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元亨利貞四字,是乾之四德,不可攙入一毫人事。須知乾之彖辭,全是贊乾之四德,不可說作聖人。盖大明終始與首出庶物兩節,皆指乾德而言,因後人不得其解,故誤以為聖人之元亨利貞也。
須知用九之說,正是用其剛,不可說不用其剛。盖九之方用,正是九陽當權得令之時。若說乾化,而坤便已滅却乾象,何得有羣龍之可見?
須知六龍之說,就乾之本卦而言;羣龍之說,就乾之交坤成就六十四卦一百九十二陽爻而言也。盖隂不得陽,則蠢而不靈,故六十四卦莫非乾陽之所成。周易首乾,先儒以為貴陽,此之故也。
須知孔子文言曰乾元用九,便是說九之得用,方從乾元出,也只是一元。方亨之際,尚未有利貞之可言,安得曰乾化而坤,剛化而柔?
須知周公說此用九一段,是因六十二卦皆由乾陽遊歷而成,正萬物資始之妙,原不為六爻俱動者補一占辭也。故下文說出无首吉,便是說萬物已得所資了。須知用九、用六之說,是明六子皆出於乾、坤,即大父母之謂也。
須知天下治也,政是說羣龍之見。天下之萬物,殊體異形,莫不由乾陽變化而生,故以羣龍言之。然必推本乾元,又是說所由以能亨者耳,與孔子兩儀之上補說太極相似。
須知乃見天則,便是說亨由於元,纔從中出,最相切近。盖乾元者,萬物之大始,即周易之太極也。
須知周公曰見羣龍,孔子曰天下治,盖六十四卦即乾元之天下,而羣龍之見,即乾之資天下以始,而使之治焉者也。
須知羣龍之見,便是利貞之事,便是各正性命。
須知乃見天則,只是乾之方亨,尚未離元之說。
須知天是乾元初亨,首出庶物之物。乾以不息為用,天則之而為健行。今正在方亨之時,故曰: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須知無首之說,是離了乾元之義,只劃清亨字界限,以發明陽九之大用耳。
須知周公發明聖聖相傳之道,只此無首二字最精。周子之無極,政從此出。然以無極說在太極之上,與以无首說在亨字之中,亦微有不同,然後知聖言之妙也。須知乾之無首而吉者,謂乾元一亨,萬物各得所資而已。其在卦象,六十二卦皆資元以成始,所以謂為天下治。天下者,統資元之萬物而言之。治也者,即謂其各正性命,資元以成也。若屯、蒙以下,皆資乾元者也。比而無首,不得所資,安得不凶?盖自乾元之一施而論,必無首而後見其能施;自諸卦之所受而論,若無首而即不得所資矣,故吉凶異也。
須知乾之六爻皆得稱龍,不必俱動者也。故一爻動,龍也;六爻動,龍也;一百九十二陽爻,龍也。若只作本卦六爻俱動說,則孔子在彖辭中固稱為六龍矣,何得謂為羣龍乎?
須知用九而見羣龍,只是乾元流衍,無所不遍。參同契曰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虚是也。
須知用九是說亨,見羣龍是說利,無首吉是說貞。譬如子在母腹中,與母相連,有資於母。若其既生,則無資於母,故無首吉是言貞也。
須知乾用用於坤,坤用用於乾。
須知天之一字止是乾之象,非謂天即乾也。今觀乾元之彖曰統天矣,下文又曰乘六龍以御天矣,既曰統天,又曰御天,則必有統之御之者在天之外也。其在大象曰天行健,非謂天即乾也,是即天道以為之象也。下文君子句亦非謂效法乾德也,是即人事以為之象也。故曰字之上安一象字,而人不之察,何也?
須知大哉乾元,大哉二字是聖人將欲發明元中之妙,而却無一義可言。只因既亨以後,生出如許之萬物,莫不仰資乾元,故特以大之一字贊之。下文雖說萬物,只說萬物所仰賴者在於此耳,而元字本義究不曾粘著絲毫。
須知雲行雨施,止是說元德初亨,此時尚未有萬物,故止言品物,如云一般般排列出來。流形云者,儼有動盪之形,可令人瞻視者然也。此形字即形上之形,與形則著之形相似,不可以體質言也。
須知大明終始節,因上文既已釋元,又且釋亨,懼人將元亨看作兩截,故此一節補說亨之實由於元,以見元德之大耳,非指聖人而言也。此節何嘗有聖人兩字?觀他開口便提出大明來,大者陽之體,明者陽之色,便是說乾。終始云者,謂自資始以至於利貞,皆乾陽之布濩也。六位時成,謂乾陽之所歷無弗遍也。位本坤之六位,因陽德無形,必麗於有形者,然後其數可徵。乾既交坤,所生之六子莫非乾德,故云然也。時乘六龍以御天,謂乾元之賦畀,當一亨時,雖至小至細之物,莫不以全理畀之也。此理最精,詳具函書。
須知乾道節本言利貞之事,而復提乾道於其上,總見利貞之事,亦莫非乾元之亨也。然保合太和,止說賦畀一邊,以發亨中之妙,尚未到人物上,故利貞二字亦止是乾德。
須知四德既已釋完,而又補說首出一節。總因開口一句贊元之大,故釋下三字,遂處處回顧元字。大明節,見亨之由於元也。此因上文既釋利貞,故此一節又說利貞之由於元,以見元之大也,非為聖人言也。首出庶物,謂在庶物之前,即資始之義。萬國者,盡乎地面所有之土,即指坤之全體而言。因陽九之大用,至於利貞,必藉坤而見,故遂以坤象言之,而稱說萬國,何嘗有聖人乎?凡孔子之彖,皆所以解釋卦辭者也。卦辭有人事,則聖人解釋人事。此乾之卦辭,止是乾之四德,無故而添出聖人,諸彖俱無此體。
須知三男皆乾之用於坤,三女皆坤之用於乾,皆是言乾坤之交,故乾卦皆言亨入坤中之事。不知此妙,則乾卦皆不得解,坤卦亦然。
須知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即是徹始徹終之事,所由曰大明終始。
須知地道無成而代終,以始之者大明,終之者大明也。惟其無成代終,所以止言得喪。
須知乾之三畫止是一畫,如小畜之初九曰復自道,九二即曰牽復。泰初曰以其彚,九二即以初為朋。又如需之三人來,訟之三褫,說在一爻,皆因乾道健行不息,原無可分,僅可考其初、中、末之三候而已。故乾之畫一以象陽實,坤之畫二以象隂虚,職是之故也。
須知周易以乾居首,全是貴陽之義。故其立卦之法,亦莫不依乾而成。如乾固三連矣,坤而曰六斷者,謂乾而六斷之也。兌曰上缺,謂乾而缺其上也。巽曰下斷,謂乾而斷其下也。離曰中虚,謂乾而虚其中也。坎曰中滿,謂乾而實於坤中也。震起也,乾之始也。艮止也,乾之終也。非乾則諸卦無由以成,所由謂為貴陽也。先天圖震始艮終,而諸象已全。孔子釋後天圖,亦曰出震成艮,皆此乾陽之終始也。
須知周易立象之法,止有兩種,非借天道以為之象,則借人事以為之象。即如坤卦之辭,除元亨利牝馬之貞為正言坤德,其下六句則分兩段。君子三句,則象以人事而發坤之所以利也,故得主之下利字獨為一句。西南三句,則借天道而發坤之所以貞也,故下曰安貞吉。安即貞之定也,吉即无首吉之吉,正言貞也。
須知先迷後得主為句,非以主利為句,觀文言中後得主而有常得主連讀可知矣。後儒添利字,未達其旨也。須知乾坤一交而成坎離,坎即含胎之坤,離即已虚之乾,故坎之一卦獨言時用。以後天諸卦由懷胎之坤而始,莫非乾陽之大用流行,故後天一圖遂以坎離終始之,而正位於南北,明其可代乾坤而已。
須知坎之六四亦是樽酒句,簋貳句,用缶句,非樽酒簋句,貳用缶句也。盖此六字止言人情相接時,其所用禮樂不必過厚之象,所用者少而所通者大,故曰納約自牖。此即蟻穴可以潰隄之義,故小象曰剛柔際也。因此為兩坎相接之爻,又在剛柔相接之際故也。不知解者何故遺了坎象,專言人事?如作三字一句,乃忽截下句之簋字附於上句,成何道理?成何文法?
須知凡爻之象,莫不本卦德而言之,如鼎之言鼎,井之言井,坎之言水,離之言火是也。
須知周易未經秦火,皆不宜妄改一字。如坤卦之順字,萃卦之順字,皆不宜改為慎字。
須知六十二卦無有一卦無陽爻者,凡皆羣龍之所見,而九陽之大用也。先天、後天二圖皆具此義。
須知周易與連山、歸藏不同者,以乾之大用流行,無所不遍,若坤不過借位而已,故曰六位時成,而又曰地道無成也。
須知貴陽者,隂不自主而從陽者也。今觀人之生子,從父姓而不從母姓,堪輿理氣之說,廕及子孫而不能廕及女甥,此即貴陽之真義也。
須知陽動而隂静,易之隂陽爻既從動中生出,則陽之為用也神矣。所以周易貴陽。
須知彖辭中往來上下,全是教人觀象之法。即如命爻首尾分别初上,其中始敘以數,命爻設象,亦大可思矣。若概置勿論,則不得其解矣。
須知明明說道理者,止說得一事之道理透徹。若是擬象,則可以無所不包。即如圖、書,象也;先天圖,象也;卦、爻,象也。其中精藴,經四聖表章,而猶未易殫。下及文之卦辭,周之爻辭,孔子之彖、象、文言,亦莫非象也。如但執定一事之道理解會,豈能周天下之道乎!
須知觀象之法,切不可拘,但當領畧大意,會其神焉可耳。
須知讀擬象之書,與文字義理之書絶不相同。盖文字義理之書,可以虚實字眼相間為文,且能低昂其聲韻,故讀之易解。若擬象之書,必須知一字一義,逐字領會乃可耳。如潛龍二字,便是二義;見豕負塗,便是四義。要皆由乾初與暌上而定,非精求意義而會其神理者,那易辨此!
須知樂讀易讀之書,而不察難窮之義理,大抵皆易厭易倦而自畫者也。縱能讀人人可解之書,究其所得,亦人人能到之域耳。恐聖賢遺教之心不是如此。
須知周易為上古之書,其時文字未甚,非擬之於象,則無窮之旨不可以達,其何以遺教?
須知卦爻擬象,是文、周不得已之苦心。一見得圖、書為天地自然之易,而象中之包涵無盡;一見得先天四圖為伏羲開天之易,而象中之包涵無盡。若卦爻之情,但說得一事透,何能應變無窮?於是乎括之以象,故象中之義藴,累求而莫之殫也。
須知乾坤而外,凡所取象,皆各有象中之理。如雷風為天地之氣,在人要他何用?然而象中之理,即人而存,不可不察。
須知周易中一爻一象,便可該天地間萬事萬物。其或直言人事,即此人事莫非是象,亦當與金車玉鉉同觀。盖所明者止是卦爻之理,而此等人事原不足盡卦爻之所該,故聖人教人有觀象玩占之法。
須知聖人因八卦之體而推為廣八卦,非欲因此一卦以求盡事物之變也。夫事物之變,曷可勝窮?止欲人每看一卦之象,皆各各回看卦德,用以求此一卦之真性真情而已。若此卦之性情既得其真,即卦中未備之象,皆可因此卦德一一推求而出。
須知設立廣八卦,便是教人觀象之法。故此一卦雖有不一之象,皆當回顧本卦,止作一件事理會。能將所有諸象融成一箇道理,則此一卦之性情方出。
須知六十四卦止得六十四象,乃一卦之象既定,及至逐爻逐位,又各有逐爻逐位之象,象其可以拘執論乎?須知一爻之中,有以一象論一爻者,有兼數象始論一爻者,睽之上九亦可見矣。不會衆象之神而統於一,何能達此爻之旨?故廣八卦中諸卦之象,不一而足,皆當如睽上之象同觀,然後各卦之性情始定。
須知八卦有八卦之性情,六十四卦有六十四卦之性情,爻有爻之性情,位有位之性情,時有時之性情,物有物之性情,而總備之於一象,不會其神,不得其真,難與言易。
須知卦畫之設,便都是象。如乾之三連以象健,坤之中虚以象順,坎之一陽在中而象陷,離之一隂在中而象麗,皆是也。文周設卦爻之辭,亦止如伏羲設卦畫之圖耳,皆不當於文字義理中求也。故聖人不事占筮,而即無弗前知者。既已觀象而得其通矣,彼事物之至我前者,安所往而非象也?
須知六書原有象形之說,然文字始於卦圖,則是文字初開,便由象始。如牛馬魚羊象物,鼎井象形是也。後世溺於義理,而遂忘之耳。
須知漢儒執象,全言天道,忘了人事;宋儒執理,全言人事,忘了天道。然執象者未離渾淪包括之旨,尚可俟人之推求;執理者偏而不舉,不能推此以達彼矣。故必貫天人兩象而一之,然後可與論易。
周易函書别集卷二
<經部,易類,周易函書約存__周易函書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