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下坤上】
明夷:利艱貞。【序卦曰: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伊川曰:為卦離下坤上,明入地中也。反晉成明夷,故義與晉正相反。晉者,明盛之卦,明君在上,羣賢並進之時也。明夷,昏暗之卦,暗君在上,明者見傷之時也。日入于地中,明傷而昏暗也,故為明夷。又曰:君子當明夷之時,利在知艱難而不失其貞正也。在昏暗艱難之時,而能不失其正,所以為明君子也。
當晉之時,君明于上,臣順于下,甚易處也。當明夷之時,君暗于上,文明之臣反見傷于下,甚難處也。知其難處而利在艱貞,非文王、箕子孰能之乎?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伊川曰:明入于地,其明滅也,故為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
伊川曰:内卦離者,文明之象;外卦坤者,柔順之象。為内有文明之德,而外能柔順也。昔者文王如是,故曰文王以之。當紂之昏暗,乃明夷之時,而文王内有文明之德,外柔順以事紂,蒙犯大難,而内不失其明聖,外足以遠禍患,此文王所用之道也。
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伊川曰:明夷之時,利于處艱難而不失其貞正,謂能晦藏其明也。不晦其明,則被禍患;不守其正,則非賢明。箕子當紂之時,身處其國,内切近其難,故云内難。然箕子能晦藏其明,而自守其止志,箕子所用之道也,故曰箕子以之。
明夷者,紂之時也。彖言文王、箕子以當其事,爻不言文王者,文王以明德在下而受傷,羑里之事亦難言也。六五爻曰:箕子之明夷,利貞。五,君位也,言箕子之有内難者,不欲斥言紂也。明夷卦離下坤上,離,明也;坤,順也。文明之臣雖受傷於下,亦終欲柔順以事其上,不敢謂六五之君昏暗于上而終恐見傷于下,此上六之所以不言明夷也。明夷卦言文王、箕子之事,與革卦不同。或謂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是湯、武之事,則誤矣。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衆,用晦而明。
伊川曰:明所以照,君子无所不照。然用明之過則傷于察,太察則盡事而无含弘之度,故君子觀明入地中之象于涖衆也。不極其明察而用晦,然後能容物和衆,衆親而安,是用晦乃所以為明也。
明入地中,旦則復出,晦所以養其明也。君子觀象,而凡涖衆之道,皆欲養明以晦,則明无所傷,非獨處明夷昏暗之時,而後欲用此道也。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
《注》云:明夷之主在于上六,上六為至暗者也。初處卦之始,最遠于難也。
龜山曰:居明夷之初,在下而未蒙難也。翔而後集,卑以自牧而已,不矯激以為高也。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誠齋曰:當紂之時,其伯夷、太公避紂海濱之事乎?
潘氏曰:君子去之唯恐不速,三日不食,時也。主人不知譏訝其遽去,所以冇言。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童溪曰:謂去其位,則義不食其禄。
上六為昏暗之主,初九遠于上六,雖未蒙難,已欲避難而去,如飛鳥之垂其翼,恐受傷于上也。又言初九陽剛,有君子于行之象,見幾速去,三日不暇食,而有攸往。唯初九微而居下,則可以有辭而去也,故曰主人有言。主人者,言所居之地也。有言者,有辭也。義不食其禄,則有辭而去,如伯夷、太公之避紂是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疏》云:左者,取其傷小,則比夷右未為切也。
伊川曰:夷于左股,謂傷害其行而不甚切也。然亦必自免有道,拯用壯健之馬,則獲免之速而吉也。
誠齋曰:股肱左右者,大臣之象也。以其德之文明,故有馬壯之捄。既傷股矣,非凶乎?傷而獲拯,非凶之吉乎?當紂之時,此正文王之事也。見囚者,傷股也。伯夷、太公歸之,閎夭之徒脱之者,馬壯之拯也。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伊川曰:六二之得吉者,以其順處而有法則也。則,謂中正之道。能順而得中正,所以處明傷之時,而能保其吉也。
文王為崇侯所譖,囚于羑里,受傷于邪臣,是夷于左股之象也。文王所以免于禍者,用拯馬壯吉,是閎夭諸人救文王之力也。爻言順以則也,文王以中正之道而事商,合乎天則,故為天所相,宜其吉也。文王豈求幸免者哉?故詩人歌之曰:順帝之則。當上六失則之時,文王終欲順則于其下,所以為六二之吉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伊川曰:南在前而明方也。狩,畋而去害也。南狩,謂前進而除害也。當克獲其大首。
不可疾貞,
伊川曰:正之不可急也。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伊川曰:得其大首,是能去害而大得其志矣。
九三在下卦之上,是人臣而為方伯者也。當紂之時,崇為首惡,文王伐崇以除害,欲得其大首而不可疾貞,是再駕而崇降之時也。九三應于上六,唯文王受天子命而為方伯,得專征伐,故可以南狩伐崇而大得志,所以為貞也。文王受命專征,至于伐崇而止,故取九三爻以明其象,謂其止于下體之上,亦不敢越于上卦也。六四爻曰: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六四離于上卦,近于六五,如飛廉、惡來之徒,則文王不得過而問之矣,况敢傷其上乎?六五爻言箕子之明夷而不敢言紂,上六爻終不言明夷者,是易之大旨也。或謂九三以明夷之臣得其大首,可以誅上六之暗君,則誤矣。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伊川曰:夫小人之事君,未有由顯明以道合者也,必以隱僻之道自結于上。右當用,故為明顯之所;左不當用,故為隱僻之所。人之手足皆以右為用,世謂僻所為僻左,是左者隱僻之所也。四由隱僻之道深入其君,故云入于左腹。入腹,謂其交深也。其交之深,故得其心。凡奸邪之見信于其君,皆由奪其心也。不奪其心,能无悟乎?于出門庭,既信之于心,而後行之于外也。邪臣之事暗君,必先蠱其心,而後能行于外。
龜山曰:腹,坤象也。
誠齋曰:當紂之世,所謂六四者,其飛廉、惡來之事乎?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伊川曰:以邪僻之道入于君,而得其心意也。
六四以隂居隂,近于六五,曰腹、曰心、曰意,所以中其君之所欲者,非一端也。六五應于六二,有左股之象;比于六四,有左腹之象。左者,皆邪僻也。有崇侯首惡于其下,又有飛廉、惡來之徒密助之于其上,此紂之所以愈暗,文王之所以受傷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伊川曰:箕子,商之舊臣,而同姓之親,可謂切近于紂矣。若不自晦其明,被禍可必,故徉狂為奴,以免于害。雖晦藏其明,而内守其正,所謂内難而能正其志。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伊川曰:晦藏其明,不失其貞固。雖遭患難,其明自存,不可滅息也。
五,君位也。但言箕子之利貞,而不言紂者,為其君諱,不忍言其明夷也。箕子,商之宗臣,與國同體,相為存亡。紂所以未亡者,猶賴有箕子耳。箕子之明夷,利貞,不可滅息,則紂可以不至于亡,是易之微意也。或謂明夷六五已无君位,而以父師當之,則誤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伊川曰:上至高之地,明在至高,本當遠照,明既夷傷,故不明而反昏晦也。本居于高,明當及遠,初登于天也。乃夷傷其明而復暗,後入于地也。上明夷之終,又坤隂之終,明傷之極者也。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伊川曰:初登于天,君高而明,則當照及四方也。乃被傷而昏暗,是後入于地,失明之道也。失則,失其道也。
上六曰不明,又曰晦者,明夷之極也。日者,君象也。初登于天,明照四國,其初未必不明也。後入于地,可謂失則矣。然夜而旦,旦而晝,日之入于地也,豈不望其復出而明乎?上六在坤上之上,一旦復反,則明在地上,猶可以復其初,是文王望其君之本意也。臣罪當誅,天王明聖,上六雖失則于其上,為人臣者但當順則于其下,此上六爻之所以不敢言明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