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胡瑗撰《周易口义•卷一》

[北宋]胡瑗|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0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

【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胡瑗撰《周易口義•卷一》

周易口義卷一,宋胡瑗撰

上經

《義》曰:此伏羲所畫之卦也。

伏羲畫八卦,始有三爻,一爻為地,二爻為人,三爻為天,以象三才之道。然未能盡變通之理,故文王重之為六爻。初為地之下,有蒙泉之象;二為地之上,三于人,為臣民之位;四出于臣民之上,為儲貳之象;五正當天位,六為天之上,有太虚之象。然後萬物成形,而天下之能事畢矣。六爻皆陽象天,積諸陽氣而成也。

既象天,其不名天而名乾,盖天乾之形,乾天之用。夫天之形,望之其色蒼然,南樞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樞出地上三十六度,狀如倚杵,此天之形也。言其用,則一晝夜之間,凡行九十餘萬里。夫人之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之間,天行已八十餘里。人之一晝一夜,有萬三千六百餘息,是故一晝一夜,而天行九十餘萬里,則天之健用可知。自古及今,未嘗有毫釐之過,亦未嘗有毫釐之不及,盖乾以至健至正而然也。故聖人于此垂教,欲使人法天之用,而不法天之形,所以名乾而不名天也。且天之形,象人之體魄也;天之用,象人之精神也。使寒暑以成,日月以明,萬物以生,此天之健用也。若人之有耳、目、口、鼻四體,是其形也;其口言、鼻臭、目視、耳聽、手足四體之運,此其用也。至于心之思慮,藴于内則為五常百行,發于外則為政教禮義。故為君、為臣、為父、為子、為兄、為弟、為夫、為婦,以至于為士、農、工、商,莫不本于乾。乾不息,然後皆得其所成立也。左氏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是皆言人當法天之健用也,故曰乾。

元亨利貞。

《義》曰:文王既重伏羲所畫之卦,又為此卦下之彖辭,以明乾之四德,又配之四時五常而言也。

,始也。言天以一元之氣始生萬物,聖人法之以仁,而生成天下之民物,故于四時為春,于五常為仁。亨,通也。夫物春始生之,夏則極生而至于大通,故高、下、洪、纎,各遂其分而得其性也。聖人觀夏之萬物有高下洪纎,乃作為禮以法之,使尊、卑、貴、賤,各定其分而不越於禮,故於四時為夏,于五常為禮。利,和也。在文言曰:,義之和。言物之既生既育,故必成之有漸。自立秋凉風至,八月白露降,九月寒露降,以至為霜為雪,以成萬物,莫不有漸而成也。聖人法之以為義。義,宜也。天下之民雖有禮以定其分,然必得其義以裁制之,則各得其宜也。故於四時為秋,於五常為義。貞,正也,固也。言物之既成,必歸于正,以隂陽之氣幹了於萬物,聖人法之為智。事非智不能幹固而成立,故於四時為冬,于五常為智。然則此五常不言信,何也?蓋信屬于土,土分王四季。凡人之有仁義禮智,必有信然後能行,故于四无所配也。然此四德,以天下事業言之,則元為樂,亨為禮,利為刑,貞為政。何則?盖元始生萬物,萬物得其生,然後鼔舞而和樂。聖人法之,制樂以治天下,則天下之民亦熙然而和樂,故以元為樂也。天下既已和樂,然而不節則亂,故聖人制禮以定之,使上下有分,尊卑有序,故以亨為禮也。夫禮樂既行,然其間不无不率教,聖人雖有愛民之心,亦不得已,乃為刑以治之。于是大則有征伐之具,小則有鞭朴之法,使民皆畏罪而遷善,故以利為刑也。夫天下既有樂以和之,禮以節之,刑以治之,不以正道終之,則不可也。故政正也,使民物各得其正,故貞為政也。夫四達而不悖,則天下之能事畢矣。故四在易則為元亨利貞,在天則為春夏秋冬,在五常則為仁義禮智。聖人備于乾之下,以極天地之道,而盡人事之理也。

初九,潛龍勿用。

《義》曰:自此至用九,皆周公所作之爻辭也。

,效也,效一卦之動而為之,故謂之爻。謂之初,一卦之始也。謂之九,陽之數也。凡易言九六,皆隂陽之數也。天一、天三、天五、天九,是陽數之奇也。地二、地四、地六,是隂數之耦也。潛,隱也。龍,有變化之神,陽氣之象也。陽以生成為德,君子之象也。凡乾坤之十二爻,配之十二月。今初九乃是建子之月,一陽始萌于黄鍾之宫,雖生成之功未及于物,然已有生成萬物之心矣。若君子未得位之時,雖道未澤于世,然已有澤天下之心矣。

謂之潛龍,言陽氣未發見,而在潛隱之地也。

勿用,聖人戒後世勿用此潛龍為德也。何以言之?凡人萃五行秀氣而生,為萬物之最靈也。然天下之衆,愚不肖常多,賢智常少,況聖人挺全粹之德,受天元之純,則又過于賢也遠矣。夫有聖人之資,則无所不通,无所不明矣。固當出見於世,輔其君,澤其民,利其物,以成天下之事業,則可也。文言曰: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今有聖人之德之明,反以潛隱為事,則天下之愚不肖,將誰治之?是不知天所以生聖人之意也。孔穎達作疏,以謂勿用,于此時小人道盛,若其施用,則為小人所害,寡不敵衆,弱不勝強,禍患斯及,故戒勿施用。此大非聖人之旨。夫聖人才无所不能,智无所不周,懷道德,持仁義,以革天下弊,舉陋典,新汚俗,矯曲為直,表邪為正,以陶冶於上,而天下治矣,又何憚小人之害?若懼其見害而勿施用,則是天下常亂而不可得治也。然此勿用,盖言勿用此潛龍為德也。今歷考易中或彖或爻,言勿用有四。若屯之彖云:勿用有攸往。言屯難之時,不可往撓其民,務安全也。姤之彖云:勿用取女。言一女配一男,是其正也。今一隂而遇五男,剛壯也。若此之女,勿可取之,不可與長也。

師之上六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言上六師道之成,大君班爵行賞,其功大開建其國為諸侯,其功小建立其家為卿大夫。若小人偶立一戰之效,與之金帛可也,賜之甲胄可也。後漢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深得其道。不然,若用小人,必亂其邦。所以韓、彭、英、盧立功受地,不旋踵而就戮也。

蒙之六三曰: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言婦人必當正静其德,以待六禮之備,然後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可歸之。今六三持身不正,見其金夫,遂欲從之,聖人戒之勿用取此女也。由是觀之,聖人之戒後世不可用潛龍為德,誠无疑矣。故孔子目長沮桀溺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蓋後世之人多以潛隱為德,或隱於巖野,或遯於林泉,罔德義以沽名,傲衣冠以耀志,故有終身不見用於世而亂人倫也。且疏又引舜耕歷山,漢祖為泗水亭長,是豈終潛哉?盖養成其德耳。然聖賢其無隱乎?曰:已道未著,已行未成,必學問之以養成聖德,然後施為于天下耳,甘終身于山林川澤哉!然或上下為戾,亦有可隱之時,故中庸曰:君子之道費而隐。雖然,豈隱遁哉?隱其身不隱其道。所以然,不以一己之私忘天下之公。故孔子皇皇於衰周,孟軻汲汲於戰國,皆謂有聖人之德,身未顯而其道不自窮也。乾六爻皆聖人象也,若之何有聖人之資而潛隱自居乎?文言曰: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聖人之戒勿用潛隱為德,可謂明矣。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義》曰:九二之爻,是十二月中氣之後,正月中氣之前,陽氣發見地上之時也。田,稼穡所生,而有資益之地也。以人事言之,則是聖賢君子有中庸之德,發見于世之時也。夫君子之道,積于内則為中庸之德,施于外則為皇極之化。此爻但有君德,而无君位,故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盖凡有大人之德,必須利見有大才大德之君,然後可以行己之道。若舜之得堯,禹之得舜,伊尹之得成湯,傅說之得高宗,呂尚之得周文是也。然則五得天位,亦曰利見大人何?曰:有是君,必須有是臣,然後萬務可舉,天民可治。若堯得舜,舜得禹、臯陶,禹得稷,成湯得伊尹,文王得呂尚是也。故九二、九五之爻,皆言利見大人。今驗于易,或彖或爻,言利見大人有七。

萃之彖曰:王假有廟,利見大人。言既作廟以萃聚先祖之神靈,必須得大才大德之人,以輔行其禮。

訟之彖曰:利見大人。言訟之事,必須利見大才大德之人,以辨其是非。

巽之彖曰: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言申其號令法制,必須大才大德之人,以參酌恢隆之也。蹇之上六曰: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言居蹇難之極,往則益蹇,若來居位則安,安則得其碩大之福而吉,必須利見大才大德之人,以求解散蹇難也。及此乾之二五凡七,皆聖人之微旨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義》曰:九三居下卦之上,在人臣之極位,正當公相之權也。上則須輔弼于君,下則須總領百官,以平均天下之民。凡朝廷之幾務,莫不一責于已。若專奉上而怠于恤下,則有佞邪之謟;若勤恤于下而簡于奉上,則有侵權之誅。固宜終朝乾乾,日不自暇,慎思之,力行之,不倦以終之。是上則以思輔其君,下則以思總百官,以治天下之民。自朝及夕,常戒懼而惕若,則可以无咎矣。若,辭之助。注以為至于夕猶惕然若厲,今則不取。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義》曰:,疑惑也。躍,騰躍也。淵,龍之常處也。

九三已極人臣之位,九四出人臣之上,切近至尊之位,既非人君,又非王官,是儲貳之象也。何哉?仲尼曰:或躍在淵,乾道乃革。言人道近於地。今九四近於天位,已出人臣之上,是乾道革變之始也。夫太子,天下之本,生民之望也。不有所進,則无以副四海之望;欲進其位,又恐侵君之權,處多懼之地,故不得不疑也。始則疑惑,終則无咎,盖或躍以進其德,在淵以守其位分,是進其德不進其位也。故昔太子必入太學,求賢師以教諭之,就賢友以漸摩之,使知為君、為臣、為父、為子之道。目見正色,耳聞正聲,是躍以進已德,而在淵以守已位也。震曰: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言百里,威不遠也。匕鬯,宗廟之器也。有威而不過,守禮而循常,是以見臣子之道全,而不侵於君父也。

今輔嗣之注曰:近乎尊位,欲進其道,廹乎在下,非躍所及。孔頴達從而疏之曰:以其遲疑進退,不敢果敢,以取尊位。且聖人六經,垂萬世之教,為天下之法,所以教人臣之忠,人子之孝也。

今其言曰:不敢果敢,以取尊位。是何人臣之忠,人子之孝哉?

又言曰:西伯内執王心,外率諸侯以伐紂。此尤違聖人之旨。如其言,則簒逆之道也,今故不取。夫聖人之言,不勸則戒。勸之,欲其進德也。戒之,懼其侵君之權也。為儲貳,但進修其德,以禮法而守其位,則文言所謂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義》曰:九五之爻,當建辰之月,陽氣盛而上升於天,如龍之騰飛。然猶聖人積中正誠明之德,德既廣,業既成,即人君之位,上合天心,下順人情,以居至尊之地也。然乾之六爻,九二、九五並言利見大人,九五雖有聖人之德之位,必須得大才大德之臣輔佐之,然後可以有為於天下,使一民不失其所,一物必遂其性,此聖人之心也,故言利見太人。九二雖有聖人之德,固須得大才大德之君,然後得已道之行。先聖云: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此言聖人在位,天下有聖人之德,皆來仕于朝,皆以類應也。禮曰: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如聖人在上,則天下聖人皆來輔佐之也。孟子曰: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稷、臯陶為己憂。堯,大聖人也,必得舜;舜,大聖人也,必得禹、稷、臯陶,故可以治。是雖有大才大德之君,必利見大才大德之臣,然後成天下之治也。

上九,亢龍有悔。

《義》曰:此一爻居卦之終,亢極之地也。若聖人當衰耗之年,不可更專己任,必得聖賢之人以代己之聰明也。故堯之耄期倦于勤則授之舜,舜耄期倦于勤則授之禹,禹耄期則授之啓,是聖人與時消息,知進退存亡,而不至亢極,故无悔耳。然聖人之德固无亢也,盖其年有亢耳。聖人之道固无悔也,盖其身有盛有長有耄耳。今上九是年齒衰耗,精神倦怠之時,若居此時不能自反,而求代己任,則必有悔矣。離之九三曰:日昃之離,不鼔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太玄首之上九曰:巔,靈氣形反。正此謂也。是皆聖賢謂耄必求代,而著萬世之戒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義》曰:乾之六爻,自初至上皆稱龍,終始全用剛陽之德也。

法天之健,居兆人之上,亦當終始用其剛陽之德也,故言用九見羣龍。然謂无首吉,言全用剛德,不可居物之首也。何則?夫國家兵武,至剛威也,動則蠧民之財,殘民之命,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也。凡人臣有背叛,四夷有侵撓,天子于是加兵以誅討之,去其元惡大憝,以安天下之生靈,待其有犯,然後應之耳,不可先之也,先之則窮黷矣。夫窮兵黷武,豈聖人事哉?秦之始皇、漢之孝武、隋之煬帝、唐之明皇,皆為首以自取敗亡之道耳,故聖人戒之,言无首乃得无咎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義》曰:彖曰,仲尼為十翼之文,贊明易道,以解文王所作卦下彖辭之辭,以明一卦之大要,故亦謂之彖。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此三句釋乾元之義也。大,无限極之辭。乾,剛陽至健之氣。元,始生長養之德。言天以一元之氣,生成萬物,而无有限極也。然坤則稱至哉,盖天氣降於地,為萬物之始,地承天之氣,以育成萬物之形,是有所至,故曰至哉。資,取也。言乾以一元之氣,發育施生,故萬種之物,資而為始。坤則待天氣之降,然後能生萬物,故乾言資始,坤言資生。此聖人於一字,皆有旨意。

乃統天,夫天,形之名。今以剛健之德,運行不息,故得天氣常存,是乾元能統領天之形也。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此釋亨之德也。乾為陽氣,而上統于天。天將降雨,山川出雲,雲氣升行,雨澤下施,故品彚之物,各流布其形體,而得亨通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此四句總結乾之德,大明終始之道。六爻之位,各有次序。初則潛,陽氣潛萌于黄鍾之宫。二則見,陽氣見於地之上。三則處人臣之極。四則出人臣之上,為儲君。五則陽氣至盛,隮升於天上,則亢極在太虚之中。時潛則潛,時見則見,時躍則躍,時升則升,是六位以時而成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夫以上下定位而言之,謂之六位;以陽氣變化而言,謂之六龍。陽氣自十一月漸升,冬至之日萌于黄鍾之宫,至五月而隂氣漸升,是乘此六龍之位,以時而升降,故大明生成萬物終始之道,以控御天體也。且人之神氣,萃之則生,散之則亡,天有剛陽之氣,運行不息,故天體常存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此二句申明乾元之德。變,後來改前,以漸變易也。化,一有一无,全然而化也。性,天生之質,有剛柔遲速之别也。命,人所禀受,有貴賤夭夀之等也。天以剛陽之德,自然以漸變化,各正其萬物之性命。按書曰:惟天隂隲下民。是或富或貴,或夭或夀,皆上天默定之也。至於草木之性,有甘有苦,有益人,有害人,皆天所賦性命之然也。

保合太和,乃利貞,此釋利貞之德也。天以剛陽之德,生成萬物,必以漸成之,以保合太和之道。盖剛陽不以健而利物,則不能保合也,故必漸成之。若立秋凉風至,八月白露降,九月寒露降,以至為霜為雪,是漸成其物而不暴,終能正固而幹了之也。若其大暑之後,寒涼暴至,則萬物能成乎?故曰:保合太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自大哉而下,明乾之四德,元為春以始生,亨為夏以大通,利為秋以漸成,貞為冬以幹了,是天道自然而然也。此二句言人為天下之君,首出萬民之上,法乾之四德,為禮樂刑政,以生成天下之萬民,故樂為元,禮為亨,刑為利,政為貞,四達而不悖,萬國所以皆得安寧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義》曰:此先聖所作大象之辭,所以明一卦之用也。

天行健,蓋言天以至健而行,故一晝夜之間,凡行九十餘萬里。而君子之人,則當法之而健健不已,以至為君、為臣、為父、為子,小之一身,次之一國,大之天下,皆當法天之至健之德,強勉於已,夕思晝行,无有休息,則可以成天下之事業,而行天下之大道也。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无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義》曰:潛龍勿用至不可為首也,此先聖又解釋周公之爻辭,故謂之小象。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言建子之月,陽氣始發,而功尚未及于物,是猶以聖人之德,而在於潛隱之時也。然千里一賢,猶為比肩,且千里至遠之處,而間有一賢,則猶以為比肩相接,是則普天之下,庸庸多,而賢智寡矣。以賢尚或如此其少,况聖人乎?是盖千載而一遇也。以天之所以生聖人,必將有以益于天下,而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舉天下之教化,行天下之大道也。而復潛遁為事,則是辜天地之生矣。雖然,天陽之氣有時而潛,有時而見;聖賢君子亦有時而潛,有時而見。盖聖人慮萬世之下,觀此潛龍之事,遂務隐遁而失其施用,故於此戒之,言當勿用此潛龍為德也。今言潛龍勿用,以其陽氣在地之下,而功未及物,故曰陽在下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言陽氣發見於地之上,而功及乎物也。是猶聖人執中道,其功施布而无所不至,使賢、智皆可以俯而就之,愚、不肖皆可企而及之,以至一民一物,欲使无不得其宜,而皆合于中道,是其德施普也。然而雖有聖人之德,而无聖人之位,不能大營造天下之事業,故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乾乾,健健不息之謂。九三當公相之位,其責甚重,上以道承事於天子及其儲君,而盡其忠義之分,竭其人臣之節;下以道表率百官之事,平均萬民之政教。反復以事上治下,不離其道,故曰反復道也。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言儲貳之位,能進其德,則不失天下之望;守其位分,則絶君上之疑。雖日進其德,而无有咎悔,故曰進无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言九五之爻,正當陽氣極盛之時,生成萬物,而萬物各遂其性。猶聖人有大中之德,又居聖人之位,故當興利除害,扶教樹化,鋤姦進賢,以至經營萬事,設為仁義之道,使一民一物,无不被其澤,无不遂其性,故言飛龍在天。是大人營造興制之時,故曰大人造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大凡日中則昃,月盈則蝕,物理之常也。今聖人自初至上,其功已著,其德已成,則至于年衰齒耗,當求所代,以副天下之望則可。不然,則有過亢之悔,故謂之盈滿之地,不可久居。知其可退而退,則悔吝可遠,故曰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言聖人用剛健之德,以化成天下,鎮撫四夷,懷來諸侯。如四夷交侵中國,諸侯不臣天子,則聖人以兵應之,是不為首也。凡先動為首,後動為應。若其純用剛德,而又為事首,是必至于過暴而為禍害也。待其有犯已,然後應之,則不失其道,故曰天德不可為首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