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原文】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宗廟之禮,所以致誠敬也。散齋七日,致齋三日。祭之初,迎尸入廟,天子涗手而後酌酒,涗謂之盥。酌酒獻尸,尸得之灌地而祭,謂之祼。祼之後,三獻而薦腥,五獻而薦熟,謂之薦。故獻之屬,莫重於祼。而盥者,未祼之時,精神專一,誠意未散,不言之信,發而為敬順之貌者,顒顒如也。故下觀而化,金聲而玉振,莫不有敬順之心。及其薦獻,禮文繁縟,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時矣。觀之一字,視於物則為觀,為觀於下則為觀。如樓觀謂之觀者,為觀於下也。君子居上,為天下之表儀,必極其莊敬,則下民觀仰而化。故為天下之觀,當如宗廟之際。祭而始盥之時,不可如既薦之後,則下民盡其至誠,顒然瞻仰之矣。觀之為義,聖人以德望而示人者也。然聖人雖有以示人,而所以示民者,不在於粗迹。猶祭祀之際,見其盥潔之誠,不見其薦獻之物。正所謂上以神道設敎,則下以誠心從敎也。夫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彛,好是懿德。上天之載,无聲无臭。聲色化民,是為末務。聖人以神道設教,想其未嘗示慶賞以為觀也,不賞而民自勸;未嘗示威怒以為觀,不怒而民威於鈇鉞;未嘗示足恭以為觀,篤恭而天下平。如祭祀之際,有誠敬之可仰,无物象之可見。未施信而民信,未施敬而民敬。惟見天下遷善遠罪,不知王化之所由;出作入息,不知帝力之有在。有孚則人心咸信也,有孚顒若則人心信而仰之也。以盥而不薦言,則其道窈然而莫測;以有孚顒若言,則其道翕然而胥信。此斯道之神不見而章,不動而變,无為而成,鼓之舞之,自得於神交精契之餘,而莫知其妙也。
象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此以卦體、卦德釋卦名。二陽在上,而下為四陰之所觀。九五居中履正,以陽剛中正之德為下所觀,其德甚大,故曰:大觀在上,順而巽,合二體以取義,中正以觀天下。此又信九五之德足以觀示天下而然也。
又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此觀以訓義釋卦辭也。
又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此所以發明卦辭也。天下之所以觀者,聖人也。聖人所觀者,天也。聖人何取於天哉?以其不言之敎見於四時之自行,而无有差忒,此所謂神道也。神即誠也,體於心而謂之誠,妙於物則謂之神,一物也。聖人設教於人,舍天何觀焉?其能使天下觀而化,則不言之敎寓於始盥之時,此所謂神道也。中庸曰:至誠如神。
又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也。此卦其變為大壯卦,其象風行地上為觀之象,其占孚信在中,則顒然可仰而言也。
【原文】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風行地上,周及庶物,為由歷周覽之相。先王體之,隨其地,觀其俗,因其情,設其敎,此省方之本意也,虞周時巡狩是也。省方所以辨五方所有之性,觀民所以觀百里不同之風,奢則約之以禮。省方,觀民也;設教,為民觀也。夫觀者,四隂寖盛之卦,是小人道長之卦也。聖人變隂陽消長之例,取以上示下、以下觀上之義,此固欲以神道立敎,潛消默制,使盛長之陰柔皆化而為陽剛,君子而不自知也。不然,四隂盛剝,道敎愈微,而小人愈彰矣。此又益信易道之扶陽而抑隂也。洪氏曰:所以敎者,不過五教之目,而五方之民異俗,則其設敎不得而槩施之,修其教不易其俗,所以入之易也。
【原文】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原文】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童者,蒙穉之未發,如冲人之未有知也。九五以陽剛中正,大觀在上,近之則見其道德之光。而初六陰柔,小人與五相遠,蒙而无見,如童穉然。所見昏淺,不能識君子之大道,在凡民為可恕,不足咎也。若君子而如是,則可鄙吝矣。夫小人之不能遠見,不足責;君子之不能遠見,深可責。小人而觀童,以其親耒耜而耳不聞環珮之聲,事耕稼而目不覩恭遜之容,居山林而身不習朝廷之儀,其出處不足關世道之盛衰,其得失不足係名教之重輕,雖觀如童,固不足為有无也。君子人歟?社稷於已乎倚仗,民望於已乎具瞻,世敎於已乎權輿,以此身膺天下之安危,運風俗之樞機,所觀乃如童稚然,不亦大可鄙乎?嗚呼!學稼之事,老農專之,无害也。以樊遲而祗欲親此職,則可吝。圖利之志,以巨賈為之,未害也。以子叔疑而亦存其心,則可吝。以順為正,以妾婦為之,未為過。以公孫衍、張儀亦為此態,則可吝。初六之童觀,不責之草茅蒭蕘之賤人,而責之朝著縉紳之清流,盖小人无學,未足憂也。君子无學,深可憂也。
象曰:小人道也。謂所觀淺近,有如童蒙,此小人之事,非君子之道也。雖然,曾參不能見襲裘之禮,孟子不及見班爵之制,則君子固或不可小知。愚可為明,柔可為強,小人亦不可自畫。互鄉之童,尚可以進潔已之功,而長沮、桀溺之避世,則局於蒙稚之見,而不知自勉者也。由童蒙之近觀,進而至於達人大觀,小人未嘗不可進於君子也。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
【原文】六二:闚觀,利女貞。
【原文】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蒙而无見曰童,有見而小曰闚。有見固愈於无見也,有見而小,其愈於无見幾何?六二與五為正應,然四陰同類,柔弱昏暗,安能觀九五之大觀?不過見正道之一節一目,不能見陽剛中正之全體也。如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不過小有所見而已。誠齋所謂御事以東征為艱,子路以正名為迂。斯見也,女則貞,在士則醜。夫君子之進德,必洞察元亨利貞之道,仁義禮智之綱,謀王斷國之論,萬世典禮之實可也。若女子之貞,不過窺見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之一節而已。
象曰:亦可醜也。窺觀之見,是特女子之利,在大夫言之則為醜。昔者褒姒哲矣,而生厲階;武后才智矣,而禍唐室。是女子之利,其巧慧周觀而不正,曾不若蠢愚龎厚而守正。此六二之闚觀。
聖人曰:女子貞,亦予其利也。昔者子貢遊夫子之門,猶不能无貨殖之心,无多言之累,聞一知十,自愧於回。子貢之觀夫子,其始也殆不能見其全,及其聞一貫之旨,悟性與天道之說,然後知足以知聖人,非復前日以言語闚夫子者。不然,是亦闚觀之可醜也。
程氏曰:二既不能明見九五之道,能如女子之順從,闚覘其彷彿,則不失中正,乃為利也。雖能順從,乃同女子之貞,亦可醜也。二陰柔居内而觀外,雖與五為應,前為三四所蔽,所見不明,如門中視物,闚觀之象
【原文】六三:觀我生,進退。
【原文】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生,出也,謂才德之出於已者。六三柔居剛,其位非正,然處上下之際,上近觀光之賢,則疑可進矣;下比闚觀之儔,則又疑其可退。然六三處順之極,能以至順之性,順時以進退者也。其曰觀我生而進,必曰吾學可成乎?吾業可精乎?吾道果足以致君澤民乎?如是而進,必不觸於藩,不入於坎窞之凶矣。其進也,何失道之有?其曰觀我生而退,必曰吾學問有未至乎?吾德業有未進修乎?吾果无偷生全軀之悔,潔身亂倫之過乎?如是而退,必不困於石,不據於蒺藜。其退也,何失道之有?昔伊尹拜成湯再三之聘,則幡然有為,不苟退也。漆雕開聞夫子使仕之言,則退然自遜,不苟進也。是二子者,觀我生必有道矣。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不觀九五,而觀已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未失道也。
楊氏曰:六三、九五皆曰觀我生,六三察已以從人,九五察人以修已。
【原文】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原文】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觀莫明於近,九五以陽剛中正之德居尊位,是聖賢之君也。六四切近其觀國之光,想九五大觀在上,如日在天,明照四海,輝耀八紘,觀其人材則欝然而相輝,觀其禮樂則煥然而有文,觀其刑政則燦然而有條。此時此際,君道開明之時,小人爝熄之日也。六四既觀人君之德、國家之治,光華盛美如此,孰不願進於朝,輔戴之以康濟天下也?古有賢德之人,則人君賓禮之宜也。
象曰:尚賓也。尚謂志,尚謂其既見君之明,為邦家之光,而志意向慕,賓於王朝也。雖然,君子之尚賓,豈志於苟祿哉?有光冒海隅之君,則願為邦家之禹、稷;有光於四方之王,則願為邦家之周、召。君子之仕也,行其道而已矣。
楊氏曰:六四俟明德之君而後進,故其君尊尚之而賓其人,下不輕一身,則不輕一士矣。箕子近天子,觀國也;王訪於箕子,尚賓也。
白雲曰:君之光莫光於有德,國之光莫光於用賢。六三遠君,方且自觀其身而圖進退;六四則近君之位,已進而觀國者也。國有光焉,非利用賓之時乎?盖无進退之疑也。或謂賓有不純臣之義,夫忠臣、嘉賓、賢有德之稱也。
【原文】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原文】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九五居至尊之位,係天下之望,敎化之興廢於我乎出,風俗之善惡於我乎出,内外之理亂於我乎出。要必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自合乎君子之德,然後无愧於觀,然後可以表正天下而无咎。此大學之新民必在於明德,中庸之成物必先貴於成已也。象曰:觀民也,謂人君之觀我生,不但觀已之所行,觀民德之善惡,亦所以觀已也。觀我所自出者,道雖本諸身,得失則驗之民而後見。
楊氏曰:民之善惡生於君,君之善惡形於民。九五欲觀已之生,觀於民之君子小人而已。故觀堯、舜者以比屋,觀文、武者以羣黎。周誥所謂人无於水鑒,當於民鑒,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即此意也。
【原文】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原文】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其生,謂言行事為之見於外者。觀我生,自觀其道者也。觀其生,為所觀者也。上九以陽剛之德,居无位之地,雖不當位,是賢人君子不在於位,而道德為天下所觀仰者也。然以人觀其德,用為儀法,故當自慎省,觀其所生,常不失於君子,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夫名望有時而幸得,實德每患於不稱。人以大匠名衆,必觀其度材,有離婁之明則无愧,无離婁之明則方員不成,咎將若之何?人以樂工名衆,必觀其正音,有師曠之聰則无愧,无師曠之聰則律呂不諧,咎將若之何?揚雄負天下之望,而不免大節之玷;安石負天下之用,而不副蒼生之期。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而民具爾瞻,亦非薄德者所能當也。此上九為天下之所觀,要必有成德而後可。
象曰:志未平也。謂其雖不得位,而為人所觀仰,未可安寜而忘戒懼也。昔夫子立敎洙泗之上,其道德足以聳三千之觀聽,係萬世之重望。遊其門者,喻之宫牆以觀其高,喻之江海以觀其深,喻之日月以觀其明。
夫子猶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以夫子之仁聖,而所憂猶若是,盖惟恐其不盡君子之道,而有負於天下之觀也。吁!此其志之所以未平歟?
周易衍義卷五
<經部,易類,周易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