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下震上】聚卦【上下環聚】。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郭、京本作是以可小事,吳澄據石經本同】。
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程傳以此句係解者之詞,誤入彖中。吳仁傑僞造古文易經,隂承其意,遂去此句。及明陳氏作捷解,則直註曰:古文無矣,聖經之遭阨如此】。
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小過,小者過也。大,陽也。小,隂也。大過以四陽并列,為大者之過,則此四隂環列,非小者過乎?然而亨利貞者,以隂居二五,正也。正則中,正中所在,而時生焉。盖四隂所據,雖柔得中,而兩剛卦主反失其二五之位,而聚居三四,三四為中行,而實非正中。夫小得中而可小事,大失中而不可大事,理也。此其間有飛鳥之象焉【此句正彖之釋卦,且以明取義于鳥之意,而程傳以為誤入,妄矣】。
盖震為動為鵠【出九家易】。
物之動者莫如鳥,而鵠又鳥之最動者,飛則愈動矣。況兩震相背,絶類飛鳥,而諦觀其體,則兩陽居中,有似腹背,而四隂分張而為之翼,實有其象焉【實詮飛鳥之象句】。
夫小人輕浮,翕忽不測,比之飛鳥,亦復何吉?特是卦之體,上震下艮,震固主動,而艮實主静,上動而下則止之。四隂雖夥,幸不并列,如大過四剛之聚,而又分處于上下兩卦之傍,如飛鳥然,止則鳴,飛則不鳴。今既已飛矣,而猶存止意,恍遺其音于飛後,而止而不去,則上動下静,上飛下止,上逆下順【張杉曰:烏上飛則逆,下飛則順】。
雖動逆勢成,而猶有順止之意,正如宵人雜處,事權不一,上下牽掣,依囘莫定。苟于此而察其宜焉,則宜下而止,不宜上而動,棄上取下,順逆分明,何勿吉之有?繫傳曰:震善鳴【宋衷曰:二陽在内,上下各隂,有似飛鳥舒翼之象。震為聲音,鳥去而音止】。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所謂小者過也】。
初六:飛鳥以凶。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四柔皆鳥翼,而初與上則翼之翰也。翼之強在翰,翰舉而身即從之,此以臣制君,以末制本之象,凶象也。然而無可如何也。春秋傳曰:能左右之曰以。
六二:過其祖,過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六二進與剛非應,而退與柔比。夫剛體從乾,乾為君為父,祖猶父也【即大父也】。
柔體從坤,坤為臣為母,妣即母也【母死稱妣】。
今三四兩剛可為君祖,反相承而不相應,一若尊高太過,任其濶絶,而獨返而比乎?妻四而臣剛之,初柔【初本四之應,故妻四】,是過在祖而所親遇者在妣,不及在君而所親遇者反在臣也。然而无咎也,以柔中也。夫過猶不及也,過在彼則不及在此也。然而不曰過曰不及者,夫子曰:臣不可過君,故諱之。此傳語不釋義而釋詞,與有飛鳥之象語同一變體。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三當艮剛之末,有所防止,而不謂其身入坎中【兼畫之。坎三四為中】。坎為隱伏,或不能無在下窺測之事【謂二隂下伺】。惟恐防之太密,反致以猜嫌而起隱禍,故曰勿過防之也。過防恐或有戕之者,戕則凶矣,可如何?徐咸清曰:此如魯君欲去季氏而反為所逐者,二四皆君象,小過之時,大不可過,故各以勿過戒之。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句)。勿用(句);永貞。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夫以震剛居兑中,動而能悦,何咎乎?特兑悦善附,而五以震隂而據尊高之位,逼臨君側,恐于此又不能無降心相從之事。儻過為禮遇,而由是而往,則不正之厲,反從此生。故又戒之曰:勿過遇之也。往必有厲而當戒,故勿可用也。夫四之所以為此者,徒以其位不當耳。春秋大居正,永以正之,何厲之有?若夫君下于臣,必戒也,漸不可長也。徐咸清曰:自新莽典午以後,多有以隆遇而致勸進者。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雲不雨,已上【鄭玄本作尚,上同。郭京據王弼本作止,不通。按王註:陽已上,故止也。此止字解不雨,其述經文仍是上字,而京妄據此,遂啓宋儒改經之漸,京之罪何等矣】也。
五過而無比合之情,有如密雲不雨者。
虞氏曰:坎在天為雲,墮地成雨,今已出大坎之中,而反居水上,則雲而不雨,一如水雷。屯之稱雲雷者,乃位當互兑之口,兑為西,此西郊也。然而四隂分列,而即有分據之意。初為二翼,上為五翼【故二爻皆稱飛鳥】。
羽翼一分,而角立之勢成焉。盖坎為狐,艮為鼠,皆與飛鳥為小人之象。雖浮雲之蔽見于天象,而事權自上,動無過舉,儻能奉公家之令,而以我震矢下連巽繩而弋之,弋之何在乎?夫小過之震,上下皆震也。其為艮,上下皆艮也。上為倒艮,艮為山,穴在山下,而今以倒見而在前皆穴【指上六】。則從而取之,何難焉?夫二比初而遇初,五承上而反弋上,何也?曰:此所謂不宜上宜下者也。上動而下静,上逆而下順,其穴在上,則且從而上取之,故曰五之已上,不止密雲不雨矣【已上,謂雨已收上】。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象曰:弗過過之,已亢也。
四隂至此,羽翼成矣,勿謂君遇之過也。而亢之飛鳥,將離之矣,言當謝去也。坎為多眚,此坎之盡也,故災眚。亢者,過高之象。
仲氏易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