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宋]胡瑗撰《周易口义•卷六》

[北宋]胡瑗|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

【周易下经】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宋]胡瑗撰《周易口義•卷六》

【原文】明夷,利艱貞。

《義》曰:按序卦云:晉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傷也。晉卦是明出地上而升于天,明照于天下。然晉極必衰,故明反入于地中,是明有所傷也。以人事言之,則猶君子之始進于朝廷之上,佐君澤民,立功立事于天下。然至于荒耄之年,精力倦怠,是宜以功成事立而退,全身致政,求其安息,則其明終始无有所傷也。若功成年耄,復進而不已,則必有所傷也。惟聖人為能終始一德,如周公佐周是也。凡下于聖人,至于耄年,宜知退其身,而不可終于求進也。此聖人所以著萬世君臣之戒也。

利艱貞,夫明夷之世,則是君子之明已有所傷,而小人在上,便巧得志。君子處此之時,固當艱難守正,不使小人之能窺測,則可以免其患害也。

【原文】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義》曰:明入地中,明夷,此釋明夷之義也。内文明而外柔順,此以二體言之。下卦是内,離為文明;上卦是外,坤為柔順。君子之人,能内守文明之道,外修柔順之德,當明夷之世,蒙冒大難,而不為小人所賊害。若古之人有行之,文王是也。文王當紂之亂世,衆小人在紂之左右前後,讒諛佞倖,皆欲害于君子。而文王居為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終能外執柔順之德,内晦文明之道。雖小人衆多,終不能窺見其所為,故免其禍患也。表記曰:文王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故雖蒙大難,而終无所傷也。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言内難,親之至也。夫明夷之世,闇主在上,人臣有處夫至親之地,而終不見害,若箕子是也。箕子之于紂,以位言之,父師也;以親言之,庶兄也。以庶兄之親,而居父師之位,是處至親之地,所謂内難也。然左右前後,讒佞諂媚,皆欲害之,而箕子獨能蒙冒之,以正其志。蓋由内能全晦其明,不使有所暴之于外,而小人不能窺見也。

【原文】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眾,用晦而明。

《義》曰:君子法此之象,而臨蒞于衆,則當内晦其明,外示以柔也。何則?蓋君子性无不明,事无不通,好善而嫉惡,苟不慎密而宣之于外,則小人見已之明,詐善而罔于己,己何由而知之?如是,則為小人之所窺測,而必罹小人之害也。是以君子務全其道,默運其明,則物不能蔽欺;外示柔,則不傷其苛察。如此,始可蒞衆也。

【原文】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原文】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義》曰:明夷于飛,垂其翼,言明夷之時,小人得志,皆欲殘害君子。初九處卦之下,猶患難之始也。然明夷之主在于上,初最遠之,君子有剛明之德,能韜光晦跡,不為小人之窺見,若鳥之高飛,而又垂斂其翼,是超然不可得而見之也。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言君子能先幾知變,以小人得志,慮其加害于己,欲超然遠遁,心急于行,故至三日之間,不遑暇食也。有攸往,主人有言,言當明夷之時,愚民盲俗不悉君子之心,見君子遯去之速,以至三日不食而有所往,雖至親之人為己之主,亦皆有猜貳之心,誹謗之言也。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言君子不苟遯去,必見小人之害,故行而不食,于義有所不可也。

【原文】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原文】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義》曰:夫人之股肱,右為便,左為輕。六二履得中道,至于有位,漸近明夷之主,故必小有所傷。但傷左股,至輕之處也。

用拯馬壯吉,言君子既于明夷之時小有所傷,若不速務遁去,則必見害愈深。故當決然拯其壯馬而行,外順小人,而使不能見其所為,然後可以獲吉也。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六二以隂處隂,至順也。而又處中行正,是動有法則也。既順而又有法則,故小人終不能害之,以至得吉。故文王見囚于羑里,終能脫禍解難,以全其身也。

【原文】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原文】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義》曰:,至明之地;狩,獵之名;大首,元惡也。九三居離之極,有至明之性;以陽居陽,有至剛之德。夫以剛明大正之德,居明夷之時,闇主在上,殘虐生靈,塗炭天下,不忍坐視,故不得已往而征之,以蘇民于水火,救民于溝壑。故如獵狩之事,但取其害于民誅之耳。孟子曰:誅其君而弔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悦。

曰:武王伐殷,謂其民曰:无畏,寜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為言正也,是但誅其首惡而已,

不可疾貞。夫聖賢之所以往伐首惡,將以正天下之民也。其惡既除,其民始蘇,固不可加之暴猛,峻之嚴刑,以益苦之也。何則?夫民之被害既已久矣,染惡亦已深矣,故非亟而可拯也。必須化之以漸,撫之以慈,與之解其倒懸,然後以漸而正之可也。故孟子曰: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此无他,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是正天下于虐暴之後,不可亟欲成俗也。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言聖賢之人以至明之道往伐其元惡,所以救民而正天下。今既獲之,則已之志大有所得也。

【原文】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原文】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義》曰:凡手足以右為便,心腹之間以左為順。六四以隂居隂,履得其位,上近明夷之主,是小人而得志也。夫以小人得志,又附于昬闇之主,以甘言美色,柔邪佞媚,從君之情,迎君之欲,納之于惡,依違曲順,入于左腹之間,復得明夷之主之心也。左腹,言能順于心也。

于出門庭,言小人之輔闇主,内既迎逢其惡,外又不能慎密固蔽之,君未有一過,則揚之為大過,君未有纖惡,則宣之為大惡,以至騰播天下,罪形萬世,皆小人之所致也,若崇侯、飛廉、惡來之類是也。門庭,言宣露于外也。

【原文】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原文】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義》曰:明夷之主在于上六,則左右前後皆小人矣。惟六五以柔順之道處得其中,非小人之謂也。推象意以求之,則箕子之道矣。故聖人特以箕子明此爻也。何則?箕子當紂之時,尊為父師,親為庶兄,是至近至親之位也。然紂之左右前後皆小人,而箕子之道不得行,是明有所傷也。然當是時,箕子能自晦其明,自蒙其德,雖在紂之近密,而終无所害,以至佯狂為奴,以全其身,是所利,惟能自晦而居正也。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以箕子切近于紂,而終不為其所害,蓋由能以正道自守,故其明不可得息也。

【原文】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原文】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義》曰:不明晦,言上六處羣隂之上,居一卦之極,明夷之主也。不能以明德臨照天下,而左右前後信任小人,自致隂闇柔弱,不有其明,故云不明晦也。

初登于天,夫天尊且高,人君之位也。此上六以繼世而立于人君之位,為天下之主,故云初登于天也。

後入于地,夫既居人君之位,為天下之所瞻仰,則當大明以臨照天下。今反昬闇暝昧,放恣殘賊,而不用其明,是入于地也。

《象》曰:後入于地,失則也,言上六失為君之法則,不能明照天下,而終于昬闇,貽祖宗之羞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