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下坤上】
淙山讀周易卷六
宋方寔孫撰
上經
臨【序卦曰: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
韓康伯曰:可大之業,由事而生。二陽方長而盛大,故為臨也。
元亨利貞
楊氏曰:臨,元亨利貞,非乾之四德也,亨貞而已。故彖曰大亨以正。
至于八月有凶
《疏》云:臨為建丑之月,從建丑至于八月建申之時,三隂既盛,三陽方退,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故八月有凶。
伊川曰:二陽方長于下,陽道向盛之時,聖人預為之戒曰:陽雖方盛,至于八月,則其道消矣,是有凶也。大率聖人為戒,必于方盛之時。方盛而慮衰,則可以防其滿而圖其永久。若既哀而後戒,亦无及矣。
臨天下之道,欲大亨以正,而為保民无疆之計,非臨時而後為之圖,故曰至于八月有凶,是思患預防之意。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
伊川曰:浸,漸也。二陽長于下而漸進也。下兑上坤,和說而順也。
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伊川曰:剛得中道而有應助,是以能大亨而得正,合天之道。
童溪曰:在爻則九二之于六五是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伊川曰:臨,二陽生,陽方漸盛之時,故聖人之戒云:陽雖方長,然至于八月,則消而凶矣。八月,謂陽生之八月。陽始生于復,自復至遯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也。二隂長而陽消矣,故云消不久也。
隂陽消長,相為循環,天之道也。當臨卦二陽方長之時,而告之以將消不久之理,欲使君子早防小人而不至于凶,是易之大旨也。臨卦初九、九二爻皆曰咸臨,君子以至誠而感其上,是二陽浸長之象也。六四應于初九,則曰至臨无咎,六五應于九二,則曰知臨大君之宜,亦可以无咎矣。聖人預為之慮,則曰至于八月有凶者,謂臨卦二陽浸長,猶有六三无攸利之小人,欲臨二陽于其上也。六三爻曰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唯初九、九二之為君子者,既憂小人而預防之,使小人不至于長惡,故六三爻曰咎不長也。上六應于六三,亦終以敦臨而无咎,此臨之所以大亨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
伊川曰:澤上之地,岸也,與水相際。臨近乎水,故為臨。天下之物密近相臨者,莫如地與水。地上有水則為比,澤上有地則為臨。
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伊川曰:物之相臨與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澤上有地為臨也。君子觀親臨之象,則教思无窮。親臨于民,則有教導之意思也。无窮,至誠无斁也。觀含容之象,則有容保民之心。无疆,廣无疆限也。含容有廣大之意,故為无窮无疆之義。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疏》云:咸,感也。有應于四,感之而臨,志行得正,故貞吉也。
伊川曰:九之志在于正行也。以九居陽,又應四之正,其志正也。
初九屬于兑體,以貞為說,感于六四,是正應也。比于九二,陽爻剛實,皆以正道而感人,故初九、九二爻皆曰咸臨。以九居初,志先行正,是貞吉者也。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伊川曰:二陽方長而漸盛,感動于六五中順之君,其交之親,故見信任,得行其志,所臨吉而无不利也。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疏》云:未可盡順五命,須斟酌事宜,有從有否,故得无不利也。則君臣上下,獻可替否之義也。
伊川曰:九二與五感應以臨下,蓋以剛德之長而又得中,至誠相感,非由順上之命也,是以吉而无不利。
初九以咸臨而比于九二之咸臨,二陽同類,志在行正,剛浸而長,其貞吉可知也。九二以咸臨而應于九五,吉无不利,亦可知也。然比于六三之甘臨,以小人而臨其上,猶未順命,至于八月有凶,此臨之所以有憂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
《疏》云:甘臨者,謂甘美諂佞也。履非其位,居剛長之世,而以邪說臨物,故无攸利。
伊川曰:三居下之上,隂柔而說體,處不中正,以甘說臨人者也。
既憂之,无咎。
《疏》云:能盡其事,改過自修,其咎則止,不復長久,故无咎也。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伊川曰:隂柔之人,處不中正,而居下之上,復乘二陽,是處不當位也。能知懼而憂之,則必強勉自改其過,咎不長也。
六三隂柔不中,居兑說之極,是小人甘言以取說者也。處不當位,乘二陽之上,將不利于君子。為君子者,能憂小人而預為之防,可以无咎。為六三者,亦自知憂懼,處坤體之下,能說而順,不至于長惡。此咎之所以不長也。
六四,至臨,无咎,
伊川曰:四居上之下,與下體相比,是切臨于下,臨之至也。臨道尚近,故以比為至。四居正位,而下應于剛陽之初,處近君之位,守正而任賢,以親臨于下,是以无咎,所處當也。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伊川曰:居近君之位,為得其任;以隂處四,為得其正;與初相應,為能下賢。所以无咎,蓋由位之當也。
六四比于下卦,是自上臨下也。以六居四為當其位,近于六五而不敢迫其上,體本坤順,知至而止,故曰至臨无咎。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伊川曰:以一人之身,臨乎天下之廣,若區區自任,豈能周于萬事?故自任其知者,適足為不知。唯能取天下之善,任天下之聰明,則无所不周。是不自任其知,則其知大矣。五順應于九二,剛中之賢,任之以臨下乃已。以明知臨天下,大君之所宜也。
童溪曰:六五,君位也,在臨則所謂君臨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伊川曰:五有中德,故能倚任剛中之賢,得大君之宜,成知臨之功,蓋由行其中德也。
曰:行中者,君道不可過于用知也。以六居五虚中,而應于九二剛明之賢,是大君之宜也。上六過乎中,則曰敦臨吉,是君道不可過于明,又寧可過于厚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
伊川曰:上六坤之極,順之至也。居臨之終,敦厚于臨也。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疏》云:雖在上卦之極,志意恒在于内之二陽,意在助賢,故得吉也。
楊氏曰:下卦為内,志在内,從二陽也。
上六居坤體之上,以敦厚為德,當臨之極,是過于厚者也。志在于内之二陽,其有志于助賢也,寧過于厚,故吉而又无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