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4卦-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清]晏斯盛撰《易翼宗•卷三》

[清]晏斯盛|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24卦-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24卦-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清)晏斯盛撰《易翼宗•卷三》

复卦:䷗【震下坤上】

復(句)。亨(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句)。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句)。利有攸往。【朋,京本作崩,復,古本作覆,俱誤】。

: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大象: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繫辭:復,德之本也。復小而辨于物,復以自知。

序卦:物不可以終盡,剥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雜卦:復,反也。

剥之反也。坤往居上,艮反為震,剛來居初,是乾元之氣萌生于下,日見其通也,故亨。其為體也,震動坤順。出入,動也。无疾,順也。朋來,出入之類也。无咎,无疾之致也。出入,一陽之上行。朋來,五隂之順序。无疾无咎,陽為主也,皆動而以順行之事也,亨也。自剥而來,故曰反。陽萌于初,故曰復。道猶路也,一元之反而求復者,其道也。如日之黄道然,日極于北,必至于南,由娵訾而反元枵,固其道矣。七日,日之分數也。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是三百六十為期之日數。數日者以十,十者數之體,除十得五七三百五十,合體數之十,則三百六十也,蓋少陽之數七也。自剥之末爻至復之初,皆少陽七數,凡七日,此天行之常度。一陽來復,道有必至也。陽既來復,則其勢日長,陽利于進,故利有攸往。

七日用卦氣六日七分者,穿鑿補湊。用辟卦自姤至復七卦者,是七月而非七日。又用一之日、二之日,謂古人稱月為日者,必不能謂七之日也。亦無七陽之月,惟據少陽數七推之為得。

初九(句)。不遠復(句)无祗悔(句)元吉【祇,九家作多,一作。王肅本作禔,亦與祗同。古易註祗作袛,從衣。詩袛攪我心,漢書竇嬰傳袛加懟,俱從衣。蓋祗、袛二字通也】。

傳:不遠之復,以修身也。繫辭: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不遠復,謂初祗。玉篇云:適也。无祗悔,无適。適然而悔者,以其不遠而即復也。此本然大吉之道。人心,一天地之心也。天地間惟元氣不息,方剥盡矣,而根荄即萌。本爻震體,為復之主,其在天地,則陽氣之萌于地中;在人,則人心之介然有覺,惕然自新者也。蓋人禀天地之性以生者,此元陽也。元者,善之長。大賢以上,偶然差失,非其本心,稍差即悟,悟即還其初,無適以貽悔,而去之遠者。聖人知天地人之心,故即其最切者而象之。聖釋之以修身,而繫辭又借顔子以明之也。故易非聖人不能作,非聖人不能知。

六二(句)。休復(句)。吉。

傳: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二柔順中正,當一陽來復之時,而與之切比。隂陽相得,則陰必從陽。初以善為之主,二能下而從之,安然並復,故曰休。休,安也。暇,裕也。

六三(句)。頻復(句)。厲(句)。无咎。【頻,古本一作嚬,鄭本作卑,虞易解頻作蹙,俱不合】。

傳: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頻,數也,與頻巽同。三居兩卦之間,有復盡重復之象。然曰頻復,則其頻失可知。復而至于頻,厲之道也。頻而能復,故无咎。

本義曰: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而不固,屢失屢復之象。屢失故危,復則无咎。得象意。

趙氏汝楳曰:三為震動之極,故曰頻。厲,危也,即人心惟危之危。

郭氏忠孝曰:唯君子能久于其道,其餘則日月至而已。是以子夏之徒,出見紛華而悦,入聞夫子之道而樂,與夫囘之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固有間矣。二條得辭義。

六四(句)。中行獨復。

傳: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四在羣陰之中,故曰中行。羣隂不應而四獨應,故曰獨復。初為復之主,五隂皆復乎初者,能應則其道同。柔而得正,又應初陽,與二之休復无異也,其吉可知。不言吉者,辭已備也。先儒俱以陽氣之微,不足有為,故不言吉云者,非也。諸卦若履霜堅氷至之類,多不言凶者,豈謂不以為凶乎?

繆氏昌期曰:中即中以自考之中,獨即中庸慎獨之獨。四能以中而行,而于獨知之中,憬然自覺,所謂復以自知也。蓋復之所以為復,全在初爻,猶人之初念也。五隂皆復此而已,惟四在陰中,有所專向,故發此義。

六五(句)。敦復(句)。无悔。

傳: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敦,厚也。當復之時,坤體得中居尊,故為敦厚乎?復者,復進德之事。初以不遠復,故无祗悔。覺悟之敏,震之力也。五以敦復,故无悔。省察克治之深,坤之誠也。項氏安世曰:臨以上六為敦臨,艮以上九為敦艮,皆取積厚之極。復于五即言敦復者,復之上爻迷而不復,故復至五而極也。初最先,故為不遠。五在後,故為敦。

上六:(句),迷復(句)。凶(句)。有災眚(句)。用行師,終有大敗(句)。以其國君凶(句)。至于十年不克征。【災,鄭作烖,陸德明作灾,義同】。

傳: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六居復之終,坤體柔順而遲緩,是復之不勇,而失復之實者,故曰迷復。羣隂積重,惟恃一陽之進,必勇而後克。居坤之極,怠緩優悠,不可以為復矣,故凶災。惡之外見者眚,惡之内見者以其迷于復,有必至也。上體坤,衆也。下體震,為長子,故有行師之象。師之為道,以陽統陰,故能御衆。上六居復之終,去陽甚遠,則坤之迷而失道者,在卦之上為終,故終有大敗。坤為衆國之象,六居其上為君,故凶。此迷復之凶之大者。十偶數之,終迷之極,故十年而猶不克征。復初長人,君道也,而上無比無應,不中失其道矣,此迷者之所以不悟也。

[/erphpdown]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