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仲氏易卷一
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
仲氏者,予仲兄與三也。【古以伯仲為兄弟,詩仲氏吹篪是也。仲氏名錫齡,與三其字】。
仲氏,在崇禎之季,避難得錮疾,授生徒,以說經自娛,而尤長于說周易。或勸之註周易,不答。當予出亡時,仲氏泣送予,謂曰:古賢處憂患者必明易,汝知之乎?予拜而受言。暨予歸,被徵而仲氏病,至乞假而仲氏已不可見矣。顧其說易,實有西漢以還魏、晉、六朝遺法,為宋、元諸儒所未及者。予哀其志,就兄子【即文輝】口授諸說易大旨暨各卦詁義而擴大之,為仲氏易。雖然,使仲氏為易而止如是乎?
仲氏之言曰:易有五易,世第知兩易,而不知三易。【此與周禮三易之法不同】。
故但可言易,而不可以言周易。夫所謂兩易者,何也?一曰變易,謂陽變隂,陰變陽也。【如乾變坤,坎變離類】。
一曰交易,謂陰交乎陽,陽交乎隂也。【如乾、坤交為泰、否,坎、離交為既、未濟類】。
此兩易者,前儒能言之。【朱子本義首猶載其說】。
然此祇伏羲氏之易也。是何也?則以畫卦用變易,重卦用交易也。【說見後】。
畫卦、重卦,伏羲之事也。若夫三易,則一曰反易,謂相其順逆,審其向背而反見之。【如屯之轉為蒙䷂䷃,咸之轉為恒䷞䷟類。然此與重卦交易不同。若交則水雷,屯反之為雷水解;澤山,咸反之為山澤損矣。此專取爻畫,不取卦象者】。
一曰對易,謂比其隂陽,絜其剛柔而對觀之。【如上經需、訟與下經晉、明夷對䷄䷅䷢䷣,以地對天,以火對水;上經同人、大有與下經夬、姤對䷌䷍䷪䷫,以五陽對五陽,一隂對一隂類。然此與後儒正變占對不同。若正變占對,則需、訟自對,不對晉、明夷;夬、姤自對,不對同人、大有矣。此兼取象數,不專取形次者】。
一曰移易,謂審其分聚,計其往來,而推移而上下之。【如泰為隂陽類聚之卦,移三爻為上爻,三陽往而上隂來,則為損䷊䷨;否為陽隂類聚之卦,移四爻為初爻,四陽來而初隂往,則為益䷋䷩類。然此與十辟卦變及朱子卦變之說又不同。若諸卦變則皆從兩卦遞變,而順逆相接,以變占不以推演矣。此取推前演爻辭,不取變後占象數者】。
此三易者,自漢魏迄今多未之著,而周易之所為易實本諸此,是何也?則以序卦用轉易,分經用對易。【謂上下經】。演易,繫詞用移易也。夫序卦分經者,文王之為易也。演易繫詞者,則亦文王之為易。而或云周公之為易也,
【說見後】。
夫文王、周公之為易,則正周易也。今既說周易,而曾不知周之為易也,而可乎?
然則何以知變易交易為伏羲氏之易?夫世信以為伏羲畫卦如陳氏所授先天之說。【邵子先天圖為陳摶所授,故稱陳氏】。
由兩而四而八而十六而三十二而六十四為畫卦之終始乎?
【先天圖凡六層,第一層一陽一隂為兩儀,第二層二陽二隂為四象,第三層四陽四隂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之八卦,第四層八陽八隂為十六,第五層十六陽十六隂為三十二,第六層三十二陽三十二隂為六十四卦。所謂八卦成列因而重之之義如此】。
夫兩儀四象者,生卦之序,非畫卦之序也。【八卦由太極兩儀四象所生,原有四層,今去太極而以兩儀為伏羲之第一畫,則早有兩畫,非一畫矣。且去太極一層無理】。
因而重之者,以三重三,非謂二可重一,四可重二,八可重四也。【陳氏祇以倍法為重法,此正程子稱邵子為加一倍法者,不知以三重三,不過以卦重卦耳。若謂八可重四,則八卦亦重卦,非純卦矣】。
故就其成卦而觀之,則由兩而四,由四而八,由八而至六十四,未為不可。而就其畫卦而觀之,則不然。夫伏羲但畫八卦耳,何曾畫六十四卦乎?繫辭曰:乾坤成列,易立其中,則先畫乾坤。
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則次畫八卦。
又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則于是不再畫也。第因其所畫而複配之為六十四卦,而易象終焉。故周禮經卦皆八。揚雄謂宓羲經以八卦。孔安國曰: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皆以畫八卦為一截,未嘗一及重卦。而重卦之起,舊有歸之神農者
【京房引孔子之言曰:神農重乎八純。謂取伏羲八純卦而重之為六十四卦。史記亦云:神農始作重卦】。
有歸之大禹者【周禮三易,一曰連山,即夏易,謂以重艮為連山也。晉孫盛曰:夏禹修用連山,以艮之重卦為夏易首】。
雖其說不可深信,然亦以見八卦與六十四卦縱成自伏羲,亦必不連次而加畫之,斷可識矣。故先天之圖,其誤有八:一畫繁【自一畫為陽,二畫為隂,三一為乾,三二為坤,而其畫已畢,未有畫至六十四卦者。今圖取巧便,但以黑為隂,白為陽耳,此非羲畫法也。若羲畫原法,則黑皆兩畫,是六十四卦在陽有一百九十二畫,在隂有三百八十四畫,太不憚煩矣。此非自然因重之數也,其誤一也】二四五無名【四象分四畫為太陽、少隂、少陽、太隂,今增至十六畫,又增至三十二畫,則可名十六象、三十二象乎?抑仍名四象乎?若仍名四象,則八卦又生四象矣,其誤二也】三三六無住法,
【惟只有三畫,並無四畫、五畫之加,故三畫而止,便可名之為八卦。如連翩加畫,則何以三畫有名?四畫、五畫祇空畫,更無名也。且何以見畫之當止于三,當止于六也?其誤三也】。
四不因【乾、坤成列,始畫八卦,八卦成列,始作重卦,故曰因而重之。因者,因成列之卦也。若一連畫去,何所因乎?其誤四也】五父子母女並生【乾父坤母合生六子,此繫詞明言次第也。今八卦並生,其誤五也】六子先母,女先男,少先長。【六子俱先坤、兌,離先震,巽先坎,兌又先離,離又先巽,于一索、再索之叙,俱失盡矣。羲畫次第,必不如是。其誤六也】。
七卦位不合。【說卦卦位,千古不蔑。今以遞加之畫而環圖之,乾一右轉,巽五左旋,以乾南、坤北、離東、坎西為象,此實本魏氏參同契乾、坤運軸,坎、離匡郭之圖,而妄名先天,致邵子以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為証。夫說卦上文既言六畫成卦,則此時卦位已定,第言其參互為推卦之時,故曰八卦相錯。若伏羲畫卦,則焉有卦未成而早相錯者?且相薄,相迫也。相對不可言相廹,况坎、離正對,而曰不相射,則明是相反之語,而引以取証,可乎?其誤七也】。
八卦數杜撰無據。【卦原無數,但以大衍之數推之,則乾西北卦正當地六相成之數,故曰乾六。坤西南卦正當天九相成之數,故曰坤九。今無故而有乾一、兌二、離三、震四之數,此何據乎?其誤八也】。
具此八誤,而以為伏羲畫卦次第如是,不可通矣。故伏羲畫卦先畫三陽,參天也。參天之謂乾,故始乎乾也。然後以三而兩之,兩地也。兩地而得坤,所謂效法乎坤也。此陽之變隂者也。于是以三坤而變一陽謂之震,所謂震一索而得男也。以三乾而變一隂謂之巽,所謂巽一索而得女也。夫然後二陽二隂再變三變,而于是再索三索之坎離艮兌以次成焉。此隂陽互易,乾坤之變為八卦者也。此變易也。至于八之乘八,則因而重之,謂之交易。以乾交乾則為乾,以乾交坤則為否,以坤交坤則為坤,以坤交乾則為泰,而于是以乾坤二卦遍交之六子之卦,而隨以六子之卦反交之乾坤,而六十四卦成焉。此因而重之也。此真兼三才而兩之者也。【以兩乘三則為六,便可知六爻連畫之謬】。
此交易也,不讀史記乎?神農觀曰:中交易之象,始作重卦。夫交易者,固觀象之所由成,然而專屬之重卦,則明明以六十四卦為交易一法,而其他無與,則因而曰重卦用交易,豈無謂也?然而周易無是也。
☰【乾父一】
☳【震長男三】
☳【坎中男五】
☳【艮少男七】
☷【坤母二】
☴【巽長女四】
☴【離中女六】
☱【兌少女八】
【兼卦,不另畫,祇取八卦,因重之,故圖無六十四卦之畫】。
乾乾
【乾】
坤【否】
震【无妄】
巽【姤】
坎【訟】
離【同人】
艮【遯】
兌【履】
坤:【泰、坤、復、升、師、明夷、謙、臨】
震:【大豫、震、恒、解、豐、小歸、壮、過、妹】。
巽:【小觀、益、巽、渙、家、漸、中畜、人、孚】
坎:【需、比、屯、井、坎、既蹇、節、濟】
離:【大晉、噬鼎、未離、旅、睽、有嗑、濟】
艮:【大剥、頤、蠱、蒙、賁、艮、損、畜】
兌:【夬、萃、隨、大困、革、咸、兌、過】
若夫周易,則文王取已成之八卦與六十四卦,而先為次第,曰序卦,蓋前此未嘗首乾也。商以坤為首,夏以艮為首。【夏易名連山,首艮;商易名坤乾,首坤。詳見乾卦】。
而文王斷然以乾為之首,既已隱然具天統之象矣。【商以地為正,故首坤;夏以人為正,故首艮。艮者,物之所以成始也。若周取天正,斯時尚未定三統也。而文若先之】,乃由乾而坤,由坤而屯,而蒙,則又創為反易一法,取諸兼卦之已成者,而相其畫之順逆向背,而故為顛倒。不以名
【如水雷屯不以坎震之名對雷水解】;不以義
【如水雷屯不以天一為坎、長男為震之義繼乾坤後】。
專以畫數為對待而次第之,故繫詞曰數往者順,謂前一卦順也;知來者逆,謂就前一卦逆視之,而已知為後一卦也。【前卦為往,後卦為來;正視為順,倒視為逆。此往來以卦言,不以爻言。如屯為前一卦倒視之,即知為蒙類】。
是故易,逆數也,謂夫易之以轉逆而成數者也。【雖前後分逆順,然兩卦皆可倒見。如屯倒為蒙,蒙倒又為屯類,故曰逆數】。
故孔子序卦假以義,而故匿其旨,以為義亦有如是者。孔子雜卦假以名,而并示以義,以為即名與義,而亦且有兩相待如是焉者。而世顧未之理也。第漢、魏言易,祇列序卦于彖首。【九家虞氏諸易,皆列孔子序卦】。
惟虞翻以觀反臨、明夷反晉為言,而王弼直曰卦有反對,致孔穎逹以二二相偶為反對。疏義且曰:正卦列兩為對者,謂之變卦;反卦轉兩為一者,謂之覆卦。變卦者,乾變坤、坎變離也;覆卦者,反為屯、覆為蒙也。顧在唐以前,有說無圖,有標旨而無繪象。至趙宋儒生竊其說而擴大之,于是創六宫之圖。【謂乾、坤、坎、離無反對,而震、艮、巽、兌有反對,遂合震、艮、巽、兌為兩卦,伏羲卦八,周易卦六】。
增先變之象。【以反對為後天變卦,增先天變卦三十二,合作一圖】。
分宫交卦。【分六十四卦為六官,如頤、小過合震、艮宮,大過、中孚合巽、兌宫類。又將上下經交互列象,如上經夬、下經剝類】。
繪圓畫方。【圓圖以乾、坤定子午,坎、離定東西,而姤與復對,蒙與革對;方圖以乾居西北,坤居東南,而否與泰對,咸與損對】。
不過逞狡儈伎倆,另創作參互諸法,以為巧妙,而不知聖人演易之旨,全不在此。蓋序卦分篇,非關祕旨,祇一次第焉而已,無他也。夫兩卦者,一卦之析也;覆卦者,變卦、重卦之則也。文王就一卦以測兩卦,而即就變卦、重卦以推覆卦,故乾、坤為變卦,屯、蒙為覆卦,需、訟為交卦。【如水天為需,天水為訟,以卦名顛倒】,先以立三易之則,而就其中計之,則變易者八
【異學以此名飛伏匹對】,兼變者八
【名飛伏升降對】,兼交易者十二
【反易兼交,從來未發】。而反易之數成焉,
【名升降反對】。
故有合三易而列上經者,泰、否是也,此天地之用也,泰、否體天地者也。合三易而終下經者,既、未濟是也,此水火之用也,既、未濟體水火者也。况上經卦三十,下經卦三十有四,舊儒以為合奇偶隂陽之數,而不知以覆卦推之,其數均等。上經反對者十二,合之六變對而成十八;下經反對者十六,合之二變對而亦成十八。兩十八、三十六也。三十六者,天數也,然而分篇無是也。
【變易】
乾䷀
坤䷁【反易】,
屯䷂蒙【兼交易】,
需䷄訟【兼交】。
師䷆比。
【小畜】。䷈履。
泰䷊否
【兼交】。
【兼變】否。䷋
【兼同交人】。
䷌
【有大】。
謙:䷎豫
隨:䷐蠱
【兼變】蠱、䷑、臨、䷒、觀,
【噬嗑】。䷔、賁。
剝䷖復
【无妄】,䷘
【畜大】
【變易】。頤䷚。【大過】。
䷛。【變易】。坎䷜。
離䷝咸䷞恒遯䷠
【壮兼大交】,晉䷢
【明夷】
【家人】。䷤睽,蹇䷦解
損䷨益,夬䷪姤
萃䷬升,困䷮井
革䷰鼎,震䷲艮
漸䷴
【妹歸】
【兼歸變妹】。䷵豐䷶旅巽䷸兌
渙:䷺節
【變中易孚】。䷼。【小過】。
䷽。【既濟】,䷾
【濟兼未交】
【兼未變濟】。䷿
至于分篇,則孔子大傳早已有二篇之策之語,謂上下篇也。故序卦于坎、離作一截,而以咸、恒為另序之首。易乾鑿度云:孔子謂陽三隂四,位之正也。分六十四卦而上下之,象隂陽也。即前漢孟喜受田王孫易,有云分上下二經,而後人述子夏所傳易,亦有云分上下二篇,則明明以上下二篇為文王作易時所自分矣。【孔穎達疏云:上下二篇,文王所定】。
第分篇之意,原無祕旨,祇以上下相對舉。而宋程氏作上下篇義,曲求其說,至千數百言,而究竟不合。元泰定間,泰和蕭漢中作讀易考原,全書專釋上下篇象數名義,論隂陽主客進退贏縮至數卷,合五十餘板,而終不得其要領。至如晁氏所云後人妄分,而朱子謂卷繁必析,並無義理,則于周文分篇之大意仍昧昧焉。間嘗繙繹其概,知判一為兩,但用對舉,而對舉所始,預以八純分上下,使乾、坤、坎、離列之上篇,震、艮、巽、兌列之下篇,則已無偏畸之意。此泰和蕭氏所謂上經以乾、坤、坎、離為主,下篇以震、艮、巽、兌為主,雖其云主客之義未為深確,然而八純之所分已如是矣。顧乾、坤父母,不當與六子相對,而欲以六子而上配乾、坤,則又無雷風山澤與水火該并之卦,于是以八經卦分屬上下篇者,使俱無所對,而第取六子之化體,如咸恒兼震艮巽兌四卦者為首卦,既未濟兼坎離兩卦者為末卦,而六子之數以全。若云六子之自為對,則以全坎對震艮皆一陽也,而三男之類歸焉,
【坎震艮皆一陽卦,而震長坎中艮少為三男】。
以全離對巽兌皆一隂也,而三女之類歸焉,
【離巽兌皆一隂卦,而巽長離中兌少為三女】。
此則六子之自為對者,而乾坤以兩而對下四,
【謂咸恒既未濟】。坎離各以一而對下兩,
【謂震艮巽兌】。
則祇此六十四卦,而總以上四而對下八,就中分之半而各就寡多,上篇得三十,下篇得三十有四,是因此所得而即分之為上下之數,雖若有虧贏而仍無畸致,何其均也?乃統而計之,除八純之外,上篇餘二十六卦,下篇餘二十六卦,合之得五十二卦,各兩兩相對,而咸恒既未濟四卦但為之首尾,則正與序卦反易之數適相合焉,
【序卦除八變易外,反易者五十六卦,與此正同】。
此豈無故而云然者哉?故曰此對易也,故曰分篇用對易,此之謂也。然而演易與繫辭俱無是也。
乾坤䷀䷁
【無對】。【咸恒】。䷞䷟。【首尾合六子化體,所以隱答乾坤也】。【屯蒙】,䷂
【四陽】,剝
【互對】,姤
【四隂】,䷠
【遯大壯】
䷃
【八隂】。復,
【互對】。夬,
【八陽】。䷡
【需訟】,䷄
【八陽】,乾
【變對】,坤
【八隂】,䷢
【晉明夷】
䷅
【四隂】,坎
【變對】,離
【四陽】,䷣
【師、比】,䷆
【除四坎卦外】。䷤
【家人、睽】
䷇
【上三下三隂陽】䷥
【小畜、履】,䷈
【除四離卦外】。䷦
【蹇、解】
䷉
【上三下三陽隂】䷧
【泰否】,䷊
【六上分六陽,聚隂】,䷨
【損益】
䷋
【六下環六隂聚陽】䷩
【同人大有】,䷌
【陽合十陽,八乾十陽】,䷪
【夬姤】䷍
【二隂,隂分二隂,三女】䷫
【謙豫】,䷎坤
【變對】坤䷬
【萃升】
䷏坤
【變對】坤䷭。【隨蠱】䷐
【六六陽,震艮坎離隂】䷮
【困井】
䷑
【六巽兌,巽兌六隂陽】。䷯
【臨觀】䷒
【四陽】剝
【互對】姤
【四陰】䷰
【革鼎】
䷓
【八隂】。復,
【互對】。夬,
【八陽】。䷱
震艮䷲䷳
【無對】。【噬嗑,賁,火】。䷔,
【六六陽,震,艮,巽,兌,隂】。䷴,
【漸,歸妹】。
䷕
【六坎離,坎離六隂陽】。䷵
【剝、復】,䷖
【此地火與雷、風】,䷶
【豐、旅】
䷗
【山澤合并之卦】。
䷷
巽兌䷸䷹
【無對】。【无妄,大畜】,䷘
【此天水與雷風】,䷺
【渙節】
䷙
【山澤合并之卦】。
䷻
【頤,大過】。䷚,
【六六陽變變隂】。䷼,
【中孚,小過】。
䷛
【六對,對六隂陽】。䷽。
坎離䷜䷝
【無對】。【既濟,未濟】。䷾䷿
仲氏易卷一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