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宋]方寔孙撰《淙山读周易记•卷一》

[宋]方寔孙|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0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宋]方寔孫撰《淙山讀周易•卷一》

䷁【坤下坤上】

坤,隂物也。隂物莫大於地,易以地配坤,故卦象曰地勢坤,是地為坤也。說卦又以坤為母、為子、母牛之類,是坤取乎順之義,亦不止為地也。或謂坤字專訓地字,則誤矣。商歸藏以坤為首,周易以乾為首。坤不得以先乎乾,猶地不得以踰乎天,臣不得以踰乎君,可以見易之定序,亦可以見文王事商之大意也。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伊川曰:坤,乾之對也,四德同而其體則異。乾以剛固為貞,坤以柔順為貞。牝馬柔順而健行,故取其象曰利牝馬之貞也。後而不先,先則迷而失道矣,故曰先迷。隂以陽為主,常從而順之則利,故曰後得主利。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伊川曰:西南隂方,東北陽方,隂必從陽,離喪其朋類,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貞之吉。得其常則安,安於常則貞,是以吉也。

隂當從陽,若隂欲先唱,是先迷而失道也。唯陽唱於先,隂和於後,得其所主,是後得主利也。又言巽、離、兑者,西南方也,皆坤隂之朋類也。西南得朋,乃與類行,以隂得隂,終无生育之理。唯行於東北之陽,方能自喪隂朋,以從乎陽。如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之類,則得安貞之吉,即所謂後得主利也。臣之從君,小人之從君子,皆是類也。坤六隂卦也,以喪朋而吉。復一陽卦也,以朋來而无咎。是小人之朋不可有,君子之朋又不可无也。為小人者,豈可不自喪其朋類,以順從於君子之朋乎?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疆。

伊川曰:資生之道,可謂大矣。乾既稱大,故坤稱至。至義差緩,不若大之為盛也。聖人于尊卑之辨,謹嚴如此。萬物資乾以始,資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順承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德,持載萬物,合於乾之无疆也。

西溪曰:乾德在不息,坤德在无疆。

乾元資始,以氣言,故曰大;坤元資生,以形言,故曰至。是坤元拘於限量,不若乾元之為大矣。又言坤元所以能生萬物,乃順承天而厚載之者,由其德合於乾之无疆,益見乾元之為大也。曰乃順承天,是坤卦亦言天道也。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伊川曰:含,包容也。弘,寛裕也。光,昭明也。大,博厚也。有此四者,故能成承天之功,品物咸得亨遂。

白雲曰:含弘,言其静而翕也。光大,言其動而闢也。萬物資生而得咸亨者,本於含弘光大而已。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

伊川曰:取牝馬為象者,以其柔順而健,行地之類也。

白雲曰:牝馬柔順而健行,坤道至柔而動剛,故能合乾之德,而行地无疆也。

品物咸亨,凡順而在下者,皆屬乎地。唯牝馬地類,能行地而无疆,是順中有健也,故取牝馬以為坤之卦象。可見坤道至柔,亦有剛貞在乎其中也。曰行地无疆,是地道无疆,亦因行而後見也。

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伊川曰:柔順而利貞,乃坤德也,君子之所行也。君子之道,合坤德也。

石氏曰:若專用柔順,必及於邪。既能柔順,又利乎貞,惟君子能之。

白雲曰:君子法坤之道,行此柔順利貞而已。柔順,至柔也。利貞,則動剛在其中矣。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伊川曰:先迷後得以下,言隂道也。先唱則迷失隂道,後和則順而得其常理。西南隂方,從其類得朋也。東北陽方,離其類喪朋也。離其類而從陽,則能成生物之功,終有吉慶也。與類行者,本也。從於陽者,用也。隂體柔躁,故從於陽,則能安貞而吉,應地道之无疆也。

白雲曰:坤合乾德之无疆,馬行類地之无疆,君子應坤之无疆,此立言无疆之别也。

德合无疆,是合天道之无疆也。行地无疆,是言地道之无疆也。應地无疆,是言君子之道亦无疆也。言无疆者三,是三才之道皆无疆也。或謂坤卦專言地道,則誤矣。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伊川曰:地厚而其勢順,故取其順厚之象,而云地勢坤也。君子觀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德容載庶物。又問:坤卦是臣之事,人君有用處否?

伊川曰:如厚德載物,人君安可不用?

地勢愈厚,愈能載物。君子觀地勢坤之象,以厚德載物,而勢又不論也。

初六:履霜堅氷至

伊川曰:隂始生於下,至微也。聖人於隂之始生,以其將長,則為之戒。隂之始凝而為霜,履霜則當知隂漸盛而至堅氷矣。

京氏曰:霜者,隂之始凝。堅氷者,隂之極也。履自其下言之也至要其終言之也。

象曰:履霜堅氷,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氷也。

初六隂微,在下卦之下,是隂始凝也。履霜於下,凛凛自畏,知堅氷之將至,是畏心先自而生也。馴者,順也。順致其道,至於堅氷之時,亦欲堅貞自守,以順處變,是伯奇履霜之事,曾子履氷之心也。曰馴致其道者,非謂以六居初,果不順乎道也。曰至堅氷也,亦非謂初六履霜,能使堅氷果終不至也。豳風有鑿氷之詩,周禮有掌氷之職,春秋有無氷之戒,說卦謂乾為寒為氷,亦取其有剛嚴堅貞之義,豈果以堅氷比大惡哉?坤道以安貞為吉,故初爻首言履霜堅氷至。欲使為人臣子者早辨此義,能順而貞,安於在下,常有畏心,則終无弑逆之事,此坤之所以為順道也。文言曰履霜堅氷至,蓋言順也,其義可見矣。

六二:直、方、大。

伊川曰: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

不習无不利。

伊川曰:由直、方、大,故不習而无所不利。不習,謂其自然。

潘氏曰:自然而然,无往不利,不待習也。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游氏曰:直方,因動而後見也。

白雲曰:象以直方為六二之動,文言亦以其動也剛稱之。

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文言曰:則不疑其所行也。

六二在下卦而得中,是直内也。與六五為正應,是方外也。唯直以方,所以為大臣之事,是直方大也。不習无不利,凡利民之事,皆大臣所得為也。象又言六二之動,是應六五而動也。言直以方,又不言大者,是大臣之道,亦不欲自言大也。唯不自言大,故安於自然,不待有所習而无所不利。譬如地道承天而行,愈見光明,無可疑也。坤初六言履,六二言地道,是坤卦下二爻屬乎地也。

六三,含章可貞,

伊川曰: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為臣之道,當含晦其章美,有善則歸之于君,乃可常而得正。

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伊川曰:㦯從上之事,不敢當其成功,惟奉事以守其終耳。

陸氏曰:不敢居其成功,則能終此臣道。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伊川曰:含非含藏,終不為也。含而不為,不盡其忠者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伊川曰:惟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淺暗之人有善,惟恐人之不知,豈能含章也。

三居下卦之上,是多凶之地。唯以六居三,守静而順,含晦章美,以此為正,是可貞之道也。三屬乎動,又能時發,以或從王事,无敢以成功自居,欲終盡此臣道,安於下卦,終不僭上,其智可謂光大矣。欲含章而愈光,欲无成而愈大,如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遵養時晦,能終事商,豈非其德浸以光大乎?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伊川曰: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義,乃上下閉隔之時,其自處以正危疑之地,若晦藏其智,如括結囊口而不露,則可得无咎。不然,則有害也。既晦藏,則无譽矣。又曰:坤之六四,却是重隂,故云賢人隱,便作不得在位。

童溪曰:咎所以致罪,譽所以致疑,甚矣无咎,无譽之難也。然當是時也,譽所以致疑,則譽亦咎也。

潘氏曰:天地閉、賢人隱之時,而居多懼之地,謹密奉上,无咎足矣,敢求譽乎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伊川曰:能謹如此,則无害也。

白雲曰:天下徒知毁之為害,而六四又知譽之為害也,不其謹之至與?

四近於五,是近君之位也。說卦謂坤為布,六四處重隂之間,上下閉塞,不得展布以盡出其所有,是括囊之象也。賢人處此,雖謹密自守,亦不害其為无咎。然處近君之位,而無一時之譽,亦何安焉?此六四所以求去其位也。文言曰天地閉,賢人隱,此義可見矣。曰无咎者,非謂括囊緘默,在位不去,亦可以无咎也。曰无譽者,亦非謂括囊在位,苟求免禍,反欲以无譽為賢也。曰謹不害者,亦非謂六四處近君之位,養成禍害,及害將及已,而後欲求去以避害也。象言无咎,又不言无譽者,是賢人處括囊之時,可去則去,謹欲无咎,亦非好名而求去也。

《或問》:六三含章,與六四无譽,果何異乎?曰:六三處下卦之上,含章自晦,美歸於君,是不欲出位而求僭於上者也。六四處上卦之下,括囊求去,以无譽為恥,是不欲具位而苟容於下者也。随爻取象,義各不同。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

潘氏曰:居尊執謙,盛美發越,燦然於服色之間,美之至也,吉之大也。㦯謂坤无君位,正位居體,非君而何?六十四卦皆以五為君位,雖德有剛柔,烏有無君之時哉

六五君位,以六居五,柔順得中,燦然有文,以接其臣下,是黄裳之象也。黄者中色,裳者下服。曰文在中者,是六五虚中,能以上接下,則文在其中也。曰元吉者,在上而大吉也。繋辭曰: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此坤黄裳之所以為元吉也。坤卦六爻皆無凶悔吝,唯六五爻曰元吉,是六五君位,獨得以當坤元也。或謂坤六五无君位,則誤矣。若謂六五果是隂居尊位之象,則臣居尊位,羿、莽是也;婦居尊位,女媧氏、武氏是也。皆天下之大變也,何以謂之元吉乎?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黄。

童溪曰:六隂極於亥,至子而一陽來。上六,亥也。乾位亥前,正隂陽交戰之地也。故說卦曰戰乎乾,以言隂陽勝負之機决於此時也。上六在一卦之外,隂既失矣,陽亦未正其位,故曰戰於野。當是時也,以強弱較之,隂既盛而陽猶微;以時勢論之,陽當伸而隂已屈,俱不能无傷,故曰其血玄黄。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司馬曰:上六者,隂之窮也。

坤卦上六,是六隂窮於亥之象也。隂已窮矣,陽自外來,與隂相薄,是龍戰於野之象也。曰血者,隂傷也。曰其血玄黄者,是戰乎乾之時,玄黄相雜,必不欲陽之獨受其傷也。曰其道窮者,是坤為隂道,至上六而終窮,陽亦終勝隂也。以隂抗陽,亦是上六有自取窮之道,為小人者可以戒矣。

用六,利永貞,

伊川曰:隂道柔而難常,故用六,利在常,永貞固。

潘氏曰:隂有正不正,用隂之道,當以永貞終之。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石氏曰:能常守正道,則大有其終。

坤道當用柔,則用柔是用六也。曰用六,不曰用柔者,是坤道亦不專用柔也。曰利永貞者,是柔順之中,又常以剛貞為利也。曰以大終者,是坤承乾之大而善終,乃利永貞之道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