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乾下兑上)-[清]毛奇龄撰《仲氏易•卷十九》

[清]毛奇龄|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乾下兑上)

欽定四庫全書|仲氏易卷十九

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

䷪【乾下兑上】

聚卦【五陽一陰】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者,缺也。環之有缺者名玦,而玦形為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清]毛奇龄撰《仲氏易》,故說文釋夬為決,从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清]毛奇龄撰《仲氏易》,以形缺得名。而今以五陽而戴一陰,其形上缺【所謂兌上缺者】。則因象名夬,而義亦隨之。合五陽之力而決去一陰,此與左傳賜之玦則決,白虎通君子有決斷則佩玦,其義正同【兌上缺,故為附決】。

若云澤上于天,則澤必決,幾見澤有上于天者,此妄釋也【此不以卦名而以卦形者,故大象澤上于天,祇以澤氣上騰言,以為氣騰于天,則澤降成雨,故曰施禄及下,此另是一義】。

第夬之為決,原始于缺,而其為卦,則專以陽剛決陰柔為義,故直曰夬者,決也,剛決柔也。乾健而兌悦,健為決而悦為和,以決歸健,若忘乎決之始于缺而本于兌者【以決屬乾健,不屬兌悦,從來渾侖不能解】。

以為缺在兌,而其所以決之者仍在乾耳。且夫五陽餘一陰,而何用去哉?五陽遞升,既已揚于王庭矣。揚者,舉也,書曰揚側陋是也。王庭者,純乾之地也【揚舊指播告,解與下告字重出,且明正其罪。揚于王朝,則聲罪致討與不利即戎又礙矣】。

羣賢滿朝,既已升進,祇此宵小一綫,亦何難少為姑息?而必從而決去之,以為一綫未除,所憂方大,此其中有戒心焉,所謂有厲也。夫小人可分而不可合,君子可合而不可分。孚也者,同合之謂也。五剛既齊,則合為號令【號,教令也,平去兩讀不分】。

使各告于所自來之邑,以為諸陽之自來者,坤也,自邑也【五陽皆從坤遞變,故曰自坤為國邑】。

古者車甲出于邑,繼自今自邑幸勿出。車甲出之不利,彼窮寇可追耶?但申嚴令,無興戎事,則以次遞往,彼將自退,所謂不決即決耳。凡卦位皆上坎下離,純爻即見【說見前】。

今五畫純陽,止餘上畫,而上又陰畫,適當坎上陰之位,則坎離兩位顯然全現,兵車戈甲兩俱有之【坎離所有,俱見前】。

祗以六爻外蔽,現不終現,故勿即戎,即傳所云其危乃光,亦以離言,言厲則光也。若以乾金兑金便指為戎,則坐失正象矣【俗儒謂變離為即戎,則此夬彖中將取何爻為變象?凡言變不通類如此】。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則忌。

澤升于天則降,澤及下居則不得矣,故禁之。忌者,禁也,言禁使勿居也。凡此皆于卦名外别是一義。

初九:壯于前趾【荀爽本作且,義同】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夬自大壯之四陽而進為五陽,夫四陽尚為壯,而此不壮乎?但卦以上為首,以下為趾,壯在初則壯在趾矣。大壮以四陽而壮于趾【此大壮初爻詞】。

則此進于前,而加一陽壯于在前之趾焉【前字從來未解】。

夫初遠于陰,而勢未可往,壮亦何用?且趾巨于足,壮往所忌,卑居自大,多見其不勝任耳【丁氏易東曰:前趾者,因大壮之趾而加前以别之。舊多以勝為不勝敵,未經即戎,何冇勝負?誤矣】。

九二,惕【荀爽、翟玄本作錫,云賜也,不可解】。

號,莫【諸家皆作暮,惟鄭玄讀如字,謂无也。无夜,非一夜也】。

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二則當任決者,但遠未可決,因僅取共申之教令而怵惕之。而無如宵小勢窮,乘間伺隙,每思以暮夜之間,作興戎之計,壁人腹刃,投以不測,而不知能守中正,便已無慮。盖二處離中,離日中闇【所謂闇虚也】。

而又當外蔽之際,戈兵隱伏,乘暮竊發,象所當有,但蔽即不顯,且坎者離之反,坎為恤,離則勿恤矣【像抄曰:兌西于日為暮,乾西北于時為夜,小人所以稱宵人也。此解暮夜亦有見,但既失正象,且諸爻皆通,何獨于二爻見之?若九正易,因謂五陽為日,一陰為夜,則杜撰矣。又他以日乾夕惕解惕暮者,皆屬私智,且二爻非三爻,不合】,以惕去恤,所謂其危乃光者。夫猶是離戎,而君子勢盛,尚戒勿興,彼何人斯,乃敢作賊?【有戎與即戎,正反】。

按:五代史,唐明宗時,路晏夜如厠,有盜伏焉,晏心動,取燭照之,盜告晏:勿驚,某稟命雖有自來,然察公正直,不敢妄害。匣劒而去。後召董賀筮,遇夬九二曰:難已過矣【變革六二曰:已日乃革之】。

但守中正,請釋憂心,晏亦終無患。

九三,壯于頄【鄭玄本作頯,六夾面也。蜀才本作仇,字聲之誤。若明張氏、晉王本作凥,此必臆會。三不宜頄,而以九傍同,故妄改之者】。

有凶【胡瑗本謂此下當接獨行遇雨,若濡有愠八字,程頤傳本又謂止宜接獨行遇雨四字,皆不知所據。然不知何故爭相改易如此,真不可解】。

君子夬夬【程頤本謂此下即接若濡有愠四字】。

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三于重卦為腹,于單卦為首。頄者,首頬骨也。特三當中外相承之際,未宜健決,且密戒興戎,難以顯斥,而乃悻悻然見于顔面,意未行而形先露,顴高頬厚,豈非凶象?但三與上六為應者也。使以六為妃匹耶,則三為夫,夫者君子也。使以六為僉人耶,則三為正人,正人亦君子也。既名君子,則夬之又夬,初壮難行,二惕未行,而三獨行之,雖上六相遇,正當坎窞【坎位見前】。

坎之在上,水也,非澤也,而自天而下,則易水名雨【易凡稱雷雨,既而皆指坎】。

乃遇雨而亦有似乎澤濡然者【澤為濡,故稱濡澤】。

此豈真與小人有湔淹之意哉?垢濁相侵,却之若凂,天下有形乎面則有凶,而拂于心則无咎者【有、无二字俱見】。

不惡而嚴,其夬夬本如是耳。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說文及鄭玄本作趑,云:倉卒也。馬融云:却行不前也。一作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清]毛奇龄撰《仲氏易》】。

【馬云:語助也。一作趄,李鼎祚註作趑趄】。

【子夏傳作掔】。

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四于重卦為腹,于單卦為足。臀者,足上體也。第臀下有膚,膚本柔肉,而乘剛却柔,有似乎无膚然者,則其行不前趑趄焉,豈堪往哉?【季本四同,誤以趑趄為恣睢,引申子有天下而不恣睢,索隱註恣睢猶放縱也為解,反謂无膚輕捷,放縱可行,誤矣。此欲急決,故以趑趄為遲,與下卦姤懼陽消,反幸其趑趄之遲兩爻反對正同。若喜其易行,則于下卦何解?且趑趄,王肅明註行止之礙,此另是兩字。韓文所謂足將進而趑趄者,與恣睢何涉?牽強附會耶?】但既不能決,則姑從而羈縻之;既不能前,則且從而退挽之,故曰汝第牽羊。盖兌之在前者,羊也【兌為羊】。羊躁狠不馴。凡牽牲者,必牽之在前,而惟羊則牽之使前【東谷鄭氏謂羊性狠,居前而力挽之,則忿而不行;却行而使之前,則行矣。此與駕馭小人之法正同】。

今四與上尚隔位,而任其前行,陰相控制,則既可不前,而亦不失之不決,如是則悔亡。且夫兌口之張,彼此共之。其從兌剛出者【謂合四五】則謂之號,以王者命令從喉舌出也。其從兌陰出者【謂上六一爻】即謂之言,以小人語言祇僅僅從口出也。今人言亦可畏矣。彼以兌口出,我以坎耳入【坎為耳】。

不能使不言,而能使不聞,且不能使不聞,而能使聞而不信。雖耳曰聰,目曰明,各有所司,然耳苟失聞,雖聰亦等之不明。伏坎在上,猶之伏離之在下,而何勿決焉?【此方是聰不明,不然是不聰矣】。

九五:莧陸【蜀才本作睦,云:親也】。

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五叠五,乾為高岡而上微露,以兌羊之角象澤菜之生阪上者,曰此莧陸也。夫以高平之大陸而棲此絲微細草于其間,大地一莖,何用決去?而為君子者必戒之戒之。夬之又夬,若惟恐坎水外闇,中德加蔽而未光【象之。未光,恐未光也】。

而中行斷然,此乾健之極【互乾,至此已盡】。

所謂健而決者,非與?莧本菜名【舊註夬三月卦,莧以三月生,姤五月卦,瓜以五月生,亦近理。漢儒謂莧葉柔而根堅,故象九五】。

陸者,地之高平者也。荀爽謂陸亦草名,而鄭康成謂即商陸澤草,則于象義反不明矣。若說文謂莧為山羊,而吳澄襲其說,且謂莧不讀現,當讀桓,則許慎之說當因易誤,而吳澄之音則又從虞仲翔。莧讀莞,陸讀睦,以彖詞和悦為解,而陰竊其音,而又誤之者也。詳見予易小記中。

上六:无號,終有凶。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決至此,无庸號矣。此長終【剛長乃終】,則彼凶終耳【終不可長。余銘缶曰:一陽之剝,曰終不可用,慮其變為純坤也。一陰之夬,曰終不可長,恐其不得為純乾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