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亨利貞。
六畫者,伏羲所畫之卦也。—者,奇也,陽之數也。乾者,健也,陽之性也。本註:乾字,三畫卦之名也。下者,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經文:乾字,六畫卦之名也。伏羲仰觀俯察,見隂陽有奇偶之數,故畫一奇以象陽,畫一偶以象隂。見一隂一陽有各生一隂一陽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見陽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擬之於天也。三畫已具,八卦已成,則又三倍其畫,以成六畫,而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畫皆奇,上下皆乾,則陽之純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貞,文王所繫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所謂彖辭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變者,言其占當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後可以保其終也。此聖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開物成務之精意。餘卦倣此。
集疏:
○程子曰:乾,天也。天者,天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無息之謂乾。
○《語録》曰:天地間無非一隂一陽之理,有理則有象,有象則數便在其中。蓋所謂數者,只是氣之分限節度處,得陽必奇,得隂必偶,凡物皆然,故聖人以之畫卦也。
○又曰:乾只是箇健,坤只是箇順。純是陽,所以健。純是隂,所以順。至健為天,至順為地。所以後來取象,乾便是天,坤便是地。
○又曰:正字不能盡貞之義,須用連正固說,其義方全。正字也有固字意,但不分明,終是欠闕。正如孟子所謂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知斯是正意,弗去是固意。
○愚案:乾元亨利貞,乃周易之發端也。乾之下繼以元亨利貞,爻之中曰勿用,曰利見,曰无咎,曰有悔,便見易為卜筮作。不然,乾,天也,何利用、悔咎、吉凶之有哉?此言乾之德大亨而至正,筮得之者,當得大通而利於貞固,乃文王作易之本意也。夫子贊易,乃廣之為四德,又以見乾道周流之妙。學易者且先於此求文王作易之本意,次求夫子所以贊易,發出許多義理之藴,意不相妨,庶乎可與言易矣。
初九,潛龍勿用。
初九者,卦下陽爻之名几。畫卦者自下而上,故以下爻為初陽數。九為老,七為少,老變而少不變,故謂陽爻為九。潛龍勿用,周公所繫之辭,以斷一爻之吉凶,所謂爻辭者也。潛,藏也。龍,陽物也。初陽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為潛龍,其占曰勿用。凡遇乾而此爻變者,當觀此象而玩其占也。
集疏:
○程子曰:龍之為物,靈變不測,故以象乾道變化。
○臨川王氏曰:龍行天之物也,故以象乾。馬行地之物也,故以象坤。
○文集曰:七八九六,以揲蓍論之,參天兩地而倚數奇,陽體圓,其法徑一圍三而用其全,故少之數三。偶隂體方,其法徑一圍四而用其半,故多之數二。歸奇積三三為九,則其過揲者四九而為三十六矣。歸奇積三二為六,則其過揲者四六而為二十四矣。歸奇積二三一二而為八,則其過揲者四八而為三十二矣。歸奇積二二一三而為七,則其過揲者四七而為二十八矣。又曰:七八九六之用於蓍,正以流行經緯乎隂陽之間,而别其老少,而辨其爻之變與不變。或專以生數之一三五為九,二四為六,則雖合於積數之一端,而於七八則有不可得而通者矣。
○《語録》曰:五行成數,去其地十之土而不用,則七八九六而已。陽奇隂偶,故七九為陽,六八為隂。陽進隂退,故九六為老,七八為少。陽極於九,則退八而為隂。隂極於六,則進七而為陽。一進一退,循環無端。此占法所以用九六而不用七八,蓋取其變也。
○又曰:易如一箇鏡相似,看甚物來都能照得。如所謂潛龍,只是有箇潛龍之象。自天子至於庶人,看甚人來都使得。須知得他是假託說,是包含說。假託說不惹著那事,包含說是說箇象在這裏而无所不包也。孔子說龍德而隱,不易乎世以下,便就事上指說了。然會看底會得卦爻木意却不妨。
○蔡氏曰:初,位也。九,爻也。初、二、三、四、五、上為位之隂陽,九、六為爻之隂陽。潛象初,龍象九。潛龍者,爻位之象也。
○問:《本義》以為龍,陽物也,故其象為龍。《程傳》說龍之為物,靈變不測,故以象乾道變化,終不若龍,陽物一句親切。
饒氏曰:龍真是靈變不測,所以能潛見躍飛。《程傳》說靈變不測自好,但欠說龍,陽物也一句。
○愚謂:陽之性未嘗不欲動也,以時方在下,未可升進,故以龍潛為象。曰勿用,為占者設也。占者得此,當法此象,宜退處隱藏以待時可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二,謂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後倣此。九二剛健中正,出潛離隱,澤及於物,物所利見,故其象為見龍在田,其占為利見大人。九二雖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不足以當之,故值此爻之變者,但為利見此人而已,蓋亦謂在下之大人也。此以爻與占者相為主賓,自為一例。若有見龍之德,則為利見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集疏:
○王氏曰:出潛離隱,故曰見龍。處於地上,故曰在田。
○《語録》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有德者亦謂之大人,言人若尋師,若要見好人,占得此爻則吉。又曰:其他爻象,占者當之。惟九二見龍,人當不得,所以只得把爻做主,占者做客。
○愚謂:九二之利見大人,是利見九五在上之大人;九五之利見大人,是利見九二在下之大人。何也?九五以陽剛中正為乾之主,九二以陽剛之德居下卦之中,處大臣之位,二五君臣相感,何不利見之有?此乾卦之本意也。然易豈專為君臣而設哉?常人皆得占而用也。常人皆得而用,亦隨其所處而為高下耳,此其所以為易。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九,陽爻。三,陽位。重剛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體剛健,有能乾乾惕厲之象,故其占如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若能憂懼如是,則雖處危地而无咎也。
集疏:
○蘇氏曰:此上下之際,禍福之交,龍不足以盡之,故稱君子。
○季氏曰:九三言君子,人位也。要之,六爻其象皆龍,其用皆乾,其德皆君子。
○《語録》曰:厲,无咎,是一句。厲,多是陽爻。說无咎,是上不至於吉,下不至於凶,平平恰好處。又曰:九三不言象,若說龍時,這亦龍之在亢旱處。他所以說君子乾乾夕惕,只此意。又曰:易之為書,廣大悉備,人皆可得而用。毋問聖人與凡庶,但當此時,便當恁地兢惕。若謂乾之九三,君德已著,為危疑之地,則千百年間,只有箇舜、禹用得。
○蔡氏曰:乾乾,行事不息也。下乾終而上乾繼之,故曰乾乾。
○譚氏曰:乾乾,無一息之非天也。
○問三居下之上,所以危。饒氏曰:二、五為中,纔過與不及,皆不穩當,所以三多凶,四多懼。三以過中而凶,四以近君而懼也。
○泉峰龔氏曰:君子九象終日,三象三下卦之終,故諸爻多於三言終夕,亦三象日之終也。三居下體之上,當危懼之時,惟自強不息,戒謹恐懼,可以免咎,故曰乾乾,夕惕若,厲,无咎。然此非龍之所可為,故以君子言之。
○愚謂:天之行健,其運不已,人則有晝夜作息之不常。乾之九三又發君子法乾之義,言旣終日乾乾,而夕復惕若,如天運之无已時,此聖人教人進德修業之基也。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或者,疑而未定之辭。躍者,无所緣而絶於地,特未飛耳。淵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測之所。龍之在是,若下於田,或躍而起,則向乎天矣。九陽四隂,居上之下,改革之際,進退未定之時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隨時進退,則无咎也。
集疏:
○李氏曰:躍者,未飛而習飛者也。
○《語録》曰:田是平所在,縱有水亦淺。淵是深處不可測,躍得便上天去,不得依舊在淵裏。
○林黄中曰:躍也者,下乾之上也。淵者,上乾之下也。龍之變化,或躍而飛天,或下而潛淵,皆不得而知。不言飛而言躍,别於五也。不言潛而言淵,别於初也。不言龍者,變化不可知也。見其將升,則疑其躍。見其无迹,則疑其在淵,故或之也。
○易氏曰:九四已離下體,故謂之躍。猶在上體之下,故謂之在淵。淵卑於田,二言在田,今反謂之在淵者,淵乃龍之所宅,非在田之比。在田不能變,而在淵有可變之道也。
○丘氏曰:九陽動,故言躍。四隂虚,故象淵。進則躍,退則在淵,出處如此,可无咎矣。
○愚謂:九四不出龍字,而曰或躍在淵,蓋蒙上文而為言也。四與初對,初曰潛,而四曰躍矣。龍非人境之所有,故三發君子之義,而四曰或躍。或者,疑辭,進退未定之時也。進亦可,退亦可,故得无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剛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聖人之德居聖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與九二同,特所利見者在上之大人爾。若有其位,則為利見九二在下之大人也。
集疏:
《語録》:太祖問王昭素曰: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常人何可占得此卦?昭素曰:何害?若臣等占得,則陛下是飛龍在天,臣等利見大人是利見陛下。此說得最好。
○又曰:二、五兩爻,當以所占之人之德觀之。若已有九二之德,占得九二爻,則為利見九五大德之君。若常人无九二之德,占得此,則只為利見九二之大人爾。已為九五之君,而有九五之德,占得九五爻,則為利見九二大德之臣。各隨所占之人,以爻與占者相為主賓也。
○又曰:兩箇利見大人,向來都說不通。看來易本是卜筮之書,天子自有天子利見大人處,大臣自有大臣利見大人處,羣臣自有羣臣利見大人處,士庶人自有士庶人利見大人處。
上九:亢龍有悔。
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過於上而不能下之意也。陽極於上,動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集疏:
○程子曰:九五者,位之極,過此則亢矣。上九至於亢極,故有悔也。有過則有悔,唯聖人知進退存亡而无過,則不至於悔也。
○《語録》曰:若占得此爻,必須以亢滿為戒。
○愚謂:易兼三才而兩之,故六畫而成卦,是以六畫得天地人之位也。上九居天之上,龍之在是,將安之乎?此其所以亢也。曰有悔,為占者設也。占者能以亢滿為戒,斯可免於悔矣。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用九言几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蓋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純陽而居首,故於此發之。而聖人因繫之辭,使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即此占之。蓋六陽皆變,剛而能柔,吉之道也。故為羣龍无首之象,而其占為如是,則吉也。春秋傳曰:乾之坤曰:見羣龍无首,吉。蓋即純坤卦辭牝馬之貞,先迷後得,東北喪朋之意。
集疏:
《語録》曰:用九是說變,如得純乾卦皆七數,這是不變。㡳却只占上面彖辭。又曰:凡說文字,須有情理。用九用六,當如歐公說,方有情理。蓋是為卜筮言,所以須著有用九用六。
又曰:看來當以見羣龍无首為句。蓋六陽已盛,如羣龍然。龍之剛猛猶在首,故見其无首則吉。大意只是要剛而能柔,自人君至士庶,皆須如此。
○泉峰龔氏曰:占得乾卦而六爻皆變,是謂見羣龍。剛變而柔,是為无首。无首而吉者,以其剛而能柔也。
總論:
揚子雲曰:龍之潛亢,不獲其中矣。過中則惕,不及中則躍。惟二與五得中得正,故有利見之吉。
○問:卦專以二五為中,然隨事各有中,煞定不得。饒氏曰:爻有中不中,有正不正。聖人教人處諸爻,无不合乎中正。
又曰:一爻有一爻之中,如初則以潛為中,二則以見為中,三則以乾惕為中,四則以或躍為中。卦有才有時有位不同,聖人使之无不合乎中。
○丘氏曰:乾,純陽之卦,天道也。物之陽者,莫神於龍,故以龍象乾。初在下卦之下為潛龍,上在上卦之上為亢龍。二在下卦之中,地位也,故為見龍在田。五在上卦之中,天位也,故為飛龍在天。四在上卦之下,已離乎人,未升乎天,進退未定之位也,故為躍淵之龍。此五爻皆以龍言也,獨九三居下卦之上,人位也。若言龍則不足以盡爻義,故變言君子,所以明乾乾夕惕之義也。
○愚謂:聖人以六畫盡天地人三才之義,地位兩層,人境兩層,天位兩層,只一陽之氣,進退消息,自下而升,自上而降,周流六虚,運用於宇宙之内,亘占今无有窮已。是孰使之然哉?必有為之主宰者矣。乾六畫皆陽,而一爻有一卦之義。初上之潛亢,有復與剥消長之義。二見五飛,有師比君臣之義。三乾乾,四或躍,有勞謙由豫之義。蓋六十四卦一乾坤也,乾坤一隂陽也,隂陽一太極也,所以主宰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