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5卦-无妄䷘天雷无妄(震下乾上)-[元]胡震撰《周易衍义•卷六》

[元]胡震|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25卦-无妄䷘天雷无妄(震下乾上)

【周易上经】第25卦-无妄䷘天雷无妄(震下乾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六》

【原文】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无妄者,實理自然之謂。程子曰:動以天為无妄,動以人欲則妄矣。无妄至誠,天之道也。天之化育,生生不窮,各正其性命,无妄也。人能合无妄之道,則與天地合其德矣。无妄有大亨之理,利貞。法无妄之道,利在貞正,失正則妄也。雖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則妄乃邪心也。故有匪正則為過眚,不利有攸往也。夫妄與无妄,此天理人欲之所以别也。无反无側,天理也;淪於反側者,人欲也。无偏无黨者,天理也;倚於偏黨者,人欲也。動容周旋,循乎大中之矩者,天理也;出處語嘿,流於不中不正之私者,人欲也。循天理,則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徇人欲,則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此古之君子所以立必正方,聽必正容,言必正言,行必正行,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正己以正物。誠以正道得,則公理昭明,私意冺絶,成已成物,无所往而不利;正道失,則勝心横發,作偽日拙,喪物喪已,无所往而可利也。仁,我所行也,不雜以兼愛之妄,則可以仁民,可以事親,不至於弊而使天下之无父。義,我所行也,不雜以為我之妄,則可以制事,可以立敬,不至於弊而使天下之无君。行乎禮而不失之妄,則以正君臣,以立父子,以定典章,以事宗廟,何有乎務華失實之眚?行乎智而不失之妄,則以别邪正,以辨是非,以周萬物,以濟萬變,何有乎術數機詐之眚?是妄與不妄之分,利與不利之判,觀諸正道之得失可知矣。

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以卦變釋卦名也。自訟來者九,自二來居初,為卦之主。動而不妄,剛正為主於内,无妄之義也。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此以卦德、卦體而釋辭也。震主乎動,乾主乎健,動而剛健,則不屈於人欲,大亨以正之本也。五以剛中應二,二以中正應五,剛中而應,則不累於柔邪之偏,亦大亨以正之本也。此則稟乎天命之性者也。曰: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此因文義推卦辭之反說也。无妄至正理而止,過此以往則有過,是乃邪妄之動也。天命不祐,尚可行乎哉?此則悖乎天命之性者也。

白雲曰:動而健者,動以天,不以人也。止於无妄而不往,則天道常存。不止於无妄而有攸往者,是以人而滅天。故彖之意,以謂捨无妄而往者,又何之矣?此天命所以不祐也。

孟子曰:盡心知性則知天,存心養性以事天。知事天為天所祐,皆必與天合德也。此命字,與中庸天命之性,孟子曰命也,君子不謂性之義同。此聖人欲人之著誠去偽,而明其天也。

曰:在理為正,在人為性,在天為命,一也。

楊氏曰:堯、舜之禪,湯、武之師,禹之治水,動以天也。子噲之遜,苻堅之師,鯀之治水,動以人也。

朱子曰:史記作无望,謂无所期望而有得焉,是箇不正望底卦。如人方病,忽勿藥而有喜,此卦其變為升卦,其象雷行天下,无妄動之象,其占大亨而利於正也。

【原文】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隂陽相薄,雷行天下,震發生萬物,各正其性命,物物與之以无妄之理,而无一息之差,此造化无妄之用也。先王體之,對時育物,東作南訛之必以其序,朝作暮息之必以其天,使生靈之繁各有以遂其性,動植之微各有以全其生,對時育物,聖人无妄之用也。

洪氏曰:天不妄雷,雷不妄行,物不妄與,而後萬物育焉。非時之雷,其發為妄,物不與也。以已之茂對時之茂,以育物之茂,先王之无妄也。若无伐木,无覆巢,无取麛卵,无出罘罝,罔羅畢翳,凡順時而布令者皆是也。雷之動於仲春,萬物與之而驚蟄;雷之收於仲秋,萬物與之而閉藏,此雷之所以无妄也。對時育物,因其性而不為私焉。

【原文】初九:无妄往,吉。

【原文】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初九以剛實變柔,而為主於内中,誠不妄者也。當位而動,是以无妄而往,何所不吉?夫妄與无妄,每於動之中見之。喜怒哀樂之未發,則渾然天理之體,寂然天性之貞,智愚均具,初无吉凶之可言。喜怒哀樂之既發,則有是非,有公私,有中有不中,有妄无妄之所以分,而一吉一凶之所由判。今初九以无妄而往,吉者,動以誠也。行乎一身,則言忠信,行篤敬,禔身之吉也。行乎一家,則父子睦,兄弟和,齊家之吉也。行乎鄉黨,則長幼序,風俗美,隣里之吉也。行乎一國,則上下洽,紀綱正,輔世長民之吉也。此无妄之理,至誠之體也。以无妄而往者,至誠之用也。往而得吉,至誠之功也。

象曰:得志也。謂以无妄而往,无不得其志也。誠之於物,无不能動,以之修身則身正,以之治事則事得其理,以之臨人則人感而化,无所往而不得其志也。

楊氏曰:雷動於初而不妄,萬物一歲之盛福也。聖人動於初而不妄,萬民一世之盛福也。故伊尹戒太甲以慎厥初,召公戒成王以在厥初,高宗三年不言,威王三年不飛,何耶?非不動也,謹於初動也。是惟无動,動則志必得矣。无妄之往,一辭而有二義。彖辭所謂无妄之往,謂无妄之正,不可小過,无妄而後有所往,則過於正而入於妄,所以有眚也。象辭所謂无妄之往,則謂日用常行,舉无妄為以正道而行之,則事皆无妄,所以有吉也。

【原文】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原文】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六二柔順中正,誠德渾然,人偽不雜,因時順理,而无私意期望之心,故有不耕穫,不菑畬之象。言其无所為於前,无所冀於後,自然无不利也。以義言之,即聖人之无為而治,學者之不要人爵,而人爵從之,爻正所謂无妄之福也。夫天下之理,出於自然而然者,乃純乎天理,而不雜以人偽者也。道非求尊也,得其道則道自尊;德非求貴也,得其德則德自貴;仁非求榮也,得其仁則仁自榮。六二之不耕穫,不菑畬者,盖利之獲,必耕於春,為其始也;穫於秋,期於終也。至誠无欲,則无所為,亦无所期也。菑於一歲,為於始也;畬於三歲,期於終也。至无欲,則无所為,亦无所期也。始終一致,意必兩忘,順理應物,焉往而不利?

象曰:未富也。謂不耕不穫,不菑不畬,其心未嘗在於求富也。此時此意,不識不知之時,无思无為之時,静虚動直、純一无偽之時,以此真心而達諸功用,則位天地,育萬物,无不宜者,尚何行而不利乎?子思所謂不動而變,无為而成,即此理也。

程氏曰: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謂不首造其事,因其事理所當然也。

【原文】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原文】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六三柔不當位也,多凶之地,所謂匪正者也,故有災。然其災出於意料之外,或係之牛。行人有盗牛之得,而邑人受失牛之災,則其災豈不以妄而致乎?夫无妄而獲福,有妄而致禍,此理之常也。有妄而幸免,无妄而多艱,此時之變也。自其常而言之,舜德罔愆,則天申命用休;苖民不恭,則天必加罰;禹德克勤,則歷數歸;桀德既昏,則宗社亡。此福禍无不自已求之者。由其變而觀之,以原憲而貧,以季氏而富,以顔子而夭,盗跖而夀,其禍福又有不自已致之者。天道福善而禍淫,善者有時而不得福;鬼神禍盈而福謙,謙者有時而或罹禍。或出於氣數之適然,或出於時勢之適致。无妄之災,吾於六三何尤焉?嘗觀自古无妄之災,有如六三類者,不知其幾人也。鄭忽君國,本以嫡長而繼先君,非以妄而竊國也。而子突乃以庶孽歸鄭入櫟,以篡竊社稷。鄭突得歸,而鄭忽有失國之災,此猶行人得牛,而邑人有失牛之災也。譚子在春秋之世,未有大妄以危邦也。齊桓恃其甲兵之權,以滅其國,至使春秋書子,以見其無罪之由。是桓公得地,而譚子有失地之災。此猶行人得牛,而邑人有失牛之災也。無虧有齊,本以長嗣而先五子,非以妄而篡位也。而宋、曹、衛、邾,乃奉少而奪長。于甗之戰,無虧敗績。是孝公得位,而無虧有失位之災。此猶行人得牛,而邑人有失牛之災也。此所以為无妄之災也。聖人於此,見其可憫,而不見其可貶也。

象曰:邑人災也。亦惟申文辭以見其義耳。雖然,君子之无妄,吾事之當然也。一時之有災,外物之適然也。以不虞之禍,而自已其不妄之誠,非君子之道也。夏臺之囚,天心之享,窮通變於前,而湯之心未嘗變也。狄人之避,高山之荒,屈伸變於前,而太王之心未嘗變也。金石之歌,手足之啟,死生變於前,而曾子之心未嘗變也。君子唯當憂吾心之未能无妄,不憂吾身之未能无災也。

程氏曰:人之妄動,由有欲也。妄得之福,災亦隨之。妄得之得,失亦稱之。如或繋得牛,行人得之,以為有得,邑人失牛,乃是災也。借使邑人繋得馬,則行人失馬,乃是災也。有得則有失,不足為得也。人能知此,則不為妄動矣。行人邑人,但言有得則有失,非以為彼此也。

【原文】九四:可貞,无咎。

【原文】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九四陽剛乾體,下无應與,剛而无私,无妄者也。貞固守此,自无咎也。有固守之誠,則終无妄為之過。无妄之道,必慎終如始,然後能无過;必攸久无疆,然後能无過;必立不易方,然後能无過。或昏於物慾,或流於習俗,或撓於事變者,不能无妄也。九四之可貞无咎,盖不特守之於頃刻之間,而必守之於悠久之際也。

曰:人皆曰予智,驅而納諸罟擭陷穽之中,而莫之避也。此以見人之鮮能无妄也。

曰: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守也。此以見人之鮮能无息也。无妄而无息,其四之可貞而无咎歟?

象曰:固有之也。謂其固守此无妄之道,則无咎也。

童溪曰:是正也,非外鑠我者也,我固有之也。因其固有而不失之,此易之所予也。

楊氏曰:此回之擇乎中庸而不失,所以異於不能期月守者也。

潘氏曰:居大臣之位,有事則可正之,職之當然,何咎之有?委之不為,是失職也,烏得无妄?五勿藥而四可貞,君无為而臣有為也。

【原文】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

【原文】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九五剛乾中正,以居尊位,下應六二柔順中正之臣,无妄之至也。如是而有疾,此是不期而有,但聽其自疾爾。久而自定,所以勿藥有喜而无疾也。有有妄之疾,有无望之疾。節宣不時,嗜慾不遏,飲食不節,寒暑不避,思慮不致,如是而疾者,有妄之疾也,不治則死耳。起居有常,酒色不親,耳目聰明,血氣和平,如是而偶疾,无妄之疾也,治者亦死耳。昔帝堯在上,九年之水亦得以病堯,是无妄之疾也。在帝堯无妄治之勞,而皇天眷命,其憂易失,此无妄之疾,勿藥有喜也。帝舜在上,三苖之梗猶得以病舜,是无妄之疾也。在帝舜无妄治之勞,而苖民格命,其憂遽亡,此无妄之疾,勿藥有喜也。象曰不可試也,謂及无妄復用藥以治之,是反為妄矣。不可試,謂不可少嘗也。雖然,此以无妄之世而言之也。若夫君非无妄之君,時非无妄之時,國政病於顛錯,風俗病於澆漓,民生病於彫困,則夫察國脉於隱微,植治體於正大,又醫國者所當察也。

潘氏曰:以天德居天位,動合天理,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雖有小小不順,久之自化,不必治也。疾猶勿藥,况无疾乎?

【原文】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原文】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上九居卦之終,无妄之極者也。極而復行,過於理也。過於理則妄矣,故上九而行,則有過眚而无所利矣。上九非有妄者也,但以其窮極而不可行爾。天下之理已至而復過,則天下之事有失而无得也。塗人欲趨邦畿之地,至邦畿而止,至邦畿而復往,則遠邦畿之地而迷其塗矣。黄鳥欲趨丘隅之地,至丘隅而止,至丘隅而復往,則離丘隅之地而失其所安矣。行无妄之道,至无妄之極而止,至其極而復行焉,則過於无妄之極而妄動之災矣。為人君止於仁,過此以往,則仁或流於姑息之害;為人臣止於敬,過此以往,則敬或陷於阿諛;為人子止於孝,過之者或有從令陷父之愆;為人父止於慈,過之者或有溺愛敗子之愆;與國人交止於信,過之者或有尾生喪身之禍。此无妄之行所以有眚而无攸利也。千鈞之重,加之銖兩而移;十丈之引,加之分毫而差;極至之理,加之一毫而過。此无妄之行所以有眚而无攸利歟。

象曰:窮之災也。謂无妄既極而復加進,則反入於妄,至於窮極而災也。

楊氏曰:居无妄之下,則貴進而動;處无妄之極,則貴静而止。上九居无妄之極,復欲動而有行,其唐太宗高麗之師、明皇雲南之師歟?

周易衍義卷六

<經部,易類,周易衍義>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