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卦:䷺【坎下巽上】
渙:(句)亨(句)。王假;有廟:(句)利涉;大川:(句)利貞。
傳: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大象: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說卦: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序卦: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雜卦:渙,離也。
三陽三隂,陽上隂下,散而不居。坎䧟而巽入,水流而風行,故名渙。其定體則節之覆推也。坎來居内,則剛來居二,仍得其中。兌往居外,則柔位乎四,上同乎五,此其所以亨也。節苦而渙,亨亦其對也。王假有廟,九五剛中,以聚渙也。萃之王假有廟,九五剛中,能致萃也。巽木坎水,以水乘木,舟楫之象,故為涉川。而二五剛中,巽行坎上,故利。惟九五剛正,乃克有濟也,故又利貞。
初六(句)。用拯(句),馬壯吉。【拯,子夏傳作抍】。
傳:初六之吉,順也。
當渙之初,勢猶未敗,則猶可及止也。然稍緩則不及,故必馬壯乃吉。用渙,初之用也。拯,救也。馬壯,九二也。坎為亟心之馬,而九二得中,初六相承相比,隂陽相濟,于以收將散之人心,資涉川之大利,成假廟之膚功,不難也。傳所謂順言其勢也。
來氏知德曰:初六當渙之初,未至離披之甚,猶易于拯者也。但初六隂柔,才不足以濟之,幸九二剛中,有能濟之具者,初能順之,托以濟難,而得壯馬也。
○又曰:陳平交歡太尉而易呂為劉,仁傑潛授五龍而反周為唐,皆拯急難而得馬壯者也。
九二(句)。渙(句)。奔其机(句)。悔亡。
傳:渙奔其机,得願也。
机,几也。周禮五几通作机。左傳設机而不倚,是机即几也。易舊註:机,依據之物。宋禮部韻引此爻辭註云承物者是也。二則已渙矣,然坎自節之外而來,此爻正彖所謂剛來而不窮者。是九來居二,坎為勞卦,得其所安,而初六比近相承,有几象焉,故曰奔其机。奔則疑有悔矣,而得其几,則勞而得逸,危而得安也,故悔亡。
傳曰:得願,謂剛而得中也。
郭氏雍曰:九二之剛,自外來而得中,得去危就安之義,故有奔机之象。惟得中就安,彖傳所以言不窮也。
六三(句)。渙其躬(句)。无悔。
傳:渙其躬,志在外也。
渙至于三,則已及其身矣。而有應于上,以隂從陽,義也。藉以濟渙,宜也。忘其身以從上,亦不至于自失也。隂柔處危,有志于時,得陽剛為之應,則心之所向專一,不知有其身矣。隂柔,悔也。應剛,故无悔。
六四(句)。渙其羣(句)元吉(句)渙有丘(句)匪夷所思、【丘,姚作近,誤。夷,荀作弟,誤】。
傳:渙其羣,元吉。光,大也。
此爻即彖所謂柔得位而上同者,以柔下剛,正位也。近承九五,上同也。虚而守正,一心奉君,其本立矣。九五而外,旁無比應,人臣義無私交,公也,忠也,本然之善也。天下之渙,皆起于人自為羣。渙其羣,則無所為渙矣。正本清源,莫大乎是。以視初之拯馬壯,二之奔其机,三之渙其躬者,徑庭也,故元吉。夫渙而聚之,人所知也。至即渙以為聚,人所不知也。孔安國書序曰:丘,聚也。渙有丘,則是渙之中即有聚之道焉。莫之致而致,不期然而然,公忠之感,善類將盈庭矣,豈平常思慮之所及哉?言其用之神也。
胡氏瑗曰:天下之渙,起于衆心乖離,人自為羣。六四上承九五,當濟渙之任,而居隂得正,下無私應,是大臣秉大公之道,使天下之羣盡散,則天下之心不至于乖散,而兼得以萃聚,故得盡善,元大之吉也。先儒謂此能散小羣以成大羣。按此有語病,凡羣皆私也,黨也,無小大之分,故渙羣乃所以為聚。
九五(句)。渙汗(句)。其大號(句)。渙(句)。王居无咎。
傳:王居无咎,正位也。
此彖所謂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者也。去患如去疾,然有寒疾者必汗之,有深患者必渙之,此其渙之當如汗之也。非大聲疾呼,曷克有濟?其大號則如汗之渙矣。巽為風,有呼號之象,故曰大號。凡此皆王之為也。九五陽剛中正,能正其位,足以發號施令,取羣邪而渙之,乃合九有而奉一尊矣。此王之居為无咎也。以承先言,則曰王假有廟;以御衆言,則曰王居无咎。至出納王命者,則六四也,故曰柔得位而上同。
上九(句)。渙其血(句)。去(句)。逖出(句)。无咎。
傳:渙其血,遠害也。
汗則汗之而已,血則針灸也,亦去疾之事。語曰:去疾莫如盡渙。血則疾之根可拔也,言其象也。又變坎為血卦,故有此象,可舍而去之。逖,遠也。出如出亡之出,謂去之外境,言遠去也。此言其事。當渙之極,位處卦外,有陽剛變柔之質,見人心之離已極,而豫遠之,禍不及也,故无咎。此言其占。
小畜六四血去惕出,謂憂恤去而惕傷可出四字為句,此渙其血與渙汗對三字為句,各不相蒙。本義謂逖當作惕,與小畜六四同者誤。至云渙其血則去,渙其逖則出,文義亦未安。
朱氏震曰:逖,遠也。去逖出,一本作惕出。然象曰遠害,當從逖矣。
錢氏一本曰:去不復來,逖不復近,出不復入,其于坎血,遠而又遠,何咎之有?
[/erphp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