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卦:䷭【巽下坤上】
序卦曰: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升之成卦,萃之反也。自萃之坤,升反居上,兌反為巽,二五相易而成也。坤本下也,反而在上,則必有升於其下者也。兌上窮也,反而為巽,然後有升之象也。坤,土也。巽,木也。木生於土中,是以謂之升也。夫衆之所聚,必有推戴而為上者,是故謂之升。然萃以九居五,不可復升矣。反而居下,上遇三隂,莫能禦之,故得遂其升也。全卦之體,有木升之象,根幹枝葉具焉。或曰:巽自為木,未嘗合坤,何也?曰:巽,入也。言其根幹,而不言其枝葉也。若夫震之為木,則自幹以上者見矣。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下巽上坤成卦曰升者,初為巽,二為兌,三為震,四為坤。巽,巽也;坤,順也。巽而順,可以升矣。然非兌以說之,震以動之,未有能升者也。巽,木也;坤,地也。地中生木,可以謂之升矣。然非澤以潤之,雷以暢之,未有能升者也。夫沈滯者,隂之質也;升騰者,陽之氣也。坤、巽皆柔,而所以為升者,得其時而已矣。何謂時?兌、震是也。震者,春也;兌者,秋也。凡木之生,歲必再茂,則震、兌之時也。是故巽、兌、震、坤合,而後升之象可見矣。故子曰:柔以時升,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何謂也?子曰:升、萃二卦,上下反復,皆有震、巽、兌、艮之象焉。震為元,巽為亨,兌為利,艮為貞,四時之序也。大人以此而能萃物,以此而升為人上也。升言元亨,萃言利貞者,互文也,其為剛中而應則同也。升以九居二,故曰元亨;萃以九居五,故係之利貞也。故子曰: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也。用見大人者,用字恐或為利,大人用此而利見也。由小以至大,自下而升高,其可以勿恤乎?巽,東南也;坤,西南。自巽升坤,必涉離。離,南方也,萬物皆相見之時也。自南而征,斯為吉矣。故子曰: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以三配五,是謂有慶;以二升五,是謂志行。虞、夏之帝,商、周之王,應其義矣。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地者坤也,木者巽也,生乎地中而出乎地上,此其所以為升也。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者,如木之升而已矣。木之升也以順,而地從之,非逆理以求升也。君子之升也以德,而衆從之,非悖德以求位也。不觀乎象,不知巽順之為升矣。昔者舜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而王天下,積小以高大,其是之謂乎?
雜卦曰:萃聚而升不來也。
升之成卦,以巽升坤而成。其在六爻,以自下而上、往而不來為義。何則?升之言上也,譬猶木焉,有長而已,不能退也。上而有與,則莫之咈,是以吉亨。上而无與,其勢不求,則困而已矣。是故初六上遇九二則為升,九二上遇九三,非其所與,則不可以升矣。為其應乎五,故有用禴之利焉。九三上遇六四則為升虛邑,六四上遇六五,非其所與,則亦不可以升矣。為其承順於五,故有岐山之亨焉。六五上遇上六,非其所與,亦不可以升矣。為其既達於五,故有升階之貞焉。上六居五之上,升而无降,往而不反,則為冥升而已矣。是故萃之上六乘乎九五,宜有後夫之凶,然齎咨涕洟而卒於无咎者,以其反而能聚也。自西自東,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苟能不安於上而來聚於五,又何咎之有哉?故曰萃聚而升不來,斯其義也。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六,巽也。以隂居剛,而在下卦之下,上无其應,而承於九二之兌,故曰允升大吉。允,信也。巽、兌皆柔也。巽為木,兌為澤。木升於澤,雖有滋潤之益,又有滅没之患焉。信能升焉,不没於澤,斯為大吉矣。故子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為其與九二合志而升,則有滋潤之益,而无滅沒之患矣。謂之大吉,不亦宜乎?巽為進退,為不果,是以勉之云爾。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二兌也,以陽居柔而在下卦之中,應乎九五之艮,故曰孚乃利用禴。升之九二,萃之九五也;其應六五,萃之六二也。艮、兌相與,其為孚為禴均也。然而不言於五而係於二者,貴賤之位也。九二之升五也,涉乎三四,未可以進,苟能上下相與,歷階而升,斯為可矣,故曰无咎。見可而進,知難而止,可以无咎矣。子曰:九二之孚,有喜也。有喜即彖所謂有慶是也。或曰:九二之謂大人也,反不若九三之升乎?曰:升者巽也,下三爻皆升者也。總其彖而言之,則剛中而應,所以為升;即其爻而别之,則九二遠於六五,雖欲升而未可也,至三則无疑矣。
九三:升虛邑。象曰:升虛邑,无所疑也。
九三上體為震,下體為兌,以陽居剛而在下卦之上,應乎上六,承於六四,二爻皆坤而四又巽也,故曰升虛邑。震巽配也,震坤合也,隂為虛,坤為邑,震為動,故有升虛邑之象。九也者,可升之才也;三也者,可升之時也。有其才而得其時,遠近丕應,前无阻閡,如升虛邑入无人之境,孰能禦之哉?故子曰:升虚邑,无所疑也。隂柔之性多疑少决,如九三之剛而體乎震,是以不疑其所升也。或曰:彖言柔以時升,而吾子乃曰九三有可升之才,何也?曰:沈滯者,隂之質也;騰升者,陽之氣也。彖言柔者,總謂其巽體也。而九二、九三蓋柔中之剛也,柔而无剛則不足以自立,况能升乎?剛而不柔則不以順道,亦不能升也。是故剛者升之才也,柔者升之用也,合而為巽,進而遇坤,是以升而莫之能禦也。故彖言柔以時升,又曰剛中而應,其可執一以求之乎?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六四下體為巽,上體為坤,以隂居柔,而在上卦之下,承於六五之艮,故曰王用亨于岐山。以六居四,下巽上坤,彖之所謂巽而順者也。然而上无所與,亦不可以升矣。巽而不爭,順而不逆,乃所以為升之亨也,故曰吉无咎者。昔太王居邠,為狄所難,不得已而去之,邑于岐山。從之者如歸市,不得已而居之,不違時以妄動,不悖理以求升,巽乎人而順乎天,周之王業所由興也。迨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而民之歸周,愈不可郤。故詩曰:彼岨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吉又何咎矣。子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六五,艮也。以隂居剛,而在上卦之中,應乎九二之兌,故曰貞吉升階。貞,猶止也。升至於五,不可以復升矣。五,天位也。升之,正也。以六居之,順而升也。以此為貞,斯為吉矣。為其體艮,故有貞吉之象焉。升之大人,即萃之大人也。在萃而居五,故為有位。在升而居二,故為升階。然而不言於二,而係於五者,以其位之不同也。五,天位也。二,臣位也。既已升五,而猶係於二,則何以著其升乎?非常之事,聖人有所難言焉。是以互發其辭,且正臣之位也。夫天位者,不可以階而升也。此言升階,何也?曰:自二而升五,自地而升天,故有升階之象也。周之先王,積功累仁,以至于有天下。其施設有本末,其經營有先後,不躐等,不陵節,如升乎階焉,斯之謂吉也。故子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上六,坤也。以隂居柔,而在上卦之上,乘乎六五之艮,故曰冥升。坤為夜,故有冥升之象。冥而求升,目无所覩,顛隮而已矣。所以然者,乘乎六五,往而不能來然也,故曰利于不息之貞。息者,生息、蕃息也,對消而言之也。物之消息,各以其時,若逆以求升,則揠而助之長。上六之時,純坤用事,以消為貞,斯為利矣。故子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隂為消,陽為富,以六在上,當消而不富之時,故其升為冥升也。
周易經傳集解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