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卦:䷉【兑下乾上】
履虎尾(句)。不咥人(句)。亨。
傳: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大象: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繫辭:履,德之基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
序卦:物畜而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雜卦:履,不處也。履,小畜之反也。小畜外巽之六四來,内乾之九三,兑柔乾剛,而乾上兑下,若履踐然,故名為履。乾,虎象。凡卦從下而上,則四即其尾也。然本卦之體,内兑外乾,兑說乾健,柔以應剛,無所傷害,故雖履虎尾而不咥人,占此者亨。且五當尊位,所履者尊,剛中而正,故不疚。又九五剛正,有光明之象,履之所以無傷而能亨也。履虎尾以九四言,彖傳履帝位以九五言,其不咥人不疚,及九五之貞厲而不至凶,互相發明。
初九(句)。素履往(句)。无咎。
傳: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素履,猶中庸言素其位而行也。素者,本然固有之謂。履,禮也。知崇禮卑,本爻剛而能下,居履之初,未為物遷,率其本然固有者而行之,獨得于己,不願乎外,故无咎。
九二(句)。履道;坦坦(句)幽人(句)。貞(句)。吉。
傳:幽人貞吉,終不自亂也。
九二中正,故有履道坦坦之象。中道而行,依乎中庸者也。平易明白,中有所主,崎險奇衺,不足以亂之。對九五帝位而言,則此為幽人,猶中庸所謂遯世不見知而不悔者也。剛中即所以為正貞也,故吉。梁氏寅曰:行于道路者,由中則平坦,從旁則崎險。九二以剛居中,是履道而得其平坦者也。持身如是,不輕自售,故為幽人貞吉。
六三(句)。眇能視(句)。跛能履(句)。履虎尾,咥人(句)。凶(句)。武人為于大君。
傳: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不中不正,居凶危之地,暗昧陂側,而行險犯義。下履九二,上履純乾,其志甚剛,不免于禍。此履之凶者,本卦小畜之反也。巽反為兑,是乾也而成兑矣。兑為毁折,則眇且跛也,不必象家互爻而始合也。柔履剛,本爻為履之主。就全體而觀,則兑說而應乎乾;就一爻而言,則正履乾剛而失其柔。故即承彖文履虎尾而分别之曰:此則其咥人者也。王氏申子所謂彖總言一卦,爻則據其時與位而言,是也。來氏謂人居兑口,鑿矣。武,陰象,三也。眇視,跛履而履虎尾者也。大君,乾也。為則作威作福之謂,為于大君犯分干義,履之事也,所以明上文之象也。聖傳上以位言,下以志言,本一意。王氏申子謂武人用之以有為于大君之前則可者,亦失傳意。
九四(句)。履虎尾(句)。愬愬,終吉。【愬愬,馬融作虩虩,誤】。
傳:愬愬終吉,志行也。
履非其地,皆屬危機。九四不中不正,與六三同,故亦曰履虎尾。四多懼,故愬愬也。以剛居下,上承九五,履危而知所戒懼,與暴虎馮河,眇視跛履者異。盖履剛而能柔,志自可行,故終吉。
九五(句)。夬,履:(句)貞(句)。厲。
傳: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剛中而正,履當尊位,不疑所行,故夬履。夬,決也,快也。中正,故貞厲而不至,咎凶。此即彖所謂履虎尾,不咥人,傳所謂履帝位而不疚者也。所以夬履而貞且厲者,以正當乎履之位,決于履,且固守其履也。以視履元吉觀之,則夬履之貞厲可見矣。噬嗑之貞厲无咎,
傳曰:得當,兑五之有厲,
傳曰:位正當,皆以當乎位之尊而言也。彖傳、爻辭非有異文。
上九(句)。視履(句)。考祥;其旋(句)。元吉。
傳: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上九,履之終,行之成,不壯往,不徑行,故曰視履。視,審慎也。考,視之詳也。祥,善之至,履之度也。旋,周旋折旋也。中規中矩,善也。就履而言,故不僅曰善,而曰祥也。履,禮也。周規折矩,有節有文,秩然藹然,中乎天則。考祥如是,所謂動容周旋中禮,盛德之至者。履以和行,莫之或過。夬履者行若危,愬愬者行自懼,眇跛者行若狂,坦坦者行未著,素履者行未成。吉無踰此者,故元吉。
來氏知德曰:視履作一句,與素履、夬履同例。祥,善也。三凶五厲,皆非善也。考其履之善,必皆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下文其旋是也。旋者,周旋折旋也。凡禮以義合而截然不可犯者,謂之方,猶人之步履折旋也。以天和而怡然不可解者,謂之圓,猶人之步履周旋也。禮雖有三千三百之多,不過周旋折旋而已。考其善于周旋折旋之間,則中規中矩,豈不元吉?按:此義最精,但其中有中爻離目視之象也句未解。傳元吉在上,專以上言,不主六三也。此又用互爻而失之鑿,故刪之。
[/erphp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