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元]胡震撰《周易衍义•卷九》

[元]胡震|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

【周易下经】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九》

【原文】明夷,利艱貞。

【原文】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君子當明夷之時,利在知艱難而不失其貞正也。夫日月在天,萬古照臨,雖晝夜萬變,不足以傷正明之全象。寶鑑在匣,妍醜畢照,雖啓閉萬變,不足以傷正明之全體。明德在心,萬理澄徹,雖患難萬變,不足以傷君子之明德。因晝夜而變日月之全象,因啓閉而變寶鑑之全體,因患難而變君子之明德,天下寧有是理耶?天道流行,生育萬物,斯人之生,得二五之精以為形,得無極之真以為性,方寸之間,虚靈洞徹,萬理渾融,其本體之明,固不必求之性分之外也。然明之不蔽,安平易能,危疑急難而不失其正者,難能也。且明夷之時,以離之日居坤之下,日入地中,明之傷也,是之謂明夷。上六為昏暗之主,六五近之,明傷也,是之謂明夷。夫子彖易,以文王、箕子當之。盖聖賢處明夷之時,唯此時危疑,予唯不失其明,予唯艱難而守正明,雖若傷於時,而正明之德不傷於心。文王用一卦之道,故内焉離之文明,則用之以不失其聖;外焉坤之柔順,則用之以服事殷。是故以此蒙犯羑里之難,而紂無所施其虐,卒之光于四方,顯于西土。向之所謂傷者,今赫然而明矣。箕子用一爻之道,以柔中之道守天下之正理,不唯利于居易,亦利于處艱難。處難而利,利而正。盖不晦其明,則以艱難而傷其生,何利之有?不正其志,則以險難而傷其明,何貞之有?卒之陳洪範大法以示天下。而向之所謂傷者,今赫然而明矣。大難以天下言,内難以一家言。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以卦象釋卦名。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以卦德釋卦義。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以六五一爻之義釋卦辭也。然柔順蒙難,實則晦明正志之意;而晦明正志,實則柔順蒙難之道。文王、箕子非有二道也。此卦其變為訟卦,其象坤上離下,明入地中之象,其占利艱貞也。

【原文】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眾,用晦而明。

明入地中,日之自晦以為明也;莅衆用晦,君子之自晦以為明也。蒞衆之道,患在於任智而有作;聰明之累,患在於大察而無包蒙、包荒之量。強明自任,洗垢索瘢,小過不容,失其莅衆之道,是乃所以為不明也。知周萬物,守之以愚,得其蒞衆之道,所以為明也。

楊氏曰:明夷卦用之以處險,則為文王、箕子明而晦;用之以居易,則為蒞衆之君子晦而明。明而晦,故全已;晦而明,故燭物。

曰:察見淵魚者不祥。古之聖人垂旒蔽明,黈纊塞耳,用晦而明也。晦而明,只是外晦而内自明。

【原文】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原文】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初九陽剛明體,居明夷之初,見傷之始也。昏暗之主在上,傷陽之明,使不得進,如于飛而受傷,復垂朶其翼也。君子見事之幾微,始雖見傷,而其事未顯,故行去。避之三日不食,去而不食其禄也。主人不知幾,訝其遽去之速,故有言也。夫人不能守身於明夷之世者,其失有二:一曰苟禄食,二曰恤人言。志在苟禄,窮斯濫矣;顧恤外議,内斯摇矣。我將固守節義,則禄以天下而不顧,繫馬千駟而不受,何慕乎爵禄之榮?我將持守己志,則禮義不愆,何恤人言?何顧乎世俗之謗?明夷六五,暗主在上,傷陽明之時,其朝廷昏迷而傷明哲之時歟?此時此際,君子飄然遠引之時也。然非靈龜不舍,朶頤不觀,不聽浮論,不顧流俗者,不能行己志也。

象曰:義不食也。非義不就于人言,其何恤哉?穆生之去楚,申公、白公且非之,况世俗之人乎?但譏其責人禮,而不知穆生之去,避胥靡之禍也。又如袁閎於黨事未起之前,名德之士方蠭起,而獨潛身土室,故人以為狂生,卒免黨錮之禍。所往而人有言,何足怪也?

楊氏曰:初九晦已之明,避上之暗,即當去之之速,何食之暇?其孔子接淅而行,伯夷、太公避居海濱之時。童溪曰:明夷之難在上,而初最遠之,故明夷于飛垂其翼,不宜上而宜就下也。

【原文】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原文】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股在脛足之上,手足之用以右為便,唯蹶張用左,以右立為本也。左股于行之用為不甚切,六二當隂闇小人傷明之時,亦不免為其所傷,但君子自處有道,故不能深傷相害,如傷左股而害其行,亦不甚切也。二離明中正之道,雖受傷矣,能拯用壯健之馬,則獲免之速而吉也。此舍危而從安,則速行從安之道,斯免於危;舍難而就易,則速行就易之道,斯免於難。

象曰:順以則也。柔順而中正,是順合乎中正之則,所以轉凶而吉也。

潘氏曰:傷于左股,傷未大也。策馬去之,順乎理也。

童溪曰:夷于左股,則左股常見傷矣,此所謂羑里之厄也。當此之時,所謂用拯之道,何也?曰:上欲拯吾君為无過之君,下欲拯斯民為无難之民,此吾所以不敢不用其力也。此文王之順德,而不敢失乎為臣之則者然也,故曰馬壯吉。六二之得吉者,以其順處而有法則也。

【原文】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原文】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他卦九三與上六為正應,在明夷之時,為至明克至暗之象。九三居離之上,明之極也。又處剛而進,上六坤之上,暗之極也。南在前而明方也。狩,畋而去害之事也。大,首暗之魁,上六是也。九三與上六爻相應,有向明除害,得其首惡之象,然不可以吉也。誅其元惡,舊染汙俗,未能遽革,必有其漸。若革之遽,必駭懼而不安,故曰不可疾貞。

曰:投機之會,間不容髪,一日縱敵,數世之害。猛虎之猶豫,不如蜂蠆之有毒;孟賁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以明去暗,疾而馳之,何不可者?抑不思掃除元惡,固不可以後時,亦不可先時而遽為。九三之時,如日猶伏于地中,而无麗天之明也。剛明之極,屈於柔暗之下,以下之明,除上之暗。使其不前進,則是天下无時而可明;使其遽于進,則又時勢不可以亟為。昔者成湯之興于夏臺,文、武之興於羑里,其以此歟?當是時,賊仁賊義之獨夫昏迷于上,聰明睿知之神聖昭著于下,以成湯、文、武為明德之首,而去昏暗之首,何不可者?然且五進伊尹而就之,何其寛裕而不迫?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何其隱忍而不亟?二三聖人之心,盖謂革命之事不可以遽為,幸而桀、紂有能一日變昏迷而為明哲,則成湯、文、武固與斯民相忘于文明之世可也。不幸而桀、紂之昏終不可開,天命人心之責終不可辭,於是始奉天明威,前進而獲其首惡之功。聖人之正天下,固和緩而不敢有欲速之心也。

象曰:大得志也。以下之明,去上之暗,其志在于去害而已。雖然,鄭伯克段,舒徐不發,必待其襲鄭,然後誅之。議者譏其匿其機而使之狎,養其惡而使之成。然則成湯、文、武其亦養桀、紂之惡而使之成歟?曰:非也。湯、文唯恐桀、紂之不明,鄭伯則欲叔段之不明,湯、文則因桀、紂之昏,不得已而除之。鄭伯納叔段于昏,然後得而除之,其用心公私,實不可同日而語也。此可以觀天理人欲之分矣。

【原文】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原文】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六四居坤體,其象有二:以地之幽隱言之,則處坤地之下,僻左之所也;以道之幽隱言之,闇主在上,昏闇之朝也。入于左腹,幽隱之所;于出門庭,幽暗之地。去暗尚遠,可以得其本心也。夫古之君子,處明夷之世,遁于畎畝,逸于林泉,居于海濱,是入于幽隱之地也。然地雖至幽,而明德不容幽,是明夷之世而得其本心者也。遠爾亂邦,逃爾權門,避爾昏闇,是出于幽隱之朝也。出乎幽昧之國,而入于寂寥之野,是明夷之世而得其本心者也。

象曰:獲心意也。言得本心也。昔微子以父師之尊,而居明夷之世,君昏于上而有以傷其明,卿士昏于下而有以傷其明,九重門庭之内,已冥冥若暮夜昏暗之室。微子以父師之賢明自靖,人自獻于先王,我不顧行遯,出于荒野,顧吾心之所得,唯如此而已。飄然去之,妙得本然之心。明夷之六四,其微子乎!

程氏曰:六四以隱僻之道,自結于君。入腹,謂其交深也。其交之深,故得其心。得其心,而後于出門庭,行之于外也。邪臣之事暗君,必先蠱其心,而後行之於外。

潘氏曰:上六為傷明之主,六四同九三,相與克之。九三夷于南狩,而馘其首。六四入于左腹,而誅其心。九三剛,故以兵勝。六四柔,故以謀勝。于出門庭,逐于外也。

朱氏曰:左腹者,幽隱之地。傷人之明者,上六也。四進坤體曰入,去上六猶隔六五,故以四為左腹。入其腹,得其傷明之心,故曰獲明夷之心。幸而稍革,尚可避去。于出門庭,得意于遠去之義也。四以柔正居暗地而尚淺,故猶可以遠去。

【原文】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原文】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五近上六,傷明之主,若顯其明,見傷害必矣。當如箕子之自晦藏,則可免於難。所謂内難而能正其志,五位之中,即皇極之大道,九疇之樞紐,綱常之大義,君道之大本。五行五事,此其歸也;八政八紀,此其會也。三德稽疑,何莫非皇極之實事;庶徵五福,何莫非皇極之明效。前乎箕子,神禹得之而王夏;後乎箕子,武王得之而王周。彼箕子者,商家之臣,方寸之間,涵造化之貞機,藴九疇之實理,躬行日用,不出乎此。故其丁明夷之世,所以立身行已内難而能正其志者,皆不出乎皇極大中至正之道。象曰明不可息也,謂其雖遭患難,不失正志,明不息滅也。

朱子曰:商有三仁,微子去却易,比干一向諫死,又却索性。箕子在半上落下,最是難處,被他監緊在那裏,不免佯狂而為奴,以免于害。佯狂為奴,晦其明也。不受封,去之朝鮮者,正也。他外雖狂,而心則定也。故彖曰利艱貞,又曰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楊氏曰:所謂内難者,非為之奴以深晦其明,則居艱而不利;非守其貞而不同於惡,則明滅而或息。晦其明,故全於人;明不息,故全於天。五陽明,六隂晦,以六晦五,故為箕子之明夷。

【原文】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原文】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下五爻皆言明夷,是有明而見傷者也。上一爻說不明晦,是實晦而不明者也。以隂柔居坤之極,不明其德以至於晦,始則處高位以傷人之明,終必至於自傷以墜厥命,故曰初登于天,後入于地也。以一卦言,傷離之明者在坤,坤為晦。以六爻言,傷下五爻之明者在上,故上獨為晦。上六為明夷之主,昏闇之極,聖人猶推其有登天之明者,謂人物之生,純一而虚明者,其初也。雜擾昏亂者,非其初性也。反求其初,本心之靈,皎如日星,本可明照四方,周知萬物也。今焉昏闇之極,而有入地之蔽者,特為氣禀所昏,物欲所蔽耳。夫豈其性之本然哉?

象曰:照四國也。又曰:失則也。始有普照之明,後失本心之則,是特失其初耳。嗚呼!使上六能全其本初,而不至於終蔽其明,則日月照而四時行,可以為大舜;照臨四方,可以為文王。顧乃明傷之極,而終不明善以復其初,初有登天之明,而後有入地之暗。吁,惜哉!

楊氏曰:紂之嗣位,聞見甚敏,材力過人,初登于天,照四國之時也。及其昏棄厥德,而為獨夫,後入于地,失則之時也。所謂失則,不特自失其明,一身之則而已。禮壞樂崩,政弛刑濫,三綱淪,九法斁,失為君之法,而不協于四方矣。唐之明皇,初年聰明,終年昏淫,亦此意也。

楊氏曰:上爻為不明晦之主,紂是也。自五以下,皆處明夷者五:箕子四,微子三,武王二,文王初。夷、齊在商莫難于箕子,在周莫難于文王,故以文王、箕子當之。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