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宋]胡瑗撰《周易口义•卷八》

[北宋]胡瑗|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

【周易下经】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宋]胡瑗撰《周易口義•卷八》

【原文】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義》曰:按序卦云: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凡井之經久,必有壞敗,故當淘治穢滓,以革易其故,使之鼎新,此革所以次于井。

,變革之義也。夫天下暴亂,人民塗炭,是必有大聖之興起,拯治天下,革天下之命令,使天下皆得其寧也。

已日乃孚,已日則事已成之日。孚,信也。夫愚民知久陷于塗炭,雖聖人興起,亦未知聖人之所為,猶恐未免于難,故須聖人丁寧誥戒,使民審知,然後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制作禮樂,一新民之耳目,使天下之人皆出孚信于上,故即日不孚,至于已日乃孚。

元亨利貞悔亡,元亨利貞,天地生成之四德,在聖人為仁義禮智,言聖人為革之道至難,必有是仁義禮智之四德,以生成天下之民物,然後合德于天地,而可以无悔吝之道。苟于四德有所不備,則將自取悔吝也。

【原文】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義》曰:水火相息,息,滅也。下離為火,上兌為澤。夫水本積于澤中,火本炎上,水火之性,本不相得。水遇火而消,火遇水而滅,是水火之性,自然相息滅也。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此困二體以言之。離為中女,兌為少女,言女子之生,雖同其居,其志各有適人之道,是其志自然不相得,革之義也。

已日乃孚,革而信之,夫民性之愚,久處暴虐,雖聖人興起以仁義之道,生成之始,皆出于塗炭。然民尚未信聖人,故當已事之日,乃新更制作,改變號令,使決然无疑,皆相信而從也。

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文明,離象也;說,兌象也;大亨以正,四德畧舉之也。言聖人既變暴亂之事于天下,遂以文章光明之道感悦于民,又有元亨利貞之四德,以為革之道,拯天下之難,興天下之治,皆順于道而當其理,故其悔乃亡也。天地革而四時成,此以下廣明革之義也。夫天地之道,寒暑相易,隂陽相蕩,故四時順其序而成其歲功也。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夫桀紂之時,天下暴亂,民墜塗炭,湯武憫生靈不獲其所,于是興師振旅,放桀伐紂,以革其弊,上以順于天,下以應于民,此湯武興治補弊,救民于水火,為王能濟事之大也。

革之時大矣哉,夫革變之時,是則革故從新,除苛解擾,一新民之耳目,以變時之號令,拯天下塗炭之民,而納之安泰之域,其道至大,其事至深,非大有聖德之人,則不可為,故先聖所以重嘆之也。

【原文】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曆明時。

《義》曰:水火之性不相得,故有革之象也。君子觀此革易之象,以治其歷而明其時。蓋天地之大,不可以形究,是故君子因為之歷數,以推測其妙用,究極其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宋]胡瑗撰《周易口义》次,考步其隂陽、寒暑、日月、星辰、風雨、晦明,以察天時之早晚,以觀四時之代謝,所以明示于天下,使天下之四民因其時而興功業,皆不失其早晚,此王治國之大法也。

【原文】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原文】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義》曰:,固也;黄,中也;牛,至順之物也。夫革之道,不可驟有所為,必須以仁義之道漸被于民,以大中之道固結于下,使民心信確順從于己,然後可以大有為而行變革之事也。今此初九居卦之始,在革之初,故不可驟然有所為,是必先以大中之道、至順之德以固于民,使民固信于己,順而從之,然後可以為其改革更變之事也。

《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凡革之道,必須德澤被于民已日,然後可以革之也。民固即日而未孚,可遽革之乎?故但可固守中順而結之,未可大有所為。

【原文】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原文】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義》曰:初九在革之始,不可驟然有所為,是必先以大中之道固信于民,使民信之,然後為變革之事。今此六二以隂居隂,處得其中,又得其正,而又處離明之中,能以大中之道變革于民,民既信之,所以得為革之事,故曰已日乃革之。

征吉,无咎。征,行也。言二既居離明之中,能以大中之道革變于民,夫以是而行,則得其吉,又何咎之有?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夫以離明之中,行大中之道,以變革于天下,而民悉信之,是所行皆嘉美之事,而得其吉也。

【原文】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原文】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義》曰:今觀此爻,經文有所倒錯,止依此文以解之,則義无所當。蓋當先云革言三就,有孚,後則曰征凶,貞厲。何以明之?按此九三以陽居陽,處得其正,又在下卦之上,處離明之極。蓋離為火,火性炎上,上是兌,兌為澤,為水,水火之性本不相得,所以得變革之象也。今九三既處離明之極,體性炎上,時為革道,故上之三爻必須從而成就之,其順從皆有誠實也。猶聖人以離明之道變革所為,除去天下之暴,為衆人之所信從。

征凶,貞厲,言九三既能革變其民,天下之民既信而順,不可更有所征行,但守至正之道,則可以盡變革之義也。若復有所往,必罹其凶,而于正道言之,是有危厲也。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之即往也。天下之民既已革而順從,當是時也,復何所往哉?

【原文】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原文】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義》曰:九四居非其正,本有悔也。然以陽居隂,非居剛亢,而又在上卦之下,當悦順之體,下承于火,火性炎上,而九四能承其炎,而變革前政之非,故得悔亡也。夫九四既非其正,然則水火之際,居變革之間,能承此命,以仁改暴,以治易亂,盡其至誠之心,以改革其前非,是以獲吉也。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言九四在澤之初,居于水火之際,而居非其正,若能盡其至誠,承此改革之命,令變其已往之非,信志而行,无疑忌之心,則獲其吉也可知矣。

【原文】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原文】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義》曰:大人,即大有才德之人也。虎,攫搏之物,而威稜可畏,又有文采顯明著于外也。九五以陽居陽,處得其位,在上卦之中,履其至尊,為變革之主。又有剛明之才,以革去天下之暴亂,以鼎新天下之號令,新民視聽,威德兼行,為天下之所信,遠近皆畏而革其非僻之心,能使朝廷之間君臣上下皆有肅雍文章光明之美以發于外,猶虎之有文采炳然著于外。又有威稜,使皆威信之是,若非大德大才之人,則曷致于此?

未占有孚,言九五以大中之道威信于天下,以革去當時之弊亂,使民信而從之,不待占筮而自信矣。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言聖人革去天下之弊,使朝廷君臣上下皆有文采,又使遠望而畏之,如虎之文炳然而盛也。

【原文】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原文】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義》曰:夫為革之道,必須以孚信固結于民,故九五之爻為革之先倡,以革變其天下之暴亂,有才有位,文章顯著,而又可畏也。今上六體是隂爻,過于九五,而革道已成,且在上卦之極,履非首倡,又承水火變革之終,是臣民之位也。既在臣民之位,則當盡其至正之道,以輔從于九五,則得為革之義。使君子居之于此位,則能輔于五,亦能同為變革于天下,雖使文章光顯,亦不及于五,不可謂之虎變,但謂豹變而已。言其變革之文蔚然,其文采威稜次于虎也。

小人革面,以君子居之則能豹變,以小人居之則必包藏狠戾之心,但飾其外文,柔順其道,以從于上,故曰小人革面,征凶。

居貞吉,征,行也。言上六在卦之極,過于九五,蓋在臣民之位,當輔從于君,不可更有所往。若以臣民而行,則必有猜疑之禍,是有凶之道也。苟能居是位而守其正,則得其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言君子居此位,輔從于五,共為變革,雖有文采,但不及于虎,止可如豹文之蔚然,亦著見于外也。

順以從君,言小人但變革其外貌,以順從于上而已。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