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下传-[清]晏斯盛撰《易翼说•卷二》

[清]晏斯盛|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周易十翼】系辞•下传-[清]晏斯盛撰《易翼說•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易翼說卷二

湖北巡撫晏斯盛撰

繫辭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乾、坤、震、巽、坎、離、艮、兑,八卦也。天、地、雷、風、水、火、山、澤,象也。六十四卦,重也。兼三而兩六位,時成爻也。此全經卦象、爻象之體段也。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孟喜作明】之,動在其中矣。

七九剛,六八柔,彼此迭乘,即隂陽之變。繫辭所以明變化之理,爻變為動而事應之。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吉凶悔吝,辭也,必動而後見,所謂繫辭而動在其中也。剛柔變通之體,故曰立本;變通剛柔之用,故曰趣時。所謂剛柔相推而變在其中,此全經卦爻之運用。

吉凶者,貞勝【姚信作稱】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明吉凶悔吝之生乎動,而舉天地日月以例之,見爻象之動,卦象之體也。不言悔吝,省文也。貞,常也。勝,如勝負之勝。爻變之中,非剛勝柔,則柔勝剛。故吉凶無兩可之理,以天下之動一理也。如天地之垂象,日月之著明,皆常理也。

夫乾確【說文作寉】,然示人(句)易矣(句)。夫坤隤【孟喜作退,陸績、姚信作妥】,然示人(句)簡矣。

申天地之貞觀,不言日月,省文也,示觀也。確然者不貳故易,隤然者不煩故簡,此天地之常理也。卦象此理,則爻象亦此理,下文遂總言之。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即卦象之爻,故兼言之。

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爻動即象動,小象亦大象:之分見。以變為動,因動繫辭。張子曰:因爻象之既動,明吉凶於未形,故曰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隨爻象之變以通其利,故功業見也。聖人之情,存乎教人而已。

吳氏澄曰:聖人與民同患之情,皆于易而著見。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孟喜作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仁,陸德明作人,呂氏本亦作人】。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承上文聖人之情見乎辭而言,以起下生人之道,理財、正辭、禁非之義。聖人崇高富貴,吉凶與民同患,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即天地生生之德也。審于吉凶貞勝之理,使舍非取是而趨吉避凶,則義也。正所以行其生生之德,生生之德即仁。中間仁字仍古本作人,正與生意貫。

古者包犧【包本宓字,讀作庖,古作包犧。孟、京作伏戲,云:服戲化也。馬融作虙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漢書作察】法于地。觀【漢書作睹】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乾鑿度引孔子曰:觀萬物之宜。王昭素謂與地之宜多作與天地之宜,然司馬貞史記補引此無天字】。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自包犧以下皆聖人,有生生之德,大寶之位。而義以生人者,象天法地,如健順高卑,日月風雷,水火山澤;鳥獸之文,如乾馬坤牛,巽雞離雉;地宜,如乾之木果,震稼之反生,坎木之堅多;心近取諸身,如乾首坤腹,坎耳離目;遠取諸物,如乾圜坤布,震之玄黄,巽之繩直,皆是。雖未有辭,而乾、坤、震、巽、坎、離、艮、兑八象,無所不該。通德八卦,形上之藴;類情八卦,爻象之變。此生生之大者。

作結繩而為網【石經作罔】罟以佃【古作田】。

以漁【古作】蓋取諸離。離,麗也。中虚,網罟似之。網以佃,罟以漁,佃漁可以養生財之屬也。取諸云者,言有此象,非因物作卦,亦非因卦造物。

包犧氏沒,神農【虞作農】氏作斵木為耜揉【食貨志作煣】。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益象震動巽入,二體皆木,耒耨似之。養生之大者,財之屬。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噬嗑之象,離明震動,日中營為似之,謀生之事,財之屬。

神農氏沒,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古一本無此三字】。通則久。是以自天祐【祐,古作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乾坤易簡,可久可大,黄帝、堯、舜之治似之。通鑒前編曰:帝作冕,垂旒充纊,為玄衣黄裳。世紀曰:帝堯黄收純衣。書帝曰: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垂衣裳者,文治之象。授時畫野,作樂制服,自黄帝始,至堯、舜而大備。窮變通久,立教之事,前後多言養,此專言教,教之生人尤大,故獨詳。

王氏申子曰:神農以上,民用未滋,所急者食貨而已,此聚人之本也。及黄帝、堯、舜之世,民用日滋,若復守其樸畧,則非變而通之之道。故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由之而不倦;神其化,使民宜之而不知。凡此者,非聖人之喜新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之道然也。

刳【陸德明作桍,】木為舟。剡【陸作掞,】木為楫【鄭玄作檝】。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渙彖傳曰:乘木有功。大象:曰:風行水上,正舟楫利濟之意。亦生人之一財之屬。

服【說文作 [易经十翼]系辞•下传-[清]晏斯盛撰《易翼说》】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一本無此四字】。蓋取諸隨,隨以陽隨隂,以馴而致,服牛乘馬似之,亦養生所需財之屬。

重門擊柝說文作 [易经十翼]系辞•下传-[清]晏斯盛撰《易翼说》 】。以待暴鄭玄作 [易经十翼]系辞•下传-[清]晏斯盛撰《易翼说》 ,干寶作暴。古文】客,蓋取諸豫。豫,坤順固於内,而震警動於外。關門夜禁似之,衛生之道;禁非之一,守財之事。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小過震木動於上,而艮石承於下,臼杵之利似之,養生之一財之屬。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 [易经十翼]系辞•下传-[清]晏斯盛撰《易翼说》 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暌。暌離兵戈而兑附決,又武事以暌而後用,故弧矢似之。亦衛生之道,禁非之一,守財之屬。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說文作代】。聖人易之以宫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大壯,上震下乾,剛大而正,棟宇之壯似之,養生之一財之屬。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漢書作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大過,澤中有木,四陽居隂之中,過於厚者,送死宜之,亦生人之道。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白虎通作理】,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夬,兑說於外,乾健於内,主於決斷。彖曰:揚於王庭。書契之治,察有之;生人之道,禁非之一。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孟、京、虞、董、姚俱作象】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上文皆因象有取,而爻之變與天下之動在其中,言此以結十二卦之意,而應篇首爻象二字之義。材者卦之質,吉凶悔吝者爻之效。

陽卦多隂,隂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隂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仲長統傳引民作臣,】,君子之道也。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申明彖者材也之意,應篇首八卦成列卦字。震坎艮陽卦,皆一陽二隂。巽離兑隂卦,皆一隂二陽。陽卦主奇,隂卦主耦也。乾,奇之宗也。乾道成男,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皆乾道也。坤,耦之宗也。坤道成女,巽長女,離中女,兑少女,皆坤道也。隂惡其專,專則小人之道。

吳氏慎曰:陽卦固主陽,而隂亦主陽,可見陽有常尊也。隂之為小人,為其二君而一民,若其能助陽,則亦非二君也。凡隂皆以助陽為善,為民者,本皆以民自處也。如巽之入下,陽也。離之明麗,陽也。推之六十四卦,如同人之二,大有之五,不為小人者,以其居中,一能同乎陽,一能有乎陽也。其非一隂一陽之卦,凡陽為主於内者治,隂為主於内者亂,泰否損益是也。陽居内而先隂者正,隂居内而先陽者邪,隨蠱漸歸妹是也。或以上下為貴賤,或以尊卑為倡隨,皆臣道婦道以助陽為善也。

右第一段。

前言卦象爻辭之别,中言聖人生生之情,未言卦象之材,而爻之效動俱見。

易曰:憧憧【京作 [易经十翼]系辞•下传-[清]晏斯盛撰《易翼说》】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因咸四之辭而言其意。象曰未光大,以其爻在兩感之交,下感於初,而九三、六二又若為之間也。感不二於人心,人自紛於百感。不二者,理也。憧憧朋從者,私也。私未融,故未光大。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韋昭云:古伸字】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往來者,感也。日月往來而明生,寒暑往來而歲成。其屈與信,感於自然,故利。利者,自然之用也。此所為同歸一致者,無所容其憧憧也。張子曰:屈信相感而利生,感以誠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雜之偽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虞,陸作虵】之蟄以存【陸,董、姚作全】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同歸一致之功,所以息憧憧之擾。尺蠖無不屈之信,龍蛇無不存之蟄。學者無無用之體,則亦無無體之用。張子曰:精義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豫吾外,致養吾内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用功既極,自無憧擾湛然之心,與天同運矣。精義入神之初,即為窮神之路;利用安身之際,即為知化之門。窮神者,極過化不測之妙;知化者,契天地自然之機。張子曰:氣有隂陽,推行有漸為化,合一不測為神。其在人也,知義利用,則神化之事備矣。德盛者,窮神則知不足道,知化則義不足云。

又曰:窮神知化,乃養盛自致,非思勉之所能強。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合下總十一爻,皆以發明爻者效天下之動,吉凶生而悔吝著之意,各自為義。先儒專以本爻貫十爻,又或牽合上篇,俱未協。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期,陸德明作其】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因困三之辭而言其意。象傳曰:據於蒺藜,乘剛也。入於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爻義已明,而此更申言之,非義之求辱也,非分之得危也,名身俱失,死矣凶也。困三隂柔,不中不正有之。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因解上六之辭而言其意。象曰:以解悖也。此更申言之。韓氏康伯曰:括,結也。君子待時而動,則無結閡之意。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舉正作動】。不威不懲【說苑作不威小,不懲大】。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因噬嗑初九辭而言其意。象傳曰:不行也。此更申言之,能見小人之情,有馭小人之道。馮氏椅曰:不以不仁為恥,故見利而後勸於為仁;不以不義為畏,故畏威而後懲於不義。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石經作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因噬嗑上九辭而言其意。象傳曰:聰不明也。此更申言之。惡莫大於積,積之初起於小,推見至隱。董氏仲舒曰: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包桑。

因否九五之辭而言其意。象傳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此更申言之。五有剛中之德,而當否之幾,傾未亡一綫,所以保之者微矣。其亡其亡,心常惕也。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陸作尠】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馬作粥】。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因鼎四之辭而言其意。象傳曰:信如何也?此更顯言之。

張氏浚曰:居台鼎之任,德、力、知三者一有缺,則弗能勝其事,而况俱不足者乎?有德無知,不足以應變;有知無力,不足以鎮浮。若夫德之不立,雖有知力,亦無以感格天人而措天下於治。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漢書引此有凶字】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因豫二之辭而言其意。象傳曰:以中正也。居中得正,不溺於豫斷也,實其明也。

項氏安世曰:諂者本以求福,而禍常基於諂;瀆者本以交懽,而怨常起於瀆。易言知幾,而孔子以不諂不瀆明之,此真所謂知幾者矣。欲進此道,唯存察之密,疆界素明者能之,此所以必歸之介如石者與!

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因復初之辭而言其意。象傳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此借顔子修身之事以明之。居復之初,幾最明決。

虞氏翻曰:復以自知。自知者,明謂顔子不遷怒,不貳過,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也。

天地絪緼【虞翻、姚信作氤氲,說文作壹,班氏典引作烟煴,李鼎祚緼作紜】。萬物化醇,男女構【鄭作覯,徐作媾】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因損三之辭而言其意。象傳曰:一人行,三則疑也。此此更明言之。絪緼化醇,言氣化構,精化生,言形化也。

侯氏行果曰:此明物情相感,當上法絪緼化醇,致一之道。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舉正作輔,】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因益上辭而言其意。象傳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此更申言之。益之上無可益,則將擊之矣。總由立心之不恒,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惟恒以立心者能之。

郭氏鵬海曰:事不順理,從欲惟危,為危以動;心知非理,自覺惶恐,為懼以語;恩非素結,信非素孚,為無交而求。

右第二段。

前言爻者效天下之動,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此因舉十一爻而發揮之,使知爻之效動者,意深遠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桓虞下有戶字】邪?乾,陽物也;坤,隂物也。隂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此言卦之所由起。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故曰門。六十四卦成於八卦,八卦成於乾坤。乾坤,隂陽之宗也。一隂一陽,互根互宅,德性相交而剛柔之體質以立。爻象紛錯,皆具造化,所謂撰也。化裁通變,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所謂德也。伏羲之畫已備六十四卦而未有名,然易之全體已具。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說文作】。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此言卦之所為名。伏羲雖已重卦,而八卦總名之外,五十六卦未嘗有名。文王序卦時,始從而名之。九家易曰:名,謂卦名。隂陽雖錯,而卦象各有次序,不相踰越。

侯氏果行曰:易象考其事類,但以吉凶得失為主,則非淳古之時也,故云衰世之意。

夫易彰往而察來(句)。而微顯闡(句);幽開(句);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句)。則備矣。

此言辭之所由繫易,知來藏往,故彰往察來,如卦序之反易對待,往來見義是也。微者顯而闡之,幽者開而明之,彰察之理也。卦名當而卦象之物雜,因有彖爻,正言其理,繫之以辭,斷其吉凶,彰察之事也。備也者,無遺藴也。

郭氏雍曰:當,名卦也。辨,物象也。正,言彖辭也。斷辭,繫之以吉凶者也。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此申當名、辨物、正言、斷辭之意。名,卦名。類,物象。小者名之分,大者象之用。當名,故稱名也小;辨物,故取類也大。旨,言之意。辭,彖之文。遠者,言不盡意。文者,因象盡言。正言則旨遠,斷辭則辭文。旨遠則多隱約,故曲辭;文則有條理,故中名。小則事物之細微無不具,故肆類;大則儀象之隂陽無不涵,故隱貳。疑也。吉凶者,失得之象。此言占也。聖人吉凶與民同患之事,故為衰世之意。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申言上文衰世之意。聖人吉凶與民同患,而文王之世,身罹憂患,則吉凶同民之心益深且切。周易所為重卦命名而繫彖也,於其名之雜而不越,即可以見其心,下遂陳九卦而反覆之以見例。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馬融作循】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處憂患之道,在乎反身脩德。九卦其最切者:履,上天下澤,定分秩然而不可亂,德以履為質,若築室者之有基。謙,坤順艮止,卑以自牧而不可踰,德以謙自持,若執物者之有柄。復,隂極陽生,見天地之心而元善日長,德以仁為體,若樹木之有本。恒,剛柔皆應,立不易方而久於其道,德安固而不摇。損,山止澤麗,懲忿窒慾而私日去,德以勤脩而不已。益,風行雷動,遷善改過而理日積,德以優裕而有成,德貴明辨。困,則險以說而不失其所,德貴厚養。井,則畜之深而不窮於給,德貴時宜。巽,則順乎理而不乖其度,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申九,德之實。履,定體也。上下之分,定則不爭,然皆天理之極則,故和而至,所以為德之基。謙,自下也。自下則人敬之,是以卑而不可踰,故尊而光,所以為德之柄。一陽最為小矣,然審幾明而欲不能亂,故辨於物,復之為也,所以為德之本。隂陽相錯雜矣,然守之固而能久於其道,恒之為也,所以為德之固。損,克己之事,故先難。然損之又損,以至於無,則後易矣,故為德之脩。益,集義之功,故長裕。然益非襲取而自得之,則不設矣,故為德之裕。窮患其不通,而困有心亨之效,此所以為德之辨也。失所居者不能遷,而井則養而不窮,此所以為德之地也。稱,適均也。然潛隱而不露,巽順而入,故兼有之,此所以為德之制也。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申九德之用,所謂和而至者,行事之不可離也。惟履能定分,故有以和之。尊而光者,禮節之不可踰也。惟謙能撙節,故因而制之。小而辨於物者,心體之本然也。惟復則善端之萌,不自掩蔽,故能自知。雜而不厭者,專壹之心為之也。惟恒則理存於心,貞固不摇,故能一德。先難而後易者,攻其惡,無攻人之惡也,害之所由遠也,惟損有之。長裕而不設者,集義所生,不謀其利也,利之所由興也,惟益有之。困唯心亨,窮而能通者,自反也,故無怨尤。井養不窮,居其所而能遷者,取汲也,故能辨義。巽順以入其稱而隱者,適宜也,故能行權。

右第三段。

此段由卦之所緣起,原卦之所由名,因及其辭義之精微。後四節又因其名之稱,歷陳九卦,以見作易者之志。前後意義相承。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句)。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言易之用在乎爻位也。不可遠言,崇德廣業者,所當居安而樂玩也。道者,一隂一陽,兩在不測者也。變動不居者,卦爻之發用也。六虚,六位也。六位言虚,孔氏穎達所謂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是也。外三爻為上,内三爻為下,无常者,即六虚之變動不居也。剛柔相易,乃指其實而言之。易道雖大,不過一剛一柔於各卦反覆對待之間。九六二用,或剛易而柔,或柔易而剛,所以周流乎六位之間而无常也。是謂神無方而易无體者,故不可執以為典要,唯其變之所趨而已。變者,易之用也。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懼。

承上文而言,以起下文。出入以上下卦之往來言,外内以上下卦之成象言。言其上下无常者,雖不可為典要,而其出入於上下之間者,則有一定之度,如天文之有躔次也。出者為外,入者為内,兩體取用,吉凶分明,使人戒懼。

又明於憂患與故,无【一本無无字】有師保,如臨父母。

此言繫辭明吉凶之事。聖人吉凶與民同患,故繫之以辭,明於民之憂患。與其致憂患之故,雖无有師保之訓戒,而如父母之臨於其上,言其知懼之至,不由教勉,動於自然也。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此言學易之事,由辭而入,而體之者,又不僅以其辭也。聖人之情見乎辭,而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所謂方也,吉凶之所在也。初學之始,既學之中,由辭而知其方,則出入之度,顯然可據。易之上下无常,不可為典要者,至此而有典常矣。然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則存乎德行。道之屢遷者,不虚行也。變動不居,周流六虚,易本无方體,又當由所謂有典常者,而知道之唯變所適也。

右第四段。

約言易道之變與辭之用,學者玩其辭,又當觀其象而默成之也。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言繫彖繫爻,理相因也。質,體也。彖辭言一卦之體段,推原其始而要於其終,所以為六爻之綱也。物,位也。爻辭言各爻之細節,即其時與物而分晰之,所以為一卦之目也。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鄭,作算】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申言爻義。初爻其旨微而難知,上爻其義顯而易知。凡卦自下而上,初之時與物若探其本,上之時與物如循其末,所以有難易之分。所繫之辭,於初爻多擬議於未然,如潛龍勿用、履霜堅氷至之類是也。卒,末也。上爻之辭,據成之於終而言其已然,如亢龍有悔、龍戰於野、其血玄黄之類是也。中四爻有承、有乘、有應,其時與位各不同,錯雜於爻位貴賤上下之間,撰合乎卦德健順剛柔之際,於中德位分而是非以見,此時物之大備也。

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徐作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結上文之意,言爻辭亦發明彖辭也。亦要云者,約而言之也。爻之所以為存亡吉凶,槩可知也。何也?彖辭為六爻之大綱,如屯以初為侯,蒙則以二為子,師則以二為將,比則以五為君。彖先發之,而爻隨申之也。蘇氏軾所謂彖者,常論其用事之爻,故觀其彖,則其餘皆其爻之所用者是也。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郭、京本無近也二字,謂王弼註懼,近也後,誤將近也二字作經。毛氏奇齡曰:按所據韓康伯、王弼原註,今王註已無懼,近也句,而康伯乃有位逼於君,故多懼之語,則直是經文,不得妄誕】。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此合下段復論中四爻,以申雜物撰德之意。二、四皆中爻也,其功同而内外之位各異,故其善因之不同,是以二則多譽辭,四則多懼辭。夫二之所以多譽者何也?以其在内卦之中也,近也,剛柔處之而皆善者也。若夫四則遠矣,剛柔處之皆懼也,然而柔更不利焉。蓋柔無致遠之才,惟資剛以濟之,則柔而不過无咎者,善補過也,柔中而已。故曰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柔居四而順乎剛,亦柔中矣。

舊解以近也屬四多懼,遂以為近君,非也。如其說,四近君而多懼,則二以遠故多譽矣。二遠君而多譽,何以下文又曰柔之為道,不利遠者乎?不知二在内為近,四在外為遠。二多譽,以其近也,剛柔之所同;四多懼,以其遠,而柔尤不利焉。无咎而用柔中,則柔之所獨。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三、五皆亦中爻也,其功同而尊卑之位各異。惟其位之異也,故三則多凶,五則多功。何也?五位尊貴也,三位卑賤也,自具之等也,剛柔皆有之者也。然就多凶而論之,則柔尤危,剛較勝也。三偏暗,非剛明不能居也。

舊說以二四為柔,三五為剛,於是四多懼近也之下。柔之為道,不利遠者,格礙不可解。三五皆剛,以剛處之,又曰剛勝,皆不合義理,且上下節文體亦不合也。右第五段。

此因前段率辭揆方,而詳言彖辭、爻辭所繫吉凶悔吝之理。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石經作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廣大者,體統之渾含;悉備者,條理之詳密。易之為道,隂陽兩象耳。因隂陽之所值而三之,則三其兩矣。初為地,二為人,三為天,是為八卦。因而重之,止此八卦之三畫耳。再加八卦,是兼三才而兩之,則兩其三矣。是為六爻,六爻則六十四卦也。六爻之間皆天地人之布列,統天地人則廣大,兼而兩之為六則悉備,此前篇所謂三極之道也。申言之以引起下文六爻之動。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此言六爻之動,亦因以明前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之義。

陸氏績曰:天道有晝夜日月之變,地道有剛柔燥濕之變,人道有行止動靜、吉凶善惡之變。聖人設爻以效三者之動,故謂之爻。

吳氏慎曰:以時義之得為當,時義之失為不當,不以位論。

汪氏咸池曰:文即相雜,豈能皆當?故有以剛居柔、以柔居剛而位不當者,亦有以柔居柔、以剛居剛而位不皆當者,則吉凶於是而生矣。

何氏楷曰:不當者,非專指陽居隂位、隂居陽位也。卦情若淑,則以不當為吉;卦情若慝,則以當位為凶。要在隨時變易,得其當而已。

:吳說勝右第六段。

此申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以終前節六爻相雜之意。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聖人吉凶與民同患,又當憂患之世,故辭危憂世之意也。凡人操心危則能使之平,若視之易則必至於傾,此辭之所以危也。道大關乎世也。物,事也。廢,壞也。不廢即不傾之謂。彖辭原始要終以為質,而外内使知懼,則惕於危矣。无咎則危者平,此易之大旨。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

承上文而言,易之危而使平者,本易簡之理也。六十四卦不外八卦,八卦不外乾坤,乾坤之理不外易簡,而健順則其性也,剛柔之德也。險阻即上文所謂危。易以知險,簡以知阻,則有以平之。天下以險測險,以阻防阻,人心之危;易以知險,簡以知阻,天理之安。聖人作易,全體乾坤,故屢發明之。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虞翻云:坎為心慮,乾一之坤為震,為諸侯。楊易云:侯當作民。《周易觀彖》云:諸為侯之反。或古音釋誤入】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說諸心,契易簡之理;研諸慮,審險阻之幾。定天下之吉凶,知之深,所以開物;成天下之亹亹,平險阻,所以成務。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變化云為,即乾坤之交錯。吉事有祥者,動幾之先見。不言凶者,因易簡之善也。象事知器,以制器者尚其象也。占事知來,以卜筮者尚其占也。此言以易簡而知險阻也。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承上文而言聖人作易之事。天尊地卑而乾坤定,易簡理得而成位乎中,因乾坤而聖人之能事起。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人謀也;謀及卜筮,鬼謀也。易道興而百姓日用之亦可與能,何也?天地設位而易立乎其中,八卦成列而象在其中。作易者由乾坤生六子而有八卦,有八卦則六十四卦之象已具。象事知器者此也,故曰八卦以象告。言象則爻在其中,彖辭爻辭於是繫焉,而聖人之情見乎辭。占事知來者此也,故曰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者八卦之象,吉凶可見者爻彖之情。蔡氏清曰:八卦以象告,則剛柔雜居矣;爻彖以情言,則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句)。或害之(句)。悔且吝。

明爻彖以情言,繫辭之大凡也。剛柔雜居則有變動,變動以趨時,故以利言。趨時之利在辨吉凶,而吉凶因乎爻彖之情,聖人之情即見乎辭,故以情遷二句為一節之綱。吉凶悔吝利害,辭也。愛惡之相攻,遠近之相取,情偽之相感,情也。相因而生,此繫辭之以情遷也。末又約而言之,凡繫辭之情,愛惡情偽皆統於遠近。一卦六爻中有乘承比爻,彼此相附者也;有應爻,彼此相關者也;有主爻,彼此成體者也,皆近也。情不相得則惡矣偽矣,甚者凶,淺者害,又淺則悔且吝,遠則反是。愛惡情偽遠近,天下之險阻,聖人以易簡之理知之,而立象以盡變,繫辭焉以斷吉凶,使之趨時之利,則有平而無傾矣,故曰聖人之情見乎辭。

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楊易作詘】。

叛,背也。慙恧,忍疑貳也。枝,支離吉人,善也。寡,不煩躁人,迫也。多,不擇誣善之人,妄也。游,浮誕不實,失其守者,弱也。屈,巽懦不伸,此辭之因乎情者。彖爻之辭,蓋能盡其情者。聖人當憂患之世,其辭危,知天下之險阻而使之平也。

右第七段。

極言聖人之情見乎辭,推言設卦之本與彖、爻之用,以見全篇繫辭之要。

七段通為一章。

易翼說卷二

<經部,易類,易翼說>

[/erphpdown]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