物為踐,履於物為藉。
又曰:履,不處也。不處者,行之義也。以卦象言,則天處上卦,澤處下卦,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理之常也,禮之本也。以卦才言,兑以隂柔履藉於乾剛之後,兑以說順應乎乾而履藉之。下順乎上,隂承乎陽,是天下之正理也,亦為履。所履如此,至順至當,雖履虎尾,亦不見傷害。以此履行,其亨可知。夫禮者,人之所履也。履此禮以正其身,則戒謹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不聞,險陷不陷,膚體不毁,處危而安也。履此禮以接乎物,則燦然有文以相接,歡然有恩以相愛,強暴可化,慢悖可消,處危而安也。有禮以應事,則為冠昏喪祭,為軍旅會同,无亂紀之憂,无反常之變,履危而亨也。有禮以盡倫,則為君臣父子,為夫婦長幼朋友,无亂分之禍,无犯上之虞,雖履危而可亨也。甚矣,禮之不可廢也!貴賤有等,衣服有别。以此坊民,鄭伯猶叛王,楚、越猶僭王,都城不過百雉,家富不過百乘。以此坊民,季氏猶專魯,三家猶分晉,孰謂无禮而可以反危為安乎?君子不與同姓同車,與異姓同車不同服,示民有嫌也。以此坊民,魯威猶且簒魯,子突猶且簒鄭,男女无媒不交,无幣不相見,示民有別也。以此坊民,靈公猶以夏姬而危其國,共仲猶以哀姜而喪身,孰謂无禮而可以轉危為安乎?此履之為禮,是誠不可須臾離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此以卦體釋卦名,而以卦德釋卦辭也。曰: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此以卦體贊卦名也。九五以陽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為柔所病,得履道之至善,德盛而光明也。夫禮根於人心,當然之事也;世變激於人事,適然之遇也。君子非禮勿動,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豈曰假此以處世變,而有預期之心?亦曰天理之本然,而吾當行之耳。此卦其變為地山,謙卦其象兑為虎,兌位西,乾位西北,由西而北,兌正履乾後,以柔履剛,為履虎尾之象。其占和說,以履剛強之後而有禮,則得亨也。
【原文】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程氏曰:上下之分明,而後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後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已也。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以一。後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乎尊榮,農工商賈日志乎富侈,億兆之心交鶩於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此由上下无定志也。君子觀上天下澤、尊卑有别之象,而分辨上下,使各當其分,以定民之心志。
楊氏曰:辨上下者,非私其上也,安其上也,安其下也。上下相安於綱常之中,而不淪於禽獸者,豈非此禮乎?
【原文】初九:素履,往,无咎。
【原文】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循其性分之自然,安其職分之當然,而為所當為,履道之善也,何咎之有?君子人歟,樂天知命,安土敦仁,其所履者,使其素富貴,則位天地,育萬物,正權綱,宣教化,夫何咎?使其素貧賤,則蔬食飲水,簞瓢陋巷,不改其樂,夫何咎?素外夷,則為子文之守節,為箴尹之不棄君命,夫何咎?素患難,則為比干之死諫,微子之去國,夫何咎?初九之素履,亦不過因其見在之位,而行其所當行也。昔者夫子為委吏則料量平,為乘田則牧養蕃,逹則行司寇之職,窮則立洙泗之教,凡皆隨其所寓,安其見在,而為所當為耳。人惟不能自安其常,則其進也,乃貪躁而動,求去夫貧賤耳。非欲有為也,一得其進,驕溢必矣,故往則有咎。
小象曰:獨行願也。謂專行其志願,而一毫外物无所入其心,此其所以素履而无咎也。白雲曰:素有先定于内之義,素定于内,則隨事之來往而應之,又何咎焉?程氏曰:欲貴之心,與行道之心,交戰于中,豈能安履其素也?
【原文】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原文】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有寛裕之道,則得隱逸之正。九二以剛居柔,在下卦之中,寛裕得其中,所履得坦然平易之道,此乃幽隱之人正道,故吉也。世之誦幽人之德者,盖曰貪利禄者其名濁,遺聲勢者其神清,慕功名者其志卑,安貧賤者其節高。若夫綿上之隱其怨形,終南之隱其終汚,而人不以正與之者,為其不處之以和易,而至於不能全其行也。古之人如伊尹耕於莘野而樂堯舜之道,顔子安於陋巷而不改簞瓢之樂,此皆所履坦然而得正吉也。使聖賢之踐履不得坦平之道,則澗溪未必无忿激之聲,林麓未必非幽縶之網,其得正道之善也幾希矣。九二之履道坦坦,无躁進熱中之心,无怨天尤人之態,无僥倖悶世之情,其不失隱逸之正宜也。
小象曰:中不自失也。謂其心廣體胖而不自亂也。雖然,耕莘之樂有堯舜君民之資,陋巷之樂有四代禮樂之用,履道坦坦,其為幽人之正,是特安位素定之一端耳。顯而有為,亦未有外此坦易之意而能得其中也。程氏曰:雖所履得坦易之道,亦必幽靜安恬之人處之,則能貞固而吉也。
楊氏曰:履之得其道,則有坦坦之安;履之不得其道,則有愬愬之懼。
【原文】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原文】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履之六三,以一柔為五剛之主,不中不正,志於剛而體質柔,柔則安能堅其所履?如眇者之能視,不足以明履道之正;如跛者之能履,不足以行履道之正。明不足以燭此理,行不足以循此理,故其遇世變,蹈危毁身,如履虎尾而遭咥人之凶;其居人上,逞威召亂,如武人為大君而有危亡之凶。此六三失履正之義,有履危之憂也。昔者帝舜之興,其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精則體察之深,明道之事;一則持守之固,力行之事。惟其有明而有行,故雖履象弟欲殺之變而使之諧和,履苗民逆命之際而使之來格,何有乎履虎尾之凶?其嗣帝位,温恭允塞,玄德升聞,唯見其无為而治,何有乎武人為大君之凶?
小象曰:咥人之凶,位不當也。以剛居柔,不當正位,所以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才弱志剛,強暴蹈危,所以凶也。
文公曰:武人隂象,六三以一柔為成卦之主,而統五剛,有武人為大君之象。
或曰:六三隂柔,非武人之象。不知陽主生,隂主殺,陽類多是寛和仁厚底人,隂類多是勇敢強暴底人。
童溪曰:九二以陽處隂,其才剛明,自處隂晦,幽人也。六三以陽履隂,内隂暗而外剛,武,武人也。
楊氏曰:彖與六三以一卦言也,爻不與六三以一爻言也。
【原文】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原文】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履患難而懷戒懼,消患難之道也。君子不能必天下之无危,每患其无扶危之道。履之九四,以剛承陽,處多懼之地,履虎尾之象也。想其履變故之衝,丁艱難之會,齒利而噬者與我程智勇,爪剛而决者與我競勢力。上劘帝闕,或遭一人震怒之威;下遇豪傑,或遭羣雄反噬之變。履危地如履虎尾,患難之切,孰有大於此者?
聖人曰:愬愬終吉。當此時,是必以愬愬戒懼之心處之。常恐其不仁不知,則必仁必知,庶幾其善終也;常恐其不忠不孝,則必忠必孝,猶可以善終也;常恐其不誠不信,則必誠必信,猶可以善終也。
小象曰:志行也。謂志在行而不處,不敢自安也。或曰:履九四不中如六三,不正如六三,其履危地猶六三,而三則凶,四則吉,何也?三質柔而志剛,又為五陽之主,高亢自大,剛武肆暴,而不知戒懼者也。四質剛而志柔,无高亢之過,无好上之心,居多懼之地,而有愬愬之志,知戒懼而吉者也。然則危地之履,其一吉一凶,在於謹與不謹之間耳。西溪曰:畏懼乃所以行其志也。
【原文】九五:夬履,貞厲。
【原文】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剛决之過,非可安之道也。履至尊之位,固患於不剛,尤患於過剛。不剛則為巽懦,為不斷,故漢以元帝之優柔而削,唐以文宗之姑息而微。不剛之弊,其患有不可勝言者。不剛固不可,過剛尤不可。秦皇振長策以御宇内,非不剛也,而變起於閭左;漢武窮兵武以攘四夷,非不剛也,而耗聞於海内。過剛之患,亦有不可勝言者。古之聖人,温厚之意,隱然於嚴肅之内;仁義之道,渾然於法制之中。夫如是,可以正國體,安民生,壽國脉,而成長治久安之基也。
履之九五曰:夬履者,必其強明自任,專事威武,萬鈞之勢,无不摧壓。此夬决為履也。人君而所履如此,其強愎拒諫者,士類踈而其國危;其法令酷民者,人心失而其國危;其兵革召亂者,外患激而其國危。雖正猶厲,况不正乎?
小象曰:位正當也。謂正當其尊位,失於有恃,而至於夬履貞厲也。雖然,彖辭曰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指九五也;爻辭曰夬履貞厲,亦九五也。何一言其善,一言其不善,聖人之言若是相戾耶?曰:聖人作易,或取其善以為勸,或取其不善以為戒,固不同也。一僖公也,在春秋則書其㓕項,書其取濟西田,書其卜郊不從,以貶其惡;於詩則又取駉詩有駜、泮宮之頌,以著其善。聖人之立教,使人法其善,愍其惡,卦辭之取,何以異是?文公曰:夬,决也。夬履是做得忒快,雖履底也危厲,
【原文】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原文】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上處履之終,於終而視其所履行,以考其善惡禍福,若其動容周旋无虧,則元吉矣。夫背天不祥,晉侯之禍;棄德不祥,鄭人所憂。善則福,淫則禍,禍福之機本无爽。不祥之大,離於責善,君子知其非父子之道;不祥之實,基於蔽賢,君子知其非君臣之福。履之上九,其吉慶之成,豈不自祥善中來歟?吾嘗聞之,損人自益,身之不祥也;視所履足以正身,則其善有以自考矣。棄老取幼,家之不祥也;視所履足以正家,則其善有以自考矣。舍賢而任不肖,國之不祥也;而履道之成,則足以善其國焉。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而履道之成,則足以善其俗焉。聖人伏匿,暴者擅權,天下之不祥也;而履道之成,則足以兼善天下焉。善者福之基,福者善之致,一身有祥善之美,則周旋之頃,孰非元吉?有至善之德,必有至善之福也。抑履道之祥,不必以休徵為祥,當以體德為祥;不必以美瑞為祥,當以美行為祥。
小象曰:大有慶也。大者以言其元也,慶者以言其吉也。吉慶本於所履之祥,故无復贅辭也。後世不明乎此,求祥於所見,或以芝草奇木為祥,或以麟鳳甘露為祥,所求愈切,所應愈邈,孰知元吉之祥,不出於踐履之外哉?
兼山曰:視履猶洪範之五事也,考祥猶念用庶徵,其旋元吉猶嚮用五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